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认为是个重要问题,因为一个庞大教团,如没有人出来领导,怎么能够予以推动,所以特提出来请佛指示,以便依教奉行。
佛陀同答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又,如合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有了戒法住世,等于佛的住世,既不愁没有大师的领导,更不要担心正法的绝世。接著又说:“至于你们之间,按照受戒的先后分大小,彼此互相的恭敬尊重,互相的关怀照顾,不要窥求他人的做细过失,不要违犯如来的根本大戒,能够如此,就可和乐相处”。
佛接著为阿难及诸比丘说:“我来人间是为传播真理的,并以真理救济人群的,现在真理之宫已庄严的建立起来,应该为我所当救度的,不管是天上的人间的,都巳受了我的度化而得解脱,其尚未得度的亦皆已经作了得度因缘,所谓自利利他的任务皆已完成,假定我再继续的在这世间安住下去,对这人世间亦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况且在这世间下论住多久,甚至住一劫这么长久的时间,共会亦当要灭,会而不减,在这世间,可说是没有的;因为在这人世间,一切有形的东西,必有毁坏的一天,聚的一定要散,生的一定要死,现在我的入灭,是必然的归结,有什么值得你们悲恼的?当知世间相都是这样的,我今得以安然入灭,就好像除去了恶病,何况这是应舍的罪恶之物
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中,不知吃了多少冤枉苦头,要想舍掉它而舍不掉,现在如杀怨贼一样的得除灭之,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只有为之生起无限的欢喜,那里还会为这感到不必要的悲哀”
佛更进而对大家说:“如来的出现世间,如优昙华的开敷,很不容易遇到的,现在你们能遇到,可说足你们幸福!不过,机会既是这样的难得,你们就得精勤的行道,早日求得出世的解脱,不要错过这大好机会。当知世间的一切,都是危脆不坚的,无一值得留恋的。你们对我平常所说四圣谛的真理,假定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现可赶快的提出来问我,我当为你们详子解释,千万不要留一点疑惑在心中,不求获得决定性的理解”!
佛说到这里,看一看大家,见没有人提出疑惑来问,就又对大家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的色身快要入灭,今后你们当然见不到如来的金色身,但是我得告诉你们,迦昆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固然就将从这世间消逝,而伟大觉者的法身慧命,会永远留在世间不灭的,因为佛陀就是真理的体现者。“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你们果能依法而行,无异我是永久在你们的身边,望你们能遵守我的教法”!
佛陀作了这个最后教诲,在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的中夜,于娑罗双树间入大涅槃。一代伟大的人间觉者,就此结束了一代的软化。这时,围绕著佛陀的大众,其所作未办者,见佛就这样灭度,离开了现实人间,个个悲不自胜的掩面而泣,其所作已办者,见佛人大般涅槃,亦发出“世间眼灭一何疾”之叹!释尊的入灭,不但将永远遗留在佛弟子内心的深处,就是当时河岸的风亦把树木的枝叶吹得萧萧作响,白色的花办亦不时的随风散落在树边,使得每个人对佛的入灭倍增悲切!
佛陀安详入灭,在佛陀本身讲,真可说是得大解脱,得大自由,究竟寂静,究竟清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但在当时,不但佛弟子及广大人群,为之悲怀恋慕不已,就是山川亦为之震动,草木亦为之衔悲,日月亦为之无光,清凉亦为之激荡,这是多么一福凄楚的现象
又是多么令人情何以堪
所以佛陀入灭,就正在发展中的佛教来说,实是一件轰动整个社会人群的大事,值得每个佛弟子永亿!
佛陀入灭的消息传开出去,在远方行化的大迦叶固然立刻的赶来,其他无数善男信女亦争先恐后的为瞻仰最后遗容而至。时拘尸那城的末罗多,感于佛在拘尸那双林树间入灭,是件最大光荣的事,毅然的亲自负起善后的一切。依于当时印度贵族的风习先将佛陀的遗骸,以极隆重尊敬的葬仪,奉安于城外的天冠寺,一方面在金棺前诵经,一方面积集火葬香木,然后由长老摩诃迦叶,为大圣佛陀举行茶昆典礼,以完成佛陀入灭的善后。
佛是一位具有无量功德的大圣者,遗骸茶昆之后,捡出不少舍利。是诸极为珍贵的舍利,初为拘尸那城末罗王独得,其他各国的国王有所不服,于是演成八国争夺舍利供养之事。后来经过佛大弟子的调解,认为肯得供养佛的舍利,总是一件大功德事,于是决定将佛舍利分成八分,给子与佛教关系较深的八国国王,分别的在国内,建庄严的舍利塔,以供全国人民的恭敬供养,并从佛的舍利求大福德,是为佛教佛塔及舍利崇拜的开始。
佛是人间的觉者,亦是人天的导师,所以佛灭后建佛舍利塔供养的风“,不特弥漫于整个印度,而且延长到很久的时代。虽说这是形式的,显示佛弟子对佛的无限恋慕,但这不能不说有它特殊的意义。因从生身舍利的礼敬中,不特可以重新燃起对佛陀无限仰慕,并且会直入佛陀崇高精神中,以求对佛陀法身舍利的体得。如是像这样的体见佛陀之所以为佛陀,使得如来的法身,得常在人间不灭,是则生身舍利的礼敬,就不能说没有其意义。
佛陀的入灭,是佛教大事,稍为受到佛陀法乳之所滋润的,无不感到高度的悲痛,但大迦叶在奔向拘尸那城的途中,竟然听到有个比丘快慰的说:“大沙门在的时候,为我们制定了很多规则,说这不能做,说那不能做,使我们受到极大的困扰;可是现在好了,佛已经入灭了,我们从此可得自在”!大迦叶听到这邪说,想到佛陀刚刚入灭,佛子比丘竟说出这样没有心肝的话,于感无限悲伤之余,乃有结集法藏的心意,以免痴人惑乱如来的正法。
四 结说
人间佛陀,从诞生到入灭,在这人间,整整度过八十春秋。在俗二十九年,修习苦行六年,从事人间敌化四十五年,这从前述中可明白了知。可是在此仍然值得一说的,就是人间佛陀的入灭,究是西历纪元前的那一年。关于这一点,历来的学者,有种种异说,迄无一定准。太虚大师在“佛教纪元论”中说:“世尊降生与入灭之确在何年,不唯未有定论,且异说纷岐,竞有六十余种之多”。
关于佛陀的年代,不但有种种说法,而且有从佛陀生年及从佛陀灭年算起之别,所以佛陀年代问题应怎样处理,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亦是一个极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在古代印度历史中,尤其是在印度佛教史中,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自然也就没有明确的文献可征。因而历来各国佛教学者,虽说信奉同一源流的佛教,但各信其自己所流行的佛教纪元,从来没有统一佛教纪元,为世界各国佛教徒共同遵行,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憾事!
在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于佛陀年代的研究,大体集中在阿育王即位的正确年代来推算,看看佛陀入灭究比阿育王即位早多少年。不过从这著手来推算,虽不失为一个探究的办法,但同样是以阿育王即位为基点,而南传的巴利文佛典与北传的汉译佛典,两说之间仍有百年的差距,究以何说为标准,同样的成为问题。依南传巴利文典所传,从释尊入灭到阿育王即位,大概是佛灭二一八年,如依这个来推算佛灭的年代,应是公元前的四八四年。现代欧美各地学者,大都采用接近此说的年代说。可是依北传汉译佛典所说,认为阿育王即位是佛灭一一六年,如依这个来推算佛灭的年代,应是公元前的三八六年。日人宇井伯寿研究佛灭的年代,是主佛灭于公元前三八六年之说。南北传所传,相差约百年,虽各有其所根据的史料,但谁也不接受对方的论点,因而佛灭确定的年代,迄今仍然无法加以肯定的界说。因为这一课题,不但年代久远,而且太过复杂,尚待学术界继续发掘新的史料始能决定。
在没有得到最原始的资料,以确定佛陀的入灭年代,谁也不能认为自己的佛教纪元是正确的,其他各种不同传说的佛教纪元是错误的。但佛教是世界的伟大宗教之一,在人类空间日益缩小的今天,佛教要向世界各地推动,没有一个统一佛教纪元,为每一佛徒所共同遵守,不免使纯正的佛教徒,要为此感到相当困惑,亦使重视历史事实的人,觉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负有弘扬佛法责任的人,亦认为有些说不过去的。基于统一世界佛教纪元的需要,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于一九五四年,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二届大会时,出席者有人提出佛教纪元来讨论,虽各地区的佛徒,有著不同的意见,在会上发表出来,彼此热烈的争论,但为佛教纪元的统一,出席会议的世界各国佛徒代表,最后终于勉强的同意采用锡兰所传的佛减纪元。这当然不是说锡兰所传的佛灭纪元,有其历史的可靠性,不过有了这一共同的世界佛教纪元,总比过去各用各的佛教纪元来得使人信服!
人间佛陀在这人间八十年,虽说佛生或佛灭的纪年,没有确切的信史可征,但自觉觉他的行迹,却深深的印人人心,传说于僧伽及民间。话虽这样讲,但佛陀传记,在现行经律中,很少有完整的记录。北传所译的梵语经典,其体裁较为完整可以称为佛传的,当然要推马呜的佛所行赞、佛本行经,但这是经过佛减数百年后的事。南传所传的巴利语佛典,在“尼陀那、迦大”中,虽也可说有著佛传的全部,但它成立的年代,较佛所行赞等更晚,而且其中说到佛陀前生的经历,不能算是在二干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印度的佛陀传。
在北传所译以华文为代表的佛典,关于人间佛陀的出家、修行、成佛、说法等,在律中虽都说到,但仅说到成佛第六年,回迦昆罗卫城教化释族为止。后来加上诞生因缘,就被集成佛传。大正藏第三本缘部上佛本行集经卷第六十末云:“摩诃僧只师名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为佛往因缘,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尼沙塞师名为藏根本”。从这可以了解人间佛陀的前半生。虽还不怎么完整,总算有个轮廓的认识。
至于人间佛陀晚年的游行,一直到拘尸那的入灭,其问经过的情形,起初也是属于律部所记载的。如有部昆奈耶杂事卷第三十六至卷第三十八,对这部分就曾有详细的说明。大昆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六亦说:“如大涅槃持律者说”。关于这部分佛传,其后集为大般涅槃经,亦即编入长阿含的汉译游行经。所以人间佛陀的史实,属于这一阶段的,我们似还可以理出一个头绪,清楚的知道佛陀这一期间的活动经过情形。
可是回到祖国省亲以后,直至最后游行以前,其间约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恒河流域各地游化的事迹,不论是在山岗,不论是在林园,不论是在乡村,不论是在城市,虽都有其片段的传说,但缺乏前后次第的叙述。因而对这时期的佛陀传记,不得不感到相当的缺如,要详尽的有个认识,在该项资料极度缺乏下,敢说那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将上所说初期的记载,后期的叙说,中期的片段,结合起来加以整理组织,似亦不难得到佛传的全部。不过在经律中,除了这些作为佛传最古的有力资料,其他似还找不出最好的佛传文献。现代学人,如能以现有的最古资料为基础,进而补充其材料,抉择佛陀的年代,从各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完成一部精确的佛陀传记,该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假定没有这么一部精确的佛陀传记出现,在人类重视历史事实的今天,无论怎么说总是一大憾事!
依据各种佛传,都有奇瑞传说,但这不过是后世佛弟子们,极度尊崇佛陀的创说。正因佛干对佛的过分尊祟,竟使人们觉得释尊不是地上的圣哲,亦即被看成不是历史上的人物,殊不知这是极大错误的观点!人间佛陀不但是历史上的伟大圣者,而且由于现代对佛陀历史研究的进展,不特更加发挥人间佛陀的一生光辉,同时愈益增加人间佛陀的高超伟大!如有以为佛是非人间的,而想像为神乎其神的什么神,那无疑不是我佛的嫡骨儿孙!
最后,我引印顺论师在“佛在人间” 一文中的末后一段,作为此文的结束:
“佛陀是人间的,我们要远离拟想,理解佛在人间的确实性,建立起人间正见的佛陀观。佛是即人而成佛的,所以要远离俗见,要探索佛陀的佛格,而作面见佛陀的体验,也就是把握出世(不在天上)正见的佛陀观。这两者的融然无碍,是佛陀观的真相。在大乘佛教的发展中,如果说有依人乘而发趣的大乘,有依天乘而发趣的大乘,那末,人间成佛与天上成佛,就是明显的分界线。佛陀怎样被升到天上,我们还得照样欢迎到人间。人间佛教的信众们!不是人间,就是天上,此外,没有你模棱两可的余地。请你熟诵佛陀的圣教,树立你正确的佛陀观:“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
《人间佛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