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也反對唱,唸佛不好好唸,偏要像唱歌那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又“嗨!嗨!”兩下,真聽不進去。
念誦不能講究好聽,只要聲調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念誦《文殊法》,長行要用長行的調子唸,不能唸成頌的調子。有的地方,都把長行唸成頌了,說這樣唸好聽,佛教不能學世間上一套講究好聽啊。以前我在能海上師身邊,有的人頌唸得太好聽了,能海上師就指出:“不對,不對”,他常給大家改正。只要聲調和雅就可以了,尤其現在你們老同學唸經時聲音太響,把我的聲音壓下去了,結果自成一套,經常會變調。這裏有我從前唸誦的磁帶,你們可以聽聽,聲音很和雅。我那時候條件比你們差,沒有人手把手地教,可我怎麼學會了?今天我辛苦地教,你們還是學得不像我,因爲你們我執太重了,總是要拐到自己的那一面去。儀軌唸熟了,聲音非常和雅,聲音一和雅,心就能逐漸靜下去,連旁邊的人聽到了也會深深感動。 今天講到這裏。(2001.6.13第十六講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9-1)(總第47)
◎ 傅味琴 講于 2001.6.20
修文殊法開智慧是第一步
提要:
■ 心中沒有衆生,你到哪裏去成佛
■ 要止惡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 不能帶著煩惱度衆生
■ 修行難成就,因執著心太重
■ 菩薩不離世間,是爲了願力度衆生
心中沒有衆生,你到哪裏去成佛
無上乘即金剛乘,是以成佛爲目標,又稱佛乘。我們知道佛法中有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出離乘出離生死,證羅阿漢果;菩薩乘,廣行六度,廣度衆生;菩薩乘後面是無上乘,即金剛乘,金剛就是成佛的意思。這四種不能分開,不能以爲得到修無上乘的法自己就洋洋得意,認爲自己得到的法最無上。衆生爲成佛的父母,是成佛的基礎,你心中沒有衆生,不修菩薩道你也成不了佛。如果不修出離乘,你到哪裏去成佛?也從來沒有一個沒有出離生死煩惱的佛。
要止惡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你不修人天乘的止惡修善,修起來福氣不夠,障礙很多,但也不能停留在人天乘就滿足了。所謂“前世不修今生苦,今世不修來生苦”,這個意義太小了。修人天乘也是爲了出離生死,也是爲了成佛,止惡修善這個基礎無論如何要有,所以不要小看了人天乘,心有大小,法無大小。我是爲了成佛,爲了度衆生而修人天乘,這就是對。爲了享福修人天乘,這就不對了,那你就停留在人天乘了。
不能帶著煩惱度衆生
我們修出離乘斷煩惱、了生死,也是爲了廣度衆生,只有自己斷了煩惱以後,才能做到廣度衆生。否則你帶著煩惱度衆生,衆生看見你害怕,怕你偷他東西,怕你讓他上當。所以必須要在斷煩惱的基礎上去廣度衆生。如果你只管自己斷煩惱,不度衆生了,這就不好了,你停留在小乘涅槃裏,佛呵斥爲灰身滅智,焦芽敗種。不過我們要明白,佛是站在大乘角度說話的,如果站在人天乘來看,阿羅漢是非常了不起的。
修行難成就,因執著心太重
所以要辯證看問題,什麼角度說什麼話,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廣州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稱北方,從南京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稱南方,同樣沒錯。福鼎也是北方也是南方,你不能固定說福鼎是北方或南方,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法無定法。末法的衆生執著心厲害,所以不能成就,自己一執著水都潑不進。
菩薩不離世間,是爲了願力度衆生
修菩薩行也不是專門爲了行善而在世俗裏流轉。一會兒做國王,一會兒做大臣,一會兒做爸爸,一會兒做兒子,那叫流轉生死。菩薩乘是乘願再來,願力所使。爲了度衆生,你做爸爸,甯願爲孩子辛苦,培養他成小菩薩。如果你做兒子,一切衆生皆父母,那就廣大了,沒有廣大的基礎,沒有廣大的福氣和智慧,是成不了佛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9-2)(總第48)
◎ 傅味琴 講于 2001.6.20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提要:
■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學到手
■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 要持聲聞律舍劣心
■ 情緒易變,定型難轉,不受教的衆生更難度
■ 宗派如能圓滿,又何必稱派
■ 把一句說成圓滿的人卻連戒定慧也不會講
■ 要講全面才能明白,要學圓滿才能稱圓滿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學到手
在這種基礎上,金剛乘才能夠安立得上去。如果你想快一點,快的辦法就是同時修,比如修六波羅蜜,同時修就快了,既布施,又持戒,又忍辱,又精進,又禅定。如果你先修布施,把布施修到叁輪體空,圓滿了,再修持戒,當然沒錯,可是對我們來說,就太慢了。因爲現時代修行不能太慢,要把速度加快。你得先抓緊時間把法學到手,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以後假設環境有變化,你有了法可以自己慢慢修。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我們佛弟子志氣要高一點,對我們的未來要從高處想,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修行不能脫離實際。脫離實際就是精神安慰、精神寄托、自我陶醉,那是沒用的。修人天乘止惡修善就是實際,但是心要從高處想,修好人天乘是爲了快快成佛;修出離法,爲了了生死,斷盡煩惱,可以廣度衆生,這叫實際。
要持聲聞律舍劣心
能海上師說,要“持聲聞律,舍劣心。”以戒爲師,可不能把實際的、基本的、根本的東西丟掉了,好高骛遠,夜郎自大。劣心就是小心,低級的心,好比從前小學老師批作業,有“超優中可劣”五個等級,劣是最低一等。如果不舍掉劣心,時間一長,會變成豎心旁的“性”,“劣心”變了“劣性”,那就麻煩了。
情緒易變,定型難轉,不受教的衆生更難度
你們聽人格心理學也聽到,心,好比人的情緒,隨時隨刻都在變。豎心旁的性,好比人的個性,已經定型了,要你改變,須要長期的說服教育,還要你聽得進去。爲什麼聽不進去?“道理是講的對,不過我的道理也沒錯啊。”他就轉變不了。要了生死就要轉變這顆心。以後年代的佛教,可能越來越敗壞,所以要今世抓緊修,不要等來生,今世修好了,你發願來生度衆生,或者更上一層樓,這倒可以,但是今生不能放逸。
宗派如能圓滿,又何必稱派
文殊法不屬密法,文殊法是圓滿的。宗派都稱自己是圓滿的,我有點想不通,既然圓滿何必稱派?比如練太極拳,不論陳式楊式都能使身體健康,但是都不能稱圓滿。宗派也是如此,你修某個宗派,就不懂另個宗派。如果各宗派都是圓滿的,那你只要學一個宗派,其它全懂了。從前好學的人能通各宗,所以鼎鼎大名。這就很清楚了,如果一個宗派就圓滿了,他何必學那麼多?
把一句說成圓滿的人卻連戒定慧也不會講
我從前在一座寺院辦培訓班,一天黃昏時大家在院子裏談論戒定慧,一個出家人過來說,“只要一句佛號唸好了,戒定慧全在裏邊了。”我是科學態度,如果你不能擺事實給我看,我不相信。我第二天就跟同學們講:“是不是請那位出家人今天來給你們講戒定慧?因爲他說“只要一句佛號唸好了,戒定慧全在裏邊了。””他唸了幾十年的佛號,他能講嗎?他能講也用不著請我了。
要講全面才能明白,要學圓滿才能稱圓滿
每個宗派有各自修持用功的方法,你說戒定慧全在裏邊了,那你就在你這個宗派裏,講戒定慧修戒定慧,還要講戒定慧的修法、作用和功德,講明白了,衆生才會懂。你不講出來,人家又不懂,怎麼叫全在裏邊了?舉例說,如來斷德、悲德、智德圓滿,你必須要闡明是哪些智德、哪些斷德、哪些悲德,那麼一提到如來,聽衆馬上想到如來斷智悲叁德圓滿,一想到斷智悲,就知道斷德是什麼、智德是什麼、悲德是什麼。什麼都不講,什麼也不懂,“只要一句,樣樣不要”,怎麼能叫圓滿?在十年動亂裏,有人拍毛主席馬屁,說毛主席一句話頂一萬句話。毛主席聽了非常反感,說:“一句就是一句,哪能頂一萬句?”一句能頂一萬句,學校可以關門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9-3)(總第49)
◎ 傅味琴 講于 2001.6.20
師前修法供養,實爲殊勝資糧
提要:
■ 釋迦佛講戒定慧,有些人卻說用不著
■ 佛法顯密圓融,因衆生愚癡,佛只得分別而說
■ 盲修瞎練敗壞了身體,增長了愚癡
■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修文殊法要重視唸誦、講解和實踐
■ 師前修法供養,實爲殊勝資糧
釋迦佛講戒定慧,有些人卻說用不著
所以宗派到了後期就出現了弊端,強調了片面。又因爲排擠其他宗派,致成誹謗,也出現了架空的語言,不切實際,誇誇其談。這個風氣很早就有。70年代初,上海有個出家人,陪我到蘇州去見當地頗有威信的兩位居士。一位是男居士,他對各個宗派都不執著,都贊歎,都喜歡,無論什麼宗派的出家人他都恭敬。一位是女居士,我跟她談不投機。我說:“唸佛很好,如果唸佛的人肯持戒更好。”“用不著,唸佛的人不做壞事,本身就在持戒。”我又說:“唸佛的人最好也多聽經,能夠廣求智慧。”“用不著,一句佛號樣樣都在裏邊,只要唸佛,就能開智慧。”又用不著。第叁句本想不說,想想還是說吧,“如果能修禅定,更容易一心不亂。”“用不著,唸佛就是定。”接受了這樣的說法,所以唸佛的人戒定慧都不要了。後來聽說她死的時候很痛苦,我想可能是她輕慢佛法造的業太重了。
佛法顯密圓融,因衆生愚癡,佛只得分別而說
什麼叫圓滿?顯密圓融才圓滿,不修密教只修顯教也能成就。修顯教真有修證的話,也自會悟到其中的密義,一部顯教的經典,如果你能解如來真實義,就知道顯裏就有密的含義。法是路路通的,因爲衆生愚癡,所以佛不得不分別而說。
盲修瞎練敗壞了身體,增長了愚癡
你們寫的日記中有一篇:“現在很多修行人常犯盲修瞎練的毛病。我出家五年了,天天在繞圈子,搞到現在身體敗壞了,心越來越愚蠢,所以一定要有個善知識才行。”盲修瞎練的結果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後悔也來不及了。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還有的人很可惜,他對法不排斥,也想求法,可就是不修。這種人也是受了宗派的影響,執著于宗派的觀點,法求來了也不修。
我年輕時候,上海有位居士是個老太太,受人尊敬。她女兒向我求法,我到過她家,她叫外孫女也跟我學,還要我給她外孫女取個名字。外孫女叫衛星,我說這個名字太世俗了,不改音,字改一改吧,衛改爲智慧的慧,星改爲欣喜的欣,叫慧欣,是法喜充滿的意思。他們高興了,說這兩個字改得好,所以老太太對我印象很好,認爲我是個有智慧的人。老太太悄悄對我說,“我在別人面前不敢說,在你老師面前說說,你看我年紀這麼大了,我該怎麼辦啊?”我說:“你一輩子修淨土,安心淨土很好嘛。”她說:“我昨天去助唸送往生,大家都說死的人往生了,我看下來不像。我又不敢說,怕人家會看不起我,所以我很苦惱。”我說:“你修修禅定吧。”她說:“我從清定上師那裏請過《叁皈依觀》,我有這個法,可我從來沒修過。”這叫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修文殊法要重視唸誦、講解和實踐
所以修《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的人,要重視修,也要重視唸誦跟講解。開頭要修好皈依、發心、忏悔、供養、誦戒、菩提道次第修法,還有修文殊十大願,願願勸衆生發菩提心,還有菩薩初地至十地修法,從初地修到十地,你初地二地叁地……修上去,超九地就登上佛地,還要修二十空,還有專門修忏悔業障、消除業障的百字明,是一部次第圓滿的法。
師前修法供養,實爲殊勝資糧
師恩難忘,天天要供養,連師都不供養,怎麼肯供養衆生?有的人也不供養師,也不供養衆生,可是他喜歡供養佛。說句笑話,供師,師給你拿走了,供養衆生,衆生給你吃了,供佛,佛一點也沒動你的東西,仍然是自己吃,何樂而不爲呢?既能培福,又能自己吃。雖是笑話,可這種心態是有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40~4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