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認爲是個重要問題,因爲一個龐大教團,如沒有人出來領導,怎麼能夠予以推動,所以特提出來請佛指示,以便依教奉行。
佛陀同答說:“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又,如合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有了戒法住世,等于佛的住世,既不愁沒有大師的領導,更不要擔心正法的絕世。接著又說:“至于你們之間,按照受戒的先後分大小,彼此互相的恭敬尊重,互相的關懷照顧,不要窺求他人的做細過失,不要違犯如來的根本大戒,能夠如此,就可和樂相處”。
佛接著爲阿難及諸比丘說:“我來人間是爲傳播真理的,並以真理救濟人群的,現在真理之宮已莊嚴的建立起來,應該爲我所當救度的,不管是天上的人間的,都巳受了我的度化而得解脫,其尚未得度的亦皆已經作了得度因緣,所謂自利利他的任務皆已完成,假定我再繼續的在這世間安住下去,對這人世間亦沒有什麼大的利益,況且在這世間下論住多久,甚至住一劫這麼長久的時間,共會亦當要滅,會而不減,在這世間,可說是沒有的;因爲在這人世間,一切有形的東西,必有毀壞的一天,聚的一定要散,生的一定要死,現在我的入滅,是必然的歸結,有什麼值得你們悲惱的?當知世間相都是這樣的,我今得以安然入滅,就好像除去了惡病,何況這是應舍的罪惡之物
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中,不知吃了多少冤枉苦頭,要想舍掉它而舍不掉,現在如殺怨賊一樣的得除滅之,一個真正具有智慧的,只有爲之生起無限的歡喜,那裏還會爲這感到不必要的悲哀”
佛更進而對大家說:“如來的出現世間,如優昙華的開敷,很不容易遇到的,現在你們能遇到,可說足你們幸福!不過,機會既是這樣的難得,你們就得精勤的行道,早日求得出世的解脫,不要錯過這大好機會。當知世間的一切,都是危脆不堅的,無一值得留戀的。你們對我平常所說四聖谛的真理,假定還有什麼可疑的地方,現可趕快的提出來問我,我當爲你們詳子解釋,千萬不要留一點疑惑在心中,不求獲得決定性的理解”!
佛說到這裏,看一看大家,見沒有人提出疑惑來問,就又對大家說:“時間已經不早了,我的色身快要入滅,今後你們當然見不到如來的金色身,但是我得告訴你們,迦昆羅衛國的王子悉達多,固然就將從這世間消逝,而偉大覺者的法身慧命,會永遠留在世間不滅的,因爲佛陀就是真理的體現者。“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你們果能依法而行,無異我是永久在你們的身邊,望你們能遵守我的教法”!
佛陀作了這個最後教誨,在八十歲的二月十五日的中夜,于娑羅雙樹間入大涅槃。一代偉大的人間覺者,就此結束了一代的軟化。這時,圍繞著佛陀的大衆,其所作未辦者,見佛就這樣滅度,離開了現實人間,個個悲不自勝的掩面而泣,其所作已辦者,見佛人大般涅槃,亦發出“世間眼滅一何疾”之歎!釋尊的入滅,不但將永遠遺留在佛弟子內心的深處,就是當時河岸的風亦把樹木的枝葉吹得蕭蕭作響,白色的花辦亦不時的隨風散落在樹邊,使得每個人對佛的入滅倍增悲切!
佛陀安詳入滅,在佛陀本身講,真可說是得大解脫,得大自由,究竟寂靜,究竟清涼,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但在當時,不但佛弟子及廣大人群,爲之悲懷戀慕不已,就是山川亦爲之震動,草木亦爲之銜悲,日月亦爲之無光,清涼亦爲之激蕩,這是多麼一福淒楚的現象
又是多麼令人情何以堪
所以佛陀入滅,就正在發展中的佛教來說,實是一件轟動整個社會人群的大事,值得每個佛弟子永億!
佛陀入滅的消息傳開出去,在遠方行化的大迦葉固然立刻的趕來,其他無數善男信女亦爭先恐後的爲瞻仰最後遺容而至。時拘屍那城的末羅多,感于佛在拘屍那雙林樹間入滅,是件最大光榮的事,毅然的親自負起善後的一切。依于當時印度貴族的風習先將佛陀的遺骸,以極隆重尊敬的葬儀,奉安于城外的天冠寺,一方面在金棺前誦經,一方面積集火葬香木,然後由長老摩诃迦葉,爲大聖佛陀舉行茶昆典禮,以完成佛陀入滅的善後。
佛是一位具有無量功德的大聖者,遺骸茶昆之後,撿出不少舍利。是諸極爲珍貴的舍利,初爲拘屍那城末羅王獨得,其他各國的國王有所不服,于是演成八國爭奪舍利供養之事。後來經過佛大弟子的調解,認爲肯得供養佛的舍利,總是一件大功德事,于是決定將佛舍利分成八分,給子與佛教關系較深的八國國王,分別的在國內,建莊嚴的舍利塔,以供全國人民的恭敬供養,並從佛的舍利求大福德,是爲佛教佛塔及舍利崇拜的開始。
佛是人間的覺者,亦是人天的導師,所以佛滅後建佛舍利塔供養的風“,不特彌漫于整個印度,而且延長到很久的時代。雖說這是形式的,顯示佛弟子對佛的無限戀慕,但這不能不說有它特殊的意義。因從生身舍利的禮敬中,不特可以重新燃起對佛陀無限仰慕,並且會直入佛陀崇高精神中,以求對佛陀法身舍利的體得。如是像這樣的體見佛陀之所以爲佛陀,使得如來的法身,得常在人間不滅,是則生身舍利的禮敬,就不能說沒有其意義。
佛陀的入滅,是佛教大事,稍爲受到佛陀法乳之所滋潤的,無不感到高度的悲痛,但大迦葉在奔向拘屍那城的途中,竟然聽到有個比丘快慰的說:“大沙門在的時候,爲我們製定了很多規則,說這不能做,說那不能做,使我們受到極大的困擾;可是現在好了,佛已經入滅了,我們從此可得自在”!大迦葉聽到這邪說,想到佛陀剛剛入滅,佛子比丘竟說出這樣沒有心肝的話,于感無限悲傷之余,乃有結集法藏的心意,以免癡人惑亂如來的正法。
四 結說
人間佛陀,從誕生到入滅,在這人間,整整度過八十春秋。在俗二十九年,修習苦行六年,從事人間敵化四十五年,這從前述中可明白了知。可是在此仍然值得一說的,就是人間佛陀的入滅,究是西曆紀元前的那一年。關于這一點,曆來的學者,有種種異說,迄無一定准。太虛大師在“佛教紀元論”中說:“世尊降生與入滅之確在何年,不唯未有定論,且異說紛岐,競有六十余種之多”。
關于佛陀的年代,不但有種種說法,而且有從佛陀生年及從佛陀滅年算起之別,所以佛陀年代問題應怎樣處理,實是一個極爲複雜的問題,亦是一個極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因在古代印度曆史中,尤其是在印度佛教史中,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自然也就沒有明確的文獻可征。因而曆來各國佛教學者,雖說信奉同一源流的佛教,但各信其自己所流行的佛教紀元,從來沒有統一佛教紀元,爲世界各國佛教徒共同遵行,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憾事!
在世界各國的學者,對于佛陀年代的研究,大體集中在阿育王即位的正確年代來推算,看看佛陀入滅究比阿育王即位早多少年。不過從這著手來推算,雖不失爲一個探究的辦法,但同樣是以阿育王即位爲基點,而南傳的巴利文佛典與北傳的漢譯佛典,兩說之間仍有百年的差距,究以何說爲標准,同樣的成爲問題。依南傳巴利文典所傳,從釋尊入滅到阿育王即位,大概是佛滅二一八年,如依這個來推算佛滅的年代,應是公元前的四八四年。現代歐美各地學者,大都采用接近此說的年代說。可是依北傳漢譯佛典所說,認爲阿育王即位是佛滅一一六年,如依這個來推算佛滅的年代,應是公元前的叁八六年。日人宇井伯壽研究佛滅的年代,是主佛滅于公元前叁八六年之說。南北傳所傳,相差約百年,雖各有其所根據的史料,但誰也不接受對方的論點,因而佛滅確定的年代,迄今仍然無法加以肯定的界說。因爲這一課題,不但年代久遠,而且太過複雜,尚待學術界繼續發掘新的史料始能決定。
在沒有得到最原始的資料,以確定佛陀的入滅年代,誰也不能認爲自己的佛教紀元是正確的,其他各種不同傳說的佛教紀元是錯誤的。但佛教是世界的偉大宗教之一,在人類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佛教要向世界各地推動,沒有一個統一佛教紀元,爲每一佛徒所共同遵守,不免使純正的佛教徒,要爲此感到相當困惑,亦使重視曆史事實的人,覺得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就是負有弘揚佛法責任的人,亦認爲有些說不過去的。基于統一世界佛教紀元的需要,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于一九五四年,在緬甸首都仰光舉行第二屆大會時,出席者有人提出佛教紀元來討論,雖各地區的佛徒,有著不同的意見,在會上發表出來,彼此熱烈的爭論,但爲佛教紀元的統一,出席會議的世界各國佛徒代表,最後終于勉強的同意采用錫蘭所傳的佛減紀元。這當然不是說錫蘭所傳的佛滅紀元,有其曆史的可靠性,不過有了這一共同的世界佛教紀元,總比過去各用各的佛教紀元來得使人信服!
人間佛陀在這人間八十年,雖說佛生或佛滅的紀年,沒有確切的信史可征,但自覺覺他的行迹,卻深深的印人人心,傳說于僧伽及民間。話雖這樣講,但佛陀傳記,在現行經律中,很少有完整的記錄。北傳所譯的梵語經典,其體裁較爲完整可以稱爲佛傳的,當然要推馬嗚的佛所行贊、佛本行經,但這是經過佛減數百年後的事。南傳所傳的巴利語佛典,在“尼陀那、迦大”中,雖也可說有著佛傳的全部,但它成立的年代,較佛所行贊等更晚,而且其中說到佛陀前生的經曆,不能算是在二幹五百多年前出現在印度的佛陀傳。
在北傳所譯以華文爲代表的佛典,關于人間佛陀的出家、修行、成佛、說法等,在律中雖都說到,但僅說到成佛第六年,回迦昆羅衛城教化釋族爲止。後來加上誕生因緣,就被集成佛傳。大正藏第叁本緣部上佛本行集經卷第六十末雲:“摩诃僧只師名爲大事,薩婆多師名此經爲大莊嚴,迦葉維師名爲佛往因緣,昙無德師名爲釋迦牟尼佛本行,尼沙塞師名爲藏根本”。從這可以了解人間佛陀的前半生。雖還不怎麼完整,總算有個輪廓的認識。
至于人間佛陀晚年的遊行,一直到拘屍那的入滅,其問經過的情形,起初也是屬于律部所記載的。如有部昆奈耶雜事卷第叁十六至卷第叁十八,對這部分就曾有詳細的說明。大昆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六亦說:“如大涅槃持律者說”。關于這部分佛傳,其後集爲大般涅槃經,亦即編入長阿含的漢譯遊行經。所以人間佛陀的史實,屬于這一階段的,我們似還可以理出一個頭緒,清楚的知道佛陀這一期間的活動經過情形。
可是回到祖國省親以後,直至最後遊行以前,其間約有叁十余年的時間,在恒河流域各地遊化的事迹,不論是在山崗,不論是在林園,不論是在鄉村,不論是在城市,雖都有其片段的傳說,但缺乏前後次第的敘述。因而對這時期的佛陀傳記,不得不感到相當的缺如,要詳盡的有個認識,在該項資料極度缺乏下,敢說那是很不容易的
不過將上所說初期的記載,後期的敘說,中期的片段,結合起來加以整理組織,似亦不難得到佛傳的全部。不過在經律中,除了這些作爲佛傳最古的有力資料,其他似還找不出最好的佛傳文獻。現代學人,如能以現有的最古資料爲基礎,進而補充其材料,抉擇佛陀的年代,從各方面加以綜合研究,完成一部精確的佛陀傳記,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事。假定沒有這麼一部精確的佛陀傳記出現,在人類重視曆史事實的今天,無論怎麼說總是一大憾事!
依據各種佛傳,都有奇瑞傳說,但這不過是後世佛弟子們,極度尊崇佛陀的創說。正因佛幹對佛的過分尊祟,竟使人們覺得釋尊不是地上的聖哲,亦即被看成不是曆史上的人物,殊不知這是極大錯誤的觀點!人間佛陀不但是曆史上的偉大聖者,而且由于現代對佛陀曆史研究的進展,不特更加發揮人間佛陀的一生光輝,同時愈益增加人間佛陀的高超偉大!如有以爲佛是非人間的,而想像爲神乎其神的什麼神,那無疑不是我佛的嫡骨兒孫!
最後,我引印順論師在“佛在人間” 一文中的末後一段,作爲此文的結束:
“佛陀是人間的,我們要遠離擬想,理解佛在人間的確實性,建立起人間正見的佛陀觀。佛是即人而成佛的,所以要遠離俗見,要探索佛陀的佛格,而作面見佛陀的體驗,也就是把握出世(不在天上)正見的佛陀觀。這兩者的融然無礙,是佛陀觀的真相。在大乘佛教的發展中,如果說有依人乘而發趣的大乘,有依天乘而發趣的大乘,那末,人間成佛與天上成佛,就是明顯的分界線。佛陀怎樣被升到天上,我們還得照樣歡迎到人間。人間佛教的信衆們!不是人間,就是天上,此外,沒有你模棱兩可的余地。請你熟誦佛陀的聖教,樹立你正確的佛陀觀:“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
《人間佛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