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進佛法的圓滿的大門裏去
過去有些修行人,可能爲了方便起見,把佛法分開來,討衆生歡喜,能夠在度衆生上快一點,結果他缺乏一個智慧,不知道這樣發展下去佛法越來越分裂了。把圓滿的東西分裂了,有什麼好處呢?你只能以善巧方便使衆生從這個門進去,進到佛法的圓滿的大門裏去。
不願改變邪見,每個地方充老大
可是從曆史的發展來看,講方便的卻越來越偏,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不完整,摻雜的邪知見也越來越多。假如衆生過去世的善根很差,而由過去世的累積而等流下來的邪見倒不少,貪五欲的心很重,脾氣頑囂又不願意改變,每個地方自己都要充老大,這個誰也救不了他。
猴子不是戰鬥勝佛
猴子不是戰鬥勝佛
菜姑自稱出家人,福鼎稱“淨人”,弘一法師稱“清信女”。清信女就是居士,她們一般忙于經忏佛事,對佛法所知甚少。閩南有個清信女主持的廟裏,竟在阿彌陀佛兩旁供起了唐僧和孫行者,把《西遊記》裏的神話全搬上去了,這樣,佛法就不起作用了。我們曾在那裏住過,有一天,同學把叁聖殿的門開遲了點,那位老人就發脾氣,認爲得罪了“戰鬥勝佛”,原來她們按照《西遊記》的說法把猴子孫悟空當作戰鬥勝佛。把神話小說當作實有其事,而且與阿彌陀佛並立地供在旁邊,實在是無知可笑。一個猴子,門開遲了要發脾氣,是不是猴子每天早晨天剛亮,要出去翻個跟鬥十萬八千裏?
獅子蟲靠咬獅子來養活自己
把佛教破壞,這個罪重啊!可是偏偏是佛弟子在破壞,所以釋迦佛把將來敗壞佛教事業的佛弟子稱爲獅子蟲,靠獅子身上的血養活自己,爲了要吸血,就必須要咬獅子。
不要做一個沒有人格的佛弟子
第叁種更糟了,帶著沒有人格的習氣,到廟裏燒燒香,拜拜佛,想求求菩薩保佑,也算是善男信女啊,磕叁個頭就算佛弟子了,會說五個“能持”,就算居士了,其實什麼也不懂。有些人進了佛門,素質低得不能再低了,種種煩惱惡業,做一個沒有人格的佛弟子。
年輕時不改,老來更難改
進了佛門,要改掉壞脾氣、壞習氣,不靠釋迦佛的法給你培訓行嗎?不聽佛法或者不接受佛法,那是改變不了的。年輕人是黃金時代,年輕時代要改變是很快的,具足極大的希望。古今中外無論哪個國家,對年輕一代都是特別重視,因爲有希望。年輕不改變,老來更不能改變,老氣橫秋啊,所謂朽木不可雕也。一般老人都自稱“老朽”,沒用了,就好比朽木那樣,朽木你用刀去雕刻,裏邊全成粉末了,怎麼雕啊?所以辜負了年輕時光,對自己實在是大逆不道。
人道不夠格,當然往下墮了
人格都沒有了,人這一格放不進去了。因爲你還有活在人間的這種福氣,等到你福氣享完,一死,你這個中陰身放到哪裏去?人道不夠格,當然往下墮了。
人天乘的求樂,非吃喝玩樂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修行的人格,我們把它歸爲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叁格。
人天乘求樂,求樂不是世俗的吃喝玩樂,而是聽佛的教導,止惡修善,要培福。福氣這個果報確實是有的,如果你有要緊的事情,半夜出門要找一輛車很困難。沒福氣的人在周圍馬路上轉圈子,一輛也不見,急死也沒有用,有福氣的人,你剛走到胡同口,上海叫弄堂口,過來一輛出租車,“嗚”一下,停下來,車上人下了車,你就能上車。所以要修人天乘,要修福氣。
要清福不要洪福,這句要分析
我年輕時候就聽說“要清福,不要洪福”。清福是什麼?就是生活雖然簡單,可是很清閑安定,稱爲“清福”。大官、大老板、大富豪,吃喝玩樂,盡情享受,有那麼多人在他身邊,要啥有啥,這叫“洪福”。那麼這句話對不對呢?我從前也相信,但現在要分析分析,對,對在哪裏,錯,錯在哪裏。
有了福氣應該要布施供養
佛早就說過,要培福,又說,迷在五欲裏要下地獄。要增長福氣,可不要去享受福氣,這不是說全了嗎?說要清福不要洪福,聽起來不錯,因爲洪福容易使你迷呀,可是你有佛說的那麼樣清楚嗎?你何必把佛的話改變?佛說要培福還要惜福,不要浪費自己的福報,有了福氣應該修供養布施,爲什麼不這麼說呢?
沒有福氣幹得成什麼事
說要清福不要洪福,這句話容易使人誤解成不要求福報。如果連做人的福氣都沒有,能進入人道嗎?就算進入人道了,沒有福氣,你幹得成什麼事情呢?譬如你們今天來閩東佛學苑學習,證明你們有福氣的,如果閩東佛學苑沒有這所樓房,咱們到哪兒上課去啊?如果沒有房子,咱們到哪兒去說法?沒有一個寺院,提供不出一個講堂,你這個福氣沒有,也聽不到法啊。那麼既然不要福氣,那就等于用不著培福了。再想一想,既然有了福氣就要迷,那麼豈不培了福來世再在娑婆世界做人就更迷了?所以趕快趕快離開娑婆世界。要離開娑婆世界求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緣,所以趕快培福,原來拐了個彎。
有福氣不一定會迷掉
作爲一個佛弟子就應該要培福。說有了福氣來世做人會迷掉,那你現在生活怎麼樣?“我算不上富翁麼,也過得不錯,孩子全有工作,有個兒子出國了,我自己生活也很好,所以我現在有條件、有時間進佛門修行。”那你並沒有迷嘛。我們文教部的同學,一般工資,深圳、廈門比較高,有的七千八千,一萬五。他們不要了,來到這兒,他們沒有迷嘛。從前有當老板的,乃至于大地主,最後還是出家了,連皇帝也當和尚,因爲沒有迷嘛。所以不根據事實,搞片面,離開了佛的教導,這些好話已經不能算好話了。
說“叁教是一家”,佛教就會變顔色
很多進了佛門的佛弟子認爲儒教、道教都可以在佛門裏講。在國內,還沒有人提出來耶稣基督也可以講。現在海外已經有人在提倡:耶稣教、基督教,我們佛教徒也應該學。皈依戒也不遵守了!我22歲信佛,義父跟我說:“我幾個孩子都比不上你呀,你今天能學佛經,你比他們了不起,佛教、道教、儒教本是一家。”我馬上回答:“不對,是叁家。”書香門第的義父以前從來沒有跟我講過一句氣話,聽到這句話氣得來說了一句:“你叫做不是我親生兒子,是我親生兒子,我一個耳光打過來。”喏,這就是儒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封建意識極其濃厚,拿到佛教裏來,就會改變佛教的顔色。①
(注①根據傅味琴講稿編,小標題爲編者所加,2001.4.6第叁講未完)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