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念佛(10~20)(講于甯波居士林)▪P4

  ..續本文上一頁是我希望你們不要唱濟公歌,我在當時主持的佛學院裏也不許大家唱濟公歌,因爲唱了以後,“走啊走啊樂啊樂啊”,人全走光啦。唸佛就好好念,爲什麼要加“嗨嗨”,都是世俗上人搞出來的玩藝兒,咱們學不得。

  “方法方便,但修持功夫仍要達到一心不亂”,唸佛雖然方便,但功夫仍然要達到一心不亂,也就是必須要入定你才能夠成就。

  平時用功唸佛,以達到一心不亂,

  臨終一刹那,心決定不懷疑

  七十年代初期,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其中笑話很多,碼頭上迎接我的大多數都是女居士,只有個別幾個男居士,我也沒注意。後來他們告訴我,“老師,我們以爲你是女的呢。”因爲看到我名字裏有一個“琴”字,所以不要著相,也不一定是女的才會彈琴,男的也會彈的。

  後來常有溫州居士來看我,他們告訴我溫州念佛居士分成兩派,一派說“念佛要唸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這是經書裏說的”,另一派說“只要唸就能往生。你說要唸到一心不亂,大家都沒信心了。”來問我,“老師你說呢?”

  哎喲,我做老師真難啦,這只耳朵要聽這面的,那只耳朵要聽那面的,我只好兩面討好。我就說了個故事給他們聽:有人掉了一枚金戒指,去問這個人,他說在面粉缸裏,結果沒找到。再去問另外一個,說在黃豆缸裏,還是沒找到。他想你們兩個徒弟都不行,我去問你們師父。師父說,也不在面粉缸,也不在黃豆缸,在醬缸裏。果然找到了。黃豆面粉合起來就做成醬了呀。

  我說你們兩種意見合起來不很好嗎?你在平時好好用功努力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一刹那你就別懷疑,那不好嗎?臨終有懷疑就不是一心啦,你們說我講得對不對啊?(掌聲)

  怎樣念佛(18)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應念念相繼,而知念念性空

  提要: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叫你不要執著名號、音聲,應念念相繼,而知

  念念性空

  ·要恭敬心念佛,全稱爲好,佛號不全實是末法現象

  ·念佛不起雜念,不要邊唸邊說話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叫你不要執著名號、音聲,

  應念念相繼,而知念念性空

  “唸佛若能一心不亂,其功夫能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無念了還在念,“所謂不執著也”,其實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執著佛號名相,不執著佛號音聲,《金剛經》裏說,“若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所以大家可以利用音聲口誦佛號,但不要執著。“也不執著心裏的念”,比如說“我現在在念佛”,“應知雖念念相繼”,一念又一念繼續不斷地在轉佛號,“然念念性空也”,因爲一切法性空。你能懂得這個道理你才能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應注意者:

  一、要以恭敬心念佛,全稱最好。

  二、不起雜念,起一二雜念即非一心。

  叁、不說話,不邊說邊唸,一說話即會造成身心動亂。

  四、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五、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

  六、若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熟後再一句一句攝持。

  七、最好加修數息觀,五停心觀說:散亂衆生數息觀。

  八、發菩提心,衆生圍繞。

  以上介紹,僅是我個人心得,由于各宗各派觀點亦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要恭敬心念佛,全稱爲好,

  佛號不全實是末法現象

  最後,再給大家提幾個應該注意的事情。“一、要以恭敬心念佛,全稱最好”。“南無阿彌陀佛”叫全稱,“南無”表恭敬,“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向阿彌陀佛敬禮。唸全稱最好。現在有的居士喜歡唸四個字,唸“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但是要合掌,合掌就是恭敬,那麼你合掌唸“阿彌陀佛”,這可以。如果隨便,開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不太恭敬吧,我們到底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啊。譬如我的學生喊我“傅味琴,傅味琴,傅味琴”,這不大像樣吧。(笑聲)我對佛是非常恭敬的,因爲我怕背罪過。

  更不要唸叁個字,“彌陀佛”,名字都不全了,少了一個“阿”字。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你沒有了“阿”,變成了有量壽有量光。我五四年上五臺山,廣濟茅棚的出家人看見我們去了,出來迎接,“彌——陀——佛!”當年能海上師就說:“五臺山的出家人怎麼唸彌陀佛的呢?佛號不全是末法現象,趕快改正,趕快改正。”所以要唸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不起雜念,不要邊唸邊說話

  “二、不起雜念,起一二雜念即非一心”。念佛時不要起雜念,你起了雜念就不叫一心了。也不要東想西想,不必要想的你去想,也叫雜念。比如一邊念一邊在想:阿彌陀佛,我是從小吃素的;阿彌陀佛,你一定要接我到西方,就是叫我掃掃地我也高興的,阿彌陀佛……。(衆笑)這樣還能一心不亂嗎?

  “叁、不說話,不邊說邊唸,一說話即會造成身心動亂”。念佛不要邊說話邊念佛,因爲你一說話,身跟心馬上動亂。說“我說話時身子沒在動”,你嘴巴在動,舌頭在動,也是身動。說話是從心裏說出來的,心也在動,身心都在動,你念佛怎麼念得好呢?

  怎樣念佛(19)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提要:

  ·念佛心要無量,即與佛相應,要身心不動,即與定相應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後再句句攝持

  ·五停心觀裏說:散亂衆生修數息觀

  念佛心要無量,即與佛相應,

  要身心不動,即與定相應

  求生西方淨土念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在哪裏?無量在心裏,心無量才有無量光無量壽。希望大家氣量大一點,心要無量。

  有些老太太不聽法,氣量小得很,她自以爲氣量大,一面念佛一面跟旁邊的同參道友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居士啊,你知道我是一向氣量很大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昨天星期天,我這個媳婦回娘家,又把家裏的東西拿過去了,當時我沒說話哦,我氣量夠大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衆笑)

  念佛的時候,要身不動,心不動,身子不要搖搖晃晃,眼睛不要東看西看,耳朵不要去聽,“剛才那邊是黃居士聲音,他也來了啊。”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四、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口唸南無阿彌陀佛,自己耳朵裏要聽到,心裏也要把佛號攝持起來。口唸佛,是口,耳朵聽到是身,心裏攝持是意,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修行無非在身口意裏修。

  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

  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五、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散心念佛,散心跟念佛連起來了,養成了習慣以後,你一念佛就散心。散心念佛,就是隨隨便便唸佛。看見黃居士來了,心就飄過去了,“黃居士你來了,阿彌陀佛。”雖然念誦佛號有功德,可是在修行上說就不恰當,因爲你的散心跟佛號發生聯系了,將來會形成條件反射。

  還有一種情況,唸佛時,雖然嘴巴不說話,眼睛卻在東看西看,眼睛一看,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後再句句攝持

  “六、若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熟後再一句一句攝持”,這是我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如果你做不到一句佛號六個字內不打妄想,你就兩個字兩個字念,先念“南無”,看看我心是不是在動,再念“阿彌”再念“陀佛”。就兩個字兩個字把心攝持起來,如果心一動也不動,那麼再“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來。

  我念佛的時候也打妄想,我就自己想出這個辦法來,還是蠻有效果。我是鈍根啦,鈍根就想出鈍根的辦法來。但是你們一定要聽法,不聽法不能轉根,假如不聽法變了愚,那變成鈍裏鈍!(笑聲)

  五停心觀裏說:散亂衆生修數息觀

  “七、最好加修數息觀,五停心觀說:散亂衆生數息觀”。如果還有困難,那麼最好聽佛的話,羅睺羅曾經問過佛,“比丘不能入定該怎麼辦?”入定就是一心不亂。佛說“修安般”,安般就是數息觀。所以我建議你們唸佛的居士,如果實在唸不好,是不是你學學數息觀。在五停心觀裏說,“散亂衆生數息觀”,我們衆生的心都是非常散亂的。

  怎樣念佛(20)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提要:

  ·求生極樂淨土皆須發菩提心,可觀父母冤親六道衆生圍繞,以佛號加持

  一切衆生

  ·各宗各派觀點雖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若亂說一通,就會造成

  混亂複雜

  ·我說先有法後有佛,有人說先有佛後有法,方丈說:別聽他的,他懂什麼

  ·對正念最大幹擾是邪見

  ·念佛最大幹擾是妄念,臨終最大幹擾是心起顛倒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

  求生極樂淨土皆須發菩提心,可觀父母冤親

  六道衆生圍繞,以佛號加持一切衆生

  還有,淨土宗的叁本經你們都要好好地學一學,《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還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要修十六觀。

  你們現在沒有善知識給你們講給你們教,我教大家一個方便,既能修觀,又能有菩提心功德。從前法師講,凡是求生極樂世界的人,都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要給衆生利益。

  你們在念佛的時候,可以觀想,爸爸媽媽坐在你兩邊,跟你們一起念佛。你這個能夠觀想起來了,再加一點內容:冤家坐在你前面,親人坐在你後面。

  有的人想不通,我喜歡親人坐在前面,冤家坐在後面。不對,要冤家在前面,親人在後面。爲什麼?冤家坐在後面,你心不定,怕他背後搞你一下。(衆笑)所以要把冤家觀在前面,看住他。

  慢慢觀熟了,還可以加上六道衆生,周圍圍繞,你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父母冤親六道衆生全得利益啊!這就是經書裏所說的:“父右母則左,冤前恩親後,六道作圍繞”。我們發菩提心的人能這麼修就更殊勝。

  各宗各派觀點雖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

  若亂說一通,就會造成混亂複雜

  “以上介紹,僅是我個人心得,由于各宗各派觀點亦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個人心得僅供參考”。現在各宗各派的觀點不同,有許多不懂佛法的也是亂講,那麼觀點就更加複雜,一定要以佛講的話爲標准。

  我說先有法後有佛,有人說先有佛後有法,

  方丈說:別聽他的,他懂什麼

  多年前南京寶華山隆昌寺,辦了一個律學班,請我去講課。我這個居士當然不能講比丘戒,但是講講製戒緣起、製戒的十種意義還是可以的。

  有一天方丈跟我說:明天星期天,南京居士要來,請老師再給南京居士講點法,我說可以。等我講完法了,往寮房裏走,一個出家人路邊等著我,他跟我講:“老師,你今天講法講錯了。”我有個原則,我是敢說敢爲。別人不敢說的,爲了正法久住我敢說,這是敢說;我講錯了我馬上改正,這叫敢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能改過就好。

  我請問他,我哪裏講錯了。“你講,先有法後有佛,你講錯啦。應該先有佛後有法。”我沒講錯啊,因爲法是佛的母親啊,佛經裏邊有部《大般若經》就稱佛母經。是他不懂法,以爲法是佛講出來的,所以先有佛後有法。應該是先有兒子後有媽媽。

  譬如這個婦女還沒有生兒子,你給人家介紹“這是黃大媽”,她不要生氣嗎?“我兒子沒有,你幹嘛稱我媽媽?”後來我就跟方丈講了,方丈說:“你別聽他的,他懂什麼,他是給我們寺院裏買水泥的。”(衆笑)所以只要不違背佛理啊,大家觀點稍微有點不同沒有多大關系的。我常說,如果觀點不同,也不聽你的,也不聽他的,也不聽我的,聽誰的?聽釋迦佛的,馬上觀點統一起來了。 正念最大幹擾是邪見(不可一生錯見)

  念佛最大幹擾是妄念(妄念一起如脫缰之馬,萬馬奔騰)。

  臨終最大幹擾是心起顛倒。(即滅正念)

  關于怎樣對治邪見、妄念、顛倒,今因時間不及,只能有待以後再與大家交流。

  由于我佛法學得不深不透,如有不到之處,尚請原諒。

  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對正念最大幹擾是邪見

  最後告訴大家,“正念最大幹擾是邪見”,從前修行人有句話,“甯願千生不悟”,哪怕一千生都沒有悟也沒有關系,總有一世會悟的;“不可一生錯見”,如果你這一生知見錯了,你就沒希望了。

  念佛最大幹擾是妄念,

  臨終最大幹擾是心起顛倒

  “念佛最大幹擾是妄念(妄念一起如脫缰之馬,萬馬奔騰)”,妄念起來了就像一匹脫了缰繩的馬,到處亂跑;又好比無軌電車,也不知道開到哪裏去;又像萬馬奔騰,一直會想下去。“臨終最大幹擾是心起顛倒”,心一顛倒“即滅正念”。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

  關于怎麼樣去對治邪見、妄念、顛倒,因爲時間來不及,今天還算不啰嗦哦,我啰嗦起來,一句話我可以講兩個小時,(衆笑)所以只能有待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交流。我呢,佛法學得不深不透,如有不到之處尚請原諒,多多包涵。(掌聲)最後謝謝大家。(掌聲)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大家都要發菩提心哦。

  盡此一報身,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掌聲)

  今天就圓滿了。 (完)

  

  

  

《怎樣念佛(10~20)(講于甯波居士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