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些人生命已走到末端,可见他真的善用了眼下每一分每一秒宝贵的时光。有一天更令人感动,一群医学院的学生来到他的面前,面对几百位学生,他仍然能够很平静地谈生论死。他对生命看得如此自在,确实很难得!
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圆满荣誉董事。我将皈依证送去给他时,也提前为他授证为荣誉董事,完成他的心愿。他为了要接受皈依证和荣誉董事的授证,要求医生把他的鼻胃管拿掉,他希望能干干净净、庄庄严严的,接受我给他的皈依证和授证仪式。
他的人生,的确是很自在!尽管生命已经到了最末期,他还是这么平静,面带笑容的面对一切。
我告诉他:「难得你有这种修养,这是真功夫!很多修行人要学的就是这个,而你现在已经做到了。」又说:「其实,我们每天晚上的睡眠就是『小死』,而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一番『大死」;就像人一生的工作做完了,可以休息——长眠了。那时,就和睡觉时的境界一样,意识脱离后的境界很飘然,没有什么痛苦。至于我们要训练的则是:在呼吸完全停止、往生以后,不要轻易让外面的境界诱引了!」他说:「我知道,我会听师父的话。」
人生既然有「来」的一天,当然也会有「去」的一天。自在的来,也就自在的去了!他很幸运的有一位好太太在身边,能安慰、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悠悠走过三十年慈济路
——静依
已渡凡夫恩爱河,老病死券已破裂;
见身筐中四大蛇,今入无余灭涅槃。
花莲资深委员静依已是一位临近九十岁的老人。不知不觉中慈济已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了,静依也陪着我走在慈济路上三十几年了。后来地住进慈院的心莲病房,在人生的末端,她说想要见师父。
看到师父去看她,她笑得好灿烂,我牵着她的手:「静依呀!你跟随师父多久了?」「可能有三十几年了!」「对,有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来你也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做什么,我傻傻的!」「你不傻,你很有智慧。师父当时想做慈善时,你从五毛钱的竹筒岁月就开始投入,还提着菜篮到菜市场帮忙劝募。」她听了,笑嘻嘻的对女儿说:「要准备给师公的东西赶快拿来。」什么东西要给我?
她的女儿拿来一个珠宝盒,一看到珠宝盒,我就对她说:「我知道是什么了。」她笑着说:这是我以前慢慢积存起来的,是一只金戒指,给师父您盖医院。」我就收下来:「好,师父替你盖医院,这样你是不是很安心了?记得刚开始做慈济的时候,常常需要四处去访贫,你就买了一部车子让女儿载我四处去。现在,你还是要记得跟紧师父喔!」她伸手拉住我,我说:「对!就是要像这样拉紧我。你现在要赶紧发好愿,要记得不不可以离开慈济,赶紧去,赶快再回来,要自在来去。」她一边听着,脸上笑得很开心。
看她到人生的最后还是笑得这样开心,没有愁容,眼睛闭着也是在笑,真正是生死自在。看她一生好像走得平平顺顺,是否就代表她的人生没有坎坷呢?不是的!应该说是她的心很开阔,「善解、包容、放大肚量」就是她的口头禅,不管是对儿子、媳妇或孙子,尤其是对慈济所有的师兄师姊,她从未说出一句不满的话。她常说:「我们是修行人,要做慈济,什么事都要放开阔点,我们讲话就是要讲给人听,做事要做给人看,所以说话与做事都要用心。」
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却是一个很深的哲理。她走得让我很安心,因为她身病心无病,她的人生没有遗憾,所以我要祝福她很快再来!
心无贪恋,意不颠倒——静施
不解之缘,从过去到现在,
长情大爱,生生世世再到未来。
常常我会觉得,我何其幸福!来到人间,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大家以智慧来响应慈济的志业,成为一股安定社会的力量。
大家来跟着师父都是自动的,绝对没有被动,所以我的心愿也就是,希望你们跟着师父,绝对不会后悔。我很谨慎,三十多年如一日,从第一念发心到现在都没有改变,分分秒秒,就是抓紧这一念心。不过,有爱,就有烦恼,当大家身体健康能为社会付出时,师父一一铭感于心;但是,有任何一个人不平安时,师父就会操心,而当哪一个弟子离去时,实在非常心疼。
有一天晚上九点多,突然接到电话,说静施走了,那时候我的心情很难形容。静施跟随我做慈济,也超过二十五年了,还没有盖医院之前,她就来打佛七,后来要盖医院了,她就开始投入。她是第七组的组长,当时我要她当组长时,她说:「师父,我可以吗?我不会写字,书读的也不多,我可以吗?」我跟她说:只要你要你有心,什么都做得好。」
听她的先生说,有一位八十岁的老婆婆,替静施收了差不多七、八十位的会员,老婆婆很疼静施。静施若是晚点去收功德款,她就会打电话过去念她:「我已经都帮你收好了,你为什么还不来拿?如果再不来,我就不理你了。」静施接到电话就说:「好啦!好啦!我会赶快去。」老婆婆指责她,她也是很欢喜的接受,她从头至尾都是同样的一念心啊!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回她要去收功德款时,在车牌下等车,突然问心脏病发作,她觉得很不对劲,就赶快告诉自己说:「我要坚强,慈济的路还有这么长要走。师父啊!师父啊!我还要跟着你,慈济的事不是还有很多要我做吗?」她就这样一直勉励着自己,刚好那时有一辆出租车经过,她一招手,计程车就停下来,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心脏不舒服,拜托你送我到医院。」然后就不醒人事了。
幸好当时计程车司机赶紧送她到医院,而她也很幸运的及时获救。这位出租车司机到底是谁?我们也不认识,但是这位司机真的很好,把静施送到医院才离开。
过没几天,她就健健康康的出院了。从这时开始,她觉得生命很宝贵,因为生命的确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她更要把握生命可以使用的时间。她常常跟我说:「师父,我要发愿,发愿做到最后一口气。」真的是有愿有力。
她也曾是慈济护专的懿德妈妈,有时我去台北,她就会跟我说,师父,我的女儿又来看我了,我的哪一个女儿结婚了,哪一个女儿已经生孩子了。她把这些学生都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
我记得静施的孙女刚学走路,还不会说话时,她就开始说我们从前做慈济时,每天存五毛钱来救人的故事给孙女听。小孙女学会说话了,她就教她说:「钱钱给师太盖医院。」每天,她提起菜篮要出门买菜,孙女就会跟在后面说:「阿嬷!钱钱给师太盖医院。」静施就会给她钱,不管是十块、二十块,小孙女拿了就赶快投入扑满。爸爸、妈妈要出门时都一样,凡是有人要出门,她就会说:「钱钱,给师太盖医院。」
当我去到台北,这孩子就会拿着一个小扑满来,说是要给师太盖医院。静施还教小孙女顶礼师太,所以只要一看到我的相片,她说顶礼师太,小孙女立刻趴得平平的,非常可爱。
不管是儿子、女儿,就连孙女,她都是一样的心念在教导,这种身心精进,分秒必争做慈济,就是她的心愿,她就是要做到最后一口气,而她真的做到了。
她要往生的当天早上,还去做手语彩排,又去录像。我问:「录好了没?」她先生跟我说:「都录好了。」后来她的家人护着她的遗体,在第二天早上从台北出发,中午就送到慈济医学院做大体捐赠。你看,一生的事迹,自己都安排好了,真的没有遗憾了。
很多人为她念佛,我进去看她,也告诉她:「你发愿这辈子要做到最后一口气,你已经做到了。最后的身躯也已经回到慈济医院,做孩于们的大体老师,你要赶快去再赶快回来,换一个真正可爱活泼的小菩萨形态,快快再来。」似乎她也在回答我:「师父放心,我会赶快回来。」
先跟师父再跟佛祖——静蓉
一心一志,「先跟师父再跟佛祖」,这就是静蓉最后的一句话。
三十多年了,静蓉跟着师父做慈济,总是一心向前进,她跟着父学佛,所学的佛心即是大慈悲心。
记得三十多年前,慈济还是很困难时,她跟同修师兄很肯定慈济,两夫妻同心同道同志愿,就连她的女儿,也是一毕业就让她来帮助慈济的志业工作,直到现在都不曾停息。
初时,花莲的委员并不多,会务工作或是访视贫户等等,都是同样那几个人跟着师父去访视。每年一次的复查,她们也跟着师父全省复查,辛酸苦辣无不都是共尝、共欢乐,这些都是最真的情。后来,慈济开始募款盖医院,她们同样全心全力去呼吁,医院盖好了,这一群资深的委员们就投入去照顾医院的伙食。因为我一再交代,希望医院全部提供素食,但是又担心病患吃不下,也担心同仁会反弹,所以这一群资深的委员菩萨们,就自动自发去照顾医院的伙食,让我不必担忧。
每个月的发放日,天还未亮,这一群资深的老菩萨,就会自动来到精舍厨房张罗伙食。过去每年都举行一次佛七,其中伙食、行堂等等,也都是她们在负责,就这样一路走过来。
不过人啊!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循环,当她住进心莲病房时,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不过她那分很洒脱、很自在的精神反而支持着她。记得我去看她时,她还问我:「师父,什么时候我能快快的好起来?我还要再去做便当,全球的慈济人快回来了,我希望能为他们准备伙食。」她的精神还是很好,还是很勇敢很有毅力,期待快快好起来,还要为周年庆时的全球慈济人做伙食结缘。
有一次我出门行脚,在行脚途中,就有讯息传来说静蓉要等师父回来,病情已经很危急了。当然我还是按照行程走,不过心里也天天挂碍着她。等我行脚回来了,到医院去看她,我说:「你还在等什么呢?去就去,来就来,何必等!」她说:「看到师父回来我就安心了,去就去,来就来。」我又说:想睡就睡了,不管是睡多久,假如醒了眼睛张开还是看到周围这些人,你就要赶…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