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脱自在,生死箴言▪P2

  ..续本文上一页福他。

   业并不是「加持」就会改变,要看自己的心念,所以患者本身要乐观,能看淡生死,心中自然不会那么紧张,常听到人家说「惊死人」(闽南语音),可见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而死的,这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

   家属的陪伴对病人也很重要,要坚强的鼓励患者,人生的意义不在寿命的长短,烦恼惶恐是过一天,轻安也是过一天,为何不让自己每天过得轻安自在呢?其实若是心情好,体内的造血功能才会好,若是满心烦恼,体内的器官和细胞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不要太烦恼。

   先生以前当医生时,是病人配合他,现在他当病人就要配合医生。其实生死并不可伯,可怕的是放不下自己,一般人都是很自私的爱自己的身体,怕会失去。其实生死是一件解脱的事,死亡就像晚上到了要睡觉一样,就让自己一切放下好好的休息:而生就是早上起来睁开眼睛,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晚上疲倦了去睡觉,这在佛教的名词是小死,只是休息一番,若是长眠就是长期的睡,人生的结束就是那么自在的睡着了,其实只是换一个生命再出生,佛教称之为往生,就是舍此投彼之意。我常说: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开头,若是对死亡无所恐惧,心中就会很坦然,否则就会很烦恼,因此生死要看淡一点,有一天的人生,就尽一天的责任。

  ⊙心念纠缠,产生错觉

   有位师姊请示上人,父亲辞世不久,头七时她在睡梦中,仿佛听到父亲走近的脚步声,并默默的为她盖被……。

   人人慈示:这是因为你的心念一直纠缠其中,才会有这样的错觉。其实大孝不是老想着已逝的至亲,而是祝福他,使其灵安。

   人的业识脱体后,既已离开物质的色身,就不会有所谓的走路声,声音是由物质相碰触而产生。而意识就如眼睛见人,并无声音,这是因为眼识是透过眼根见人,只是一种认识的功能,又如想吃东西,东西并不会自己来到面前,可见意识并无力量,也非物质,所以尽管意识一直在动,但形态一定要借着物质才能作用。

  ⊙心有挂碍

   一位女孩因无意间看到往生者的脸孔而惊吓过度,有三个月都无法正常作息……。

   上人慈示:人生本就来来去去,有什么好怕呢?我常常到慈济大学的遗体存放室看看那些备用的「大体老师」。我都是用很尊重、庄严的心去看,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人生难免会遭遇意料不到的事,就好像心被刺了一下,不要常将这些事放在心里,找事情做做就好了,这个过渡时期自然就会过去。

  ⊙今世果 前生因

   一位师姊的女儿车祸往生,请求上人开示。

   上人慈示:今世之果,是过去所造之因:要知来世的果,就看现在所造的因。这就如一棵果树,现在之所以有果实,是因过去种了种子:未来要另长果树,现在就得种下种子。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有成,但孩子有她自己的因缘,如今世间缘、亲子缘已尽,你要勇敢面对现实,不要绑住她,要让她安心离去,使她能陕去陕回。

  ⊙心正邪不侵

   有位中年男士来见上人,表示有「无形的东西」透过朋友告诉他,他曾破坏这「无形者」的好事,必须来见上人,事情才可解决。

   上人慈示:人有人的世界,「无形的」也有无形的世界,彼此都互不侵犯,所以,不必执着,只要自己的心自在,其它东西也就自在了。

   有慈悲的心,心就正;心正,则邪不入。不要再胡思乱想,好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自然就没事了。

  ⊙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位母亲忧愁地诉说:「女儿在放学途中看到出殡队伍,回来就说不舒服,要我带她去收惊。我带女儿去找乩童,他说要赶快处理,否则女儿就会发疯,乩童要我折冥纸……。但是,女儿回家后开始不睡觉,一切动作都学乩童的模样,已经七天了,有人说,女儿是中邪了……。」只见她的女儿在一旁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比手画脚的,脚又抖动不停,很急躁不安。

   上人慈示:千万不要迷信。孩子的心比较单纯,可能因为看到有人往生,一时之间心理无法接受,所以行为异常。去找乩童或去问神,都是迷信的做法,最好赶快去看精神科医师,让女儿静下来,做父母的不要焦虑,也不要彼此埋怨,好好面对现实,以正确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

  ⊙自解烦恼

   有位年轻妇人生育后坐月子,请妈妈来看护。期间,妈妈染患感冒,而后引发肾、肝等方面之并发症,不久也就往生了。这位妇人很痛苦,一直认为妈妈是自己害死的,是她没有尽心照顾,妈妈才会衍生并发症而死,所以心放不下:也因认为是自己生产,才请妈妈来帮忙,所以也很气恨出世的小孩。这妇人因长朗郁闷、自责、怨恨纠结,心境转不过,终于精神崩溃了……。

   上人慈示:心被烦恼绑住,必须自己来解,自己不解开烦恼结,就是佛在面前也无能为力。母亲既已往生,再如何苦恼,也唤不回逝去的生命。而今最重要的,应该是面对现实,好好照顾家庭、安慰父亲。若被心结、烦恼所转而不能接受打击,如此不能堪忍,就无法处在娑婆世界了。

   学佛就在转烦恼为智慧。同样身处娑婆,慈济人之所以能做得很欢喜,就因为是自己甘愿选择为人群奉献的工作,此即「甘愿做,欢喜受」,希望因为自己的付出,使众生离苦得乐,能及时拔除众生苦,即使敞得非常辛苦,心中还是很欢喜。

  ⊙尽孝要有智慧

   有位师姊的父亲往生已有一段时日,但师姊仍挂碍父亲的去处,时常在梦中见到父亲:今来精舍随众敬诵《地藏经》,希望为父亲祈福消灾。上人见师姊一片纯孝,却心情难开,遂为她开示安心。

   上人慈示:人往生后,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就会依在世所造之业而舍此投彼,再来人间。你的父亲为人善良,也皈依三宝,必定已遇到有缘的父母,做他们的子女了。所以,切莫再被亲情所绊,否则将如被绳索绑住而团团转一般,转不出来了。

   诵念《地藏经》,最重要的是了解地藏菩萨的愿力,然后自己也发愿力行。就如志工们投入贫家,为人清扫、浴身,是真正亲身到《地藏经》中所说的「粪尿地狱」,做一个解人困难的菩萨。我们既已诵经,更该行经,愿、行具足,才是诵经的真义。

   父亲非常疼你,为报答父恩,就要好好运用父母所赐之身,为人间付出。至于梦中所见,要知梦境本是虚幻的境界,不要被梦境迷惑。禅宗有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算见到佛的境界,也不要当一回事:对于很可怕的境界,也不要认为有什么。心不随境转,才是解脱。希望你要有正信,千万不要迷信!

  ⊙换迷情为觉有情

   有位师姊与夫婿鳒鲽情深,先生突然往生,师姊一时无法承受,极度哀恸……。

   上人慈示:要「觉有情」。人皆有情,面对亲人往生,难免情难舍,你既然学做菩萨,就要凡事看得开,生死是自然的事,要把心门打开,欢喜祝福先生,不可一副失魂落魄的形态,这就不像慈济人了。凡夫俗子以为此烦恼才是有情,伹我们应学习菩萨的觉有情,将迷情换成觉悟之情,不要陷在私情小爱的痛苦里。

   他已赶赴好因缘走了,也会很快乘愿再来,所以不要以私情绑住他,要真正的祝福他。

  ⊙重业轻受

   一位师姊开车戴着先生及友人,由于途中感到疲倦,请先生替换开车,就在将车停在路肩时,先生却遭一名酒后开车者撞倒,紧急送医急救,但回天乏术。「先生是受人称赞的好医师,平日热心公益,不明白为何遭此横祸?」

   上人慈示:佛教讲「因缘果报」,过去生如何造因结缘,今生就当受此果报。例如佛世时的目犍连尊者,号为神通第一,有天在山下打坐,外道从山上推下巨石,将尊者活生生压成肉酱,当场往生。有人疑惑,尊者既称神通第一,并且是佛陀弟子,为何无法闪过这石头?佛陀也应知道弟子有此遭遇,为何不阻止?佛陀为众释疑表示,尊者过去是打渔人,杀生无数,本该多生多劫受报,但他发心修行,所以多生罪业一生报尽,这已是重业轻受。

   但看目徤连尊者尚且难逃果报,何况凡夫泥?过去所造的业因业缘,但若过去所造业因重,则重业不可转。虽说先生过去曾造受报业因,但今生也造了好因好缘,所以不经拖延,在剎那问没有痛苦念头的情形下就往生了,这即是他的好缘。

   生与死并不重要,生既已生,烦恼又有何用?而死既然不可避免,则何妨自然的面对。最重要的是在生死之间造就何种因缘,未来就会有何种果报。我们要欢喜接受业缘,不受境转,并且转恶缘为善缘,这才是正确面对因果的态度。

  ⊙骨灰坛的回禄之灾

   有位女士因母亲骨灰坛所放置的寺宇遭回禄之灾,骨灰坛随火烟灭,又想及超度的事情,令她担忧不已。

   上人慈示:是你心结不打开,自己在看不开而已,与你母亲一点关系也没有,若能将心结打开,才是对你母亲最好的解脱法门。

   不要执着骨灰的事,人往往因为执着而造业不休。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永远存在,总是在生生灭灭之中,所以要认清无常的真相,凡事要潇洒些。例如在慈院心莲病房有位林月珠阿妈,她住进心莲病房已几个月,从来没看她哭过,总是笑脸迎众,甚至大家拿往生被给她看,她也很自在的赞叹很漂亮,还叫人先让她盖盖看。

   人往生后灵魂脱体,剩下的躯壳已与本人无关,为何还要记挂,以此绑缚自己而不能解脱?要知解脱不是在死后,而是现在能够把道理、事情看得开,这就是解脱。

   世上各类信仰的种种法事都是因人而起,因为人心不安才有这么多种仪式,所以不必在意仪式如何,要得心安,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将只是关心着骨灰的心,扩大为关心那些真正有生命的人吧!我们应该将心用在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孝心的表达有无意义,要用智慧判断,你要化小爱为大爱,若只在小爱里烦恼,世上很多重要的事就无法安下心来做了。

  ⊙生生世世不了因

   一位太太…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脱自在,生死箴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