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念佛(10~20)(讲于宁波居士林)▪P3

  ..续本文上一页了,老师父跟我说:“白天仍然你讲,晚上我讲开示。”老师父讲开示的时候说过这四种出家,他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听起来我在鼓励你们居士,实际上我没说错,不是拍你们马屁哦。(掌声)

  这个很容易做到,只要你肯做总容易做到。譬如我们佛学苑这些学生跟在我身边,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天天听讲法,天天学习天天修禅定。他们一年有一次探亲假两个星期,如果有要紧的事情,还可以再拿一次探亲假,我一年可能只回去一次,上午十点钟到,吃完饭马上就走了,只有三个小时,在家里留这么长时候干什么呀。但是修菩萨法总要慈悲一点,起先家里人生我气,打电话来:“你家到底还要不要?”我总说“要的,要的”。

  出了家不想家,身不出家心出家

  也不要留恋家,肯修行就不会饿死

  出家了就不想家,你们想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也不要留恋家。我这个老师说话果断严肃,我有个绰号:六亲不认!我就是这样人。修行人还想什么?

  你们已经离家学佛了,修行不为名不赚钱,从前佛门里有人说“饭总要吃的。”我们都是修行人也没饿死嘛,我在文殊院是义工,没有工资的,政府还每个月发给我四百块钱,会饿死吗?

  佛弟子是如来悲智的等流身,将来决定能成佛

  经书上说,“如来悲智等流身”,我们佛弟子都是如来的等流身,释迦佛的智慧和悲心,像流水那样等流到我们身上来了,就好比社会上说的,有这样的血统,有这样的细胞。如来的悲智等流到我们身上,我们将来决定成佛,智慧和悲心圆满就成佛了。

  戒清净才是圣人的种性,

  能修杜多行则正法住世

  “戒净圣种杜多行”,对出家修行人我们都要恭敬,因为他们戒律清净。我们居士受持五戒,出家同学受持两百五十条戒,比我们清净得多,他们将来都能证果,这叫圣种。他们还经常在修头陀行,释迦佛赞叹头陀行说,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头陀行就是修苦行,这不是外道苦行,是佛希望我们修的苦行。当然说到底头陀行并不太苦,所以不要怕,因为佛是慈悲的,他不会叫我们受苦。

  有了闻思修、戒定慧的基础,

  就决定能成就法报化三身的功德

  “成就三德三慧体”,修行将来要成就三德:戒定慧三德,断智悲三德,法报化三身功德。三慧呢,闻思修三慧。我们佛弟子,将来成就这三德,已经有基础了,因为已经有这种因了。

  能止恶修善、能断烦恼、

  能行菩萨道的修行人,我都恭敬顶礼

  “三士圣众我顶礼”,修行人无论是修止恶修善,或是断烦恼修出离乘,或是修菩萨乘,我们都要恭敬顶礼,因为他们将来都能够证果成道。

  哦,讲到啥时候呀,超过啦?那么就到这里为止吧!到两点半吧?那就长话短说,实际上我今天已经长话短说,我讲法很慢的哦,为什么慢?啰嗦啊。(众笑)

  怎样念佛(16)

  傅味琴讲于宁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

  故一切成就都在定里

  提要:

  ·能学佛法而不学道教,能听法、持戒、念佛,能发菩提心的居士们,你们

  个个先成佛

  ·我还不想下座,奇怪,讲讲法,牙不疼了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里

  ·佛忆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执持佛的名号也要念念不忘

  能学佛法而不学道教,能听法、持戒、

  念佛,能发菩提心的居士们,你们个个先成佛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成佛是别人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完全错啦!你现在进佛门,隔壁阿毛还没进佛门,或者他在学道教,是阿毛先成佛还是你先成佛啊?当然你先成佛喽。

  有许多进了佛门的人不听法,只是烧烧香拜拜佛,求菩萨保佑,希望得到荣华富贵;你又听法,又念佛,又受八戒,整天在居士林里修,那么是他先成佛还是你先成佛?当然你先成佛喽。

  有些居士虽然也在修,可是他不发菩提心,把自己关在里边,把众生关在外面;你发菩提心,辛辛苦苦,把居士林搞得这么兴旺,使法炬常明耀,这是菩提心功德,那么他先成佛还是你先成佛?当然你先成佛喽。还用说吗?所以我说你们,宁波居士林的居士们,你们个个先成佛。(掌声) 怎样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佛四十九年教法,总摄在戒定慧里,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里。

  一心不乱即是定,止住妄念即能入定。

  佛教本无宗派,传入中国形成宗派,今以净土念佛法门较普遍。

  净土宗以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求生极乐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里有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执持名号是执持佛的名号,佛念众生如母忆子,念佛名号亦应念念不忘。

  

  我还不想下座,奇怪,讲讲法,牙不疼了

  “怎样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个问题你们也想听,我也想讲啊,所以我还不想下座呢,也奇怪,我来的时候牙疼,现在不疼了。(众笑,鼓掌)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里

  “佛四十九年教法,总摄在戒定慧里”,戒学定学慧学称为三学,里边总括了佛四十九年的教法。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里”,戒是为定打基础的,慧是从定中开发智慧的,我们修行人一切的成就都在定里。释迦佛当年是在禅定里降魔成道的。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在一心不乱里往生的,“一心不乱即是定”,那不是一切成就都在定里吗?所以我们佛弟子要修好定。怎么入定呢?“止住妄念即能入定”,止住妄念你就入定了。

  “佛教本无宗派,传入中国形成宗派,今以净土念佛法门较普遍”,佛在人间的时候本来没有宗派,佛教传到中国来形成了宗派,今天修念佛法门的较为普遍。尤其今天是阿弥陀佛的法会,非常殊胜,所以我就来讲《佛说阿弥陀经》里的一段话。

  《佛说阿弥陀经》里有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一段半个小时叫我咋讲得完啊,只能给你们讲个几句喽。

  佛忆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执持佛的名号也要念念不忘

  “执持名号是执持佛的名号,佛念众生如母忆子”,就像母亲忆念自己儿子,那真是念念不忘。一会儿心里在念:我孩子醒了没有,别从床上掉下来了;一会儿又在想:他肚子饿了没有。孩子假如有点伤风感冒,母亲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大女儿就是这样,她在医院里工作时,同事看见孩子生病就掉眼泪,她就看不惯,生病就生病,还掉什么眼泪。等到她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发高烧,自己眼泪也掉下来。我们“念佛名号亦应念念不忘”。

  怎样念佛(17)

  傅味琴讲于宁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心中有佛就叫念佛,口诵佛号实是辅助,

  达到一心不乱才能成就

  提要:

  ·以一念制万念,所以念佛能达一心不乱

  ·众生之念皆生灭法,能抓住前念,则后念不生

  ·当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后世众生心易散乱,即以口诵佛号以作辅助,今已成为求生极乐国土之方便

  ·唸佛勿用歌调,达到一心不乱才能成就

  ·平时用功唸佛,以达到一心不乱,临终一刹那,心决定不怀疑

  念佛何以能达一心不乱,因以一念制万念故,众生之念皆生灭法,能抓住前念,则后念不生。

  当初念佛,皆以心念,因后世众生,心易散乱,且因种种障碍,难以摄持,即以口诵佛号,以作辅助,故六字洪名亦即成为求生极乐国土之方便。

  方法方便,但修持功夫仍要达到一心不乱。

  唸佛若能一心不乱,其功夫能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所谓不执著也。不执著佛号名相,不执著佛号音声,也不执著心里的念,应知虽念念相继,然念念性空也。

  以一念制万念,所以念佛能达一心不乱

  “念佛何以能达一心不乱?”有人不相信,念佛这么简单能念到一心不乱吗?这个人不明白念佛是“以一念制万念”。佛号虽然是一个念头,你抓住这个念头,能够制服千千万万的念头,你只要能抓得住,就能一心不乱。

  众生之念皆生灭法,能抓住前念,则后念不生

  “众生之念皆生灭法,能抓住前念,则后念不生”。众生心里的念头,生了又灭,灭了又生,一直连贯下去,所以叫生灭法。假如我们把前面一个念头抓住了,不让他跑掉,后面的念头就生不起来,因为它挤不进来。所以我们念佛的方法就要“执持名号”,执就是抓住,不要让它跑掉,持就是拿得起来。

  当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当初念佛,皆以心念”。当初念佛都是心念的,净土宗的初祖提倡念佛也是心念的。你看“念”字,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今”就是现在,现在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后世众生心易散乱,即以口诵佛号以作辅助,

  今已成为求生极乐国土之方便

  “因后世众生,心易散乱,且因种种障碍难以摄持,即以口诵佛号以作辅助”。光靠心来执持佛号,后世众生已经很难摄心了,所以口里唸“南无阿弥陀佛”,这叫诵,用口诵佛号来帮助自己的心提起佛号。

  “故六字洪名亦即成为求生极乐国土之方便”,所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就成为我们求生极乐世界一个方便。修行要靠方便,方法确实方便,连小孩子也会唸佛。从前我在上海看到一辆汽车里边都是小孩子,一个老师在教孩子唱“济公歌”,唱到后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唸佛勿用歌调,达到一心不乱才能成就

  但…

《怎样念佛(10~20)(讲于宁波居士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