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有學派、宗教的著作,有佛經這麼多嗎?外國宗教只有一本經,也不厚,老子也不過一本《道德經》,孔子也不過四書五經,從量上就比不了。從質上比呢?佛經你們看不懂,要請法師講經說法才能懂。七十年代初期,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講了四個晚上,只講了四個字,每天講一個字,僅僅勉強把這個字說清楚,你看佛經的含義多深啊!
我是末法衆生,講法特別慢,主要是我聽多了,思維多了,在實踐中體會多了,所以話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營養吸收不進去的
假如你要我把佛四十九年教法都講給大家聽,像我這樣的人,可能要講四百九十年。我還沒有講《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沒有講《菩提道次第略論》,也沒有講《菩提道次第心論》,我只講講菩提道次第的《科頌》,現在還只講到上士修法的布施度,磁帶可能已經有兩千盒了。由此可見釋迦佛的偉大,釋迦佛講一個字一句話,裏面包含了多少含義啊。最近聽說有的地方講《菩提道次第》,只講了七次就講完了,可能是講個概要吧!如果是廣論,可能還來不及唸完吧。聽了要消化掉才起作用,你不消化,營養吸收不進去的。
有了信仰就應該順著法去走,現在有許多人信佛後,
在法上反走,連護法都會朝他瞪眼睛
“順”,你對釋迦佛的法有信仰,當然應該順著法去修。順著有好結果,反過來就叫逆,沒好結果的。不信,你們抓一只貓來,當然要說明白,我有慈悲心,我不會學古時的禅師,把貓一劈兩,我要貓,是做實驗給你看。我順著它的毛摸下去,它很舒服,它知道我對它很親切,所以它叫起來也很好聽。(衆笑)假如逆著摸呢?“呼─—”就咬你一口。(衆笑)所以佛弟子不信仰釋迦佛的法,不順著釋迦佛的法去修,沒好結果的,非但十方如來不歡喜你,連護法都要朝你瞪眼睛。
學修叁皈依10-9 (45)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誤導去修行
提要: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
誤導去修行
·要聽聞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後才能法隨法行,不要因對某人盲目崇拜,
連錯誤的話也聽進去了
·佛說“雖誦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證道”,所以誦經必須求懂
·如理作意要如佛說的理去作意,要不然,你的獨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誤導去修行
法供養第一句:“能如說修行”,要如釋迦佛說的修行。當然你師父說的跟釋迦佛一模一樣,你也應該如師說的修行。假如不一樣呢?不一樣就不能聽。現在很多人不是如佛說修行,而是如我修行,我喜歡怎麼修就怎麼修,那怎麼成佛呢?他可能會回答:“佛門裏不是有句話嗎?“我佛如來”,(衆笑)所以我將來要成一個我這樣的佛。”連我執都去不掉,還想成佛咧!
要聽聞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後才能法隨法行,
不要因對某人盲目崇拜,連錯誤的話也聽進去了
“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要順著佛講的法,朝著佛指的路走。首先要聽聞正法,不能聽邪法。釋迦佛講過: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你把法講對了,講的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叫正法,如果你講錯了,說的跟釋迦佛不一樣,就叫魔法。“離經一字就是魔說”,講法的人,講的法離開佛經一個字就是魔說,就聽不得。哪可以盲目崇拜,搞個人迷信?
釋迦佛教導我們:“不要輕易相信我講的話,你聽了我的話要去實踐,實踐證明我的話沒錯,你再相信。”對佛的話尚且這樣,何況對人講的話?而現在的佛弟子只要是佛門裏的人說的,不管他的話是不是與佛一樣,只要對他崇拜,都聽進去了。
佛說“雖誦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證道”,所以誦經必須求懂
比如釋迦佛說過:“雖誦千句”,你雖然很用功,每天唸一千句經,“不解何益?”你不了解法義,這對你有什麼好處?“能解一偈”,如果你能理解,一偈就是四句話,“行可證道”,你根據這四句話去修行,還可以證果成道。現在有些人卻說“唸經不必求懂”。那和釋迦佛說的相反了。
希望大家要聽聞正法,是正法還是不正法,怎麼辨別呢?就按照佛經裏的話來辨別,看他講的和佛經是否一致。說:“佛經很多啊,我是初學,不懂的。”你初學,叁皈依總要懂,如果不懂,我現在發心給你講叁皈依,你要來好好聽。比如叁皈依裏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不懂法,光是唸經不求懂,能“智慧如海”嗎?
如理作意要如佛說的理去作意,要不然,
你的獨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聽完法了要“如理作意”,“作意”就是思考。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獨立思考。這句話既對也錯。世間上的一切學問,包括儒教、道教等等,他們講話都沒有說明白,所以就容易産生偏見、錯見。你獨立思考當然好,但是你是佛弟子,你要聽了釋迦佛的正法,再去獨立思考。假如不聽正法,你去獨立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古今中外人人都在獨立思考,人類曆史很長啊,現在社會還是有種種漏洞,衆生還是在煩惱的苦海裏。經過獨立思考能夠了脫生死成緣覺辟支佛的有幾個?
既然有老師,我們爲什麼不根據老師的教導去思考呢?世間上的老師靠不住,因爲他們本身就缺乏智慧,缺乏修養,充滿人格缺陷,像佛陀這樣圓滿的老師,還會錯嗎?所以如理作意,要根據釋迦佛講的佛法道理去思考。
後面一句:“法隨法行”,你思考了以後要根據佛法的指導去修,那就是對了。
學修叁皈依10-10 (46)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提要:
·衆生都有愛慕心,男女情愛的愛慕心最爲強烈,連傻瓜都有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
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修初地菩薩法要愛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歡喜”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會對出家人起恭敬心、歡喜心,即使是居士,也要
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24歲發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見了出家人,心有慚愧,有慚愧心就會
起恭敬心
愛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歡喜,佛道無上誓願成
衆生都有愛慕心,男女情愛的愛慕心最爲強烈,連傻瓜都有
下面一個含義是“愛慕”。衆生都有愛慕心,男青年對姑娘的愛慕心特別厲害,現在據說婦女翻身了,婦女對男青年也主動表示愛慕,稱呼對方爲“帥哥”。(衆笑)這個愛慕可厲害啦。
有件事情我很難忘,年輕時我在機關裏工作,經常要出去聽大報告,就是政治報告。我們會計室有好多人,有一次車子還沒來,先在門口的馬路邊等車。前面走過一個姑娘,旁邊一個年輕同事,眼睛盯著她,頭也跟著眼睛轉過去,(衆笑)爲什麼我看得這麼清楚?因爲他在看姑娘,我在觀察他。(衆笑)這麼強大的吸引力就是男女的愛慕心。
這種愛慕心連傻裏傻氣的人都有。從前我在講心理治療時,來的病人學員多的擠不下,一個療程要收到七八十個人。我是通過演講的方式做集體性的心理治療,所以他們也叫我老師。課間休息時,有個病人學生跟另一個說:“老師講課,你傻乎乎看著天花板,在想什麼呀?”這個傻乎乎的人說:“我想娶個媳婦。”(衆笑)連傻子也想娶個媳婦。同學們跟他開玩笑,“那麼我來給你介紹介紹,你有什麼條件?”“沒條件,只要是女的就行。”(衆笑)你看,愛慕到這個程度。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
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這種愛慕是生死流轉的愛慕,如果不斷掉這個愛,你是跳不出生死輪回的。出家人了不起啊,出家就是爲了了生死,所以出家人不結婚的。希望你們對愛慕要有正確的認識,快快轉變過來,不要愛慕到生死流轉上去,要愛慕到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衆熱烈鼓掌)
修初地菩薩法要愛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歡喜”
我們弘揚的是大乘佛法,成佛首先要修好菩薩道,要登上初地就要修好十個法,其中兩個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歡喜”,“欲”就是欲望,就是一種希望,就是一種愛好。我們愛慕心要愛慕到喜歡出家,愛慕到佛身上去,希望自己將來能跟佛一樣,能成就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會對出家人起恭敬心、歡喜心,
即使是居士,也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爲什麼對出家人始終是恭敬的?有兩個原因,因爲我二十四歲就想出家,天天想出家,當然對出家人恭敬。不出家,修行不可能成就,你們實在沒有出家的條件,也必須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
《學修叁皈依(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