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P2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人生命已走到末端,可見他真的善用了眼下每一分每一秒寶貴的時光。有一天更令人感動,一群醫學院的學生來到他的面前,面對幾百位學生,他仍然能夠很平靜地談生論死。他對生命看得如此自在,確實很難得!

   他還有一個心願,就是要圓滿榮譽董事。我將皈依證送去給他時,也提前爲他授證爲榮譽董事,完成他的心願。他爲了要接受皈依證和榮譽董事的授證,要求醫生把他的鼻胃管拿掉,他希望能幹幹淨淨、莊莊嚴嚴的,接受我給他的皈依證和授證儀式。

   他的人生,的確是很自在!盡管生命已經到了最末期,他還是這麼平靜,面帶笑容的面對一切。

   我告訴他:「難得你有這種修養,這是真功夫!很多修行人要學的就是這個,而你現在已經做到了。」又說:「其實,我們每天晚上的睡眠就是『小死』,而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一番『大死」;就像人一生的工作做完了,可以休息——長眠了。那時,就和睡覺時的境界一樣,意識脫離後的境界很飄然,沒有什麼痛苦。至于我們要訓練的則是:在呼吸完全停止、往生以後,不要輕易讓外面的境界誘引了!」他說:「我知道,我會聽師父的話。」

   人生既然有「來」的一天,當然也會有「去」的一天。自在的來,也就自在的去了!他很幸運的有一位好太太在身邊,能安慰、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悠悠走過叁十年慈濟路

  ——靜依

   已渡凡夫恩愛河,老病死券已破裂;

   見身筐中四大蛇,今入無余滅涅槃。

   花蓮資深委員靜依已是一位臨近九十歲的老人。不知不覺中慈濟已走過了叁十幾個年頭了,靜依也陪著我走在慈濟路上叁十幾年了。後來地住進慈院的心蓮病房,在人生的末端,她說想要見師父。

   看到師父去看她,她笑得好燦爛,我牽著她的手:「靜依呀!你跟隨師父多久了?」「可能有叁十幾年了!」「對,有叁十叁年。叁十叁年來你也做了很多事。」「我沒有做什麼,我傻傻的!」「你不傻,你很有智慧。師父當時想做慈善時,你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開始投入,還提著菜籃到菜市場幫忙勸募。」她聽了,笑嘻嘻的對女兒說:「要准備給師公的東西趕快拿來。」什麼東西要給我?

   她的女兒拿來一個珠寶盒,一看到珠寶盒,我就對她說:「我知道是什麼了。」她笑著說:這是我以前慢慢積存起來的,是一只金戒指,給師父您蓋醫院。」我就收下來:「好,師父替你蓋醫院,這樣你是不是很安心了?記得剛開始做慈濟的時候,常常需要四處去訪貧,你就買了一部車子讓女兒載我四處去。現在,你還是要記得跟緊師父喔!」她伸手拉住我,我說:「對!就是要像這樣拉緊我。你現在要趕緊發好願,要記得不不可以離開慈濟,趕緊去,趕快再回來,要自在來去。」她一邊聽著,臉上笑得很開心。

   看她到人生的最後還是笑得這樣開心,沒有愁容,眼睛閉著也是在笑,真正是生死自在。看她一生好像走得平平順順,是否就代表她的人生沒有坎坷呢?不是的!應該說是她的心很開闊,「善解、包容、放大肚量」就是她的口頭禅,不管是對兒子、媳婦或孫子,尤其是對慈濟所有的師兄師姊,她從未說出一句不滿的話。她常說:「我們是修行人,要做慈濟,什麼事都要放開闊點,我們講話就是要講給人聽,做事要做給人看,所以說話與做事都要用心。」

   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卻是一個很深的哲理。她走得讓我很安心,因爲她身病心無病,她的人生沒有遺憾,所以我要祝福她很快再來!

  心無貪戀,意不顛倒——靜施

   不解之緣,從過去到現在,

   長情大愛,生生世世再到未來。

   常常我會覺得,我何其幸福!來到人間,能夠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多有愛心的人,大家以智慧來響應慈濟的志業,成爲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

   大家來跟著師父都是自動的,絕對沒有被動,所以我的心願也就是,希望你們跟著師父,絕對不會後悔。我很謹慎,叁十多年如一日,從第一念發心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分分秒秒,就是抓緊這一念心。不過,有愛,就有煩惱,當大家身體健康能爲社會付出時,師父一一銘感于心;但是,有任何一個人不平安時,師父就會操心,而當哪一個弟子離去時,實在非常心疼。

   有一天晚上九點多,突然接到電話,說靜施走了,那時候我的心情很難形容。靜施跟隨我做慈濟,也超過二十五年了,還沒有蓋醫院之前,她就來打佛七,後來要蓋醫院了,她就開始投入。她是第七組的組長,當時我要她當組長時,她說:「師父,我可以嗎?我不會寫字,書讀的也不多,我可以嗎?」我跟她說:只要你要你有心,什麼都做得好。」

   聽她的先生說,有一位八十歲的老婆婆,替靜施收了差不多七、八十位的會員,老婆婆很疼靜施。靜施若是晚點去收功德款,她就會打電話過去念她:「我已經都幫你收好了,你爲什麼還不來拿?如果再不來,我就不理你了。」靜施接到電話就說:「好啦!好啦!我會趕快去。」老婆婆指責她,她也是很歡喜的接受,她從頭至尾都是同樣的一念心啊!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回她要去收功德款時,在車牌下等車,突然問心髒病發作,她覺得很不對勁,就趕快告訴自己說:「我要堅強,慈濟的路還有這麼長要走。師父啊!師父啊!我還要跟著你,慈濟的事不是還有很多要我做嗎?」她就這樣一直勉勵著自己,剛好那時有一輛出租車經過,她一招手,計程車就停下來,她只說了一句話:「我心髒不舒服,拜托你送我到醫院。」然後就不醒人事了。

   幸好當時計程車司機趕緊送她到醫院,而她也很幸運的及時獲救。這位出租車司機到底是誰?我們也不認識,但是這位司機真的很好,把靜施送到醫院才離開。

   過沒幾天,她就健健康康的出院了。從這時開始,她覺得生命很寶貴,因爲生命的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她更要把握生命可以使用的時間。她常常跟我說:「師父,我要發願,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真的是有願有力。

   她也曾是慈濟護專的懿德媽媽,有時我去臺北,她就會跟我說,師父,我的女兒又來看我了,我的哪一個女兒結婚了,哪一個女兒已經生孩子了。她把這些學生都當成自己親生的孩子。

   我記得靜施的孫女剛學走路,還不會說話時,她就開始說我們從前做慈濟時,每天存五毛錢來救人的故事給孫女聽。小孫女學會說話了,她就教她說:「錢錢給師太蓋醫院。」每天,她提起菜籃要出門買菜,孫女就會跟在後面說:「阿嬷!錢錢給師太蓋醫院。」靜施就會給她錢,不管是十塊、二十塊,小孫女拿了就趕快投入撲滿。爸爸、媽媽要出門時都一樣,凡是有人要出門,她就會說:「錢錢,給師太蓋醫院。」

   當我去到臺北,這孩子就會拿著一個小撲滿來,說是要給師太蓋醫院。靜施還教小孫女頂禮師太,所以只要一看到我的相片,她說頂禮師太,小孫女立刻趴得平平的,非常可愛。

   不管是兒子、女兒,就連孫女,她都是一樣的心念在教導,這種身心精進,分秒必爭做慈濟,就是她的心願,她就是要做到最後一口氣,而她真的做到了。

   她要往生的當天早上,還去做手語彩排,又去錄像。我問:「錄好了沒?」她先生跟我說:「都錄好了。」後來她的家人護著她的遺體,在第二天早上從臺北出發,中午就送到慈濟醫學院做大體捐贈。你看,一生的事迹,自己都安排好了,真的沒有遺憾了。

   很多人爲她念佛,我進去看她,也告訴她:「你發願這輩子要做到最後一口氣,你已經做到了。最後的身軀也已經回到慈濟醫院,做孩于們的大體老師,你要趕快去再趕快回來,換一個真正可愛活潑的小菩薩形態,快快再來。」似乎她也在回答我:「師父放心,我會趕快回來。」

  先跟師父再跟佛祖——靜蓉

   一心一志,「先跟師父再跟佛祖」,這就是靜蓉最後的一句話。

   叁十多年了,靜蓉跟著師父做慈濟,總是一心向前進,她跟著父學佛,所學的佛心即是大慈悲心。

   記得叁十多年前,慈濟還是很困難時,她跟同修師兄很肯定慈濟,兩夫妻同心同道同志願,就連她的女兒,也是一畢業就讓她來幫助慈濟的志業工作,直到現在都不曾停息。

   初時,花蓮的委員並不多,會務工作或是訪視貧戶等等,都是同樣那幾個人跟著師父去訪視。每年一次的複查,她們也跟著師父全省複查,辛酸苦辣無不都是共嘗、共歡樂,這些都是最真的情。後來,慈濟開始募款蓋醫院,她們同樣全心全力去呼籲,醫院蓋好了,這一群資深的委員們就投入去照顧醫院的夥食。因爲我一再交代,希望醫院全部提供素食,但是又擔心病患吃不下,也擔心同仁會反彈,所以這一群資深的委員菩薩們,就自動自發去照顧醫院的夥食,讓我不必擔憂。

   每個月的發放日,天還未亮,這一群資深的老菩薩,就會自動來到精舍廚房張羅夥食。過去每年都舉行一次佛七,其中夥食、行堂等等,也都是她們在負責,就這樣一路走過來。

   不過人啊!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循環,當她住進心蓮病房時,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身體不行了,不過她那分很灑脫、很自在的精神反而支持著她。記得我去看她時,她還問我:「師父,什麼時候我能快快的好起來?我還要再去做便當,全球的慈濟人快回來了,我希望能爲他們准備夥食。」她的精神還是很好,還是很勇敢很有毅力,期待快快好起來,還要爲周年慶時的全球慈濟人做夥食結緣。

   有一次我出門行腳,在行腳途中,就有訊息傳來說靜蓉要等師父回來,病情已經很危急了。當然我還是按照行程走,不過心裏也天天挂礙著她。等我行腳回來了,到醫院去看她,我說:「你還在等什麼呢?去就去,來就來,何必等!」她說:「看到師父回來我就安心了,去就去,來就來。」我又說:想睡就睡了,不管是睡多久,假如醒了眼睛張開還是看到周圍這些人,你就要趕…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