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脫自在,生死箴言▪P2

  ..續本文上一頁福他。

   業並不是「加持」就會改變,要看自己的心念,所以患者本身要樂觀,能看淡生死,心中自然不會那麼緊張,常聽到人家說「驚死人」(閩南語音),可見很多人都是因爲害怕而死的,這對身體的影響真的很大。

   家屬的陪伴對病人也很重要,要堅強的鼓勵患者,人生的意義不在壽命的長短,煩惱惶恐是過一天,輕安也是過一天,爲何不讓自己每天過得輕安自在呢?其實若是心情好,體內的造血功能才會好,若是滿心煩惱,體內的器官和細胞都會産生變化,所以不要太煩惱。

   先生以前當醫生時,是病人配合他,現在他當病人就要配合醫生。其實生死並不可伯,可怕的是放不下自己,一般人都是很自私的愛自己的身體,怕會失去。其實生死是一件解脫的事,死亡就像晚上到了要睡覺一樣,就讓自己一切放下好好的休息:而生就是早上起來睜開眼睛,又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晚上疲倦了去睡覺,這在佛教的名詞是小死,只是休息一番,若是長眠就是長期的睡,人生的結束就是那麼自在的睡著了,其實只是換一個生命再出生,佛教稱之爲往生,就是舍此投彼之意。我常說: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頭,若是對死亡無所恐懼,心中就會很坦然,否則就會很煩惱,因此生死要看淡一點,有一天的人生,就盡一天的責任。

  ⊙心念糾纏,産生錯覺

   有位師姊請示上人,父親辭世不久,頭七時她在睡夢中,仿佛聽到父親走近的腳步聲,並默默的爲她蓋被……。

   人人慈示:這是因爲你的心念一直糾纏其中,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其實大孝不是老想著已逝的至親,而是祝福他,使其靈安。

   人的業識脫體後,既已離開物質的色身,就不會有所謂的走路聲,聲音是由物質相碰觸而産生。而意識就如眼睛見人,並無聲音,這是因爲眼識是透過眼根見人,只是一種認識的功能,又如想吃東西,東西並不會自己來到面前,可見意識並無力量,也非物質,所以盡管意識一直在動,但形態一定要借著物質才能作用。

  ⊙心有挂礙

   一位女孩因無意間看到往生者的臉孔而驚嚇過度,有叁個月都無法正常作息……。

   上人慈示:人生本就來來去去,有什麼好怕呢?我常常到慈濟大學的遺體存放室看看那些備用的「大體老師」。我都是用很尊重、莊嚴的心去看,所以不覺得有什麼。人生難免會遭遇意料不到的事,就好像心被刺了一下,不要常將這些事放在心裏,找事情做做就好了,這個過渡時期自然就會過去。

  ⊙今世果 前生因

   一位師姊的女兒車禍往生,請求上人開示。

   上人慈示:今世之果,是過去所造之因:要知來世的果,就看現在所造的因。這就如一棵果樹,現在之所以有果實,是因過去種了種子:未來要另長果樹,現在就得種下種子。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有成,但孩子有她自己的因緣,如今世間緣、親子緣已盡,你要勇敢面對現實,不要綁住她,要讓她安心離去,使她能陝去陝回。

  ⊙心正邪不侵

   有位中年男士來見上人,表示有「無形的東西」透過朋友告訴他,他曾破壞這「無形者」的好事,必須來見上人,事情才可解決。

   上人慈示:人有人的世界,「無形的」也有無形的世界,彼此都互不侵犯,所以,不必執著,只要自己的心自在,其它東西也就自在了。

   有慈悲的心,心就正;心正,則邪不入。不要再胡思亂想,好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自然就沒事了。

  ⊙以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位母親憂愁地訴說:「女兒在放學途中看到出殡隊伍,回來就說不舒服,要我帶她去收驚。我帶女兒去找乩童,他說要趕快處理,否則女兒就會發瘋,乩童要我折冥紙……。但是,女兒回家後開始不睡覺,一切動作都學乩童的模樣,已經七天了,有人說,女兒是中邪了……。」只見她的女兒在一旁喃喃自語,不知所雲,比手畫腳的,腳又抖動不停,很急躁不安。

   上人慈示:千萬不要迷信。孩子的心比較單純,可能因爲看到有人往生,一時之間心理無法接受,所以行爲異常。去找乩童或去問神,都是迷信的做法,最好趕快去看精神科醫師,讓女兒靜下來,做父母的不要焦慮,也不要彼此埋怨,好好面對現實,以正確方法去解決問題才是。

  ⊙自解煩惱

   有位年輕婦人生育後坐月子,請媽媽來看護。期間,媽媽染患感冒,而後引發腎、肝等方面之並發症,不久也就往生了。這位婦人很痛苦,一直認爲媽媽是自己害死的,是她沒有盡心照顧,媽媽才會衍生並發症而死,所以心放不下:也因認爲是自己生産,才請媽媽來幫忙,所以也很氣恨出世的小孩。這婦人因長朗郁悶、自責、怨恨糾結,心境轉不過,終于精神崩潰了……。

   上人慈示:心被煩惱綁住,必須自己來解,自己不解開煩惱結,就是佛在面前也無能爲力。母親既已往生,再如何苦惱,也喚不回逝去的生命。而今最重要的,應該是面對現實,好好照顧家庭、安慰父親。若被心結、煩惱所轉而不能接受打擊,如此不能堪忍,就無法處在娑婆世界了。

   學佛就在轉煩惱爲智慧。同樣身處娑婆,慈濟人之所以能做得很歡喜,就因爲是自己甘願選擇爲人群奉獻的工作,此即「甘願做,歡喜受」,希望因爲自己的付出,使衆生離苦得樂,能及時拔除衆生苦,即使敞得非常辛苦,心中還是很歡喜。

  ⊙盡孝要有智慧

   有位師姊的父親往生已有一段時日,但師姊仍挂礙父親的去處,時常在夢中見到父親:今來精舍隨衆敬誦《地藏經》,希望爲父親祈福消災。上人見師姊一片純孝,卻心情難開,遂爲她開示安心。

   上人慈示:人往生後,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就會依在世所造之業而舍此投彼,再來人間。你的父親爲人善良,也皈依叁寶,必定已遇到有緣的父母,做他們的子女了。所以,切莫再被親情所絆,否則將如被繩索綁住而團團轉一般,轉不出來了。

   誦念《地藏經》,最重要的是了解地藏菩薩的願力,然後自己也發願力行。就如志工們投入貧家,爲人清掃、浴身,是真正親身到《地藏經》中所說的「糞尿地獄」,做一個解人困難的菩薩。我們既已誦經,更該行經,願、行具足,才是誦經的真義。

   父親非常疼你,爲報答父恩,就要好好運用父母所賜之身,爲人間付出。至于夢中所見,要知夢境本是虛幻的境界,不要被夢境迷惑。禅宗有雲:「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就算見到佛的境界,也不要當一回事:對于很可怕的境界,也不要認爲有什麼。心不隨境轉,才是解脫。希望你要有正信,千萬不要迷信!

  ⊙換迷情爲覺有情

   有位師姊與夫婿鳒鲽情深,先生突然往生,師姊一時無法承受,極度哀恸……。

   上人慈示:要「覺有情」。人皆有情,面對親人往生,難免情難舍,你既然學做菩薩,就要凡事看得開,生死是自然的事,要把心門打開,歡喜祝福先生,不可一副失魂落魄的形態,這就不像慈濟人了。凡夫俗子以爲此煩惱才是有情,伹我們應學習菩薩的覺有情,將迷情換成覺悟之情,不要陷在私情小愛的痛苦裏。

   他已趕赴好因緣走了,也會很快乘願再來,所以不要以私情綁住他,要真正的祝福他。

  ⊙重業輕受

   一位師姊開車戴著先生及友人,由于途中感到疲倦,請先生替換開車,就在將車停在路肩時,先生卻遭一名酒後開車者撞倒,緊急送醫急救,但回天乏術。「先生是受人稱贊的好醫師,平日熱心公益,不明白爲何遭此橫禍?」

   上人慈示:佛教講「因緣果報」,過去生如何造因結緣,今生就當受此果報。例如佛世時的目犍連尊者,號爲神通第一,有天在山下打坐,外道從山上推下巨石,將尊者活生生壓成肉醬,當場往生。有人疑惑,尊者既稱神通第一,並且是佛陀弟子,爲何無法閃過這石頭?佛陀也應知道弟子有此遭遇,爲何不阻止?佛陀爲衆釋疑表示,尊者過去是打漁人,殺生無數,本該多生多劫受報,但他發心修行,所以多生罪業一生報盡,這已是重業輕受。

   但看目徤連尊者尚且難逃果報,何況凡夫泥?過去所造的業因業緣,但若過去所造業因重,則重業不可轉。雖說先生過去曾造受報業因,但今生也造了好因好緣,所以不經拖延,在剎那問沒有痛苦念頭的情形下就往生了,這即是他的好緣。

   生與死並不重要,生既已生,煩惱又有何用?而死既然不可避免,則何妨自然的面對。最重要的是在生死之間造就何種因緣,未來就會有何種果報。我們要歡喜接受業緣,不受境轉,並且轉惡緣爲善緣,這才是正確面對因果的態度。

  ⊙骨灰壇的回祿之災

   有位女士因母親骨灰壇所放置的寺宇遭回祿之災,骨灰壇隨火煙滅,又想及超度的事情,令她擔憂不已。

   上人慈示:是你心結不打開,自己在看不開而已,與你母親一點關系也沒有,若能將心結打開,才是對你母親最好的解脫法門。

   不要執著骨灰的事,人往往因爲執著而造業不休。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都無法永遠存在,總是在生生滅滅之中,所以要認清無常的真相,凡事要潇灑些。例如在慈院心蓮病房有位林月珠阿媽,她住進心蓮病房已幾個月,從來沒看她哭過,總是笑臉迎衆,甚至大家拿往生被給她看,她也很自在的贊歎很漂亮,還叫人先讓她蓋蓋看。

   人往生後靈魂脫體,剩下的軀殼已與本人無關,爲何還要記挂,以此綁縛自己而不能解脫?要知解脫不是在死後,而是現在能夠把道理、事情看得開,這就是解脫。

   世上各類信仰的種種法事都是因人而起,因爲人心不安才有這麼多種儀式,所以不必在意儀式如何,要得心安,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將只是關心著骨灰的心,擴大爲關心那些真正有生命的人吧!我們應該將心用在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孝心的表達有無意義,要用智慧判斷,你要化小愛爲大愛,若只在小愛裏煩惱,世上很多重要的事就無法安下心來做了。

  ⊙生生世世不了因

   一位太太…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脫自在,生死箴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