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救,好比自己有病不承認自己病,叫他去看醫生,偏不肯去,這種諱疾忌醫的人跟精神病也差不多。
醫生如跟精神病人吵架,兩個都成了精神病
你叫精神病人到醫院裏去看病,他說:“我沒有病,你叫我看什麼病?豈不是找我麻煩!”醫生好心給他看病,他會指著醫生鼻子罵。他氣不過,他覺得委曲、冤枉啊:我沒病,爲什麼給我打針,爲什麼不讓我回家?醫生只好不計較。
如果醫生計較:“你精神上有病,我在給你看病,你怎麼這麼對待我了?”病人馬上指著醫生:“你才精神病。”醫生也火了,“你是真正的精神病。”好了,兩個都變成精神病了。(衆笑)醫生跟精神病人吵架,醫生跟精神病人也差不多了。
希望同學們從中要得到啓發,有同學起煩惱了,好比精神病發作了,你好比是醫生,醫生要保持醫德,千萬不要跟病人計較,應該好好幫助他。如果他承認自己有病,願意到醫生那裏看病、吃藥,雖然他是病人,可是他精神上是正常的。
有的害怕對本人不利,例如有人說,
醫院裏死的人差不多都是嚇死的
從前我們討論過一個問題,人有害怕的心理,到底好不好?討論下來有好有不好,辯證法總是一分爲二。比如說,病人正在看醫生吃藥,可是由于環境因素,或者自己個性關系,天天苦惱、恐怖、害怕,就怕自己好不了,這個病就很難好。從前我有個學生,因病在醫院裏住了很長時候,他曾來信告訴我:醫院裏死的人差不多都是嚇死的。這種害怕當然不恰當。
學修叁皈依(14-4)(總第75)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2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有人怕虎,向佛求救,所以經書上有句話: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提要:
·有人怕虎,向佛求救,所以經書上有句話:“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過去封建時代的讀書人,一怕皇帝,二怕父母,叁怕“聖人”言,這就不
必要了
·皇帝叫你死,你要謝恩,這就是儒教的忠
·父母叫你死,你也應該去死,這就是儒教的孝
·你讀誰的書,誰就是“聖人”,先要你盲目崇拜,然後生起畏懼心
·佛能救衆生出苦海,所以皈依有賜與救濟的含義
·衆生“如墮大泥坑”,向佛求救,佛即與你長竹竿,把你從泥坑裏拔出來
有人怕虎,向佛求救,所以經書上有句話: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再問你:看見老虎你怕不怕?你假如不怕,你肯定被老虎吃掉。看見老虎不逃,像武松那樣把老虎打死的,曆史上有幾個?被老虎吃掉又有多少?所以看見老虎就要害怕,馬上要逃。佛經裏有個故事,有個人遇到老虎非常害怕,逃也來不及了,他就爬樹,因爲老虎不會爬樹。由于害怕,他求救的心非常迫切,一面爬樹一面唸了一聲:南無佛。過了很多世他也證了阿羅漢,所以經書上有句話,“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我們求救是求佛來救我,一稱“南無佛”,非但你能得救,將來還能成佛。
過去封建時代的讀書人,一怕皇帝,二怕父母,
叁怕“聖人”言,這就不必要了
講到害怕恐懼,我看過去封建時代的讀書人也有叁怕,第一,害怕皇帝,第二,怕父母,第叁畏懼“聖人”的話,這就不必要了。還好我小時家裏窮,初中兩年級剛剛拿到一本儒教的書,叫《孟子》,學了頭上幾句話,就學不下去,所以占了大便宜,我到現在頭腦裏沒有什麼儒教思想,真是叁寶加被。最近,我才看到我們編輯部從網上摘下來批判儒教的資料,很多啊,有厚厚一疊。
皇帝叫你死,你要謝恩,這就是儒教的忠
我們來分析分析,看見皇上害怕,你就不敢反抗了,所以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你假如看見皇上不怕,想拿道理跟皇上對一對,就說你不忠,有欺君之罪,罪該萬死。怎麼叫忠?皇上賜給你一條叁尺長的白布,叫你上吊,你還要謝皇恩浩蕩,總算給我留一個全屍。
父母叫你死,你也應該去死,這就是儒教的孝
看見父母要怕,你不聽父母話,你就不孝,這個罪名一戴,那不得了。《弟子規》裏說,父母跟你說話,你必須恭恭敬敬地聽,必須聽從父母的教導。那麼請問,父母是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他們有錯呢?他們叫我去死,我是不是也應該去死?儒教認爲應該去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你去死你是孝子。
我看過按巴金小說拍的電影,其中有一個媽媽爲了表示自己教子有方,沒什麼事,她也像演戲那樣,在這麼多親戚面前,叫已經很高大的兒子:你給我跪下來!兒子“撲通”一聲跪下來,一動不動。(笑聲)這就是儒教的孝道。
你讀誰的書,誰就是“聖人”,
先要你盲目崇拜,然後生起畏懼心
對“聖人”之言你要有畏懼心,意思是說聖人之言不能不聽,那麼這個“聖人”到底是不是聖人?他的話到底對不對?反正出名的都是“聖人”,“聖人”的話總是對的,那不是在搞個人迷信,叫你盲目祟拜嗎? 賜與~如墮苦海投與救生圈,如墮大泥坑授與長竹竿
佛能救衆生出苦海,所以皈依有賜與救濟的含義
今天講“賜與”,我們皈依了佛,就得到佛給我們的加被和利益,這就叫賜與。“如墮苦海,投以救生圈”,比如你掉在海裏,船上的人丟下一個救生圈給你,你就不會沈下去。這是打比喻。
衆生“如墮大泥坑”,向佛求救,
佛即與你長竹竿,把你從泥坑裏拔出來
“如墮大泥坑,授與長竹竿”,你掉進了大泥坑,你想憑自己的能力跳出來,你是跳不出來的,你不動還好,一動,身子就往下沈,越掙紮,下去越快,等到鼻子嘴巴被泥土掩蓋了,你就死了。
我們衆生都是掉在苦海裏,不接受別人給你的救生圈,憑自己的力氣,即使你會遊泳,能遊到彼岸嗎?苦海不是池塘啊,體力不斷消耗,總要消耗完的。我們都是掉在泥坑裏的人,有些人自己掙紮掙紮,結果情況好轉,說明那不是泥坑。如果是泥坑,你越掙紮越糟糕。
學修叁皈依(14-5)(總第76)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2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要使無漏不成有漏,辦法就是:“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們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
提要:
·輪胎漏氣了,車子就斜了,就因爲輪胎多了一枚釘子
·小洞漏氣,小洞也會撕成大洞,佛法本無漏,紮進了釘子,就破壞了無漏,
紮釘子的人也太沒道德了
·要使無漏不成爲有漏,辦法就是:“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們不需要
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
·世俗人的世俗知見、世俗習氣,特別表現在自由散漫,不受管教
·有錢就有權力自由散漫,誰也不敢說話,真不像樣啊
輪胎漏氣了,車子就斜了,
就因爲輪胎多了一枚釘子
前幾年,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有一次發現車身有點偏了,趕快靠邊,停下來一看,輪胎開始癟了。只好打電話去求救,來了一輛大卡車,把我們車子拖到修理處,拖一拖就要七八百元。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爲輪胎出了一個小洞洞。那些幹壞事的人,在高速公路上抛了一些釘子那樣的東西,車開過去,本來完好的輪胎就多了一枚釘子,釘子一戳就是一個洞,氣就慢慢出來了。
小洞漏氣,小洞也會撕成大洞,佛法本無漏,紮進了釘子,
就破壞了無漏,紮釘子的人也太沒道德了
聯系到我們的修行,我們在苦海裏,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救生圈,救生圈能有小洞嗎?別以爲小洞沒關系,要知道氣不斷在流出來,氣流還會把小洞撕成大洞,結果氣越漏越快,很快你就沈下去了。
壞人在高速公路上放了釘子,紮進沒有漏洞的輪胎,使無漏變了有漏。如果沒有這種惡劣行爲,高速公路造得又是寬大,又是平坦,很快就會到目的地。那一次總算咱們的車拖到修理廠去了,假如沒有修理廠呢?憑你兩條腿,能走到目的地嗎?
佛法是無漏法,高速公路就是比喻菩提大道,我們無漏法的車穩穩當當、極其快速地行駛在菩提大道上,我們就能快快成佛。假如有人放了釘子,就太沒道德了,到底他是什麼目的?
要使無漏不成爲有漏,辦法就是:“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
我們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
別看我說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話,裏邊意義很深啊。我辦的太湖法雨山佛學苑、漢川的大般若佛學苑,以及所有我主持的道場,比如泰順祟教寺、開化文殊院,都把“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們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這兩句話作爲應該遵守的規則。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就是在我們修行的高速公路上放了釘子,在我們修行的無漏法裏,插了兩枚有漏法的釘子,使無漏變有漏,這不是搗亂嗎?
世俗人的世俗知見、世俗習氣,
特別表現在自由散漫,不受管教
“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現在對佛門影響最大的就是叁種:一種,世俗上的世俗知見、世俗習氣、世俗觀念,特別表現在自由散漫。
昨天聽你們小組發言,我很受啓發,有個同學說,“我很喜歡聽傅老師講法。我來是聽法的,我不是來受你們管的,如果你們要管我,我明天就走。”(笑聲)聽了幾天法,再經過同學們的耐心啓發幫助,他思想就轉過來了。當然除了…
《學修叁皈依(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