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1~9)▪P2

  ..續本文上一頁找你算帳才怪了!

  說假話最易犯

  偷,有的人有個壞習氣,喜歡偷,偷就是離本處,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你就是偷盜。哪怕你又還了也算偷盜,一個人貪汙,退贓了也算貪汙。不管出家不出家,四根本戒可不能犯。妄語說假話,你們女衆部同學,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不少人假話說得多,說假話的人去學無上乘,將來成一個說假話的佛,有嗎?  

  你不好,別人恭敬不起來

  你不好,別人恭敬不起來

  女衆部管得這麼嚴,飲酒是不可能有的。在管得不嚴的地方,也有的出家人房裏在抽煙、喝酒。以前有一個居士提了一籃子的饅頭去寺院供養,他想拿到廚房去,當走過寮房時,看見小和尚在房裏跳舞,說:“你們怎麼可以跳舞啊?”他們笑笑,說:“現在什麼時代了,還講戒嗎?”你好,別人自會尊敬你;你不好,怎麼說也恭敬不起來啊。我們這兒辦學的目的就是使居士們恭敬出家人,怎麼使居士恭敬出家人?要把出家人培養好,真正像一個出家人,你別說居士會恭敬,社會上的人都會恭敬。

  要衆生修布施也要如法啊!

  要衆生修布施也要如法啊!做錯了,人家不敢進佛門了。從前有一個居士跟另一個說:“明天有個殊勝的因緣,來了一位大法師,我帶你去見見,這是你的福氣啊。”又告訴他,“你自己做好准備啊。”“准備啥呀?”“紅包包呗。”社會上小輩見長輩,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包,他不懂,到底是他給我紅包包還是我給他紅包包,說:“當然是我們供養了。”“哦,多少啊?”“隨便你發心呀。”“我包個兩塊錢吧。”“什麼?兩塊錢!把我的臉都丟光了。”“那你說多少?”“二十塊打底。”這個人哭也哭不出來,笑也笑不出來,見一個面,要二十塊,那個時候二十塊,能頂上現在一百塊啊。這個做法對嗎?有人會贊歎,“對,對,你勸別人發心供養,好好好。”好師父可要罵你,你做錯了,布施供養,怎能這樣勉強人家的啊?

  化緣過多,會導致衆生心量小,供養少

  住在寺院裏的人,常會遇到熱心的居士來化緣,“現在有個功德啊,韋馱菩薩裝金,大家發心啊。”一個傳一個,傳到你這兒來,看看人家都寫了你也只好寫。過兩、叁天又來了:“大家發心啊,那邊的圍牆要修了,功德無量,大家發心。”又只好寫了。寫到後來,回去的旅費都不夠了。我以前喜歡把回去旅費,供養的夥食費,住宿費,算好後多下來的全部盡我所有作供養。這種屢次化緣以求衆生供養布施的方法,結果會形成衆生的供養心越來越小,本來他發心余下來的全部供養,他現在只肯供養個小數了,因爲他不得不留一些,後面事情還有哩,可能明後天又來了。

  給他人歡喜,也是修布施

  再說布施供養不一定要錢,你們來聽課也是布施供養,是法供養,你以自己學法的成績來供養佛菩薩。點香,也是供養,香供養,是表戒供養,以持戒的功德供養;供花也是供養,花供養,是表定供養,以禅定的功德供養;點燈也是供養,燈供養,是表慧供養。以戒定慧來供養,諸佛菩薩無上歡喜。再說,你能讓衆生歡喜一下,你就布施給他一個歡喜了嘛。①

  (注①根據傅味琴講稿編,小標題爲編者所加,2001.3.17第一講未完)

  

  人格心理學 (4)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傅味琴

  佛教修行人亦分叁格:

  一、行正道   爲求人間天上快樂,止惡修善

  一個微笑就有功德

  布施一個微笑就是功德

  要出離生死,首先得修好人天乘。要止惡修善,要對每個人都抱有一顆善心。即使布施一個微笑,也會使別人高興。如果你自己的臉一笑,人家回報你的笑多自然啊!你自己不笑,強迫人家笑。真叫笑得奇形怪狀,皮笑肉不笑,苦笑,因爲笑不出也要我笑,笑得不象樣吧。所以,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布施同學們一個微笑,這就有功德了。釋迦佛說過,令衆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

  別露個煩惱臉影響別人

  在佛協文教部,有這麼規定,只有兩個人可以訓話,老師可以訓話,糾察可以訓話。同學之間不准訓話,要和善地啓發幫助,互相關懷。大家都是來斷煩惱的,千萬不要布施給衆生煩惱,也不要露出煩惱的臉去影響別人,當然更不能露出煩惱的語言去穿透人家一顆赤誠的心。做善業,非但能保人身,還能升天,相反的道路,就是叁惡道。今天時間到了現在下課。(2001.3.17第一講完)  

  未言先笑

  人天乘的道德修養就是止惡修善

  上一次講到人格兩個字通常是指道德修養來講的。我們略微把它提幾句,有一種人人們稱他人格高尚,也就是道德修養高尚;有一種人,人們說他人格卑鄙。還有一種呢,說:這個人沒有人格。從佛教的修行來講呢,我們也可以把他分成叁格,哪叁格呢?我們從人天乘、出離乘、菩提乘來說。人天乘應該有人天乘的道德修養,人天乘的道德修養,就是止惡修善。如果給人家痛苦,這就很不道德。給人家快樂,那就是一種好的供養布施。

  喜悅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寶

  人們所有的財富變化無常,釋迦佛教我們,要保持自己的財富,就必須要修布施供養,這樣就可以替自己培福。從心理上來講,人生的幸福最難求到的就是心理上的快樂,心理上的喜悅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寶。

  求內心快樂是容易的

  一個人求財,還不是爲了心理上得到一些快樂,可是求財難求,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賠本,有的人在求財過程中造了很多惡業。有的人呢,因爲有了一點錢就亂花,花得要比求得多,致成了今後更苦。如果我們能夠爲自己求點快樂,這倒是容易的。

  煩惱幹擾,快樂就難了

  可是人們呢,就不大願意去求這些內心的快樂,爲什麼?這煩惱魔,它不會讓你安安穩穩地過一生的,煩惱一幹涉了,很容易求到的快樂,也變了難求了,求到了也馬上消失了。那該怎麼辦呢?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容易做的先做起來,慢慢就會提高擴大。

  未言先笑

  最容易做的呢?我們的言語態度,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態度好一點,在說話前,先微笑一下,這是很容易做到的。記得多年前,深圳圖書館請我去講堂課。我講的內容,只有四個字,“未言先笑”。你說話前,臉上先露一個微笑,衆生看見你微笑了,他的臉也會微笑,有說報在來世,或者報在今世,唯有這個當時就報,最快了。很多年前,我給小女兒找到了一個工作,是五星級賓館,據說上班先要培訓。我問她,“你們第一課培訓什麼?”她說:“先學怎樣笑。”我們修菩薩法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微笑,怎麼度衆生?

  使衆生怄氣,你有什麼好處

  別看我在課堂裏這麼嚴肅,可不能說我呀,要說你們自己呀,你們的臉也很嚴肅,弄得我也嚴肅起來。前二天,有的同學到我寮房裏,看我一點也不嚴肅的,我會使哭的人笑出來,你說我會嚴肅嗎?如果我真嚴肅,哭的人就會哭得更厲害了。如果他哭了一天一晚,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我何必惹得他這樣?同樣的道理,如果使衆生怄氣,你有什麼好處?

  吃飽睡好,更要愉快

  你們各位同學,尤其是出家的同學一般身體都不很好。所以我勸你們,多吃一點,睡覺前不要說話,也不要動腦筋,否則就睡不著了,還會影響別人。還有每天要高高興興的。

  旁人隨便說話會在心理上起破壞作用

  我從前做心理治療工作,效果很快,在我心理治療的大廳裏,只有醫院領導和記者可以旁聽,因爲領導要了解我的工作,記者要采訪,其他外人乃至本院的醫生,都不得旁聽,因爲不懂心理治療的人,在病人中隨便說與心理治療原則不符合的話,就會致成在治療中的擾亂。或許他們自以爲說的是好話,但卻與我導引的方向相反,就會抵消掉我在心理治療中要起的作用,我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來了。好比醫生因爲病人體弱,需要服用人參,旁人又叫病人用蘿蔔籽(藥名萊菔子)幫助消化,這樣就把人參的作用消掉了,因爲蘿蔔是解人參的,即使旁人是好心,也是一種無知和愚蠢的作法。

  打開你緊鎖的雙眉

  接受我心理治療的病人,原是充滿苦惱失望,也會高興得充滿希望。心理治療首先要抓使病人愉快,所以我說“愉快就是良藥”,我這堂課講得成功不成功,我看滿座病人的臉,他們原是雙眉緊鎖,多少年也沒打開過,慢慢放寬了,長臉變了圓臉,臉上黑氣也褪了,我知道我這次講話有效果了。

  有次講到半路裏,看大家都笑容滿面,其中有個病人學生,聽得瞪起眼睛、張大嘴巴一動不動,不自覺地一條腿向外面空間一伸,他忘了,這在課堂紀律上是不許可的。我知道他已經聽得入神了,大家笑,他也笑,不過他笑得不同,他一笑就要拍大腿,過一會,來個大笑拍一下大腿叫一聲“啊……”(衆笑)拍完了又把嘴巴張大了聽。這樣拍了叁次,等到這堂課講完,他走過來跟我說:“老師啊,我自我感覺我的病好了,非常感謝您。”我笑著說:“用不著感謝我,你知道你怎麼好的?你是拍了叁次腿拍好的。”那我不是叫大家也拍腿啊,(衆笑)你們不能這麼去理解。我是叫大家高興一下,所以你們大家聽我一句話:愉快就是良藥。

  心理力量的調動,作用大得很

  我從前寫過很多白話詩,可惜在54年的時候,一根火柴全燒光了。爲什麼要燒掉呢,那時我認爲小資産階級意識太濃厚,是知識分子的自我陶醉。但是我確實很喜歡它。現在我還想得起幾句話,“若要愉快永久住,常把愉快贈別人。”如果你要把愉快永久地住在你心裏,你經常要把愉快送給人家。我還寫過一篇愉快的詩,有人說:“真奇怪,我只要每天早晨念一遍老師的愉快詩,我會一整天愉快的。”這個心理力量的調動啊,大得很。①

  (注①根據傅味琴講稿編,小標題爲編者所加,2001.3.24第二講未完)

  

  人格心理學 (5)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傅味琴

  佛教修行人亦分叁格:

  …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