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出家也是四種出家中的一種。
我24歲發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見了出家人,
心有慚愧,有慚愧心就會起恭敬心
還有一個原因,我二十四歲上五臺山准備出家,結果沒有出成,跑下來了,因爲我身體不好,其實我也是想媽媽了。那個時候我雖然二十四歲,仍像一個小孩那樣,你們二十四歲這個樣子真是老氣得很。
能海上師跟我說:“你身體有病,你先回去看病,你這一次半個出家功德有了。”還有半個怎麼辦?(衆笑)總要圓滿啊。誰知道,二十四歲想到八十一歲,還沒有出家,慚愧慚愧。心有慚愧就會對出家人恭敬,因爲他們做到了,我沒有做到。
學修叁皈依10-11 (47)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
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提要: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
沒有出家人了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你們離家來學法,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離開了家庭的
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這也可以說:你們
半個出家功德有了
·要對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生歡喜心,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
·佛門要廣開,我不主張關門主義,佛法難聞,更要讓聽不到佛法的人聽到
佛法
·大家來學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要布施同學一個“精神抖擻,面帶微笑”
的功德
·“未言先笑”,這是爲人民服務和度衆生應有的素質
·恭敬是心裏恭敬,大可不必見人就撲撲拜,做得過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
智慧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
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沒有出家人了
外面有句話,我是不贊成的。說“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釋迦佛也是出家成佛的,難道釋迦佛出家出錯了?要是他不出家,留在王宮裏,難道六天就成佛了?你們都是在家人,自己說說看,你們在家人比出家人修得好嗎?在家人障礙多,你修行沒有修好,你有能力去克服這些障礙嗎?如果這句話大家都聽進去了,那不得了啦,出家人想“我出家修不好”,他要還俗成家了;在家人也不想出家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沒有出家人了,這種後果可怕不可怕?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
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心常欲出家”,我老師總希望你們多聽一點法,本來你發心住半個月一個月,是不是發心再住一個月。有人說:“老師走了,我也走。”(衆笑)我老師走到別的地方是去講法,你走到哪裏啊?“我去回家看看老太婆。”(衆笑)家執這麼重,你是不可能成就的。儒教對家的執著就是非常突出,受了儒教影響的人,修行能成就嗎?
你們離家來學法,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
離開了家庭的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
這也可以說:你們半個出家功德有了
你們到這兒來,不算在家,因爲你們離開家了;也不算出家。對你們要求非常低,在兩頭的中間,叫離家。離家也很好嘛,離開了家庭的汙流,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離開了家庭的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我也說一句,也算你們半個出家功德有了。(衆笑,熱烈鼓掌)
要對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生歡喜心,
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
“于佛身歡喜”,對過去佛要生歡喜,對現在佛要生歡喜,現在佛就是釋迦佛喽,對未來佛也要生歡喜,未來佛多得很,還是未來佛爲重點。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我在崇教寺本來是負責常住學修,今年呢我就給他們講講叁皈依和定學。當然,佛門廣開,你們各地的同學來了,也能聽到佛法,也能得到殊勝利益。
佛門要廣開,我不主張關門主義,
佛法難聞,更要讓聽不到佛法的人聽到佛法
佛門是開門主義,不要變成關門主義。開門主義,佛法越弘揚越廣大;關門主義,佛門裏的人越來越少。講個笑話,有人告訴我,這也是真有其事:有個居士等在某個佛學院教室門口,那個佛學院只招出家人─—只有我辦的佛學苑四衆弟子都招。有個出家同學要進門上課,這個居士請求,“師父啊,能不能讓我也去聽聽啊。”出家人一面往裏走,一面把門一關,說了一句話:“佛法難聞哦。”(衆笑)佛法難聞,你把門關了,不是更難聞了嗎?(衆笑)所以我在這兒要開門。
大家來學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
要布施同學一個“精神抖擻,面帶微笑”的功德
“于佛身歡喜”,你們各位都是未來佛,所以這兩天特別給你們提出,希望你們做到精神抖擻,面露微笑。看見同學,心裏要有覺悟:這是未來佛,他將來決定成佛。別人看到你呢,也要有覺悟:這是未來佛,他將來決定成佛。一個衆生能進佛門,喜歡聽法,你應該生歡喜心啊。他不到世俗上去吃肯德雞、麥勞當,來到這兒吃素、修行,你怎麼不歡喜啊?臉上老是不歡喜,難道他欠了你債啦?他又不是你的兒子,你也不是他的後爹後娘。見了衆生,不生歡喜心有罪過啊,誰喜歡看你這張苦惱的臉啊?希望大家好好修修布施,培培福,首先布施大家一個微笑。
“未言先笑”,這是爲人民服務和度衆生應有的素質
當年深圳圖書館請我去開“禅定與心理導引”班,星期五他們內部學習,也請我去講,我講的是“未言先笑”, 還沒有說話之前先微笑一下,人家就會對你好感,這是服務員和我們度衆生的佛弟子應有的素質。
恭敬是心裏恭敬,大可不必見人就撲撲拜,
做得過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智慧
但是任何事都不要做得過分了,我年輕時有一天在上海佛教青年會,有個和我很熟的青年,看見我站在窗口,他馬上朝我頂禮,我嚇得連忙還禮。可能他是因爲“你是佛,我跟你頂禮”。那麼他跟我頂禮,我也跟他頂禮,你跟他頂禮,他也跟你頂禮,整個講堂撲噜撲噜,大家互相頂禮,(衆笑)我看免了吧。不要做得太過分,心裏有覺悟,起個恭敬心。照佛教禮節合掌一下,就可以了。恰到好處,就是大般若的智慧。
再舉個例子,從前清定上師非常忙,講經完稍微休息一下,就要接見居士。門口來見上師的居士,排隊排得很長啊,叁個或五個一進去,到晚上十點鍾還沒接見完,怎麼這麼慢呢?因爲有的人爲了表示恭敬,見了清定上師,再往後退幾步,慢慢地合掌,再來幾個大禮拜,起碼幾分鍾。還是發發慈悲心,清定上師很累了,門口排隊的也很累了,大家都這麼做,人家到十二點鍾才能回家啊。所以大家不要做得太過分了,免禮免禮,最最要緊是修好恭敬、歡喜,今天就講到這兒。(大衆熱烈掌聲)
學修叁皈依11-1 (48)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3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甯願在家享受,也不來學法,
造成了末法衆生素質低,貪嗔癡泛濫
提要:
·我們應懷著對釋迦佛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我們以無上的敬意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紀念他的偉大
·南洲衆生造惡最重,釋迦佛以願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來贊歎
·大菩薩越苦難的地方越要去,凡夫衆生都想逃到快樂的地方去
·甯願在家享受,也不來學法,造成了末法衆生素質低,貪嗔癡泛濫
今天我們繼續講學修叁皈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意思就是“我以無上的敬意皈依釋迦牟尼佛爲根本師尊”,能海上師說:“南無,印度音,其義無量”,“南無”的含義很多,“謂皈依、崇尚、敬禮、信順、愛慕、欽仰、不離、求救、賜與等諸義,不能具說”,加個“等”字就表示還有很多含義,因爲時間關系,不能說全。總的來說,“清淨叁門,皈依供養誠求叁輪加持無余獲得而已。” 欽仰~佛爲人天導師,世人所敬仰,古今中外共所贊歎,在中國
民間紮根很深,猶如黑夜明燈,亦如衆星拱月。
我們應懷著對釋迦佛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皈依、崇尚、敬禮、信順、愛慕”,我們已經講過了,今天講“欽仰”。“欽”就是欽敬,“仰”就是仰望。好比說我們進入大雄寶殿,懷著對釋迦佛非常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我們以無上的敬意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紀念他的偉大
我們最近出版的一套書,共有四本,全是我在釋迦佛降生、出家、成道紀念日講的開示,總題目都用《仰望佛陀》。意思我們以非常恭敬的心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 紀念他的偉大。
南洲衆生造惡最重,釋迦佛以願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來贊歎
釋迦佛降生娑婆世界,十方如來都贊歎他願力極大、悲心極大、智慧極大,能夠降生到衆生脾氣最壞、造惡最重、好事做得少、惡業做得多、非常傲慢、頑囂——所謂剛強頑囂、難調難服的南贍部洲來度衆生,真是難能稀有,就好比《地藏經》裏地藏菩薩,發願到地獄裏度衆生,也是受十方如來贊歎。
大菩薩越苦難的地方越要去,
凡夫衆生都想逃到快樂的地方去…
《學修叁皈依(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