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叫中間路線,也叫走中道。
出家是件好事,但父母看到現在佛門裏許多出家人在忙死人,
他就舍不得孩子出家,想不通啊
有的孩子想出家,父母怎麼也舍不得。其實出家是好事,可是父母不明白出家的偉大,他們看到現在佛門裏許多出家人在忙死人,心想我孩子大學畢業,爲了吃口飯,去忙死人,他們想不通啊。
真正的佛教不是忙死人,而是幹教育衆生的事業,佛是偉大的教育家
父母總希望孩子找份好工作,假如孩子去到殡儀館給死人洗澡,父母當然舍不得。現在據說殡儀館招工,可能有幾千人去應考,因爲現在工作難找,實在沒辦法。其實真正的佛教不是忙死人,而是幹教育衆生的事業,佛是偉大的教育家。
學修叁皈依(13-3)(總第65)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8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佛法成尾巴,法好人不好,會講法的不講法,不懂佛法的不聽法,所以末法是我們佛弟子自己形成的
提要:
·孩子想學佛法,父母怕他出家,就讓他到佛學苑來吧,雙方讓一步,矛盾
就解決了
·修行成就靠的是內因,我們現在天天在講經說法在修行,環境很好,你
不想修行也會很苦惱
·生活在世俗環境裏,不可能不受影響,善根好、確實想學法修行就來吧,
換一個環境你就修得起來了
·既要過世俗生活,又要修行成就,好比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可沒辦法
·皈依是向釋迦佛求救,苦海衆生,莫不求救
·佛法成尾巴,法好人不好,會講法的不講法,不懂佛法的不聽法,所以
末法是佛弟子自己形成的
孩子想學佛法,父母怕他出家,就讓他到佛學苑來吧,
雙方讓一步,矛盾就解決了
可是孩子有善根,他想學佛法,想將來修行上有成就,幹一番偉大的佛教教育事業,這種矛盾怎麼辦?假如要我來解決,我只好雙方勸勸:大家都讓一步吧,父母舍不得你出家,你就暫時別出家喽;孩子要想學佛修行,不同意他學佛修行,他會苦惱一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猶如長江水流不盡,希望這個愛不要半路變化,就讓孩子走他喜歡的路,讓他一輩子過快樂的生活,不要因爲父母的阻擾,使他一輩子遺憾,一輩子怨恨父母,那麼做父母的也讓一步,就讓他到佛學苑來吧,不是出家,是到佛學苑來學習。雙方各讓一步,走中間的道路多好,雙方的願望都能照顧到,何必大家都痛苦呢。
修行成就靠的是內因,我們現在天天在講經說法在修行,
環境很好,你不想修行也會很苦惱
內因爲主,但是不可疏忽外因,外因是重要條件,外因就是環境。你們的成就也是內因爲主,即使你重視了外因,比如我們現在天天在講經說法在修行,環境很好,即使你來常住了,可你脾氣不肯改,習氣又很重,糾察、老師幫助你,你還怄氣,怎麼幫助也是老樣子,環境雖好,也不頂事啊。
所以假如你不想修行,被人硬是拉進來了,進來了你也苦惱,修行生活你又過不慣,非但修不下去,還盡搗亂影響大衆。
在世俗環境裏,不可能不受影響,善根好、確實想學法修行就來吧,
換一個環境你就修得起來了
假如你們內因好,很想修行改變自己,可是環境不行,你生活在世俗環境裏,不可能不受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你假如善根好,確確實實想學法修行,你就來吧,換一個環境你就修得起來了。
既要過世俗生活,又要修行成就,
好比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可沒辦法
這個問題,我只能給你這麼解答,你一定要在家裏過世俗生活,什麼也不改變,又要看電視,又要搓麻將,又要遊山玩水、五欲享受,在這種環境裏,要我教個辦法,使你修行成就,這個我沒辦法。(衆笑)想得倒美,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人取個綽號叫小懶蟲、小臭蟲。(衆笑)我只能給你們這麼解答,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勉強了沒有好結果的。 求救~苦海衆生,莫不求救,如今末法,衆生大都飲毒而瘋,有求救
者,有視爲陌路人,有認親爲怨者,今自雖被救起,更應救人
皈依是向釋迦佛求救,苦海衆生,莫不求救
我們繼續講皈依,皈依有很豐富的內涵,今天講“求救”。皈依的意思就是求釋迦佛救救我,因爲我們掉在苦海裏了。能海上師說:“苦海衆生,莫不求救”。掉在苦海裏的衆生都盼望有人去救他。
佛法成尾巴,法好人不好,會講法的不講法,不懂佛法的不聽法,
所以末法是我們佛弟子自己形成的
“如今末法”,但是今天已經到了末法時期,什麼叫末法?第一種意思,佛法已經很少很少,你即使能聽到,也聽不了多少,成了一個尾巴。還有個意思,你聽到的法是很好,可你人不行,你不照法去修,法在你身上很難起作用。所以說末法就是我們佛弟子自己形成的,佛弟子會講法的不講法,不懂佛法的不聽法,外道、邪師邪說卻講得起勁,結果衆生始終在苦海裏。
學修叁皈依(13-4)(總第66)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8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邪見比不懂法更可怕,
“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
提要:
·邪見比不懂法更可怕,“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
·“如今末法,衆生大都飲毒而瘋”,腦子就不清楚了
·中毒不深,尚知求救,中毒較深會把父母看成陌生人
·有中毒深者,竟認親爲怨,佛弟子是一家人,卻被有些人看成冤家那樣受
打擊、排擠
·同學們希望你改正缺點,是好意,但糾察也要注意語氣態度
邪見比不懂法更可怕,
“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
接受了邪知邪見,比不懂佛法,或者不想聽法,還要可怕。你即使法聽得少、根機比較鈍、領悟比較慢,還不要緊,你只要知見不錯,一直修下去,總有一生會悟的。你接受了邪知邪見,如果你沒有改變過來,那你永遠沒希望了。祖師說過: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所以你們要小心,不要走錯路了,不要去接受錯見。
“如今末法,衆生大都飲毒而瘋”,
腦子就不清楚了
“如今末法,衆生大都飲毒而瘋”,佛經裏有個比喻,一個家庭裏有幾個孩子,這比喻一切衆生就像一個大家庭。而大家庭裏的孩子都喝了有毒的東西,佛法裏稱貪瞋癡煩惱爲叁毒,衆生中了貪瞋癡的毒,神經錯亂,腦子就不清楚了。
中毒不深,尚知求救,
中毒較深會把父母看成陌生人
“有求救者,有視爲陌路人”,這些人腦子瘋掉了,每個人反應不一樣,有人知道自己飲了毒,急于求救,總希望醫生救我。“有視爲陌路人”,有人中毒深,意識模糊,已經不認得父母了,父母關心他、想救他,他把父母看成陌生人,不理睬,當然更不會接受。這說的就是現在世俗裏人,佛這麼偉大,救衆生出苦海,他不理睬,因爲他不信。
有中毒深者,竟認親爲怨,佛弟子是一家人,
卻被有些人看成冤家那樣受打擊、排擠
“有認親爲怨者”,還有一種人,中毒更深,把親人看成是冤家,你好心用佛法去幫助他、開導他、救他,他認爲你在找他麻煩。
有句話:親,親不過道親。我們都是修行路上清淨的伴侶,全是親人,這比世俗上的親戚還要親。可是有些人就把親人當作冤家,過去的年代還稍微好一點,後來就一代不如一代。
佛教的各個法門講的都是佛法,各個宗派的修行人都是佛弟子,是一家人,可是宗派跟宗派的之間竟然鬧起了鬥爭,對別的宗派的佛弟子看成冤家那樣,進行誹謗、打擊、排擠。
同學們希望你改正缺點,是好意,
但糾察也要注意語氣態度
同學之間即使給你指出缺點,希望你改正,也是爲你好呀。如果不是親家,隨你怎樣,關我什麼事?對親人冤家都分不清,真是顛倒。
我們每個道場的日常生活,從來不會花工資請外面人來幹,都是自己幹的,這是佛門規矩。這些工作中最最受委曲的就是糾察,糾察幾乎沒有親家,都是冤家。(笑聲)當糾察全靠他發心,如果不發心誰肯當糾察?假如你是管生活的,那你全是親家,沒有冤家,(衆笑)因爲你把人家生活照顧好好的,大熱天你給大家切西瓜,被子床單給大家洗得幹幹淨淨,床鋪鋪好。
誰使我高興就是親家,誰批評我一句就是冤家,這還像修行人嗎?
當然,當糾察的也不是十全十美,因爲他們也是學生,也在學。有時候態度不好,語氣不好,同學們寬宏大量一點,不要計較。他們不像我老師,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衆笑)
你們當糾察的要多提醒少批評、不要訓話。我規定只有兩個人可以訓話,一個是總糾察,一個是我,其他人對同學要注意語氣態度。
學修叁皈依(13-5)(總第67)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8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信宗教的跟不信宗教的要互相…
《學修叁皈依(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