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P3

  ..續本文上一頁緊惜緣,要感恩!假使一睡就是長眠了,也要歡喜,再來時就會有一個可愛的人生。」

   後來她的體力又恢複了一些,可以回家了。這段期間,她在醫院也結了很多好緣,甚至有病患和她結成兄妹。當她回家一段時間後,過不了多久又回到醫院來了。

   那段時間我剛好又去行腳,回來後再去看她,跟她說:「我行腳回來了,我那麼忙,你還躺在這裏。」結果她回答說:「師父,您那麼忙,我就替你多睡一些。」看她多潇灑,多自在。她還安慰我說:「師父您放心,我一定是一心一志,先跟師父再跟佛祖,我去了再來還是一樣跟著師父!」

   本來她想做大體捐贈,但是又想要升級,不要只當學生的老師,她想做醫生的老師,那就是「病理解刦」,因爲她覺得生病很痛苦,希望把她最後的軀體奉獻給醫師們做病理解剖。當她還能做事時,就把她的愛心、精神、力量全部投入進來,她的所長是什麼,就奉獻什麼,連最後的人生還要貢獻給我們的醫院,讓醫師們解剖,去了解她的病起因爲何,才能爲其也病人縮短療程,解脫苦難。

   所以說來,這就是菩薩,她已經轉了一個站,等待一個真正有緣的好家庭,等一個好時機,她再來的時刻,就是最清新、最美好的人生。想到這一點,我爲她感到歡喜。我還聽說往生前靜慈她們去看她時,她還跟她們說:「握個手!」然後跟靜慈說再見。就這樣,多令人羨慕,我們應該要替她高興,這就是解脫生死,去來輕安自在。

  日出日落的生命——蘇金蓮

   若臨命終,身無病苦;

   心不貪戀,意不顛倒;

   于一念頃,生極樂國。

   每天同樣的日出、日落,日子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在這天地間,每一天、每一時都有不同的人、事、物發生,不斷生生滅滅。世間確實奇妙,快樂、歡喜、悲痛、慘淒都在同一個日子裏發生,每天都有從無到有,又從有而消滅的循環過程,每一天都一樣有這些生與滅的問題。

   人生啊!在這日出到日落的過程中,每天都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生生滅滅,不斷在時間與空間裏交錯著。臺東委員蘇金蓮,八十六年中秋節晚上,和大家在精舍的草坪上跳山地舞。隔天志工早會上,我稱贊她都已經當阿嬷了,但是跳起舞來就跟原住民跳得一樣好,到了晚上大家請她教舞,她也笑咪咪的說:「簡單啦!只要記住幾個重點就行了。」

   「來,隨我來!」她就在歡笑中教大家跳舞。過了沒多久,她的身體開始傾斜然後倒了下去,有的人以爲她在示範舞姿,沒想到是昏迷了,大家趕緊叫來救護車把她送到慈濟醫院。

   到達醫院時她醒了過來,告訴身邊的師姊說:「我沒事,不必告訴我先生。」說完後就閉上眼睛休息,但是醫師發現她瞳孔放大,已呈彌留狀態,原來是腦血管瘤破裂,而且長在不好的地方,病情很快就惡化了。隔天早上我去加護病房看她,她睡得很安詳。

   我告訴她的先生:「你要有心理准備。」他說:「我知道,但是,實在太突然了!」「是太突然了,不過我們應該祝福她。人生能健健康康、沒有病痛,到最後一秒鍾還是很歡喜,這是很難得的,雖然會不舍,但是想到她能這麼輕安的離開也很安慰,我們就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她。」

   她先生說:「是啊!相信她是求仁得仁。她的一生,走入慈濟後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尤其每次要回來當志工,就會像小學生要去遠足一樣,前一晚就高興得靜不下來。我很感恩慈濟!幸好在慈濟有這麼多人關心她,否則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她的先生也很能善解。

   就這樣,她靜靜的往生了。後來我行腳經過臺東時也去看她的先生,他說:「師父,真的很感恩!自從她的遺體送回來之後,每天都有好多師兄師姊來關心,讓我覺得慈濟這個團體很溫馨。」于是他發願要當個接棒人,接續太大未完成的志業。

   生死事大,但若能看得開、想得通,並且在一息尚存之際,能妥善運用生命的良能,一切就能安然自在。

  人生旅途

   有情所喜,是險所在;

   有情所怖,是苦所在;

   當行梵行,舍離于有。

   人生在世就像在旅行,有些人的旅途很遙遠,有些人卻在半路下車,這就是「人生旅途」。

   學佛最要緊的是看透生命。人身只不過是四大假合,就像一輛車子,車子裏面的動力就是我們的靈魂,有時動力不足,卻還要走在坎坷的路上,那是非常痛苦的事。我們若是看得開,可以馬上將馬達停止,丟掉這輛破舊的車子,趕緊再換一輛全新的,就能重新再起步,這就是解脫的人生。

   學佛,要學得像這輛車的駕駛人,懂得選擇車子、選擇路,知道如何取舍,這就是「解脫」。衆生之所以不能解脫,是因爲被情愛束縛住,時時都舍不得,一直到最後不得不舍時,所帶走的卻只有癡迷與萬般不情願。平時我們就必須學得真正的灑脫,凡事拿得起、放得下,這才是學佛的目標。

   但是曾經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大家心中都有一樣舍不下的擔憂,就是爲了我們一位老委員,她在生死邊緣痛苦掙紮。看到她痛苦的樣子,大家的內心總是有一種企盼——如果她的病能好,希望她趕快站起來:假如好不了了,就趕快舍離,免得這位駕駛者在崎岖的道路上,因爲馬達不出力量,而受盡病痛折磨。

   不過盡管站在旁邊的人爲她擔心,知道這輛車子將要粉碎,但是駕駛者卻還存有一線希望,希望能將這輛破車開過坎坷的道路,想象前面就是平坦的路途,這也是人之常情。

   終于,這段坎坷路她走過去了。很多委員從醫院回來都跟我說:「師父,我們大家都很羨慕她,她好有福氣啊!」對!她很有福氣。看看最後大家爲她念佛,爲她洗身、換衣,穿上全套的慈濟製服,真是一位端端正正、莊嚴無比的佛教徒。

   記得她生前曾對我說:「師父,你怎麼不趕快跟我說一句「你趕快去,趕快來啊!』」老實說,不用師父講,這句話早就印在她的腦海中,只是她舍不得罷了!但是,此時她既然已「趕快去」,相信她也有決心「趕快來」:因爲既已「舍」,現在就是全心的「得」。她女兒對我說:「師公,媽媽愈看愈漂亮。」她不只是漂亮,而是生命的莊嚴,因她舍棄了凡夫心,抱持這分菩薩心,才會選擇「倒駕慈航」這艘船,回入裟婆再來度衆生。

   我還聽到一件事很感動,本來她好像還放不下,後來女兒跟她說:「媽媽你放心,慈濟的志業,我會替你接棒。」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她最大的安慰,也讓她安心的放下這輛破車,放棄崎岖的道路,再去換一輛最有力的新車,繼續上路。

  破車哲學

   愈不好的破車愈要用它,

   不用只是提早報廢。

   常有人向我提起他們的夢境,我們都回答:「夢境本是虛幻!」不過,虛幻的夢境有時也很有趣。有一在早上快敲板以前,我做了一個夢。

   夢境裏,我看到一團光圈,它慢慢由遠而近,中間好像有個人影似曾相識,近一些再看,在光圈中,她虔誠的合掌禮拜,頂禮之後向我做了一個像是「再見」的手勢,然後光圈就慢慢淡了,此時,板聲隨之響起。

   這個夢也是虛幻的,但好像有點特別,當時的心境甚是歡喜,而醒後猶覺得喜悅。前一天我才聽到一位志工往生了,並且已經火化,不知是否因爲我想得太多才有這個夢?倒是這位委員志工的精神很值得我們談談。

   一年多的時間,每次輪到他們那一組回來當志工,她一定把握機會回來。她真的很精進,雖然身體不是很好,但是常常記得師父說的:「愈不好的破車(身體)愈要用它,如果把它扔在旁邊不用,這輛破車就會愈早報廢,所以,能用就得多利用。」

   後來,醫生診斷她已是肺癌末期,當時的病狀是氣喘,原來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心髒,而且有了積水的現象,因爲她的病情危急,所以立即住進醫院。後來她轉回慈濟醫院,醫生馬上爲她處理,抽出二千多西西的積水。

   在加護病房裏,只要有人去看她,雖然她戴著氧氣罩,但總是笑臉迎人,沒有一點兒病容。後來轉入普通病房,如果氣喘較緩和時,她仍然去當志工,熱心的向其它病人談慈濟。

   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把頭發梳得光潔幹淨,正坐在床上等著。我說:「昨天才剛動了手術,你今天還這麼勇敢!」她說:「就是要勇敢,要拼才會贏!」她笑得很開心,還安慰我說:「師父!沒關系,我身體一向就是這樣,所以要跟它拼,拼得過就是我贏,因爲師父很缺人,所以我會努力:要不然也要快去快回!」她說得很輕松,好像在說別人似的。

   等我出門行腳回來,聽志工說她往生了,有好多人爲她助念。隔天早上我到醫院看到她的兒子,他看起來很平靜,我對他說:「媽媽已經安詳往生,你不要再煩憂。」他回答說:「媽媽在這段日子裏有那麼多師姑陪著她,看她那麼高興,我也很高興,我一定會照媽媽交代的話做,接慈濟的棒子。」我說:這樣很好啊!兒子接棒,她更可以安心的快去決回了。」他說「媽媽也說拼不過就要快去快回,她走得很安詳,沒有痛苦。」

   生死事大,人生在世,生時不知如何;要走的時候,則希望能清清楚楚。看看這個例子,因爲她有這分慈悲喜舍的心,所以來得簡單,去得安詳,生死自在。

  透徹人生,安然往生

   日輪西去,了知婆婆陽光有限;

   淨土歸來,始信極樂壽命無窮。

   有一則發生在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一位「透徹人生,捐贈遺體」的老先生——

   家住南投的老先生,發現自己癌症末期後,想要捐贈遺體,就在家人支持下住進慈院心蓮病房。有一天,老先生很想去靜思堂走走,半途老先生體力不支,遂又折返醫院,回到病房,老先生便安詳、無痛苦的往生了。  

   他的親人趕過來時,提起老先生曾說要捐手上的兩枚戒指給我蓋醫院。但老太太擔心老先生的身體已經僵硬,要如何脫下戒指?這位親人遂對老先生說:「是你自己發…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願再來——生命的勇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