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若爲衆生起大悲心,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是菩薩行,應當發心。」
一般人以爲,造福人群只是修福而已,所以要趕快找時間念佛修慧、了脫生死,這是錯誤的。淨土法門鼓勵我們以造福人群來成就道業,念佛是培養善根而已,必定要有「福德因緣」作爲成佛資糧;所以,修淨土的人也一樣要好好的發心——發菩提心。
「若爲自己厭五濁、忻九品,則違菩提心。」——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有五種不清淨。但是,我們若認爲世間有這麼多煩惱、苦惱、不清淨,而厭棄五濁惡世,一直欣羨極樂世界的黃金布地,希冀追求清淨的境界,這樣就違背了菩提心。須知,佛教以蓮花爲標幟,汙濁的泥土裏才能開出清淨的蓮花。所以,希求極樂世界清淨國土的人,仍舊是不能離開五濁而做佛事。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清淨」,不受世事的染著,若能這樣,五濁即是淨土。因此,佛陀說「心淨則土淨」。學佛能以清淨心在五濁惡世中做佛事,才是真正發菩提心。
厭棄五濁的修行人每每會說:「人命無常啊!世間這麼苦,若不趕快修行,不能解脫,以後還要再回來做人,這樣太辛苦了!」這是一般對佛法見解不純正的人所發出來的言語。學佛應該要有正知、正見,就如醫生學醫是因爲世間有病人;我們學佛是因爲世間有業重的衆生,佛陀是爲衆生而修行,也因爲有衆生才能成佛。我們不可畏勞怕苦,必定要有一分毅力、勇氣來堪忍。
「忻九品,則違菩提心」——若逃避現實、爲求清閑享受,欣慕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九品而學佛,這是「聲聞行」。聲聞者亦同樣是佛的弟子,很愛聽聞佛法,推究佛的道理,卻不肯發大心。我們學佛不是要學聲聞,現在有很多人極愛聽經,但是聽歸聽,請他身體力行卻無法做到,這就叫做聲聞行。
我們既然學佛,尤其是處于現今社會,應該拿出勇猛的毅力,不可停滯于消極、只愛聽不願行的境地。所以說,學佛不要只想聽法或如何研究佛學,一定要聞而思、思而修。
「若爲衆生起大悲心,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是菩薩行,應當發心。」世間衆生多苦惱,我們要身體力行走進苦惱的衆生中而不逃避,以衆生的苦爲苦,爲他們承擔一切苦,才是真正的大悲心。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若有一人墮落地獄,決不成佛;釋迦牟尼佛也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苦難的地方我不去,誰去呢
這才是佛陀真正的本懷。
排除魔障,共成佛道
我們都是佛弟子,擔負如來家業是我們的責任,應該要學習地藏菩薩的發大願,使令一切衆生皆成佛道,這樣做就是真正的發菩提心、行真正的菩薩行。
佛陀來人間說法教化,不是只說給我們聽而已,而是希望人人能身體力行;能夠力行者,就是菩薩。所以我們應當好好發心!設若沒有好好發心,很快就會受叁界魔王的魔軍障礙,將我們懾服,這樣就無法真正走上菩提大道。
希望大家好好學佛,不要只趨向佛學的研究,在其中打轉;研究佛學而不肯真正學佛,就像蒼蠅鑽玻璃,再怎麼鑽都鑽不出去;即使對佛教的文字、名相了解很多,所換得的只不過是「所知障」。所以我們想要事事無障礙,只有靠信心、毅力和勇氣,並且身體力行,學習佛陀的精神,自然可以撥除內外的魔軍障礙,佛道必定能成!
二.深信因果
珍惜今生福
知福惜福再造福
珍惜今生福
深信因果
學佛者除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還要「深信因果」。在《地藏經》的「閻浮衆生業感品」裏,佛陀明明白白地告示我們:「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墮惡趣。」凡夫衆生,常常因迷失了自己的心性,活在醉生夢死中,不知生命的價值,不畏因果的可怕,妄造許多惡業;但是卻不知爲善造惡,一切果報還自受!所以懵懵懂懂地做了許多不應該做的事。
在此舉一古代所發生的「一字因果」故事給大家作警惕:
在唐朝,有位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清規的百丈禅師,他平常上堂說法時,總有一白發老人跟著大衆進入法堂聽講。有一天,禅師開示完畢,大衆都退下後,卻只有他逗留不去,百丈禅師就問他是誰。
老人回答說:「我並不是人,在很久以前的迦葉佛時代,我曾在此山修行,當時有個弟子問我:『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入因果的法則
』我當時回答說:『不會落入因果法則。』結果因爲這樣,五百世來我都轉墮狐狸身,至今仍不知錯在哪裏
請求和尚慈悲爲我明示,讓我能早日脫離野狐身!」
禅師回答:「你請問吧!」
老人請示:「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入因果的法則
」
禅師回答:「你應該說:『不昧因果法則』。」(昧,違反之意也)
老人聞言大悟,向禅師頂禮說:「蒙大師開示讓我能脫卻野狐身,我住在後山,請求大師依照亡僧的禮儀埋葬我!」第二天,百丈禅師依言帶領大衆到了後山,果然在洞穴裏找出一頭野狐的屍體,便按照禮儀將它火葬了。由這個故事大家明白知道,這位白發老人只因爲一「字」之差,而「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由人身轉墮野狐身,正是「因果」法則的最佳诠釋。
試想出家爲僧的修行人尚且如此,何況一般凡夫衆生
既然我們開始學佛,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就應該深信佛陀的教誨,須臾之間不可造次!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因爲「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啊!
「叁世」因果
大家都知道佛法常說「叁世因果」,但是並不了解它的意義。世是「時間」的意思,叁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若以長時間計算,就是前世、現世、來世;若以短時間計算,就是昨天、今天、明天,都叫叁世,也就是時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比如昨天是過去,今天就是現在,今天之後就是未來。「因果」呢
就是「因緣果法」,種時叫「因 ,得時叫「果」。如果種善因則得善果,種惡因則得惡果。亦如現在的「慈濟」就是由過去大家長久努力的累積(因)所成就,所以才能獲得今日海內外善心人士的支持與鼓勵(果)。然而慈濟仍需面對不斷的「未來」,因此今後更要加強我們的發心與努力。如果現在不怠惰松懈而殷勤工作、精進發心,自然未來的發展將會更蓬勃!
如果大家相信叁世因果,自然會不斷地努力。古人有句話說:「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谷。」因爲知道有明年的春天,所以將秋天所收割的稻谷,留著一些等候明年春天播種。這是人類爲了生存,所以預存來春播種的種子。
「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人如果相信還有下輩子,就會好好地修福。今生今世能豐衣足食、生活在這麼自由的國家社會,正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福;如果希望來生還能再續福,今生就得好好地爲來生造福,積聚來生福報。
所以,叁世因果並非迷信。以待人處事爲例,如果希望別人待我們好,就必須先對別人好;希望將來得到人人的護持,就必須現在多多付出!總而言之,就是要把握現在,自我付出、利益人群。再舉慈濟醫院所發生的實例:
記得某年除夕夜,有幾個家庭發生不幸事件。其中有個家庭,先生騎摩托車載太太出外買東西,卻在刹那間發生車禍,先生當場往生;太太的肚子還懷著兩個月大的孩子,被送至醫院的加護病房。如果救活了太太,等于救活了兩個人;如果救不活,即將喪失兩條命;或者救活之後,變成只會呼吸的植物人……,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裏,只要母親一息尚存,其性命尚能保得住,但是看清況實在不樂觀,隨時都有危險,真是人間一大悲劇!
加護病房中另外還有二個孩子,年齡才八歲、九歲。一個因爲在屋外燃放鞭炮玩耍,被來往的車輛撞傷腦部。還有一個因爲把鞭炮放入石縫中,伸手進石縫中想將鞭炮取出,結果被叁條龜殼花咬傷,送入醫院急救;而他的大哥也在醫院中!
他的大哥是先天性的動靜脈畸型,到十六歲才開始發病,病發之前全無征兆,忽然間便倒地不起!送到慈濟醫院接受腦部開刀之後,一直平安無事。沒想到過年前突然再度病發,昏迷不醒。
兩個兒子先後送入加護病房,令父母憂心如焚!所以當我初一早上訪視病房時,孩子的父親一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師父!我多麼不幸啊!爲什麼所有的不幸都發生在我家……。」
同一個天空下,有的人如此快樂、平安,過著幸福的日子;有的人卻一而再、再而叁,連續發生不幸的禍事。總而言之,這叫做業力,也就是因緣果報。所以大家要常常警惕自己的起心動念的所作所爲。然而幸福中的人,是否能想到那些不幸的人呢?學佛者即使在安樂幸福的日子裏,也一定要爲貧困、不幸的衆生多設想、多考慮,也就是平時就要多種善因,多積福德。
又如過年期間,人人見面都有說:「恭喜發財!」健康、發財是人人想要的,當然,我也恭賀大家都能發財,除了發世間財之外,更希望大家發心修取佛法的豐富法財。然而想獲得豐富的法財,自己一定要先努力地付出。
及時種善因
就像一粒種子,若將它裝在袋子裏,盡管是顆種子,但缺少了「緣」,一樣無法發揮作用。若將這粒種子拿出來,選擇在春天的時機種到土裏,有泥土、水分、陽光的聚合,這顆種子就能發芽;如再經由良好的灌溉和施肥,自然能從幼苗長成大樹。例如荔枝的種子小小一粒,而它的「因」就存在小小種子中,一個微細如毫芒的芽,如果將它種植土裏,經由陽光、水分的培育漸漸成長,等到成熟季節,自然結滿累累的果實。
大家想發世間財,一定要先種因造福,只要造了福,世間財就自然而來。《地藏經》中有句話說:「舍一得萬報」,只要你肯「舍」,雖然是一點點,也可能得到不可思議…
《淨因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