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5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課堂筆記之五

  

(2月3日 上)

  【思惟聞法勝利】

  1、聽法所希求的是什麼?

  (1)我們聽法要爲我們來生作准備,即使得到了好的來生,只要還在叁界輪回之中,遲早還是會墮落,所以我們要希求解脫生死輪回。

  (2)只是自己解脫是自私的,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也和我們一樣要快樂,我們怎麼忍心不管他們呢?所以我們要象諸佛菩薩一樣,救拔一切如母有情。

  (3)讓我們一起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們希求後世、救拔一切衆生的心越來越真實,越來越堅定。

  2、檢查當下聽法心態。

  (1)我們來聽法歡喜嗎?我們要檢查一下我們爲什麼會有這種心情。

  有的人很歡喜,有的人麻木,有的人可能不相應,有的人看見大家都來了,不好意思不來,這都有可能的。

  (2)我們聽法之前應具備什麼樣的心情呢?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叁”,“二種殊勝”是指人殊勝和法殊勝。就是造論的人功德圓滿,和佛無二無別,所造的論非常圓滿,你照著去行持,最後就和佛一樣。學廣論首先安立了我們要追求的目標,人和佛一樣、法這麼圓滿,人和法都有了,我們怎樣得到呢?就要靠如理講說和如理聽聞。這樣才能把人殊勝法殊勝納入自己的心續中,變成自己的功德。

  

  3、引導怎樣如理思惟。

  (1)大家還是有很大進步的,大家心續的狀態,有沒有專心、有沒有希求心,是很明顯可以感覺得到的。高量的善知識講法時對下面的人的狀況一清二楚,過一會他說某人不要打瞌睡、某人不要開小差,在這樣的善知識面前聽法是很緊張的。我沒有這樣的功德,但大家的心情還是可以感覺得到的。爲什麼會這樣呢?那大家有沒有思惟勝利呢?

  (2)大家還是有思惟勝利的。

   比如你會想,上堂課講得還不錯,或者聽到別人說這個法師講得還不錯,所以也來聽聽,或者聽了後感到歡喜受用所以還願意聽。那這些是不是如理思惟呢?還不是,這種思惟也是需要的,但是還不夠,我們要按經論中所講的來如理思惟,才會得到更大的利益。

  (3)怎樣如理思惟呢?

  ①本生論亦雲: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我們由聽聞佛法啓發了對叁寶的信心,內心就充滿歡喜,這種歡喜是很穩定的,不會波動的,你會笃定。

   那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啓發了我們的信心。這種歡喜和以前是不一樣的,是很堅固的,不會今天歡喜、明天就掉下去了,波動不會那麼大。

  ②“啓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由聽法啓發了思惟,明白了自己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內心的判斷力是用錢買不來的,你現在就算給我一億,我也不會舍棄佛法。

  ③這裏面講的勝利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暫時體會不到的靠信心,等你體會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會更加有信心,對其他的話也能體會到,經論上的話我們要用自己的經驗去看明白,如果你一點都沒契入的話,就都只是文字相。

  (4)聽法要結合自己的內心。

   “複次于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余處,另說余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故須正爲,決擇自身,而聽聞之。”

   如果我們聽法不看自己的內心,講的是道理或是別人,這種講和聽都沒有意義和用處,應該把所聽到的來反省自己檢查自己,非常重要。我們聽了有沒有得妙歡喜獲堅住?就用這個來反省自己的內心,如果拿佛法去看別人就自害害人了。

  

  【師父開示】 “人活在世間,不可能不會遇到困難,也不可能不會遇到問題,也不可能不會遇到挫折,甚至遇到失敗,所有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常常有,常常會發生。俗話說,人生不滿意的事情常八九。我們不可能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會滿自己的意願,但是不能滿自己的意願又怎麼樣子呢?我們就要來看:我們所作所爲,我們所遇到的事情,我們所作的事情,能不能符合佛法的標准?能不能符合佛菩薩的心願?能不能符合祖師大德們的意願?而不是符合自己的意願,符合自己的心願。我們如果能夠認識到說,我們所作所爲是符合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的心願和意願的時候,就不會錯。佛菩薩、祖師大德們引導我們出離生死、走菩提道、究竟離苦得樂。我們的意願、我們的心願,僅僅是爲了要解決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的小問題,所以常常是不對的,常常是不正確的。那麼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習佛法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也就是在這樣子一些問題的點上,不只會讓自己,感受到佛法是有靈驗還是沒有靈驗的地方。因爲我們自己的感受有問題,我們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聯系在一起,僅僅是當下的一種,苦樂情緒上面的感受。以自己情緒上面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樂,來判斷自己學佛法是否有進步,或者說退步的一個標准。再進一步,以此來檢驗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們離佛法也就會越來越遠。剛才我講的這些,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佛法是要讓我們從追逐欲樂,轉化到追求法樂,要培養我們的善法欲,而要約束、克製、對治自己對五欲追求、貪婪、執著,這樣子內心的狀態和問題。貪欲,叁毒之一、叁毒之首,第一個就是貪欲,它的表現就是財、色、名、食、睡。”

  【法師引導】

  1、同學複述主要內容和談感受。

  

  2、怎樣面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1)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

   在世間、在寺院,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對于處于困境中的人很敏感,因爲自己剛剛爬出來。每個人都會有低谷的時候,看到別人痛苦的時候,就要想我有一天也會有那樣的情況。

  (2)怎樣對待處在困境中的人?

   我們常常覺得別人的痛苦和自己沒關系,冷漠、遠離。有的義工很可憐,他的身體不好、心力也很低,很痛苦,結果周圍的人還呵斥他,說你怎麼這麼懶,不隨衆?而他此時需要的是鼓勵安慰。看到這種情況是令人心寒的,我們在別人跌入低谷的時候這樣對別人,將來自己在低谷時也會被別人這樣對待。

  (3)同行善友的互相幫助非常重要。

  ①同行善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很重要,你現在幫別人一把,將來別人就會幫你一把。

  ②舉例:今年上半年我智慧未開、身心逼惱,對學習又很執著,但是還要管居士,是賢甲法師幫了我一把。我做事總是花很長時間,別人做半天的我要做一天,又很想多利用時間來學習,但又要我管居士,自己是看到居士就很痛苦,于是找賢甲法師幫忙、頂替,以至于到後來自己什麼都不管、都由他管,他的能力也很強,我把全部的時間用來學習,相當于閉關了叁個月,內心中的疑惑一直想突破,結果叁個月以後真的突破了。于是跟賢甲法師說你可以不管了,我跟你交接,剛開始信心不太夠,說慢慢交接,但沒想到自己很快幾天就順利交接完了,就跟他說你可以不管了,我來告訴你怎麼學習,現在賢甲法師就不管了,他就閉關了,他也需要學習。所以,同行之間的幫助、信任非常重要,非常感恩他。

  ③現在有的同學處于低谷之中,結果周圍的人還打擊他,我們對身邊的人當成負擔,對山下的人呢?所以山下的同學看山上義工是“酷”啊,“冷酷”的“酷”,他們來這裏是有很多苦,是想找皈依處的,可我們給的是什麼呢?

  3、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

  (1)靠強大的外緣。

   我們痛苦、煩惱,要靠大覺世尊告訴我們走出來。你說上課我也想相應,但就是不相應,打瞌睡;我也想不觀過,但就是看不順眼;我也想對法師恭敬,但就是恭敬不起來,身心逼惱。有的人就硬觀,觀到一個惡念,完了,越觀越嚴重,止不住,身體不好的同學就更苦了。在這種業障的情況下、善業不夠的情況下,你很難走出來,要靠強有力的外緣把你拉出來。

  (2)緣光明面。

   對有身體障礙、心理障礙的同學,建議緣光明面,你障礙的時候是沒有能力觀的,佛法都不懂你觀什麼呢?你調煩惱用什麼調呢?善業不夠、境界一強,你就被擊垮了,初級學人開始是要集資糧、緣光明面。善業的力量強了,後面就相對容易了。

  (3)放下自己執著的概念。

  ①我們遇到困難需要同行善友的幫助,所以我現在很歡喜做善行,現在幫助別人,以後就會有人幫助我,我現在講法,以後就會聽到法。

  ②處在困境的同學要善巧面對困境,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來做,自己的想法往往弄得自己越來越苦,又放不下,要放下也很痛苦。

   舉例:有一個同學去找乙淨人去看病,按照自己的想法拿藥,乙淨人告訴他病不該吃這個藥,他聽不進去,還是堅持自己的,結果病弄得越來越重。這樣的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多次,你跟他講了半個多月,光明面、集資糧這幾個字他根本聽不見,他還是自己那一套,觀起心動念、調煩惱。所以這也說明了聽聞軌理的重要、信心的重要。

  ③你要怎樣放下自己的概念?你就要相信佛法、叁寶比自己高明,你才肯放下自己的那一套。自己以前也是那樣,通過思惟,體會到佛法叁寶比自己高明,就放下了自己的概念。

  4、怎樣讓自己建立信心,相信叁寶、佛法能幫助自己?

  (1)你憑什麼指導我?

   有的人會想你憑什麼指導我,你真的比我高明嗎?我是總經理、我是學中醫的、我是高校的高材生、我做了多…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