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人随情欲,求于声名,
声名显著,身已故矣!
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两件事情,一件是该做的而不去做,另一件是不该做而去做,这都是因为欠缺思考。所以每一天早上都应该先思考,今天该做的是什么事?
有一位名人,一次在聚会时朋友告拆他:「人啊!生死很可怕,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活多久?但是往往都是计划着百年大业。这实在是错了,我决定要重新规画我的人生,因为人生无常啊!」
他不太理解,就问:「是什么样的无常?我也常常听到这个名词,但是很难体会。」
这位朋友就告诉他说:「不久以前,我突然倒地不起,莫名其妙不能呼吸,被送到某家医院急救,当时完全不省人事,但是却做了一场梦。梦里头所在的地方一片黑暗,周围阴森恐怖,后来出现了一道光,光里站着一个人,很威风、脸色非常不好看。我一抬头心里直觉这是阎罗王,就赶快跟他说:「我有很多钱,地位也很崇高,不但有权又有势力,希望你能给我机会,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阎罗王就问我:『你想想看在世时,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
我心想:好事?什么样的好事呢?我想不起来,所以就回答说:「我不知道做过什么好事,但是我有钱。』
阎罗王说:「有钱啊!那就让你交保。』
我很高兴,不管多少钱我都有!但是阎罗王说:『不需要太多,一块钱就可以。」
这还不简单,我赶紧往口袋里掏,但是一直找一直找,就是找不到一块钱。我很着急看看周围的人,好像有曾经认识的人,我赶紧向他们求救:『借我一块钱。』可是大家的表情都很木然。
我又向另外一边的人说:『借我一块钱。』他们也是面无表情。
当我无奈的抬头时,阎罗王很愤怒的说:「你既没有做过好事,让你交保又连一块钱都没有,你真该死。』就在那时,好像很多牛头马面、小鬼、夜叉都一起逼近我。
我吓得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在生死边缘,很多的医师护士在旁边替我急救。」
当然这位名人的朋友最后活过来了,所以很感慨的说:「人生啊!以为位子高、钱多、名气大才是最好的,但是什么时候突然一口气上不来,就这样到另一个世界,到时候再有钱、有地位、有权威都没有用。」
这位名人听完这个故事,自己也感触良多,所以对自己的人生也做了改变,决定把握当下,多做一些好事。
一语成谶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善护意业,清净无杂。
身、口、意三业要时时注意。身行好事,口说好话,心想好意,尤其要照顾好心念,则世间好事皆能成就。
慈济医院里有一个个案。一位老太太谈起她坎坷的婚姻——她的先生很爱她,但对女色却无法控制,每次花天酒地回来,太太总是伤心哭泣。这位先生看太太哭了也很心疼,就会对太太发誓:「我如果再犯,就死在外面!」
下次再犯时,看到太大哭,他又发誓:「以后绝对不会了,如果再这样就让大树压死!」又有一次依然故态复萌,他再度发下毒誓说:「如果再这样,我坐流笼会摔死。」因为他在山上林班工作,常要坐流笼到山上,所以他就发这样的誓愿。
当然,他不规矩的习惯,并没有因为发下毒誓而改变。有一天他上山时,流笼的绳子突然断了,当时他抱着一棵树,结果流笼掉下去,他就被树压死了。流笼掉了,又被树压死,也真的死在外面,正好如他的誓言!
这就是没有把心照顾好,所以口出恶言,而他也没有守好身业,造了一些不守规矩的事,以至一语成谶。
洒脱自如的阿嬷
我甘愿了,
要去了,
再见!
人,一生病就很苦,身体上的感觉很苦,心灵上的恐惧更苦,因为假如病症没有医好,接着就是一个「死」。
一般人在面对病人时,总是很忌讳提到「死」这个字。但是,愈是逃避愈是恐惧,实在是不智的行为,倒不如面对它,了解它。
有一位日本教授曾经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九十一岁的老阿嬷,她有十一个孩子,一大群孙子,可说是子孙满堂,生活美满。这位阿嬷平常就很知足、很乐观,也很幽默,她疼孩子的方式就是不让孩子担忧,即使后来她病得很严重时,还是尽量不让孩子们忧心。
有一天,病重的她已经呈现弥留状态,奄奄一息,这时医师、子女、孙子都围绕在她身边。她的孩子赶紧请牧师来为老母亲做弥撒。这时,牧师心想还在弥留状态中,应该还有意识,就对她说:「你现在要以虔诚的心跟着我们做弥撒。」说完,大家就开始为她唱圣歌,为她祈祷。
没想到不久之后,阿嬷竟然醒过来了,她告诉牧师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为我祈祷,真的很感谢。我现在有一件事想要请求你们。」大家就问她是什么事?阿嬷说:「我要暍威士忌。」她的子女本来都沉浸在哀伤的气氛中,没想到她竟然醒过来,而且还要求要喝威士忌,楞了一下,其中一位子女就赶快去倒了一杯酒,拿来之后,她又说:「酒很辛辣,你帮我加几块冰块,这样喝起来比较冰凉。」子女又赶快去拿冰块来加进去,她就高高兴兴的把加了冰块的酒喝下去。
酒暍完了她就说:「好舒服,好凉,很好喝。」她意犹未尽的告诉儿子:「点一支烟给我!」她的儿子摇摇头:「医生说你不能抽烟,酒也不能暍。」她说:「死的不是医师,死的是我。」儿于不得已只好点一支烟给她,她一副很陶醉的样子,慢慢抽着烟,抽完了就谢谢大家。然后又对牧师说:「谢谢你为我祈祷,我现在要去天国了,再见!」眼睛才闭上不久,她就安详长眠了。原本哀愁的气氛,在阿嬷的这一段回光返照后,增添了许多趣味,一生幽默的阿嬷,在临终前,还下忘要让子孙们忘却烦恼与哀伤。
她儿子说,老母亲已经九十一岁了,看尽了人生,尤其是亲戚朋友要往生时的难分难舍,让老母亲认为,人生本来就是要走这一趟,何必如此呢?所以她有个心愿,就是当地要离开时,要走得很幽默、很洒脱。她儿子还说,老母亲本来是不抽烟、不喝酒的,甚至还常常教他们不要抽烟,不要喝酒。没想到竟然在她人生最后的路上,要求喝酒、抽烟,可见就是为了要让大家抹去悲愁的气氛,真是一位不忘幽默的阿嬷。在这位阿嬷往生之后,家里的每个人都说:「我们要学得像妈妈。」或是「要学阿嬷,这么洒脱来去自如。」
这让人想起许多年前台湾的一则新闻。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阿嬷往生了,隔天,大家都在为她准备后事,不料,老阿嬷突然醒来说:「你们在做什么?」大家都很惊讶的问:「你怎么醒了?」她说:「我的槟榔还没有吃完。」子孙就赶紧拿槟榔给她,等到槟榔吃完后,她就说:「我甘愿了,要去了,再见!」这也是一个很洒脱的例子。
所以说人生啊!要学「生」与「死」,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分乐观、自在,在平常就要懂得放下人我是非,这就能来去自如。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