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人隨情欲,求于聲名,
聲名顯著,身已故矣!
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兩件事情,一件是該做的而不去做,另一件是不該做而去做,這都是因爲欠缺思考。所以每一天早上都應該先思考,今天該做的是什麼事?
有一位名人,一次在聚會時朋友告拆他:「人啊!生死很可怕,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夠活多久?但是往往都是計劃著百年大業。這實在是錯了,我決定要重新規畫我的人生,因爲人生無常啊!」
他不太理解,就問:「是什麼樣的無常?我也常常聽到這個名詞,但是很難體會。」
這位朋友就告訴他說:「不久以前,我突然倒地不起,莫名其妙不能呼吸,被送到某家醫院急救,當時完全不省人事,但是卻做了一場夢。夢裏頭所在的地方一片黑暗,周圍陰森恐怖,後來出現了一道光,光裏站著一個人,很威風、臉色非常不好看。我一擡頭心裏直覺這是閻羅王,就趕快跟他說:「我有很多錢,地位也很崇高,不但有權又有勢力,希望你能給我機會,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
閻羅王就問我:『你想想看在世時,有沒有做過什麼好事?」
我心想:好事?什麼樣的好事呢?我想不起來,所以就回答說:「我不知道做過什麼好事,但是我有錢。』
閻羅王說:「有錢啊!那就讓你交保。』
我很高興,不管多少錢我都有!但是閻羅王說:『不需要太多,一塊錢就可以。」
這還不簡單,我趕緊往口袋裏掏,但是一直找一直找,就是找不到一塊錢。我很著急看看周圍的人,好像有曾經認識的人,我趕緊向他們求救:『借我一塊錢。』可是大家的表情都很木然。
我又向另外一邊的人說:『借我一塊錢。』他們也是面無表情。
當我無奈的擡頭時,閻羅王很憤怒的說:「你既沒有做過好事,讓你交保又連一塊錢都沒有,你真該死。』就在那時,好像很多牛頭馬面、小鬼、夜叉都一起逼近我。
我嚇得醒過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正在生死邊緣,很多的醫師護士在旁邊替我急救。」
當然這位名人的朋友最後活過來了,所以很感慨的說:「人生啊!以爲位子高、錢多、名氣大才是最好的,但是什麼時候突然一口氣上不來,就這樣到另一個世界,到時候再有錢、有地位、有權威都沒有用。」
這位名人聽完這個故事,自己也感觸良多,所以對自己的人生也做了改變,決定把握當下,多做一些好事。
一語成谶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清淨無雜。
身、口、意叁業要時時注意。身行好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尤其要照顧好心念,則世間好事皆能成就。
慈濟醫院裏有一個個案。一位老太太談起她坎坷的婚姻——她的先生很愛她,但對女色卻無法控製,每次花天酒地回來,太太總是傷心哭泣。這位先生看太太哭了也很心疼,就會對太太發誓:「我如果再犯,就死在外面!」
下次再犯時,看到太大哭,他又發誓:「以後絕對不會了,如果再這樣就讓大樹壓死!」又有一次依然故態複萌,他再度發下毒誓說:「如果再這樣,我坐流籠會摔死。」因爲他在山上林班工作,常要坐流籠到山上,所以他就發這樣的誓願。
當然,他不規矩的習慣,並沒有因爲發下毒誓而改變。有一天他上山時,流籠的繩子突然斷了,當時他抱著一棵樹,結果流籠掉下去,他就被樹壓死了。流籠掉了,又被樹壓死,也真的死在外面,正好如他的誓言!
這就是沒有把心照顧好,所以口出惡言,而他也沒有守好身業,造了一些不守規矩的事,以至一語成谶。
灑脫自如的阿嬷
我甘願了,
要去了,
再見!
人,一生病就很苦,身體上的感覺很苦,心靈上的恐懼更苦,因爲假如病症沒有醫好,接著就是一個「死」。
一般人在面對病人時,總是很忌諱提到「死」這個字。但是,愈是逃避愈是恐懼,實在是不智的行爲,倒不如面對它,了解它。
有一位日本教授曾經寫過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九十一歲的老阿嬷,她有十一個孩子,一大群孫子,可說是子孫滿堂,生活美滿。這位阿嬷平常就很知足、很樂觀,也很幽默,她疼孩子的方式就是不讓孩子擔憂,即使後來她病得很嚴重時,還是盡量不讓孩子們憂心。
有一天,病重的她已經呈現彌留狀態,奄奄一息,這時醫師、子女、孫子都圍繞在她身邊。她的孩子趕緊請牧師來爲老母親做彌撒。這時,牧師心想還在彌留狀態中,應該還有意識,就對她說:「你現在要以虔誠的心跟著我們做彌撒。」說完,大家就開始爲她唱聖歌,爲她祈禱。
沒想到不久之後,阿嬷竟然醒過來了,她告訴牧師說:「謝謝你在這個時候爲我祈禱,真的很感謝。我現在有一件事想要請求你們。」大家就問她是什麼事?阿嬷說:「我要暍威士忌。」她的子女本來都沈浸在哀傷的氣氛中,沒想到她竟然醒過來,而且還要求要喝威士忌,楞了一下,其中一位子女就趕快去倒了一杯酒,拿來之後,她又說:「酒很辛辣,你幫我加幾塊冰塊,這樣喝起來比較冰涼。」子女又趕快去拿冰塊來加進去,她就高高興興的把加了冰塊的酒喝下去。
酒暍完了她就說:「好舒服,好涼,很好喝。」她意猶未盡的告訴兒子:「點一支煙給我!」她的兒子搖搖頭:「醫生說你不能抽煙,酒也不能暍。」她說:「死的不是醫師,死的是我。」兒于不得已只好點一支煙給她,她一副很陶醉的樣子,慢慢抽著煙,抽完了就謝謝大家。然後又對牧師說:「謝謝你爲我祈禱,我現在要去天國了,再見!」眼睛才閉上不久,她就安詳長眠了。原本哀愁的氣氛,在阿嬷的這一段回光返照後,增添了許多趣味,一生幽默的阿嬷,在臨終前,還下忘要讓子孫們忘卻煩惱與哀傷。
她兒子說,老母親已經九十一歲了,看盡了人生,尤其是親戚朋友要往生時的難分難舍,讓老母親認爲,人生本來就是要走這一趟,何必如此呢?所以她有個心願,就是當地要離開時,要走得很幽默、很灑脫。她兒子還說,老母親本來是不抽煙、不喝酒的,甚至還常常教他們不要抽煙,不要喝酒。沒想到竟然在她人生最後的路上,要求喝酒、抽煙,可見就是爲了要讓大家抹去悲愁的氣氛,真是一位不忘幽默的阿嬷。在這位阿嬷往生之後,家裏的每個人都說:「我們要學得像媽媽。」或是「要學阿嬷,這麼灑脫來去自如。」
這讓人想起許多年前臺灣的一則新聞。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阿嬷往生了,隔天,大家都在爲她准備後事,不料,老阿嬷突然醒來說:「你們在做什麼?」大家都很驚訝的問:「你怎麼醒了?」她說:「我的槟榔還沒有吃完。」子孫就趕緊拿槟榔給她,等到槟榔吃完後,她就說:「我甘願了,要去了,再見!」這也是一個很灑脫的例子。
所以說人生啊!要學「生」與「死」,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這分樂觀、自在,在平常就要懂得放下人我是非,這就能來去自如。
《生死皆自在·第叁章 因緣生,因緣滅——生與死的故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