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虑啊!时代发展得这么快,你们看过《音声海》界诠法师在居士林讲经,每次都批判末法时期的错误现象,很多善知识都起来讲话了。因为这十多年来,受了海外音像制品的影响,许多观点是不对的。《普陀山佛教》有篇文章叫《佛号岂能替代佛法?》,还仅仅登了原稿的一部分。你们小庙也要看清楚自己的前途,不能只要一句佛号。还有孤山寺的刊物《鹿苑之音》,每期都在批判会集本,还有一篇文章说《这是净土法门的悲哀》,好些法师都在讲话时批判,有说“我是忍无可忍啊。”你们还看不清楚吗?今后还想过靠一句佛号给死人唸经的日子吗?
时代在突飞猛进,弘扬佛法才功德无量
赶快好好地学法,将来前途光明,功德无量,至少可以当佛学院的老师吧,乃至于你有极大的智慧辩才,你将来就是一个大法师。咱们就不说佛门的功德吧,就想想你个人的前途,你去学某些老一辈样,等你做当家了,也去收一些孤儿抱抱。我说这个话,是不是为了你们啊?我是挨着别人的闲话与诽谤在弘扬正法,到底为了谁?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时代在发展,你们真能跟上时代突飞猛进地把佛教的正法弘扬出去,这才功德无量。现在科学发达,弘扬起来也快得很。
上士修菩萨法,自苦他安乐
自己苦学成就,就可以给广大众生安乐
既然你们的师父能够做到一颗菩萨心,放你们来学习,你们也应该有一颗菩萨心,想想苦难的众生吧。一个发达的城市生活条件多好,但他们愚痴颠倒;即使这个佛学苑条件苦一点,自苦他安乐嘛。愿意自己受点苦,学成就了,能给广大的众生安乐,也至少要有一点点你们师父这种菩萨心的精神啊!
自苦他安乐就是菩萨修法
自苦他安乐就是上士修法。菩萨全称叫菩提萨埵,自己要求觉悟,又能够使别人觉悟,这样就是菩萨。不要把佛教里的一切看得神乎其神,好像菩萨都在天上,能够腾空,能够到他方世界,像观世音菩萨,十方普闻,救苦救难,一刹那就到,这是大菩萨。真正照菩萨这个名字来解说是“自觉觉他”。
不忍辱是修不起来的
修上士的人,要完成自苦他安乐,最最扼要的,要抓一个忍辱,不忍辱是修不起来的。护法菩萨,经常会来考验的,可是你不会知道的。考验你修行功夫,并不是问你:“佛号念多少了?”从前有个老修行,在山上苦修,过年的时候,贴了一副门联,其中有一句就是“十年没有冒烟”,他在这个小茅篷里住了10年,不要说冒火了,烟都没有冒过,你们知道冒火之前首先要冒烟的。过不久来了一个小姑娘,对着他骂,骂他装模作样。那个老修行确实有点修行功夫,心想我在里边打坐又没惹你。再想想:孩子不懂事,别理她。坐没多久小姑娘又骂了。“别装下去了,你给我起来。”老修行想:小姑娘怎么这么野蛮?一想:哎,肯定是村里人,算了算了,我是修行人,骂不还骂。小姑娘说:“你再装模作样,我爬到你屋顶上把你的瓦都丢下来。”(众笑)老和尚气啊,还是没动,到底10年功夫。谁知道小姑娘真的爬上去了,老和尚这个茅草屋,怕风刮掉,所以去捡了没几块瓦片盖着啦,只听到小姑娘把它“啪”一下丢下来,嚯,丢得老修行心“怦怦”跳(众笑),丢了一块,又来一块,老和尚再也坐不住了,就起来骂:“哪来的野小子,你给我下来。”结果小姑娘下来了,朝他笑笑,“老修行,十年没冒烟,今天怎么冒火了?”说完这句话,小姑娘不见了。这是对老修行的指点,你功夫还没有到家,别吹大话了。
弘扬正法,发菩提心,护法自会来护持
还有,也讲讲我的体会,我这个老师又不出名,可是要学法的人自会来,都有因缘。是护法的力量,咱们修这个法,都有护法,如果护法肯护你的法,护法决定有办法,那要看你了,是不是在搞名利啊,有没有法啊,是不是发菩提心啊,如果你确实是正法,发菩提心的,那么他就来护持你。
你没有法,护法神没事干,走了
有的地方,有人问我,一个老生病,一个奇奇怪怪有恐怖事,所谓非人之类在搞他,便说:“怎么没护法了,应该有护法神啊。”护法嘛,你有法,他就来护你,你没有法,他来干什么?走了。如果有不走的,那叫土地神,称护方神,他是护你这个地方的。
人流转生死,是被感情所绑
人流转生死,是被感情所绑
我这次讲心理学,讲到后面,全讲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主要就在情感中,过去我在社会上讲心理导引,听众大都是知识分子。我常说世间上最苦的人就是重感情的人,感情越重,这个人越苦。人所以流转生死,还不是被感情所绑?被六道轮转的这种世俗感情所绑。
菩萨的感情如阳光普照大地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的男女青年,一个说:“我是重感情的人。”另一个也说:“我也是重感情的人。”谈得拢了。重感情的人一模一样吗?假如你重感情是十分,而对方也是重感情,但跟你比起来,只能算七分。如果起个反复,那么重七分感情的人还过得过去,十分感情的人只好去上吊。能错用感情吗?
菩萨的感情是什么?菩萨的感情是对广大众生的感情,一点坏处也没有。专门对某一个人有感情,抛弃了广大众生,这是世俗感情。两个人有感情了,结婚了,欢欢喜喜,所以只有两个喜,叫双“囍”,从来也没有看见过双喜旁边再加一个喜。所以世俗感情是狭隘的感情,我们的感情是智慧的感情,犹如天空的太阳普照大地,对每个众生都照到,输送温暖,这就是菩萨的感情。
修上士法,成佛决定有希望
这就是上士应该知道的道理,你修上士法,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上去,成佛决定有希望,因为你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早晚能够走得到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懂。
三士都要懂,走路要一步步来,你三种可以同时抓,也修止恶修善,也修出离乘,断烦恼,也修菩萨法,对广大众生产生广大的感情,但是真正要打基础,扎扎实实的,还是要有步骤,修行人的三格到此讲完了。(2001.3.24 第二讲完)
高尚的人修五戒十善会更高尚
前两次讲过,通常所称的人格是指道德修养来说,把它归纳成三格:一个是高尚的人格,一个是卑鄙的人格,一个几乎是不讲人格的,这三种人全都是人。不是人的众生有情,就不能以人的规格去讲,既然是人就应该以人的规格来看,高尚的人如果他肯信佛,再加上佛教的五戒十善,他就会往更高的方面去。
卑鄙的人信佛也会觉悟
人格卑鄙的人,如果他肯信佛,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会觉悟,纠正自己过去没有觉悟的时候种种卑鄙的心态、卑鄙的行为,所以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不能把人看死,说不能一棍子打死,就是这个道理。
不能让好与坏的影响混合起来
佛法是广度众生的,好人使他更好,不好的人使他转变成好。度进佛门以后,如果不懂佛法,他在受到环境的影响时,或许坏的影响居多,好的居少,这个人要转变就困难了。因为佛法的影响跟坏的影响混合在一起,他自己的能力可能很难分得开来,成了一个混合体,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想保留卑劣行为的人,佛也救不了
想保留卑鄙行为的人,佛也救不了
一个人觉得佛法好,又想保留自己种种卑劣的行为、心态,这个人佛也救不了的。如果他素质比较好一点,善根比较厚一点,在现在世的环境里,还能转得过来。如果善根很薄,习气很重,不肯放下,再加上受了邪知见的影响,越来越深,谁也没办法。好比做饼,面跟油搞在一起,你越加工,越渗透得厉害,谁也没有本事能够把面粉跟油分开来,这种现象叫面入油,油入面。所以到这个时候,即使他受到了一点佛法的知识,也难起作用。
亲近邪师邪说,就把佛法挤掉了
最可怕的是,进佛门后,尽受邪师邪说的影响,不肯听佛法,不肯亲近善知识,跟邪说的徒众打成一片 ,知见顽固,好像末法时期,唯有他们是正确的,他们根据什么?根据他们所崇拜的人,好像唯有那个人才能够在末法时期像救世主那样,他们把释迦佛和释迦佛的法都排挤掉了,或者讲偏了,在这些地方释迦佛和释迦佛的法已经靠边站了。
抽掉了学法断烦恼,就成了宗教
为什么这些邪的道理能够发展很快,而且得到不少人的爱好、信仰?原因是既不触犯别人的烦恼,也不触犯别人的习气,有时候虽装模作样提一提,却一略而过,大讲特讲人世间苦,赶快照我的方法去修,修什么呢?不是修怎样去断烦恼,而是赶快离开这个世界。宗教就是这样,道教到太上老君那里去,基督教到上帝那里去,描绘得是如此如此的好。佛有时候也介绍众生到好的地方去,那是要经过学法断烦恼,抽掉了这个,还像什么佛教呢?岂不跟宗教没有两样了?
佛法跟自己习气有抵触,就听不进去了
宗教的成立只要两个因素,一个叫信仰,一个叫祈祷。比较高一级的宗教,还讲一点道理给你听,并不能够把你的烦恼彻底断尽,仅仅是劝人为善,做一个好人。尤其到后世,人的烦恼越来越重,习气越来越深,知见越来越邪,那就更难接受佛法了,因为佛法一讲,处处跟自己抵触,听不进去了。
是众生的烦恼,形成了佛法的不圆满
佛法第一步就教导众生离欲,离开五欲,佛讲过,“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你进到佛门来,想求福报,钱越多,享受越好,佛教你不要这么做,你听不进去了;叫你不要打扮,你又听不进去;不要戴金链条,听不进去了;皮鞋不要那么多,听不进去了;不要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听不进去……谁贪得厉害,谁最反感。贪喝酒的,一进佛门,听说酒有这么多害处,以后还要变酒鬼,这简直在骂我。喜欢打牌的,我提到打牌是卑鄙的,听不进去了。他需要的佛法,仅仅是他所需要的那一点点。所以到了后世的众生,就自然形成了佛法的不圆满,这都是众生的烦恼、业力关系。…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