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进佛法的圆满的大门里去
过去有些修行人,可能为了方便起见,把佛法分开来,讨众生欢喜,能够在度众生上快一点,结果他缺乏一个智慧,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佛法越来越分裂了。把圆满的东西分裂了,有什么好处呢?你只能以善巧方便使众生从这个门进去,进到佛法的圆满的大门里去。
不愿改变邪见,每个地方充老大
可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讲方便的却越来越偏,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完整,掺杂的邪知见也越来越多。假如众生过去世的善根很差,而由过去世的累积而等流下来的邪见倒不少,贪五欲的心很重,脾气顽嚣又不愿意改变,每个地方自己都要充老大,这个谁也救不了他。
猴子不是战斗胜佛
猴子不是战斗胜佛
菜姑自称出家人,福鼎称“净人”,弘一法师称“清信女”。清信女就是居士,她们一般忙于经忏佛事,对佛法所知甚少。闽南有个清信女主持的庙里,竟在阿弥陀佛两旁供起了唐僧和孙行者,把《西游记》里的神话全搬上去了,这样,佛法就不起作用了。我们曾在那里住过,有一天,同学把三圣殿的门开迟了点,那位老人就发脾气,认为得罪了“战斗胜佛”,原来她们按照《西游记》的说法把猴子孙悟空当作战斗胜佛。把神话小说当作实有其事,而且与阿弥陀佛并立地供在旁边,实在是无知可笑。一个猴子,门开迟了要发脾气,是不是猴子每天早晨天刚亮,要出去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狮子虫靠咬狮子来养活自己
把佛教破坏,这个罪重啊!可是偏偏是佛弟子在破坏,所以释迦佛把将来败坏佛教事业的佛弟子称为狮子虫,靠狮子身上的血养活自己,为了要吸血,就必须要咬狮子。
不要做一个没有人格的佛弟子
第三种更糟了,带着没有人格的习气,到庙里烧烧香,拜拜佛,想求求菩萨保佑,也算是善男信女啊,磕三个头就算佛弟子了,会说五个“能持”,就算居士了,其实什么也不懂。有些人进了佛门,素质低得不能再低了,种种烦恼恶业,做一个没有人格的佛弟子。
年轻时不改,老来更难改
进了佛门,要改掉坏脾气、坏习气,不靠释迦佛的法给你培训行吗?不听佛法或者不接受佛法,那是改变不了的。年轻人是黄金时代,年轻时代要改变是很快的,具足极大的希望。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对年轻一代都是特别重视,因为有希望。年轻不改变,老来更不能改变,老气横秋啊,所谓朽木不可雕也。一般老人都自称“老朽”,没用了,就好比朽木那样,朽木你用刀去雕刻,里边全成粉末了,怎么雕啊?所以辜负了年轻时光,对自己实在是大逆不道。
人道不够格,当然往下堕了
人格都没有了,人这一格放不进去了。因为你还有活在人间的这种福气,等到你福气享完,一死,你这个中阴身放到哪里去?人道不够格,当然往下堕了。
人天乘的求乐,非吃喝玩乐
从修行的角度来看,修行的人格,我们把它归为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三格。
人天乘求乐,求乐不是世俗的吃喝玩乐,而是听佛的教导,止恶修善,要培福。福气这个果报确实是有的,如果你有要紧的事情,半夜出门要找一辆车很困难。没福气的人在周围马路上转圈子,一辆也不见,急死也没有用,有福气的人,你刚走到胡同口,上海叫弄堂口,过来一辆出租车,“呜”一下,停下来,车上人下了车,你就能上车。所以要修人天乘,要修福气。
要清福不要洪福,这句要分析
我年轻时候就听说“要清福,不要洪福”。清福是什么?就是生活虽然简单,可是很清闲安定,称为“清福”。大官、大老板、大富豪,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有那么多人在他身边,要啥有啥,这叫“洪福”。那么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从前也相信,但现在要分析分析,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
有了福气应该要布施供养
佛早就说过,要培福,又说,迷在五欲里要下地狱。要增长福气,可不要去享受福气,这不是说全了吗?说要清福不要洪福,听起来不错,因为洪福容易使你迷呀,可是你有佛说的那么样清楚吗?你何必把佛的话改变?佛说要培福还要惜福,不要浪费自己的福报,有了福气应该修供养布施,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没有福气干得成什么事
说要清福不要洪福,这句话容易使人误解成不要求福报。如果连做人的福气都没有,能进入人道吗?就算进入人道了,没有福气,你干得成什么事情呢?譬如你们今天来闽东佛学苑学习,证明你们有福气的,如果闽东佛学苑没有这所楼房,咱们到哪儿上课去啊?如果没有房子,咱们到哪儿去说法?没有一个寺院,提供不出一个讲堂,你这个福气没有,也听不到法啊。那么既然不要福气,那就等于用不着培福了。再想一想,既然有了福气就要迷,那么岂不培了福来世再在娑婆世界做人就更迷了?所以赶快赶快离开娑婆世界。要离开娑婆世界求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缘,所以赶快培福,原来拐了个弯。
有福气不一定会迷掉
作为一个佛弟子就应该要培福。说有了福气来世做人会迷掉,那你现在生活怎么样?“我算不上富翁么,也过得不错,孩子全有工作,有个儿子出国了,我自己生活也很好,所以我现在有条件、有时间进佛门修行。”那你并没有迷嘛。我们文教部的同学,一般工资,深圳、厦门比较高,有的七千八千,一万五。他们不要了,来到这儿,他们没有迷嘛。从前有当老板的,乃至于大地主,最后还是出家了,连皇帝也当和尚,因为没有迷嘛。所以不根据事实,搞片面,离开了佛的教导,这些好话已经不能算好话了。
说“三教是一家”,佛教就会变颜色
很多进了佛门的佛弟子认为儒教、道教都可以在佛门里讲。在国内,还没有人提出来耶稣基督也可以讲。现在海外已经有人在提倡:耶稣教、基督教,我们佛教徒也应该学。皈依戒也不遵守了!我22岁信佛,义父跟我说:“我几个孩子都比不上你呀,你今天能学佛经,你比他们了不起,佛教、道教、儒教本是一家。”我马上回答:“不对,是三家。”书香门第的义父以前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一句气话,听到这句话气得来说了一句:“你叫做不是我亲生儿子,是我亲生儿子,我一个耳光打过来。”喏,这就是儒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封建意识极其浓厚,拿到佛教里来,就会改变佛教的颜色。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4.6第三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1~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