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個四十一歲的小兒子,在一處工地工作,早上工作結束檢查機械時,不小心遭電擊而掉進水溝,緊急送醫後往生。師姊泣言:「我都很精進,在家裏都持續念經,念完《阿彌陀經》又念《藥師經》,平常就念經先「存放』著,誰知我才剛念完叁部地藏經,要回向給小兒子,但卻傳來噩耗……」
上人慈示:人生本無常,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但自己真的碰上了卻不能自在。人生最重要的是使用權,父母子女皆是緣,有很多事不能強求,他的緣已到要一鞠躬下臺,你就要好好的放下他。媽媽可以生子,但不能保證孩子的人生有多長。母子之緣剪不斷,就是生生世世不了的因,所以我們要將此因好好的下種。
⊙冤冤相報何時了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帶著兩個年輕的孫子前來請示上人。原來兩兄弟的母親車禍往生,肇事者爲一位年輕女孩,兄弟倆不能接受突來的事實,更無法原諒那個女孩。然而他們的父親考慮到女孩的未來,所以不求賠償,也不促使女孩坐牢……。
上人慈示:媽媽無奈的走了!其實,對方也無心故犯。事情已經過去了,凡事要看開點,不要怨恨,否則冤冤相報何時了?要知人生無常,不論天上、地面或水中,一天之內,不知要發生多少事,若一旦出事,每個人都責怪別人,不肯爲人著想,大家都是冤冤相報,那麼人生就真正是地獄了。
看看你們的爸爸,他們夫妻情深,他都能夠看得開,而且還將心比心想,考慮到年輕女孩的前途。爸爸的做法是對的,你們應該學習父親的寬弘大量,他超越的品格是你們的榜樣、模範。希望你們心中有愛,不要恨,那個女孩子想必終生心不安,永遠都有陰影,要從這點去想而原諒她,要放下執著,才能解開心結。
⊙壓力分享
有位婦人因先生往生,必須獨力償還巨債,又不忍子女操心,始終未曾告知孩子事實,目前欠地下錢莊的巨款已付清,只剩一些好友的部分,但因加還利息,仍是一筆不小的債務。婦人爲此,心煩意亂,到處求神拜佛,盼望問題早日解決。
上人慈示:不必去求那些看不到的,也不要貪求看不到的未來要如何,踏實在現在最重要。現在必須讓心靜下來,不要亂了方寸,至于念佛、拜佛,目的就是定心,不妨虔誠念佛讓心靜下來。
一個人有多少力量?家裏的事應該和孩子們商量,使他們了解母親到底在操心什麼,讓他們清楚你的壓力,才能與你共同分擔,否則徒惹他們胡亂猜疑,更會加添不安。
⊙普愛天下青年子弟
有位婦人的兒子是大學生,個性好強,幾個月前感情受到打擊,個性孤傲加上種種煩惱,最後在校園內用汽油自焚以尋求解脫。婦人泣不成聲的說著:「我太晚認識慈濟了,要是早幾年加入慈濟,就知道如何教育兒子,影響他加入慈青。兒子如果能早一點加入這個團體,就不會發生這件事。」
上人慈示:不要再哭了。雖然母子情深,發生這件事要你不哭、不傷心是不可能,也是不近人情的事,但是要懂得節哀。如果一直不停的哭會傷身體,而且也喚不回孩子的生命,倒不如祝福他,救度他的慧命,把愛兒子的心拿來愛普天下更多的青年子弟。
⊙做一個歡喜付出的人
一位男子想起十年前父親罹患胃癌時,見父親疼痛不已,內心不忍,所以請醫師打止痛針,沒想到父親就這樣走了。爲了此事他深感內疚,長久無法釋懷。
上人慈示:父親之死是他因緣已到,你已盡人事,就安心祝福他吧!你是孝順的孩于,當初不忍父親被病痛折磨,才請醫師打止痛針,這是正確的處理,哪裏有錯?
當年我的養父突然高血壓中風,請醫師來治療,醫師下猛藥使父親血壓迅速下降,這種病情其實並不尋常。但當時我並沒有這方面的醫學常識,而且醫師也未曾吩咐不可移動父親,所以就通知家中叁輪車工友將父親接回家,沒多久父親就往生了。人有生就有死,當世緣盡了,自然就會定,否則醫師下會下猛藥,我也不會想到搬動他。
爲何我要出家?就是爲了報恩,將父母給予的身體用來爲社會付出,做有意義的事,這才能回報父母的深恩。希望你解開心結,不要將心停留在十年前的往事,應該放眼未來,全力以赴,落實真正的孝心。
歡歡喜喜是過一天,愁眉苦臉也是過一天,就做一個歡喜付出的人
⊙「大哥大」往生記
有位志工在朝會中,說到爲一位「大哥大」助念的心得。她替這位大哥大慶幸,雖然他前半段的人生因心念偏差而誤了自己,但在人生最後一刻與慈濟結下好緣,能得衆人助念而安詳的笑著離開。
上人慈示:人生總是有因有果,我們必定要體會因緣果報的道理。這位大哥大一生坎坷,其實是因爲他沒有守好人生的規矩,遂一步差、步步錯,還好慈濟人用愛心陪伴他,讓他安下心來,很安然自在的走完人生道路。有了這顆善約種子,不管他這一生造了多少惡業,來生總是有一線希
作爲一個人間菩薩,固然要救度活著的人,即使已走到人生盡頭者,還是要爲他種下好因,期待他未來善緣成就,能走上光明大道。
⊙誦經爲指引前路
多位日本來的朋友提到:「別人誦經回向給我無多大益處,我誦經給人也是一樣啊!」
上人慈示:的確是這樣,誦經最好自己誦,誦經是爲了指引前路,日常生活中不知如何做人,就必須誦經,從中可以得到指引,這樣誦經才有用。在社會上的種種境界要如何面對?當感到「前途茫茫」時,誦經可以給人啓示、讓人懂事,這是誦經的目的。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是要讓我們「行」的,不是給我們「念」的,念它是爲了讓自己明白道理,懂得如何去做。
現代人往往不知誦經的用意,以爲某某人往生了,要拜托或雇請人家來誦經,其實,這只是欺騙自己的心而己。如果有人往生,而自己想誦經回向給他,這是對自己有太高的評價,修行是自己的本分,念經是爲了增長自己的智識。要誦經回向給別人有那麼容易嗎?母子至親血緣深厚,兒子書讀到大學或拿到博士學位,母親如果沒念書,她還是不識字,不可能由兒子這裏拿一些給她。
由此可見,念書是爲了增長智識,母親的收獲是兒子讀書後,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配合良知發揮于社會,對人群有貢獻、受人肯定,因此,大家也敬重其母親,這就是兒子對母親最真實的回報和「回向」。
⊙自心淨土
學佛的人大都有個共同的傾向——希望臨終時往生極樂世界。
上人慈示:當下我們就應該反求「自心淨土」!心地若經常被汙染,日常生活中,貪、瞋、癡煩惱常常起惑造業,雖然口中常常念佛,但心中仍然布滿煩惱,這樣將來怎麼可能往生淨土?
要到達淨上的境界,必先清淨心地,把煩惱、無明、惑業降伏掃除後,自然可得。意即轉貪念爲布施心,轉瞋念爲慈悲,轉愚癡爲智慧,心中的貪瞋癡叁毒應及時去除,如此心淨即土淨。
⊙叁世因果
任職某中學的張校長偕同夫人來見上人。張校長的十九歲獨生子不幸發生車禍往生,路經該處的林師姊等人立即協助善後並助念,張校長對此相當感恩,然而喪子之痛無法釋懷。張校長哀傷的表示,這個孩子非常善良,想不透爲何會有這樣的下場?
上人慈示:孩子剎那間就走了,並沒有很痛苦,他與父母的緣就是這樣而已。
「難道只能用『緣」字來解釋嗎?我沒有好好保護孩子。」
上人:世間的一切本就離不開因緣,人來世間,生命的劇本早已寫好,何時該下臺也都安排好了。孩子十九歲了,還要如何保護呢?你們覺得孩子可憐,其實你們比孩子更可憐哪!孩子如今正要邁向來生,展開新的人生,而你們卻不甘心,還在如此痛苦煎熬。
「對孩子的愛並沒有預期回報,只是想著孩子能否去到很好的世界?倘若沒有,我們會很痛苦。」
上人:你的孩子很善良,在這個世間也沒造什麼業,沒有惡因,自然不會有什麼惡果。
「因果之說,以我們現代人的知識看不到。」
上人:用負面的心情來看當然看不到,現在此事要用叁世因果來分析,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發生這件事情就是「過去」了,因爲這件事情,所以你現在痛苦,假如繼續這個苦,明天苦、後天還是苦。所說的叁世不光措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早上、中午、晚上也是叁世:昨天、今天、明天也是叁世:若把叁世拉長了就是過去生的叁世。這件事的發生就是佛教所說的業力,也是一般人說的命運。運就是運作,業力來臨時,不可思議的力量剎那間碰在一起,而造成一些結果,這就是一般所謂的運氣。
知識分子即使很理性,發生這種事還是會心疼、心碎,但是心碎也不能恢複什麼,所以「要化悲痛爲力量」,真正疼愛孩子,就要爲孩子做一點事情。例如身爲校長,就把心思專注在辦學上,成就人家的子弟,把疼愛兒子的心去疼愛別人的孩子,這就是爲自己的孩子做功德。因爲孩子往生而使你體會生命的真谛,體會到人生無常,當下要及時把握,這就是轉悲憤爲力量。
「自己一向努力辦學,視學校所有的學生爲自己的孩子,爲學生的事也很用心。是否就是因爲自己太照顧學校的學生,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因爲辦學,才把家搬到學校,孩子只好騎摩車上學,否則孩子根本可以很安全的上學。」
上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這樣想反而把業力推到孩子身上。不要發生事情就自責,哪一位父母不是爲了孩子好?說不定孩子讓別人載也同樣會發生這件事,因爲他的業就是如此。突然間去了,也比拖著一口氣要好得多,這樣也沒有痛苦。
⊙參悟生死大事
一般人常以爲一口氣上不來時便是死亡,若仔細觀察,死亡可分爲兩種形態,一是腦死,另一種是神經散壞的死。一位慈濟委員去世時,就是神經散壞在先,腦死在後。
臨終時聽她說,她的頭腦很清楚,但是全身的骨頭筋肉都很疼痛,這是神經散壞的現象。接著疼痛現象會消失,而進入腦神經散壞的階段,最後便是死亡。
生死之際,最痛苦的莫過于神識未散而神經漸次散壞之時。「身者,生之大患」,雖然如此,但我們仍須好好利用這副軀殼,勿爲身軀所製,凡夫常常爲了嬉樂而荒廢人生,耽誤了道業,結果是空過一生。
人一旦能看透道理,往生之時便可歡喜接受,超越痛苦,否則將倍覺痛楚,修道的目地,無非也在准備接受這一刻的考驗。死字,書之易,學之則難!我們應于日常生活中參透它的實相,如此便可了然于胸。生死無非是軀殼的更換,此生落幕,即彼生之始。人生的角色,要自己去扮演,自己去參透:參得透,幕就可落下了。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脫自在,生死箴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