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念佛(10~20)(講于甯波居士林)▪P3

  ..續本文上一頁了,老師父跟我說:“白天仍然你講,晚上我講開示。”老師父講開示的時候說過這四種出家,他說:身不出家心出家,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聽起來我在鼓勵你們居士,實際上我沒說錯,不是拍你們馬屁哦。(掌聲)

  這個很容易做到,只要你肯做總容易做到。譬如我們佛學苑這些學生跟在我身邊,從年初一到年叁十,天天聽講法,天天學習天天修禅定。他們一年有一次探親假兩個星期,如果有要緊的事情,還可以再拿一次探親假,我一年可能只回去一次,上午十點鍾到,吃完飯馬上就走了,只有叁個小時,在家裏留這麼長時候幹什麼呀。但是修菩薩法總要慈悲一點,起先家裏人生我氣,打電話來:“你家到底還要不要?”我總說“要的,要的”。

  出了家不想家,身不出家心出家

  也不要留戀家,肯修行就不會餓死

  出家了就不想家,你們想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也不要留戀家。我這個老師說話果斷嚴肅,我有個綽號:六親不認!我就是這樣人。修行人還想什麼?

  你們已經離家學佛了,修行不爲名不賺錢,從前佛門裏有人說“飯總要吃的。”我們都是修行人也沒餓死嘛,我在文殊院是義工,沒有工資的,政府還每個月發給我四百塊錢,會餓死嗎?

  佛弟子是如來悲智的等流身,將來決定能成佛

  經書上說,“如來悲智等流身”,我們佛弟子都是如來的等流身,釋迦佛的智慧和悲心,像流水那樣等流到我們身上來了,就好比社會上說的,有這樣的血統,有這樣的細胞。如來的悲智等流到我們身上,我們將來決定成佛,智慧和悲心圓滿就成佛了。

  戒清淨才是聖人的種性,

  能修杜多行則正法住世

  “戒淨聖種杜多行”,對出家修行人我們都要恭敬,因爲他們戒律清淨。我們居士受持五戒,出家同學受持兩百五十條戒,比我們清淨得多,他們將來都能證果,這叫聖種。他們還經常在修頭陀行,釋迦佛贊歎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頭陀行就是修苦行,這不是外道苦行,是佛希望我們修的苦行。當然說到底頭陀行並不太苦,所以不要怕,因爲佛是慈悲的,他不會叫我們受苦。

  有了聞思修、戒定慧的基礎,

  就決定能成就法報化叁身的功德

  “成就叁德叁慧體”,修行將來要成就叁德:戒定慧叁德,斷智悲叁德,法報化叁身功德。叁慧呢,聞思修叁慧。我們佛弟子,將來成就這叁德,已經有基礎了,因爲已經有這種因了。

  能止惡修善、能斷煩惱、

  能行菩薩道的修行人,我都恭敬頂禮

  “叁士聖衆我頂禮”,修行人無論是修止惡修善,或是斷煩惱修出離乘,或是修菩薩乘,我們都要恭敬頂禮,因爲他們將來都能夠證果成道。

  哦,講到啥時候呀,超過啦?那麼就到這裏爲止吧!到兩點半吧?那就長話短說,實際上我今天已經長話短說,我講法很慢的哦,爲什麼慢?啰嗦啊。(衆笑)

  怎樣念佛(16)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

  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裏

  提要:

  ·能學佛法而不學道教,能聽法、持戒、念佛,能發菩提心的居士們,你們

  個個先成佛

  ·我還不想下座,奇怪,講講法,牙不疼了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裏

  ·佛憶念衆生如母憶子,我們執持佛的名號也要念念不忘

  能學佛法而不學道教,能聽法、持戒、

  念佛,能發菩提心的居士們,你們個個先成佛

  現在有許多人認爲成佛是別人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完全錯啦!你現在進佛門,隔壁阿毛還沒進佛門,或者他在學道教,是阿毛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啊?當然你先成佛喽。

  有許多進了佛門的人不聽法,只是燒燒香拜拜佛,求菩薩保佑,希望得到榮華富貴;你又聽法,又念佛,又受八戒,整天在居士林裏修,那麼是他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當然你先成佛喽。

  有些居士雖然也在修,可是他不發菩提心,把自己關在裏邊,把衆生關在外面;你發菩提心,辛辛苦苦,把居士林搞得這麼興旺,使法炬常明耀,這是菩提心功德,那麼他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當然你先成佛喽。還用說嗎?所以我說你們,甯波居士林的居士們,你們個個先成佛。(掌聲) 怎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佛四十九年教法,總攝在戒定慧裏,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裏。

  一心不亂即是定,止住妄念即能入定。

  佛教本無宗派,傳入中國形成宗派,今以淨土念佛法門較普遍。

  淨土宗以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求生極樂世界。

  《佛說阿彌陀經》裏有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執持名號是執持佛的名號,佛念衆生如母憶子,念佛名號亦應念念不忘。

  

  我還不想下座,奇怪,講講法,牙不疼了

  “怎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個問題你們也想聽,我也想講啊,所以我還不想下座呢,也奇怪,我來的時候牙疼,現在不疼了。(衆笑,鼓掌)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裏

  “佛四十九年教法,總攝在戒定慧裏”,戒學定學慧學稱爲叁學,裏邊總括了佛四十九年的教法。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裏”,戒是爲定打基礎的,慧是從定中開發智慧的,我們修行人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裏。釋迦佛當年是在禅定裏降魔成道的。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一心不亂裏往生的,“一心不亂即是定”,那不是一切成就都在定裏嗎?所以我們佛弟子要修好定。怎麼入定呢?“止住妄念即能入定”,止住妄念你就入定了。

  “佛教本無宗派,傳入中國形成宗派,今以淨土念佛法門較普遍”,佛在人間的時候本來沒有宗派,佛教傳到中國來形成了宗派,今天修念佛法門的較爲普遍。尤其今天是阿彌陀佛的法會,非常殊勝,所以我就來講《佛說阿彌陀經》裏的一段話。

  《佛說阿彌陀經》裏有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一段半個小時叫我咋講得完啊,只能給你們講個幾句喽。

  佛憶念衆生如母憶子,

  我們執持佛的名號也要念念不忘

  “執持名號是執持佛的名號,佛念衆生如母憶子”,就像母親憶念自己兒子,那真是念念不忘。一會兒心裏在念:我孩子醒了沒有,別從床上掉下來了;一會兒又在想:他肚子餓了沒有。孩子假如有點傷風感冒,母親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大女兒就是這樣,她在醫院裏工作時,同事看見孩子生病就掉眼淚,她就看不慣,生病就生病,還掉什麼眼淚。等到她自己有了孩子,孩子發高燒,自己眼淚也掉下來。我們“念佛名號亦應念念不忘”。

  怎樣念佛(17)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心中有佛就叫念佛,口誦佛號實是輔助,

  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提要:

  ·以一念製萬念,所以念佛能達一心不亂

  ·衆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後世衆生心易散亂,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今已成爲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唸佛勿用歌調,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平時用功唸佛,以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一刹那,心決定不懷疑

  念佛何以能達一心不亂,因以一念製萬念故,衆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因後世衆生,心易散亂,且因種種障礙,難以攝持,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故六字洪名亦即成爲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方法方便,但修持功夫仍要達到一心不亂。

  唸佛若能一心不亂,其功夫能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所謂不執著也。不執著佛號名相,不執著佛號音聲,也不執著心裏的念,應知雖念念相繼,然念念性空也。

  以一念製萬念,所以念佛能達一心不亂

  “念佛何以能達一心不亂?”有人不相信,念佛這麼簡單能念到一心不亂嗎?這個人不明白念佛是“以一念製萬念”。佛號雖然是一個念頭,你抓住這個念頭,能夠製服千千萬萬的念頭,你只要能抓得住,就能一心不亂。

  衆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衆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衆生心裏的念頭,生了又滅,滅了又生,一直連貫下去,所以叫生滅法。假如我們把前面一個念頭抓住了,不讓他跑掉,後面的念頭就生不起來,因爲它擠不進來。所以我們念佛的方法就要“執持名號”,執就是抓住,不要讓它跑掉,持就是拿得起來。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當初念佛都是心念的,淨土宗的初祖提倡念佛也是心念的。你看“念”字,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今”就是現在,現在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後世衆生心易散亂,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

  今已成爲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因後世衆生,心易散亂,且因種種障礙難以攝持,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光靠心來執持佛號,後世衆生已經很難攝心了,所以口裏唸“南無阿彌陀佛”,這叫誦,用口誦佛號來幫助自己的心提起佛號。

  “故六字洪名亦即成爲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所以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就成爲我們求生極樂世界一個方便。修行要靠方便,方法確實方便,連小孩子也會唸佛。從前我在上海看到一輛汽車裏邊都是小孩子,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唱“濟公歌”,唱到後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唸佛勿用歌調,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但…

《怎樣念佛(10~20)(講于甯波居士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