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少項目産品,你不過比我多學了幾年佛法,你只不過電腦比我懂一點。
我去拔釘子的地方,有的人就來說:法師,應該怎樣做怎樣做。
(2)一個佛法學通了的人,他就能告訴你任何事怎麼做。
舉例:我在電腦方面算個小專家,師父怎樣?師父敲電腦很慢的,但在我腦子裏有個“視師如佛”的概念,我看師父是佛,佛肯定電腦也會懂,一定比我高明。有時候師父說電腦有問題了,你來弄一弄,我就很高興,想師父是示現,他一定懂,假裝不懂,給我一個機會親近承事師長。後來發現師父敲得很慢,一個指頭敲,而我敲得飛快,速度是一般人的一倍,別人十秒我五秒,結果我在電腦面前的形相是什麼呢?敲得快就容易錯,就不停地“啪”刪除、“啪”刪除,自己還覺得自己很快很了不起,有時急得自己滿頭是汗、焦躁不安,這是電腦專家嗎?但師父一下一下地敲,很慢,我就想師父這是要教我什麼呢?于是我也開始慢下來,享受生活,結果很受用、很快樂,所以你電腦比較高明,他就不能教你嗎?我的電腦裏喜歡建一大堆文件夾,放許多軟件、各種各樣的東西,專家嘛;師父的電腦呢?很幹淨,用的東西放著,不用的東西不要,用了很多年還是很幹淨,稍一整理速度就很快。所以名爲專家反被專家所誤。觀察師父用電腦,敲鍵盤,每一下都有很明確的動機,而我呢?沒有。所以我用電腦的習慣改了很多,然後就是受用、清涼,所以師父不比我會用電腦嗎?有人說過,一個通達人生哲理的人對你什麼專家都是可以指導的。
(3)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待得到的指導。
①我們是從世間的角度來判斷誰能指導我的,我們應從是否能得到佛法快樂的角度來看能否指導我。
②你是電腦專家你就能得到快樂嗎?你是中醫專家你就能得到快樂嗎?你是包餃子專家你就能得到快樂嗎?告訴你專業技術不是法師要幹的事,如果那樣不是太浪費了嗎?
③舉例:一次去流通處,有人說,電腦有問題了,法師您來看一下,我說電腦有問題了也要問我嗎?他說你不是電腦專家嗎?我說你把我當電腦專家太浪費了。
④法師要給你的如果是現世一點安樂,你還不如找個保姆,至少要給你的是後世的快樂,乃至解脫的、成佛的快樂,這才叫作“法師”啊。
5、是情緒還是佛法?
(1)我們不能依著自己的意願,要依著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意願來行事,不能以我們的情緒來判斷,要依著佛法來決擇,這點很重要。每個人都要快樂,有的人很無明,按照自己的感受,覺得這個快樂,結果是離樂得苦,這裏談到的就是情緒和智慧的差別。
(2)舉例:周五開始給骨幹義工講《叁主要道》,馬上有很多人開始打電話,說法師我也要上課,我也幹了很多活,他上了我怎麼沒上?還有的人硬闖,這些事情發生了,我們要觀照我們是依著情緒還是佛法?首先我想上課這個想法是好的,當我們聽到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是什麼心態?這才叫觀自相續。一般人對這個事情的第一念反應是“怎麼沒有我?”感到苦、失落,關鍵是第二念怎麼轉?
①有人說沒有就沒有吧,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你講吧,以後我聽師父講,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我們還是要希求。《廣論》中講不管善知識對我們是什麼態度,我們也要希求、增上希求,善知識說你滾吧,你也要象狗一樣爬上去,要求法。 “八千頌雲:若說法師于求法者現似毀咨,而不思念。然汝于師不應退舍,複應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厭,隨逐師行。”法師說你條件不夠,你走吧,你應更希求,更希求不是硬闖,而是敬重,隨逐師行。 ②有的人開始比較、觀過,說這是誰挑的名單,眼睛長錯了吧?不好說法師的錯就觀下面人的過,直接找到底是誰安排的。這種心態對嗎?你是難過,難過不是用世間法解決,要用業果來看,有的人的反應是還業果呢,言下之意都是你搞的鬼。 ③任何一件事的發生必定是因果,你要想他們能聽課是造了很好的因,我沒選上是我造的因不夠,就要種因,怎麼種因?祈求,文殊叁教授都教給大家了,你希求不希求佛菩薩都看得到,很快就會感果。但是有的人就是來不及了,太殊勝了,這堂課我聽不到好象就不能活了,真的是這樣嗎?你聽了課就很大受用嗎?在聽課的人就一定很大進步嗎?業果是真實的,我看你的行持就知道你能不能調伏你的相續。 ④上次師父去北大演講,有的人就跑來說,法師,我等不及了,師父都去北大演講了,我沒有去,我安住不下來了,很多人都安住不下來了,您帶我們誦經吧。這個境界你都調伏不了,我說你條件不夠,你還不承認嗎?你觀察在聽課的人真的就有那麼大進步嗎?他之前已經聽了很多課了,還不是在我們面前,你聽一堂課就能成佛了嗎?那麼著急幹什麼呢?這就是分不清情緒,分不清業果。 6、相信因果,種正因,多承擔,積累福德智慧資糧。
(1)你要相信法師說的有一點道理,我條件不夠,所以我集資糧,祈求回向,內心相信、笃定,對業果堅定。
(2)師父講爲什麼要承擔,爲別人付出積累福德資糧,做事能積累智慧資糧。
①所以承擔是主動的,你怎麼會逃避呢?你幫助別人你會越來越歡喜,越來越多的人感謝你,這個只是附帶的福德資糧,很多的果報還不是今生的;通過承擔,很多你不會做的事你會做了,智慧資糧就增長了,這種感覺很美妙的。 ②舉例:剛開始我帶幾個同學,發現自己不是那麼差,以前看到你們很害怕,都不知道你們從哪裏來的,一團模糊,但我要集資糧啊,把帶動擴大到十幾人、幾十人、上百人,結果境界變了,每個人在我心裏開始活靈活現起來,我能感受到每個人的苦樂,多少人都不怕了,照樣觀照。所以這就是智慧資糧,你會發生非常大的轉變。 我以前對人對境都很麻木,到什麼程度呢?在廣化寺兩年,坐在我前面的人我都不知道他們是誰,有一次問賢丙法師他們是誰,賢丙法師說他們是流通處的,我說是不是別人都不知道他們,賢丙法師說不可能,恐怕是別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結果我去一問,果然是只有我不知道。現在對人敏感了,對事也敏感了,以前大寮做什麼,不知道,現在寺院的事情能在心裏一件件現起來。 ③講這個的目的是啓發大家的信心,佛法的美妙快樂是無法阻擋的,我們一定要說我要成爲佛菩薩。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