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的時候有沒有不恭敬、中途走、打瞌睡?一想肯定是有的,原來業果真實不虛。業果一搬出來,煩惱立刻減輕一半。
③第二看到自己的執著。
我爲什麼要苦呢?因爲我有執著,我執著你們一定要好好聽、不能走。但人人都有自由啊,法律沒規定他不能走啊,我爲什麼要安立你不能走呢?我安立了這種執著,所以出現有人走的情況時就感到了苦。看到自己內心的執著,煩惱又減輕了。 ④第叁看不到緣起。
他到底什麼原因走的呢?我都不知道原因就先起煩惱了,他可能有事、可能困了、可能不想聽了。我根本不了解對方的情況,自己先非理作意了一通,別人本來沒有不恭敬你的意思。這樣一想煩惱就沒有了。 然後這件事就忘記了,隔了幾天在路上碰到他,又現起來了,就問他那天上課爲什麼中途走了,他回答:我內急。所有的煩惱煙消雲散。又追問一句,是我講的你不喜歡聽吧?回答:怎麼會呢?後面的就不重要了。 (3)調伏煩惱當下就清涼光明。
世間有的人得憂郁症,他根本不知道他有煩惱,“于大衆中怯懼無樂”,有的人臉上是笑著的,內心裏卻堵著一個疙瘩,沒有一點快樂可言。 所以我們要調伏煩惱,面對他人內心就沒有一點隱瞞,都是快樂。
5、調伏煩惱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和長期的努力。
(1)造善業得樂果。
業果真實不虛,你造了善業就有快樂的果報,我講了幾次課馬上就有了果報,不少同學贊歎、來交心談心。這個並不奇怪,相信很多同學處在我過去的狀態,內心很多煩惱解不開,內心處于黑暗狀態。我問同屋的法師覺得我這兩個月有沒有變化?他回答說:你變化很大,兩個月前你處于黑暗中,現在你很快樂。 (2)調伏煩惱需要條件、需要努力。
我調了兩個月開解了內心的疙瘩,你們不一定是兩個月,可能更長。 調伏煩惱的方法有多種,上面講的道次第都在裏邊了,你先要對教理很熟。調伏煩惱還要有環境,你在世間一下就被煩惱摧毀了,在叁寶地就有環境的保護。
你知道了方法你就能調了嗎?看到討厭的人還是討厭,所以是要付出長時間的努力的。
6、要在當下種正確的因。
(1)不怕失敗。
師長說過,我們現在的條件是過去的業決定的,我們現在條件那麼差,還不努力就說不過去,別人條件好他可以放松一點,我們自己不能放棄自己,要給自己打氣,失敗了要再來。我們心情好的時候,好象可以調伏一兩次,心情不好的時候說還是我把他調伏吧、還是讓法師來把他調伏吧。 入行論中講,你可以把所有的敵人殺死,但是你殺得完嗎?你也可以在心上安一個盾牌,所有的煩惱就都沒有了。 (2)種正確的種子。
修心八頌中說:“我于虛空如母衆,視之尤勝如意寶,依彼能成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惜”。調伏了煩惱,你對這句話才有感覺,看到周圍的人才覺得都是親人,要鼓勵自己說我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善法欲,這就是內心裏的一個種子,因緣到的時候你就做到了。 你在心裏想我不行啊,將來感的果你也就不行,所以我們過去種的因不夠,現在就要在因上下手。
(3)怎樣在因上下手。
你的憶持力好、你幹活很能幹,這只是一個果,如果我因此對你很歡喜,就是世間法,不需要你表演,佛法是要在現在種正確的因。 雖然你記憶力不好、但你努力、恭敬地去聽去記,就是在種正確的因;你去出坡,可能你身體不好、精神不夠,但你心力勇猛,很願意去集資糧,這也是在種正確的因。 7、調伏煩惱,能給自他帶來快樂。
一個調伏煩惱的人不僅自己快樂,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大家要去觀察。初級階段佛法的快樂很難跟五欲的快樂比,比如打麻將,世間人打起來牛都拉不起來,如果你體會到佛法的快樂,就能對比出打麻將是一種內心躁動和痛苦,你就看到了壞苦。 8、實踐就會有收獲。
“我們需要認認真真去學習教理、去實踐教法,佛法一定是有靈驗的,一定是能夠得到驗證的,我們一定是會有收獲的。”師父講得很肯定,有實踐就一定有收獲,就是依教奉行,造善業一定得樂果,調伏煩惱一定得清涼。 佛菩薩、法師、同行善友會表現給我們看,你要會去看,所以要觀功念恩。 9、破除邪執。
“也不是要強調與佛法不相應的、沒有利益的、自我折磨的那樣子的一種苦行。”我們同學中確實存在一種邪執,有的人有點苦行的味道,出坡認爲幹得越苦功勞越大,他病了不敢請假、不敢休息,說請假怕人說他不依師,這是搞錯了,我沒有讓你們病了也不休息,大家要離苦得樂,這樣你是痛苦的。 10、培養面對自我的心力。
(1)“我們一個人如果了遇到很多困難、問題和挫折,甚至失敗,那個時候,我們能不能還有信心勇氣來面對自己、來認真學習佛法,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心力很低或者遇到很大挫折的時候很關鍵,善知識、同行道友是外在的力量,但內在的力量要培養,因爲我們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2)一個真正建立了宗旨的人,他不會怕任何打擊,任何打擊都阻止不了他追求佛法。
(3)我們要敢于面對自己。
一般我們不敢面對自己,一看都是黑暗,往事不堪回首,面對境界也一團糟,不敢面對自己的心。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不面對自己的內心,不是活得很糟糕嗎?但你也不要一下說我要突破,把心一下掏出來,你又會受不了的,因爲是有方法有次第的,重要的是學習佛法。佛菩薩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一覽無余,如果你信得過,把你的手交給佛菩薩,就能突破,否則你包著自己,就是一個面具的人生。 (4)同學們進步的實例。
①一次看到叁個同學在雲水堂掃地,又看到路邊一堆模板擋了路,當時覺得這個不好,景區的人會來提醒我們,就去跟這叁個同學說:先去幹那邊的活,一個同學說:我馬上就幹完了。我一看是差不多了,就站在那裏停了幾秒鍾沒動,過了一會同學說:我錯了、我馬上去。我就很歡喜,不是因爲你們聽了我的話,而是你有一念心認識到自己的等流習氣了,看到自己的內心了。如果是一個同行來提醒你,可能你就說我幹完了再去,就完了,就沒有機會反省自己的習氣。
②周一給上來的居士講《般若經》,講了一會下面的人開始講話、喝茶了,我在上面就開始調煩惱,靜坐祈求了一分鍾,看要不要繼續講,結果下面的人一下都安靜了,看看大家條件夠,于是又接著講。結束之後,有一個人主動來說跟我忏悔,實際上我並不知道是誰在講話。
所以人都是有覺性的,如果沒有人來點醒你,你很難反省到自己的習氣。我們眼睛都是看別人的,所以我們在面對法師、同行的時候,要看自己內心的反應,是不是如法的?
③不是說你嘴上說我對佛菩薩有信心、我對法師有信心,是你內心有沒有真實的皈依,這個是騙不了人的、騙不了業果的。轉變了業來生就能感果、轉變了煩惱馬上就能解脫生死,道次第上講修行進步的叁個標准:業果深信否、煩惱調伏否、戒律清淨否。所以還是要依據經論來對照的。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4》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