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课堂笔记之四
(1月25日 上) 【思惟闻法意乐】
1、三士道的不同发心。
(1)观想诸佛菩萨在上方虚空之中慈悲注视着我们,我们因为无明只看到眼前今生,不断受生死轮回之苦,现在有因缘听法,就要好好策励听法的动机,首先要突破的是常执。
也许今天我们就会死去,死后会去哪里呢?我们的恶业很重,善业很少,极大可能堕落三恶道,所以我们要向三宝求救,我们下世不要堕恶道、要能得生人天,以这种动机听法,就是下士道的发心。 (2)那么来生不堕落恶道、得生人天,却还是在生死轮回之中,福享尽了还是会堕落,所以我们要解脱生死轮回,以这种动机听法,就是中士道的发心。
(3)我们自己解脱生死,但我们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呢?我们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我们要象佛菩萨一样救拔一切如母有情,这种动机就是上士道的发心。
2、学习发心。
这些发心现在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虚,但只要我们不断发心发愿,这些总有一天会成为真实的,无论我们是下士道、中士道、还是上士道的发心,我们都要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让这些越来越真实、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发起菩提心。 3、同学分享听法的欢喜感受。
听课特别欢喜,听法师讲了一些故事,很欢喜,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看博客,师父和法师之间的对话,讲到平常应“收心”、大事时应“放心”,自己却刚好相反,平常拖拉懒散,大事时紧张收心,看博文后知道了要改正的方向,内心感到很明朗。 4、怎样思惟和听闻。
(1)怎样思惟呢?
听法前思惟闻法胜利,我们如果思惟了就容易提起意乐,否则就容易开小差、打瞌睡。但是要思惟并不容易,以前有的法师也不会思惟,每到上课说先思惟闻法胜利时就很痛苦,那怎样思惟呢? 我们有没有听法很受用、很欢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那就把它调出来,这样我们的心就会扬起来。 (2)怎样听闻呢?
举例:以前刚学佛时亲近能海上师的弟子仁祥老和尚,老和尚说:只有听法能让你开智慧!不仅这句话,他的神情、动作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后来就经常听,感到美不可言。什么是听闻佛法?你一定要跟具足圆满功德的善知识来听,你也可以看书、听磁带,但只有具足圆满功德的善知识亲自给你讲,那种加持力是非常大的。佛法是从身语意业表现出来的,你们以后有机会遇到大善知识亲自给你讲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所以说“见闻忆念,增长功德”。
我们听闻佛法不要机械地认为是听课,佛法是从身语意业同时表现出来的。我把老和尚的话、表情、动作刻在脑子里琢磨,多年以后才觉得有一点懂了。你们现在也是一样,现在不要以为听懂了,要经过多年实践以后,你们才会觉得我现在讲的有道理。 科技的东西可以很快制造出来,心灵的东西没有办法,只有脚踏实地地去信、然后去实践。 【师父开示】:
“千百年来,所有的圣贤,我们世间的圣贤也好,佛门里面的圣贤也好,佛菩萨,都是告诉我们:这五种欲乐对自己的身家性命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危害,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好好地加以疏导。那如何来让自己要能够走出欲望的沟壑?要走出欲望的迷途,深坑,要靠佛法、靠善法欲,善法欲能够给人带来法的乐,五欲只能带来欲的乐、欲望的快乐;善法欲是善法的快乐。善法的快乐是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是自己烦恼得到调伏以后的快乐,是内心得到了智慧,体悟到真理的一种快乐。比如世间上面的一个正人君子,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地能够体现道德的风尚,能够体现仁爱的精神,不仅自己身心得到愉悦,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又如佛法里面所谈到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同样如此会给很多人带来法喜、带来快乐。我们在学校里边读很多圣贤的书,明白很多的道理;在寺庙里面读了很多佛教的经论,也一样会给自己带来法喜、带来法乐。我们在经堂里边打坐、念经、念佛,内心也能够得到和谐,得到安全,得到喜悦,也会有一种在世俗社会当中,各种欲乐难以达到的境界和心境。我们同行善友之间,彼此的虔诚、恭敬、接纳、礼让、互相包容、互相交流、互相劝勉,慈悲喜舍,助人为乐,这种精神、这种行为、这种感受,更是难以找到的、难能可贵的,无价之宝。也是自己以及同行善友,彼此都能够用自己的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的最真实的写照、最真实的反映、最现实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去学习教理、去实践教法,佛法一定是有灵验的,一定是能够得到验证的,我们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反过来说,如果放纵自己的欲乐,那么这就是凡夫的行为,一般人的行为。那么这一般人的行为,都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循环,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强调与佛法不相应的、没有利益的、自我折磨的那样子的一种苦行。真正的苦行也是无益于生命的解脱。释迦牟尼佛虽然最初六年苦行,而最后还是放弃,其原因是,佛法是中道。那我们一个人如果了遇到很多困难、问题和挫折,甚至失败,那个时候,我们能不能还有信心勇气来面对自己、来认真学习佛法,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法师引导】
1、同学复述和谈感受。
放纵五欲是凡夫的行为,自己老是走不上去,就是因为认识不到五欲的危害。
2、我们有没有善法欲?
(1)我们从五欲中走出来要靠善法欲,我们有没有从五欲中走出来?
一般来说在五欲中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五欲中,重的五欲还是知道的,他没有佛法的快乐,很难比较什么是法乐。
(2)几年前师父总问我们,你们学《广论》学了那么多年了怎么一点善法欲都没有?
当时还不懂,什么叫没有善法欲。上殿没劲、上课没意思、出坡太累、对佛菩萨没感觉,看到别人很用功,心想别假装了;什么时候来劲呢?吃饭、睡觉、下山、有新电影出来时,这都是和五欲相应。 有这种习性的人,他要改正的动力是很弱的,大家之中有这样的的人,在寺里过得很自在,实际上他很可怜,因为他不知道他在浪费暇满人身,实际上缘份够的话他是可以得到劝谏的,但他会不会听呢?他听不进去,讲也没有用。他什么时候会转变呢?就是善法欲起来的时候。 3、什么是善法欲?
(1)同学回答:
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善法欲,感到学博客的时候很欢喜;皈依心很强的时候,感到苦受生起出离心的时候,很愿意学下去;看到同行、法师的功德,希望自己也有那样的功德智慧。
(2)什么是善法欲。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善法欲,这就很有问题,善法欲字面的意思是对善法的追求,大家还停在想的阶段,看看师父的行持就知道什么是善法欲了。
就是永不停息、永远行持善法,自己学习、并且帮助他人,自己主动去做、不待别人来叫你,永不停息地去做。这是善法欲的特点。
(3)善法欲从业果而来。
我们学业果,快乐的原因是善业,我们要不要快乐?要的话有没有造善业呢?没有造善业是因为我们对业果没有真正相信、或者是内心没有体会。给别人讲可以头头是道,但自己内心并没有体会,所以行为上做不出来,业果都是别人的事情。
别人受了伤害很苦,你会去对他说:这都是你的业啊。你受了伤害很苦,别人来劝你说是你的业,你说我都这么苦了、说什么业啊?
对业果相信了你才会不停策励自己永不停息地去造善业,你怎么会停在那里呢?所以看你们是不是呆在哪里就知道你的速度了,自己内心有了体会以后,看别人就非常清楚。你有某种体会就会有某种体现,你没有就要去修。
(4)善法欲与恶法欲的区别。
善法欲太美了,它与恶法欲的一个绝大差别,就是五欲不一定能得到快乐,例如炒股一定会赚钱吗?不一定的,但那么多人还是去追求一个不一定得到快乐的东西。
善法欲你去追求一定得到快乐,善法欲得到的乐果比五欲不知大多少倍,一个是不一定得到快乐、一个是百千万倍的快乐,你会选择哪一个?一定是百千万倍的快乐嘛。
4、调伏烦恼的具体过程。
(1)“善法的快乐是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是自己烦恼得到调伏以后的快乐,是内心得到了智慧,体悟到真理的一种快乐。”
这个层次更高,你帮助别人,别人对你很感恩,这是第一层,你精神上会有愉悦喜悦,这是第二层,第三层是烦恼调伏的快乐、清凉。 (2)什么是烦恼?就是我们内心的不寂静相,贪嗔痴都是。
①事例:
上堂课上到中间,有个同学大摇大摆的走出去了,我是什么心情呢?总体上本来都很快乐,但却有一丝隐隐地不快,找到原因就是因为中途有人走出去了,一点没给我面子,所以让我感到不快,先把烦恼的贼找到了,然后就要调伏它。 ②第一思惟业果。
我感到苦了,因为觉得怎么可以走呢?我讲得也还可以吧,你要走下课再走,不要上课时大摇大摆地走啊。思惟,这是我的业,反省我在别人讲…《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