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5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课堂笔记之五

  

(2月3日 上)

  【思惟闻法胜利】

  1、听法所希求的是什么?

  (1)我们听法要为我们来生作准备,即使得到了好的来生,只要还在三界轮回之中,迟早还是会堕落,所以我们要希求解脱生死轮回。

  (2)只是自己解脱是自私的,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和我们一样要快乐,我们怎么忍心不管他们呢?所以我们要象诸佛菩萨一样,救拔一切如母有情。

  (3)让我们一起祈求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希求后世、救拔一切众生的心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坚定。

  2、检查当下听法心态。

  (1)我们来听法欢喜吗?我们要检查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有的人很欢喜,有的人麻木,有的人可能不相应,有的人看见大家都来了,不好意思不来,这都有可能的。

  (2)我们听法之前应具备什么样的心情呢?

   “如何讲听二种殊胜相应法中分三”,“二种殊胜”是指人殊胜和法殊胜。就是造论的人功德圆满,和佛无二无别,所造的论非常圆满,你照着去行持,最后就和佛一样。学广论首先安立了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人和佛一样、法这么圆满,人和法都有了,我们怎样得到呢?就要靠如理讲说和如理听闻。这样才能把人殊胜法殊胜纳入自己的心续中,变成自己的功德。

  

  3、引导怎样如理思惟。

  (1)大家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大家心续的状态,有没有专心、有没有希求心,是很明显可以感觉得到的。高量的善知识讲法时对下面的人的状况一清二楚,过一会他说某人不要打瞌睡、某人不要开小差,在这样的善知识面前听法是很紧张的。我没有这样的功德,但大家的心情还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大家有没有思惟胜利呢?

  (2)大家还是有思惟胜利的。

   比如你会想,上堂课讲得还不错,或者听到别人说这个法师讲得还不错,所以也来听听,或者听了后感到欢喜受用所以还愿意听。那这些是不是如理思惟呢?还不是,这种思惟也是需要的,但是还不够,我们要按经论中所讲的来如理思惟,才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3)怎样如理思惟呢?

  ①本生论亦云:若由闻法发信意,成妙欢喜获坚住”我们由听闻佛法启发了对三宝的信心,内心就充满欢喜,这种欢喜是很稳定的,不会波动的,你会笃定。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启发了我们的信心。这种欢喜和以前是不一样的,是很坚固的,不会今天欢喜、明天就掉下去了,波动不会那么大。

  ②“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由听法启发了思惟,明白了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内心的判断力是用钱买不来的,你现在就算给我一亿,我也不会舍弃佛法。

  ③这里面讲的胜利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暂时体会不到的靠信心,等你体会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会更加有信心,对其他的话也能体会到,经论上的话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去看明白,如果你一点都没契入的话,就都只是文字相。

  (4)听法要结合自己的内心。

   “复次于法若讲若听,将自相续若置余处,另说余法,是则任其讲何法事,不关至要,故须正为,决择自身,而听闻之。”

   如果我们听法不看自己的内心,讲的是道理或是别人,这种讲和听都没有意义和用处,应该把所听到的来反省自己检查自己,非常重要。我们听了有没有得妙欢喜获坚住?就用这个来反省自己的内心,如果拿佛法去看别人就自害害人了。

  

  【师父开示】 “人活在世间,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也不可能不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常常有,常常会发生。俗话说,人生不满意的事情常八九。我们不可能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满自己的意愿,但是不能满自己的意愿又怎么样子呢?我们就要来看:我们所作所为,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我们所作的事情,能不能符合佛法的标准?能不能符合佛菩萨的心愿?能不能符合祖师大德们的意愿?而不是符合自己的意愿,符合自己的心愿。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说,我们所作所为是符合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心愿和意愿的时候,就不会错。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引导我们出离生死、走菩提道、究竟离苦得乐。我们的意愿、我们的心愿,仅仅是为了要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的小问题,所以常常是不对的,常常是不正确的。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子一些问题的点上,不只会让自己,感受到佛法是有灵验还是没有灵验的地方。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有问题,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面的感受。以自己情绪上面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是否有进步,或者说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来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也就会越来越远。刚才我讲的这些,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佛法是要让我们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而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子内心的状态和问题。贪欲,三毒之一、三毒之首,第一个就是贪欲,它的表现就是财、色、名、食、睡。”

  【法师引导】

  1、同学复述主要内容和谈感受。

  

  2、怎样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1)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世间、在寺院,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很敏感,因为自己刚刚爬出来。每个人都会有低谷的时候,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就要想我有一天也会有那样的情况。

  (2)怎样对待处在困境中的人?

   我们常常觉得别人的痛苦和自己没关系,冷漠、远离。有的义工很可怜,他的身体不好、心力也很低,很痛苦,结果周围的人还呵斥他,说你怎么这么懒,不随众?而他此时需要的是鼓励安慰。看到这种情况是令人心寒的,我们在别人跌入低谷的时候这样对别人,将来自己在低谷时也会被别人这样对待。

  (3)同行善友的互相帮助非常重要。

  ①同行善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很重要,你现在帮别人一把,将来别人就会帮你一把。

  ②举例:今年上半年我智慧未开、身心逼恼,对学习又很执着,但是还要管居士,是贤甲法师帮了我一把。我做事总是花很长时间,别人做半天的我要做一天,又很想多利用时间来学习,但又要我管居士,自己是看到居士就很痛苦,于是找贤甲法师帮忙、顶替,以至于到后来自己什么都不管、都由他管,他的能力也很强,我把全部的时间用来学习,相当于闭关了三个月,内心中的疑惑一直想突破,结果三个月以后真的突破了。于是跟贤甲法师说你可以不管了,我跟你交接,刚开始信心不太够,说慢慢交接,但没想到自己很快几天就顺利交接完了,就跟他说你可以不管了,我来告诉你怎么学习,现在贤甲法师就不管了,他就闭关了,他也需要学习。所以,同行之间的帮助、信任非常重要,非常感恩他。

  ③现在有的同学处于低谷之中,结果周围的人还打击他,我们对身边的人当成负担,对山下的人呢?所以山下的同学看山上义工是“酷”啊,“冷酷”的“酷”,他们来这里是有很多苦,是想找皈依处的,可我们给的是什么呢?

  3、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

  (1)靠强大的外缘。

   我们痛苦、烦恼,要靠大觉世尊告诉我们走出来。你说上课我也想相应,但就是不相应,打瞌睡;我也想不观过,但就是看不顺眼;我也想对法师恭敬,但就是恭敬不起来,身心逼恼。有的人就硬观,观到一个恶念,完了,越观越严重,止不住,身体不好的同学就更苦了。在这种业障的情况下、善业不够的情况下,你很难走出来,要靠强有力的外缘把你拉出来。

  (2)缘光明面。

   对有身体障碍、心理障碍的同学,建议缘光明面,你障碍的时候是没有能力观的,佛法都不懂你观什么呢?你调烦恼用什么调呢?善业不够、境界一强,你就被击垮了,初级学人开始是要集资粮、缘光明面。善业的力量强了,后面就相对容易了。

  (3)放下自己执着的概念。

  ①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同行善友的帮助,所以我现在很欢喜做善行,现在帮助别人,以后就会有人帮助我,我现在讲法,以后就会听到法。

  ②处在困境的同学要善巧面对困境,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来做,自己的想法往往弄得自己越来越苦,又放不下,要放下也很痛苦。

   举例:有一个同学去找乙净人去看病,按照自己的想法拿药,乙净人告诉他病不该吃这个药,他听不进去,还是坚持自己的,结果病弄得越来越重。这样的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多次,你跟他讲了半个多月,光明面、集资粮这几个字他根本听不见,他还是自己那一套,观起心动念、调烦恼。所以这也说明了听闻轨理的重要、信心的重要。

  ③你要怎样放下自己的概念?你就要相信佛法、三宝比自己高明,你才肯放下自己的那一套。自己以前也是那样,通过思惟,体会到佛法三宝比自己高明,就放下了自己的概念。

  4、怎样让自己建立信心,相信三宝、佛法能帮助自己?

  (1)你凭什么指导我?

   有的人会想你凭什么指导我,你真的比我高明吗?我是总经理、我是学中医的、我是高校的高材生、我做了多…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