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P4

  ..續本文上一頁心要捐的,你就要讓我們拿得下來。」不可思議的,戒指很快就取下來了。接著將老先生的遺體送到醫學院做防腐處理時,依舊面色如生,好似睡著一般,令人看了就感到安心歡喜。

   真是令人贊歎!他最期待的就是人生的最後、要大舍的這一天,所以將生死看得很透徹,才能走得這麼安然自在。其實,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因爲想不開,而以種種方法傷害自己,甚至自殺,如此身心都不得自在,那就苦不堪言了。

   有人說,什麼都可以學,就是「死」不要學。我則認爲,死才真正該用心學習。死亡是人生的終點,人們最惶恐的就是這件事.若是能對死亡有透徹正確的認知,知道人死之後靈魂脫體,是非常安然的境界,這樣就不會對死亡那麼恐懼了。死不足畏,重要的是活著時就要看開生死,凡事不計較,把握現在努力付出,這樣的人生絕對沒有後悔,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兩個心願

   「如果病不能好,就把身體捐給醫學院做解剖。假如能好起來,將來要考上慈濟醫學院,當一個好醫師救人。」

   勇敢的小弟弟如是發願!

   大舍遺體實在是難舍能舍的崇高義行,因爲我們民間「全屍、入土爲安」的觀念根深柢固,能夠破除這個禁忌,發心捐贈遺體供醫學研究,實是透徹生死的大智慧者。

   大體老師們有的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家,也有的是十幾歲的少年。記得行腳到臺中時,這位十六歲的小弟弟由媽媽陪同前來,見到了我,他就很勇敢的跟我說:「師公,我有兩個心願,不管是哪一個願,我都已經下定決心了。」我問他有什麼願望?他說:「我是一個淋巴癌的病人,如果我的病不能好,我要把身體捐給醫學院做解剖。假如我能夠好起來,我希望將來能考上慈濟醫學院,當一個好醫師救人。」多麼勇敢的孩子啊!這麼從容自在,講的好像是別人的事。

   聽了他的話,我的心裏真的在流淚,怎麼不心疼?他的年紀這麼輕,應該是生命力非常強盛的時候,卻得了這種病。他的媽媽在旁邊聽著,臉上雖然在笑,可是眼淚也不斷的流下來。

   這個孩子的媽媽是慈濟委員,她很勇敢,對生死也看得很灑脫,當她接到醫師的宣布,知道孩子再也留不住了,就化哀傷爲大愛,鼓勵孩子將遺體捐出來。難得這個孩子也懂得媽媽那分大愛,願意往生後把身體交給醫學生做研究。

   我相信,我們醫學院的孩子們同樣也能體會捐贈者的愛心,一定會以誠懇的心來對待他們。此時,腦海中閃過一幕景像:我們有一位學生是原住民,原住民的個性一向都很開朗豪爽,喜歡唱歌。當他在上解剖課時,覺得眼前的大體阿伯就像他的親人一樣,所以經常陪在阿伯身邊,唱歌給阿伯聽,他覺得阿伯好像也跟著在唱……,真是很美麗的生死交會啊!

  大愛舍兒身

   還好他的器官在很多人身上使用,當初若沒有舍出來,火化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慈濟教師聯誼會的一位女老師過來見我,日前有一位車禍往生,而捐獻器官及骨骼的現役軍人,正是她的兒子。母子情深,提到意外身亡的兒子,她情不自禁流下淚水,悲苦的訴說:「心裏真有一種失落感……,當兒子停屍在殡儀館時,我還能每天去看一看他,雖然只是摸摸兒子,總也是感到安慰。但是,現在他已經火化了,我再也看不到他了,內心實在覺得很空虛……。」

   這真是天下父母心啊!這種做母親的心理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已經發生的事情,還是要能善解,我就勸她往另一方面去想:「還好你兒子的器官,還能在很多人身上使用,當初如果沒有把他舍出來,火一燒就什麼都沒有了。現在兒子能夠造福這麼多人,你應該感到欣慰才是。」

   這位老師就問:「在做移植手術時,我兒子會感覺到痛嗎?」

   我回答他:「不會。因爲意識脫離身軀後,對身體的一切就已沒有知覺,平常人之所以有痛的感受,是因爲意識還在。你的兒子生前既然曾發願捐贈器官,現在身上的器官真正能發揮救人的良能了,相信他一定會很安慰。而你也要感到光榮,雖然心痛難免,但你的成全是很有意義的。」

   在講求「全屍」的民俗觀念裏,這位老師能強抑喪子之痛,成全兒子大布拖的心願,真正是位了不起的母親!

  用自己的生命說法

   說法現身容大度,救出世人盡歡顔。

   某天我接到一位慈濟委員的電話。她兒子就讀警官學校,最近在訓練期間一直發燒,持續了一個多月。他以爲是感冒,也沒有很在意,那天又發高燒達四十幾度。

   隔天官兵們上體育課,要跑叁千公尺,年輕人把他的情況告訴長官。他的長官說:「再用體溫計量量看!」量的結果是叁十七度多,還算正常。長官就說:「一點點燒不算什麼,還可以跑呀!」年輕人就服從命令,但跑了一千多公尺後,不支倒地,被送到醫院急救。

   他們夫妻接到通知後,立即到醫院去看兒子,見面時,兒子很勇敢,身體也好像恢複了許多,還跟他們說明最近身體的狀況,又安慰他們說:「沒關系,我休息一下身體就會好了!」他們才放心回家去。

   但是,剛回到家幾分鍾,電話又來了:「你的兒子很危急,已被送進加護病房。」他們馬上又趕到醫院,到達加護病房時,醫生宣布:「他已經腦死了!」他們聽了宛如晴天霹雳,剛才明明還好好的,沒想到現在再也不能和他們講話了。他們的兒子很乖,長得也一表人才,但是,突然的病變,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其它的慈濟委員都在旁邊盡心的安慰、陪伴他們,請他們節順變。

   這時委員也提醒這對悲傷的父母說:「你們的兒子已經腦死了,不過器官可能還能用,這時最好是發揮大愛,把他捐出來幫助需要的人呀!」他們聽了如夢初醒:「對呀!應該要發揮大愛,師父常常這樣教育我們,慈濟人不應只愛自己,兒子既然腦死了,還有許多人需要移植器官才能活下去!」于是,他們下了決心要把兒子的器官全部捐出來。

   聯絡上長庚醫院後,便把孩子的身體接過去,長庚的醫師抱著人道主義,因爲病人戴著氧氣罩還有氣息,醫師很慎重的說:「我再爲他檢查,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不放棄!」所以,在長庚又爲孩子做了全身檢查。結果發現他因爲發燒時血管阻塞,無法將血液送至全身各器官,而且腦血管破裂,病毒已經發散全全身,所有內髒器官都被感染,因此完全不能捐了。

   後來,聽說孩子的長宮爲了這件事心裏很難過,所以常去探望。長官問他們:「你們有什麼要求?有什麼意見要提出嗎?」爸爸說:「既然事實已經這樣,我們再要求什麼也無濟于事了!若說有什麼意見,我希望這種事只到我兒子身上爲止,以後不要再有類似的不幸發生。希望各位長官能把愛心發揮出來,以父母心來疼愛別人的孩子,因爲每一個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一塊無法代替的寶呀!雖然我們很心痛,但是再提出要求也是多余的,希望大家今後多愛護別人的子弟,不要再有同樣的事發生。」

   長官們聽了這些話,心裏非常感動,說:「你們真偉大呀!兒于發生不幸,你們竟然還想到別人的孩子,你們有信仰嗎?」這位父親說:「我們是佛教徒,是慈濟人,平時師父就是這樣教育我們,所以,我們也不想要求什麼,只希望兒子的示現能教育更多的人。」

   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母呀!兒子已經無法複生,而他們沒有怨言,只是誠心爲其它人的子弟著想。

   最後年輕人斷氣了,好在眼角膜沒有受感染能夠捐贈,終于能帶給人重見光明的希望。于是,這對父母又做出決定,這種病這麼罕見,那就把兒子的遺體捐給醫院做醫學解剖研究,希望能找到病因,以便將來發揮有效的醫療功能。」是啊!這也是對醫學的大奉獻,這對父母的抉擇,實在是功德無量!

  第六意識出離的境界

   感覺很輕,輕飄飄的到了一個很美的境界。我看到我的父母,很多親戚都在那裏,跟我說:回來啊!回來啊!

   我們常說眼、耳、鼻、舌、身、意爲六識,當我們的意識和眼耳鼻舌身會合的時候,也就是有人在說話時,我們的耳朵在聽,有沒有注意聽的這個「意」,還有我們在看,有沒有注意看的這個「意」,以及說話的人,有沒有注意在說的這個意,這就是第六意識。

   設若我們「意」無法和前五識會合,就會産生明明別人在說話,但是自己卻無法反應的情況。就像醫師宣布病人的生命指數很低,或是說他已經沒有意識了,但這並不等于已經死亡,這只不過是意識無法和境界産生互動,所以看起來好像是昏死了一般。

   例如有一位林居士,他既是慈濟委員,也是榮董及慈誠隊,有一次他心髒病發作,送到一家醫院急救,醫師幫他做電擊,急救了半個多小時,情況仍不見好轉。這家醫院沒有加護病房,就建議他的家屬趕緊轉送大醫院。大醫院的心髒科權威醫師,在急救了幾次後,都發出病危通知,醫師告訴他的家屬說:「你們要有心理准備,他可能隨時都會走。」

   那時候我正好行腳到臺北,一下車就趕緊到醫院去探望他。他的家屬跟我說:「師父,醫師已經請我們要有心理准備。」我進去看他時,林居士躺在病床上,怎麼叫都沒有反應,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要放下心來,如果業盡了,就自然、安心的走:如果還沒,師父還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做。要用心,要發願,要堅強一點,該回來你就要回來,再回來幫師父做事。」當時他的太太在我身邊,醫師也在身邊,我覺得他好像眼睛張開了一下。我就再拍拍他的肩頭:「聽到了吧!師父很忙,不要老是想留在這裏。」說完以後我就離開了。

   那段時間我都在臺北行腳,後來聽到訊息說他的病情慢慢慢穩定下來了,又過幾天,他就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當我要往南行腳之前,又去了一趟醫院看他,他看到我就趕快坐起來,我問:「怎麼差那麼多?」他說:「是啊!師父不是說您很忙,叫我趕快回來嗎?」我說:「我說的你都有聽到嗎?」他點點頭說:「有啊!」我說:「那時候你怎麼不理我?」他又說:「就是沒辦法啊!我就是無法向您表達。其實,我覺得當時好像做了一場夢。」

   我問他夢見什麼?他回憶著說:「我夢見聽到很好聽的音樂,那不是在世間能聽到的,反正就是很好聽,人家說天樂,大概就像這樣子吧!」我又問:「聽了音樂然後呢?」他說:「感覺很輕,輕飄飄的到了一個很美的境界,那個境界我不會形容,就是很美。在那裏我看到我的父母,很多我的親戚一大群都在那裏,跟我說:「回來啊!回來啊!』我正要去的時候,剛好聽到師父的聲音說:「我很忙啊,要堅強一點,師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做。」我聽到這樣,就覺得不能跟他們去,我要趕快回來幫師父。」在聽到我說話的那時候,他說他的確張開了眼睛,真的看到我了。

   現在這位林居士每天都很忙,我問他:「你那麼忙,身體受不受得了?」他很幽默的說:您看,我每天都很忙,哪有時間再生病啊!我照常吃藥就好了,而且每天都要出去收功德費啊!我師姊忙著她區組長的事情,我如果沒有認真去收功德費,師父,我馬上就沒工作了。」

   這就是一個神識出離的經驗。他的意識就是在那之間,也就是生死的邊緣,醫師已經發出了好幾次病危通知。但是他複原後,臉色非常紅潤,非常健康,每天做慈濟做得很快樂。

   所以我常說,不要在病人的身邊哭泣哀叫,或是說一些讓病人傷心挂礙的話,尤其是我們在當志工時更要注意,不要因爲病人昏迷了,就在病人面前問他的家屬或是朋友一些事,這都不好,因爲他的意識都還在,只是無法回答。我們如果要跟家屬說關于病人的事,應該把家屬帶離病人的身邊,才來和家屬互動,因爲病人本身的意識還存在,在病人面前討論,會讓他有挂礙,走得不安心。

   有句話說「華陀難救無命之人」,其實一個人的業如果盡了,怎麼救都難以救得回來:業如果未盡,要走也走不了。所以我們時時照顧好這念心最重要,像林居士他所經曆的是很好的境界,有天樂,有親人,有很美的境界輕飄飄的,很安然,很自在,這是身旁的人無法體會的。平時我們如果能夠養成很好的脾氣,對人人都很好,所做的都是好事,這樣的善念就是福。人生總有最後的一天,恒持善念,在面臨最後的那種意識境界,就會更加輕安自在。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