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有学派、宗教的著作,有佛经这么多吗?外国宗教只有一本经,也不厚,老子也不过一本《道德经》,孔子也不过四书五经,从量上就比不了。从质上比呢?佛经你们看不懂,要请法师讲经说法才能懂。七十年代初期,温州居士请我去讲法,讲了四个晚上,只讲了四个字,每天讲一个字,仅仅勉强把这个字说清楚,你看佛经的含义多深啊!
我是末法众生,讲法特别慢,主要是我听多了,思维多了,在实践中体会多了,所以话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营养吸收不进去的
假如你要我把佛四十九年教法都讲给大家听,像我这样的人,可能要讲四百九十年。我还没有讲《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没有讲《菩提道次第略论》,也没有讲《菩提道次第心论》,我只讲讲菩提道次第的《科颂》,现在还只讲到上士修法的布施度,磁带可能已经有两千盒了。由此可见释迦佛的伟大,释迦佛讲一个字一句话,里面包含了多少含义啊。最近听说有的地方讲《菩提道次第》,只讲了七次就讲完了,可能是讲个概要吧!如果是广论,可能还来不及唸完吧。听了要消化掉才起作用,你不消化,营养吸收不进去的。
有了信仰就应该顺着法去走,现在有许多人信佛后,
在法上反走,连护法都会朝他瞪眼睛
“顺”,你对释迦佛的法有信仰,当然应该顺着法去修。顺着有好结果,反过来就叫逆,没好结果的。不信,你们抓一只猫来,当然要说明白,我有慈悲心,我不会学古时的禅师,把猫一劈两,我要猫,是做实验给你看。我顺着它的毛摸下去,它很舒服,它知道我对它很亲切,所以它叫起来也很好听。(众笑)假如逆着摸呢?“呼─—”就咬你一口。(众笑)所以佛弟子不信仰释迦佛的法,不顺着释迦佛的法去修,没好结果的,非但十方如来不欢喜你,连护法都要朝你瞪眼睛。
学修三皈依10-9 (45)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误导去修行
提要: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
误导去修行
·要听闻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后才能法随法行,不要因对某人盲目崇拜,
连错误的话也听进去了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证道”,所以诵经必须求懂
·如理作意要如佛说的理去作意,要不然,你的独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误导去修行
法供养第一句:“能如说修行”,要如释迦佛说的修行。当然你师父说的跟释迦佛一模一样,你也应该如师说的修行。假如不一样呢?不一样就不能听。现在很多人不是如佛说修行,而是如我修行,我喜欢怎么修就怎么修,那怎么成佛呢?他可能会回答:“佛门里不是有句话吗?“我佛如来”,(众笑)所以我将来要成一个我这样的佛。”连我执都去不掉,还想成佛咧!
要听闻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后才能法随法行,
不要因对某人盲目崇拜,连错误的话也听进去了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要顺着佛讲的法,朝着佛指的路走。首先要听闻正法,不能听邪法。释迦佛讲过: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你把法讲对了,讲的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叫正法,如果你讲错了,说的跟释迦佛不一样,就叫魔法。“离经一字就是魔说”,讲法的人,讲的法离开佛经一个字就是魔说,就听不得。哪可以盲目崇拜,搞个人迷信?
释迦佛教导我们:“不要轻易相信我讲的话,你听了我的话要去实践,实践证明我的话没错,你再相信。”对佛的话尚且这样,何况对人讲的话?而现在的佛弟子只要是佛门里的人说的,不管他的话是不是与佛一样,只要对他崇拜,都听进去了。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所以诵经必须求懂
比如释迦佛说过:“虽诵千句”,你虽然很用功,每天唸一千句经,“不解何益?”你不了解法义,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能解一偈”,如果你能理解,一偈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根据这四句话去修行,还可以证果成道。现在有些人却说“唸经不必求懂”。那和释迦佛说的相反了。
希望大家要听闻正法,是正法还是不正法,怎么辨别呢?就按照佛经里的话来辨别,看他讲的和佛经是否一致。说:“佛经很多啊,我是初学,不懂的。”你初学,三皈依总要懂,如果不懂,我现在发心给你讲三皈依,你要来好好听。比如三皈依里说: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不懂法,光是唸经不求懂,能“智慧如海”吗?
如理作意要如佛说的理去作意,要不然,
你的独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听完法了要“如理作意”,“作意”就是思考。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要独立思考。这句话既对也错。世间上的一切学问,包括儒教、道教等等,他们讲话都没有说明白,所以就容易产生偏见、错见。你独立思考当然好,但是你是佛弟子,你要听了释迦佛的正法,再去独立思考。假如不听正法,你去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古今中外人人都在独立思考,人类历史很长啊,现在社会还是有种种漏洞,众生还是在烦恼的苦海里。经过独立思考能够了脱生死成缘觉辟支佛的有几个?
既然有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根据老师的教导去思考呢?世间上的老师靠不住,因为他们本身就缺乏智慧,缺乏修养,充满人格缺陷,像佛陀这样圆满的老师,还会错吗?所以如理作意,要根据释迦佛讲的佛法道理去思考。
后面一句:“法随法行”,你思考了以后要根据佛法的指导去修,那就是对了。
学修三皈依10-10 (46)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提要:
·众生都有爱慕心,男女情爱的爱慕心最为强烈,连傻瓜都有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
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修初地菩萨法要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会对出家人起恭敬心、欢喜心,即使是居士,也要
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24岁发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见了出家人,心有惭愧,有惭愧心就会
起恭敬心
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都有爱慕心,男女情爱的爱慕心最为强烈,连傻瓜都有
下面一个含义是“爱慕”。众生都有爱慕心,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心特别厉害,现在据说妇女翻身了,妇女对男青年也主动表示爱慕,称呼对方为“帅哥”。(众笑)这个爱慕可厉害啦。
有件事情我很难忘,年轻时我在机关里工作,经常要出去听大报告,就是政治报告。我们会计室有好多人,有一次车子还没来,先在门口的马路边等车。前面走过一个姑娘,旁边一个年轻同事,眼睛盯着她,头也跟着眼睛转过去,(众笑)为什么我看得这么清楚?因为他在看姑娘,我在观察他。(众笑)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就是男女的爱慕心。
这种爱慕心连傻里傻气的人都有。从前我在讲心理治疗时,来的病人学员多的挤不下,一个疗程要收到七八十个人。我是通过演讲的方式做集体性的心理治疗,所以他们也叫我老师。课间休息时,有个病人学生跟另一个说:“老师讲课,你傻乎乎看着天花板,在想什么呀?”这个傻乎乎的人说:“我想娶个媳妇。”(众笑)连傻子也想娶个媳妇。同学们跟他开玩笑,“那么我来给你介绍介绍,你有什么条件?”“没条件,只要是女的就行。”(众笑)你看,爱慕到这个程度。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
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这种爱慕是生死流转的爱慕,如果不断掉这个爱,你是跳不出生死轮回的。出家人了不起啊,出家就是为了了生死,所以出家人不结婚的。希望你们对爱慕要有正确的认识,快快转变过来,不要爱慕到生死流转上去,要爱慕到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众热烈鼓掌)
修初地菩萨法要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
我们弘扬的是大乘佛法,成佛首先要修好菩萨道,要登上初地就要修好十个法,其中两个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欲”就是欲望,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爱好。我们爱慕心要爱慕到喜欢出家,爱慕到佛身上去,希望自己将来能跟佛一样,能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会对出家人起恭敬心、欢喜心,
即使是居士,也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为什么对出家人始终是恭敬的?有两个原因,因为我二十四岁就想出家,天天想出家,当然对出家人恭敬。不出家,修行不可能成就,你们实在没有出家的条件,也必须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
《学修三皈依(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