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P3

  ..续本文上一页紧惜缘,要感恩!假使一睡就是长眠了,也要欢喜,再来时就会有一个可爱的人生。」

   后来她的体力又恢复了一些,可以回家了。这段期间,她在医院也结了很多好缘,甚至有病患和她结成兄妹。当她回家一段时间后,过不了多久又回到医院来了。

   那段时间我刚好又去行脚,回来后再去看她,跟她说:「我行脚回来了,我那么忙,你还躺在这里。」结果她回答说:「师父,您那么忙,我就替你多睡一些。」看她多潇洒,多自在。她还安慰我说:「师父您放心,我一定是一心一志,先跟师父再跟佛祖,我去了再来还是一样跟着师父!」

   本来她想做大体捐赠,但是又想要升级,不要只当学生的老师,她想做医生的老师,那就是「病理解刦」,因为她觉得生病很痛苦,希望把她最后的躯体奉献给医师们做病理解剖。当她还能做事时,就把她的爱心、精神、力量全部投入进来,她的所长是什么,就奉献什么,连最后的人生还要贡献给我们的医院,让医师们解剖,去了解她的病起因为何,才能为其也病人缩短疗程,解脱苦难。

   所以说来,这就是菩萨,她已经转了一个站,等待一个真正有缘的好家庭,等一个好时机,她再来的时刻,就是最清新、最美好的人生。想到这一点,我为她感到欢喜。我还听说往生前静慈她们去看她时,她还跟她们说:「握个手!」然后跟静慈说再见。就这样,多令人羡慕,我们应该要替她高兴,这就是解脱生死,去来轻安自在。

  日出日落的生命——苏金莲

   若临命终,身无病苦;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于一念顷,生极乐国。

   每天同样的日出、日落,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在这天地间,每一天、每一时都有不同的人、事、物发生,不断生生灭灭。世间确实奇妙,快乐、欢喜、悲痛、惨凄都在同一个日子里发生,每天都有从无到有,又从有而消灭的循环过程,每一天都一样有这些生与灭的问题。

   人生啊!在这日出到日落的过程中,每天都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生生灭灭,不断在时间与空间里交错着。台东委员苏金莲,八十六年中秋节晚上,和大家在精舍的草坪上跳山地舞。隔天志工早会上,我称赞她都已经当阿嬷了,但是跳起舞来就跟原住民跳得一样好,到了晚上大家请她教舞,她也笑咪咪的说:「简单啦!只要记住几个重点就行了。」

   「来,随我来!」她就在欢笑中教大家跳舞。过了没多久,她的身体开始倾斜然后倒了下去,有的人以为她在示范舞姿,没想到是昏迷了,大家赶紧叫来救护车把她送到慈济医院。

   到达医院时她醒了过来,告诉身边的师姊说:「我没事,不必告诉我先生。」说完后就闭上眼睛休息,但是医师发现她瞳孔放大,已呈弥留状态,原来是脑血管瘤破裂,而且长在不好的地方,病情很快就恶化了。隔天早上我去加护病房看她,她睡得很安详。

   我告诉她的先生:「你要有心理准备。」他说:「我知道,但是,实在太突然了!」「是太突然了,不过我们应该祝福她。人生能健健康康、没有病痛,到最后一秒钟还是很欢喜,这是很难得的,虽然会不舍,但是想到她能这么轻安的离开也很安慰,我们就以最虔诚的心来祝福她。」

   她先生说:「是啊!相信她是求仁得仁。她的一生,走入慈济后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尤其每次要回来当志工,就会像小学生要去远足一样,前一晚就高兴得静不下来。我很感恩慈济!幸好在慈济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的先生也很能善解。

   就这样,她静静的往生了。后来我行脚经过台东时也去看她的先生,他说:「师父,真的很感恩!自从她的遗体送回来之后,每天都有好多师兄师姊来关心,让我觉得慈济这个团体很温馨。」于是他发愿要当个接棒人,接续太大未完成的志业。

   生死事大,但若能看得开、想得通,并且在一息尚存之际,能妥善运用生命的良能,一切就能安然自在。

  人生旅途

   有情所喜,是险所在;

   有情所怖,是苦所在;

   当行梵行,舍离于有。

   人生在世就像在旅行,有些人的旅途很遥远,有些人却在半路下车,这就是「人生旅途」。

   学佛最要紧的是看透生命。人身只不过是四大假合,就像一辆车子,车子里面的动力就是我们的灵魂,有时动力不足,却还要走在坎坷的路上,那是非常痛苦的事。我们若是看得开,可以马上将马达停止,丢掉这辆破旧的车子,赶紧再换一辆全新的,就能重新再起步,这就是解脱的人生。

   学佛,要学得像这辆车的驾驶人,懂得选择车子、选择路,知道如何取舍,这就是「解脱」。众生之所以不能解脱,是因为被情爱束缚住,时时都舍不得,一直到最后不得不舍时,所带走的却只有痴迷与万般不情愿。平时我们就必须学得真正的洒脱,凡事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学佛的目标。

   但是曾经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大家心中都有一样舍不下的担忧,就是为了我们一位老委员,她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看到她痛苦的样子,大家的内心总是有一种企盼——如果她的病能好,希望她赶快站起来:假如好不了了,就赶快舍离,免得这位驾驶者在崎岖的道路上,因为马达不出力量,而受尽病痛折磨。

   不过尽管站在旁边的人为她担心,知道这辆车子将要粉碎,但是驾驶者却还存有一线希望,希望能将这辆破车开过坎坷的道路,想象前面就是平坦的路途,这也是人之常情。

   终于,这段坎坷路她走过去了。很多委员从医院回来都跟我说:「师父,我们大家都很羡慕她,她好有福气啊!」对!她很有福气。看看最后大家为她念佛,为她洗身、换衣,穿上全套的慈济制服,真是一位端端正正、庄严无比的佛教徒。

   记得她生前曾对我说:「师父,你怎么不赶快跟我说一句「你赶快去,赶快来啊!』」老实说,不用师父讲,这句话早就印在她的脑海中,只是她舍不得罢了!但是,此时她既然已「赶快去」,相信她也有决心「赶快来」:因为既已「舍」,现在就是全心的「得」。她女儿对我说:「师公,妈妈愈看愈漂亮。」她不只是漂亮,而是生命的庄严,因她舍弃了凡夫心,抱持这分菩萨心,才会选择「倒驾慈航」这艘船,回入裟婆再来度众生。

   我还听到一件事很感动,本来她好像还放不下,后来女儿跟她说:「妈妈你放心,慈济的志业,我会替你接棒。」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她最大的安慰,也让她安心的放下这辆破车,放弃崎岖的道路,再去换一辆最有力的新车,继续上路。

  破车哲学

   愈不好的破车愈要用它,

   不用只是提早报废。

   常有人向我提起他们的梦境,我们都回答:「梦境本是虚幻!」不过,虚幻的梦境有时也很有趣。有一在早上快敲板以前,我做了一个梦。

   梦境里,我看到一团光圈,它慢慢由远而近,中间好像有个人影似曾相识,近一些再看,在光圈中,她虔诚的合掌礼拜,顶礼之后向我做了一个像是「再见」的手势,然后光圈就慢慢淡了,此时,板声随之响起。

   这个梦也是虚幻的,但好像有点特别,当时的心境甚是欢喜,而醒后犹觉得喜悦。前一天我才听到一位志工往生了,并且已经火化,不知是否因为我想得太多才有这个梦?倒是这位委员志工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谈谈。

   一年多的时间,每次轮到他们那一组回来当志工,她一定把握机会回来。她真的很精进,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常常记得师父说的:「愈不好的破车(身体)愈要用它,如果把它扔在旁边不用,这辆破车就会愈早报废,所以,能用就得多利用。」

   后来,医生诊断她已是肺癌末期,当时的病状是气喘,原来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心脏,而且有了积水的现象,因为她的病情危急,所以立即住进医院。后来她转回慈济医院,医生马上为她处理,抽出二千多西西的积水。

   在加护病房里,只要有人去看她,虽然她戴着氧气罩,但总是笑脸迎人,没有一点儿病容。后来转入普通病房,如果气喘较缓和时,她仍然去当志工,热心的向其它病人谈慈济。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把头发梳得光洁干净,正坐在床上等着。我说:「昨天才刚动了手术,你今天还这么勇敢!」她说:「就是要勇敢,要拼才会赢!」她笑得很开心,还安慰我说:「师父!没关系,我身体一向就是这样,所以要跟它拼,拼得过就是我赢,因为师父很缺人,所以我会努力:要不然也要快去快回!」她说得很轻松,好像在说别人似的。

   等我出门行脚回来,听志工说她往生了,有好多人为她助念。隔天早上我到医院看到她的儿子,他看起来很平静,我对他说:「妈妈已经安详往生,你不要再烦忧。」他回答说:「妈妈在这段日子里有那么多师姑陪着她,看她那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一定会照妈妈交代的话做,接慈济的棒子。」我说:这样很好啊!儿子接棒,她更可以安心的快去决回了。」他说「妈妈也说拼不过就要快去快回,她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

   生死事大,人生在世,生时不知如何;要走的时候,则希望能清清楚楚。看看这个例子,因为她有这分慈悲喜舍的心,所以来得简单,去得安详,生死自在。

  透彻人生,安然往生

   日轮西去,了知婆婆阳光有限;

   净土归来,始信极乐寿命无穷。

   有一则发生在慈济医院心莲病房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一位「透彻人生,捐赠遗体」的老先生——

   家住南投的老先生,发现自己癌症末期后,想要捐赠遗体,就在家人支持下住进慈院心莲病房。有一天,老先生很想去静思堂走走,半途老先生体力不支,遂又折返医院,回到病房,老先生便安详、无痛苦的往生了。  

   他的亲人赶过来时,提起老先生曾说要捐手上的两枚戒指给我盖医院。但老太太担心老先生的身体已经僵硬,要如何脱下戒指?这位亲人遂对老先生说:「是你自己发…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