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修叁皈依(80~89)▪P4

  ..續本文上一頁笑不得。他把自己喜歡吃的,拿給老師吃,因爲儒教有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說,我給人家的東西,要是我喜歡的。可是你喜歡的,老師不一定喜歡吃,如果你給我煮四川的麻辣豆腐,我吃了就血壓升高。所以儒教什麼問題都沒講清楚。

  還有人見我喜歡吃這個菜,早晨也是這個菜,中午也是這個菜,明天也是這個菜,後天還是這個菜,吃得我都咽不下去了。(衆笑)

  別按自己的一套去度衆生,

  還是虛心跟釋迦佛學學吧

  還有一個同學,非要親自做菜給我吃,送來一看,全是一粒一粒像沙子那樣。因爲他認爲,老師牙痛硬的東西咬不動,所以把所有的菜都切得碎碎的,(衆笑)弄得我哭笑不得,你切得這麼小,每一粒仍然是硬的呀,這就是我執、法執。所以希望你們智慧不夠的人,別太自以爲是了,別自作主張按自己的一套去度衆生,還是虛心跟釋迦佛學學吧。

  問題二:我差點掉進泥坑裏去,從前我以爲儒教的《弟子規》,不使人變壞,現在明白儒教是有漏法,學佛法後感覺到越學越年輕。

  什麼都聽從父母的孝,

  就會壓抑、撲滅孩子本有的天賦

  《弟子規》特別受現在的父母歡迎,連佛教家庭父母也歡迎,因爲現在的孩子都不聽父母話,父母都忙,沒時間教導孩子,有個地方能教導孩子,就出點錢讓他去學。由于這個客觀因素,儒教就興起來了,這叫時勢造英雄。

  我偶然得到一本《弟子規》,也想看看,剛看一個開頭,就大吃一驚,裏面說對父母話要極其恭敬的聽,一定要依照父母的意思去做,這個我是不主張的。如果樣樣都聽父母的,下一代永遠也超不過父母,最多跟父母一模一樣。即使他想超過父母,父母會說“你不應該這樣,你爸爸不是這樣的,你爸爸的爸爸也不是這樣的。”就會壓抑、撲滅孩子本有的天賦,使他沒有創造性,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佛弟子應學不殺生,

  不應學儒教的殺魚供母、埋兒孝母

  儒教這麼講,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孝順父母,所以儒教思想的二十四孝非常出名。我特地去看了二十四孝,裏邊有殺魚孝母、埋兒孝母的故事,一個孝子,媽喜歡吃鯉魚,這個孝子冬天脫光了衣服,躺在冰上,冰融化了,鯉魚跳出來了,他把魚抓回去,抓回去放生嗎?既然放生,何必抓呢?是抓回去殺了給媽吃。還有一個孝子,家裏窮,爲了讓媽吃飽,就把兒子活埋,減少一張嘴巴吃飯。爲了孝母去殺魚,還活埋自己的兒子,即使你認爲魚不是人,可殺,難道你兒子不是人?他有何罪被你活埋?如今還出現一個怪現象:有的素食館牆上竟然挂了二十四孝的圖畫,你提倡不殺生吃素食,怎麼把贊揚殺生的故事貼在牆上?那不是鼓勵孩子去殺魚嗎?應該挂豐子凱的《護生畫集》,主張吃素、放生、愛護小動物才對。

  不能只要孝,什麼壞事都可以幹,

  否則你媽下地獄,你就是幫凶

  我媽也講過孝子故事給我聽,我媽是文盲,根本沒有學過儒教,從前封建時代婦女是被鄙視被壓抑的,哪有女子上學的?我想我媽也是聽外婆說的,因爲我外公是儒教。她說有個孝子,他家前面是條河,河的對岸每天半夜裏有個男人,遊過河來跟他媽約會,就是搞邪淫。這個兒子看到這個男人這麼辛苦,大發孝心,造了一座橋,讓他不用遊泳直接從橋上走過來跟他媽約會。從這個故事來看,儒教的孝道,不管你媽說得對不對,不管你媽幹好事、幹壞事,你只要能滿足媽的要求,使媽快樂全是孝。也就是說只要孝,什麼壞事都可以幹。你媽搞邪淫下地獄,而你是幫凶,這種孝道能學嗎?

  

  學修叁皈依(16-3)(總第88)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2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有些佛弟子對儒教的感情勝過對釋迦佛的感情,這要靠我們耐心開導,因爲知識分子改造是長期性的

  提要:

  ·對世間有漏法,只知道說得好,看不到漏洞的不好,這就是片面

  ·因爲沒人指出它本來面目,連塊普通的石頭,價格也會越炒越高

  ·“你猜猜”,有的人就被騙了

  ·有些佛弟子對儒教的感情勝過對釋迦佛的感情,這要靠我們耐心開導,

  因爲知識分子改造是長期性的

  問題叁:儒教、道教很多陰暗部分沒有被人挖掘,現在老師指出漏洞,而且詳細解說分析,使我感受到正法的偉大,凡是佛弟子學佛後不能再去學其他東西。

  對世間有漏法,只知道說得好,

  看不到漏洞的不好,這就是片面

  有人說,“老師,儒教道教也有好的地方啊”,意思是說儒教道教並非全都不好,也有好的地方。這話也對,可你只知道好,不知道不好,這是片面不是全面,我講一點儒教有漏洞的地方給你聽聽,你好的也聽,壞的也聽,那不是全面啦?爲什麼你要反感呢?

  因爲沒人指出它本來面目,

  連塊普通的石頭,價格也會越炒越高

  曾經有這麼回事,有個人叫另一個人,“這塊石頭,你到市場上鋪塊布放著賣,人家來問多少錢,你不要開口,到晚上你再拿回來。”他去了,有人就問他賣多少錢,他不開口,人家問,“一百塊錢怎麼樣?”他不開口,“一百五怎麼樣?”“五百怎麼樣?”他還是不開口。第二天,他又去賣,想買的人知道他昨天五百嫌少不肯賣,就繼續加上去。“六百?”“一千?”“兩千?”他還是不開口。等到第叁天又去擺了,人家說“五千!”“一萬!”仍不開口。人家想:你一萬都不肯賣,肯定是無價寶啊,你再要高,我也買不起。晚上,他把石頭拿回去,這個人跟他說:“現在你可以把這塊石頭,丟到垃圾桶裏去了,因爲這塊石頭不值錢。”就因爲沒有人指出這塊普通石頭的本來面目,所以一千、兩千、一萬,像炒房地産那樣,價格越炒越高。

  儒教也是只給你講幾個字,叫你猜,越猜越豐富了儒教學說。

  “你猜猜”,有的人就被騙了

  手機裏有種騙術叫做“你猜猜”,有的人就被騙了。一只電話來了,“小王啊,我們多年不見啦,我是你老朋友啊。”“你是誰啊?”“你猜猜。”“我想不起來啊。”“你再想想。”“你是王主任吧?”“是的是的。實在不好意思,我有一件醜事,被警察抓住了,需要叁千塊錢才能放出來,請你幫幫忙,等我回家了再寄給你。”等你一彙錢,他馬上手機關掉,再也找不到了。

  有些佛弟子對儒教的感情勝過對釋迦佛的感情,

  這要靠我們耐心開導,因爲知識分子改造是長期性的

  儒教也是只說幾個字給你猜,因爲人們對它崇敬,對它有感情,盡往好的方面猜,全是想它的功德。可是事實勝于雄辯。接受儒教思想的孝子,不是有殺鯉孝母、埋兒孝母的嗎?即使我經常講這些,有的佛弟子還是轉不過來,因爲他們對儒教的感情勝過對釋迦佛的感情,還要靠他能學好叁皈依,真能認識到佛教的偉大,才能慢慢轉過來。我也有耐心,因爲我是毛澤東思想,知識分子改造是長期性的。

  

  學修叁皈依(16-4)(總第89)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2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講法要講正法,

  供養法,不能供養非法、相似法、

  假冒法、錯解法,這些都有亂法罪

  提要: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講法要講正法,供養法,不能供養非法、相似法、

  假冒法、錯解法,這些都有亂法罪

  ·對出家人要作四緣供養,使他們能安心修行,就有功德

  ·雖不能依戒依法修行,但心地清淨不爲名利,不行善也不作惡,但能住持

  寺院,供養他也有功德

  ·收了徒弟,雖不能以法度衆生,但能以一句佛號爲修行,你供養他也有功德

  ·不依戒依法修行,不弘揚正法搞名利,拿你供養的錢搞歪風邪氣,破壞了

  佛門清淨,供養了這樣的人就有罪過

  問題四:是不是所有的寺廟都要講法才能供養?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講法要講正法,供養法,

  不能供養非法、相似法、假冒法、錯解法,這些都有亂法罪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如果這個寺廟在修行,而且天天講經說法,培養人才,使佛教能夠一代代傳下去,你供養他們當然功德大。但是要講的是正法,佛怎麼說的,他也怎麼說,經書裏的話絕對不能改變。如果把經書裏的話改變一個字,佛說過,“離經一字就是魔說”。如果天天說法,說的都是非法、相似佛法、冒充佛法、錯解佛法,這有亂法罪,你供養他們等于在鼓勵他們,反而罪過大。因爲你幫助他把佛門搞歪了,把佛法攪亂了!

  對出家人要作四緣供養,使他們能安心修行,就有功德

  如果這個寺廟很講究修行,沒有天天講經說法,或者只對廟裏的僧衆講,而不是廣大地弘揚佛法,你供養他,也有大功德。因爲出家人不得貿易,不能在社會上工作賺錢,他全靠居士們供養,維持修行所需要的道糧。所謂四緣供養,要供養飲食,讓出家人吃飽;供養衣服,讓他穿暖;供養臥具、醫藥。而不能供養他金戒指、珍珠寶貝,幫助他發財。供養的目的就是讓他安心修行,這樣你就有功德,因爲他修行的功德離不開你的幫助。

  雖不能依戒依法修行,但心地清淨不爲名利,

  不行善也不作惡,但能住持寺院,供養他也有功德

  有的出家人在寺院裏,既不弘揚佛法,也不聽法,可能比丘兩百五十條戒以及叢林規矩只懂得某幾條,不符合佛教思想的規矩卻抓住不放。例如叁十年前,我在四川成都跟一位老醫生一起到九峰山,去看望一位老師父,老師父特別客氣,叫他的徒弟送我們下山。這個徒弟路上凡是看見有字的紙,馬上揀起來放在口袋裏,一路上忙著揀字紙,肯定是老師父規定他這麼做的吧。舊社會有一個風氣,叫“敬惜字紙”,就是撿了有字的紙背回去燒掉,佛門的戒律裏可沒有這條規定。結果在廟裏住到老,一輩子忙這件事。

  我在別處寺廟裏也見到過,把揀來的各種被丟棄的包裝紙、冷飲盒……,攤在地上曬曬幹,燒掉。寺院地上曬的都是垃圾紙,很不莊嚴啊。總算他是個出家人,住在廟裏,沒把廟變成空廟,避免了亂七八糟的人進來,這也有功德,可就是這麼點功德。因爲他不懂得怎麼修行,把廟作爲自己的家,住在那裏養老。

  收了徒弟,雖不能以法度衆生,

  但能以一句佛號爲修行,你供養他也有功德

  還有一種出家人,他不講法,最多講點故事給徒弟聽聽。從前蘇州一個小廟裏,有位師父爲人還比較正派,可是一輩子只要一句佛號,目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她一共收了叁個徒弟,每天吃完早飯,桌子收拾幹淨,徒弟坐下來聽她講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念佛求往生的,聽不到一點法義。比如講黃打鐵的故事,打一下鐵念一聲“阿彌陀佛”,一面打鐵一面念佛,後來在打鐵的時候斷氣了,由此而出名。你去供養這樣的出家人也有功德,因爲有你的供養,他可以天天唸一句佛號。

  不依戒依法修行,不弘揚正法搞名利,拿你供養的錢搞歪風邪氣,

  破壞了佛門清淨,供養這樣的人就有罪過

  如果你供養的地方不清淨,拿了你的錢去搞歪風邪氣,那你要背罪過。因爲搞歪風邪氣、敗壞佛教要有資金的,由于你供養了,他們才搞得起來,你不供養,他們也搞不起來。

  

  孔丘、孟子只是人間的凡夫衆生,

  他們不信佛,所以跟我們不是一家人

  儒教的孔丘、孟子,他們也不信佛教,他們比呂洞賓還差勁,呂洞賓是神,他們只是人間的凡夫,他們不懂佛法,當然更不會信佛。我們今天來聽法的都是信佛的,所以跟他們不是一家人。

  信佛教的和不信佛教的,

  要互相尊重,才能達到和諧

  當然,我們跟他們應該互相尊重,好比宗教法規規定:信仰宗教的跟不信宗教的要互相尊重,你信這個教,他信那個教,教義教規互不相同,要互相尊重。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就能達到和諧。

  宗派之間,修法雖有不同,

  但都是根據佛法修行的,所以稱爲法門

  再比如說,釋迦佛在印度的時候,本來沒有宗派的。後來佛教傳到了中國,是中國人搞出宗派來。宗派之間雖然修行的方法有差別,但是理論依據都是一樣,都是根據佛法修行的,所以稱爲法門。禅宗是根據佛法修的,密宗也是根據佛法修的,淨土宗也是佛教的淨土宗。

  你不尊重人家,說人家閑話,反過來人家也不尊重你,

  也說你閑話,佛門鬧鬥爭,親人變冤家,那個罪很大

  宗派跟宗派之間,法門跟法門之間,互相尊重才能和諧!我們佛弟子一家人,我們要團結,要互相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人家,人家反過來也不尊重你;你說人家閑話,反過來人家也說你閑話,那樣佛門就會鬧鬥爭,親人就變冤家啦,那個罪很大啊!

  絕對真理一個樣,大家都聽佛的話,

  就沒有矛盾了嘛

  各個法門講的都是釋迦佛的佛法,非但法門如此,每尊佛講的法都是一樣。我們今天雖然聽不到他方世界佛講的法,但是每尊佛講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絕對真理。如果講出不同的法來,那變了相對真理,那就不叫圓滿、徹底、究竟了。所以大家都聽佛的話,就沒有矛盾了嘛。

  看他講得對不對,要根據佛而不根據人

  有人不是照佛的話講,是照某某人的話講,那就有矛盾啦。人講的話對,我們要聽;講錯了就不能聽。人到底是凡夫,凡夫會把話講錯。看他講對講錯,以什麼爲標准?我們學佛,當然是根據佛,而不能根據人。

  現在佛弟子很不團結,各個宗派觀點不同,都是因爲不聽佛的話。佛說過:“依法不依人”。我們是佛的弟子,我們不聽佛,去聽人,這個人還沒有成佛呢。假如都聽佛的話,佛門大團結,一點障礙也沒有,一點矛盾也沒有。所以我從前常說:“也不聽你的,也不聽他的,也不聽我的,該聽誰?聽釋迦佛的。”

  你皈依佛了,就是佛弟子,趕快把佛法弘揚出去,

  這是我們佛弟子應該做的事

  出家人給你授皈依,他是你的皈依師,但要知道,他是代佛來給你授皈依,你是皈依佛的,所以你皈依了就稱佛弟子,也就是佛的學生了。學生聽老師話是好學生,佛弟子不聽佛話不是好學生。

  我們都是發菩提心的人,都希望佛教好起來,信佛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的人都能對佛教敬仰、尊重、贊歎,那就得把佛的法趕快弘揚出去,讓更多的人明白佛講的法好,這是我們佛弟子應該做的事。

  

  

《學修叁皈依(80~8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