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P4

  ..续本文上一页心要捐的,你就要让我们拿得下来。」不可思议的,戒指很快就取下来了。接着将老先生的遗体送到医学院做防腐处理时,依旧面色如生,好似睡着一般,令人看了就感到安心欢喜。

   真是令人赞叹!他最期待的就是人生的最后、要大舍的这一天,所以将生死看得很透彻,才能走得这么安然自在。其实,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因为想不开,而以种种方法伤害自己,甚至自杀,如此身心都不得自在,那就苦不堪言了。

   有人说,什么都可以学,就是「死」不要学。我则认为,死才真正该用心学习。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人们最惶恐的就是这件事.若是能对死亡有透彻正确的认知,知道人死之后灵魂脱体,是非常安然的境界,这样就不会对死亡那么恐惧了。死不足畏,重要的是活着时就要看开生死,凡事不计较,把握现在努力付出,这样的人生绝对没有后悔,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两个心愿

   「如果病不能好,就把身体捐给医学院做解剖。假如能好起来,将来要考上慈济医学院,当一个好医师救人。」

   勇敢的小弟弟如是发愿!

   大舍遗体实在是难舍能舍的崇高义行,因为我们民间「全尸、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柢固,能够破除这个禁忌,发心捐赠遗体供医学研究,实是透彻生死的大智慧者。

   大体老师们有的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家,也有的是十几岁的少年。记得行脚到台中时,这位十六岁的小弟弟由妈妈陪同前来,见到了我,他就很勇敢的跟我说:「师公,我有两个心愿,不管是哪一个愿,我都已经下定决心了。」我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我是一个淋巴癌的病人,如果我的病不能好,我要把身体捐给医学院做解剖。假如我能够好起来,我希望将来能考上慈济医学院,当一个好医师救人。」多么勇敢的孩子啊!这么从容自在,讲的好像是别人的事。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真的在流泪,怎么不心疼?他的年纪这么轻,应该是生命力非常强盛的时候,却得了这种病。他的妈妈在旁边听着,脸上虽然在笑,可是眼泪也不断的流下来。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慈济委员,她很勇敢,对生死也看得很洒脱,当她接到医师的宣布,知道孩子再也留不住了,就化哀伤为大爱,鼓励孩子将遗体捐出来。难得这个孩子也懂得妈妈那分大爱,愿意往生后把身体交给医学生做研究。

   我相信,我们医学院的孩子们同样也能体会捐赠者的爱心,一定会以诚恳的心来对待他们。此时,脑海中闪过一幕景像:我们有一位学生是原住民,原住民的个性一向都很开朗豪爽,喜欢唱歌。当他在上解剖课时,觉得眼前的大体阿伯就像他的亲人一样,所以经常陪在阿伯身边,唱歌给阿伯听,他觉得阿伯好像也跟着在唱……,真是很美丽的生死交会啊!

  大爱舍儿身

   还好他的器官在很多人身上使用,当初若没有舍出来,火化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慈济教师联谊会的一位女老师过来见我,日前有一位车祸往生,而捐献器官及骨骼的现役军人,正是她的儿子。母子情深,提到意外身亡的儿子,她情不自禁流下泪水,悲苦的诉说:「心里真有一种失落感……,当儿子停尸在殡仪馆时,我还能每天去看一看他,虽然只是摸摸儿子,总也是感到安慰。但是,现在他已经火化了,我再也看不到他了,内心实在觉得很空虚……。」

   这真是天下父母心啊!这种做母亲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是要能善解,我就劝她往另一方面去想:「还好你儿子的器官,还能在很多人身上使用,当初如果没有把他舍出来,火一烧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儿子能够造福这么多人,你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这位老师就问:「在做移植手术时,我儿子会感觉到痛吗?」

   我回答他:「不会。因为意识脱离身躯后,对身体的一切就已没有知觉,平常人之所以有痛的感受,是因为意识还在。你的儿子生前既然曾发愿捐赠器官,现在身上的器官真正能发挥救人的良能了,相信他一定会很安慰。而你也要感到光荣,虽然心痛难免,但你的成全是很有意义的。」

   在讲求「全尸」的民俗观念里,这位老师能强抑丧子之痛,成全儿子大布拖的心愿,真正是位了不起的母亲!

  用自己的生命说法

   说法现身容大度,救出世人尽欢颜。

   某天我接到一位慈济委员的电话。她儿子就读警官学校,最近在训练期间一直发烧,持续了一个多月。他以为是感冒,也没有很在意,那天又发高烧达四十几度。

   隔天官兵们上体育课,要跑三千公尺,年轻人把他的情况告诉长官。他的长官说:「再用体温计量量看!」量的结果是三十七度多,还算正常。长官就说:「一点点烧不算什么,还可以跑呀!」年轻人就服从命令,但跑了一千多公尺后,不支倒地,被送到医院急救。

   他们夫妻接到通知后,立即到医院去看儿子,见面时,儿子很勇敢,身体也好像恢复了许多,还跟他们说明最近身体的状况,又安慰他们说:「没关系,我休息一下身体就会好了!」他们才放心回家去。

   但是,刚回到家几分钟,电话又来了:「你的儿子很危急,已被送进加护病房。」他们马上又赶到医院,到达加护病房时,医生宣布:「他已经脑死了!」他们听了宛如晴天霹雳,刚才明明还好好的,没想到现在再也不能和他们讲话了。他们的儿子很乖,长得也一表人才,但是,突然的病变,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其它的慈济委员都在旁边尽心的安慰、陪伴他们,请他们节顺变。

   这时委员也提醒这对悲伤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已经脑死了,不过器官可能还能用,这时最好是发挥大爱,把他捐出来帮助需要的人呀!」他们听了如梦初醒:「对呀!应该要发挥大爱,师父常常这样教育我们,慈济人不应只爱自己,儿子既然脑死了,还有许多人需要移植器官才能活下去!」于是,他们下了决心要把儿子的器官全部捐出来。

   联络上长庚医院后,便把孩子的身体接过去,长庚的医师抱着人道主义,因为病人戴着氧气罩还有气息,医师很慎重的说:「我再为他检查,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不放弃!」所以,在长庚又为孩子做了全身检查。结果发现他因为发烧时血管阻塞,无法将血液送至全身各器官,而且脑血管破裂,病毒已经发散全全身,所有内脏器官都被感染,因此完全不能捐了。

   后来,听说孩子的长宫为了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所以常去探望。长官问他们:「你们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要提出吗?」爸爸说:「既然事实已经这样,我们再要求什么也无济于事了!若说有什么意见,我希望这种事只到我儿子身上为止,以后不要再有类似的不幸发生。希望各位长官能把爱心发挥出来,以父母心来疼爱别人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一块无法代替的宝呀!虽然我们很心痛,但是再提出要求也是多余的,希望大家今后多爱护别人的子弟,不要再有同样的事发生。」

   长官们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感动,说:「你们真伟大呀!儿于发生不幸,你们竟然还想到别人的孩子,你们有信仰吗?」这位父亲说:「我们是佛教徒,是慈济人,平时师父就是这样教育我们,所以,我们也不想要求什么,只希望儿子的示现能教育更多的人。」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母呀!儿子已经无法复生,而他们没有怨言,只是诚心为其它人的子弟着想。

   最后年轻人断气了,好在眼角膜没有受感染能够捐赠,终于能带给人重见光明的希望。于是,这对父母又做出决定,这种病这么罕见,那就把儿子的遗体捐给医院做医学解剖研究,希望能找到病因,以便将来发挥有效的医疗功能。」是啊!这也是对医学的大奉献,这对父母的抉择,实在是功德无量!

  第六意识出离的境界

   感觉很轻,轻飘飘的到了一个很美的境界。我看到我的父母,很多亲戚都在那里,跟我说:回来啊!回来啊!

   我们常说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当我们的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会合的时候,也就是有人在说话时,我们的耳朵在听,有没有注意听的这个「意」,还有我们在看,有没有注意看的这个「意」,以及说话的人,有没有注意在说的这个意,这就是第六意识。

   设若我们「意」无法和前五识会合,就会产生明明别人在说话,但是自己却无法反应的情况。就像医师宣布病人的生命指数很低,或是说他已经没有意识了,但这并不等于已经死亡,这只不过是意识无法和境界产生互动,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昏死了一般。

   例如有一位林居士,他既是慈济委员,也是荣董及慈诚队,有一次他心脏病发作,送到一家医院急救,医师帮他做电击,急救了半个多小时,情况仍不见好转。这家医院没有加护病房,就建议他的家属赶紧转送大医院。大医院的心脏科权威医师,在急救了几次后,都发出病危通知,医师告诉他的家属说:「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他可能随时都会走。」

   那时候我正好行脚到台北,一下车就赶紧到医院去探望他。他的家属跟我说:「师父,医师已经请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我进去看他时,林居士躺在病床上,怎么叫都没有反应,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要放下心来,如果业尽了,就自然、安心的走:如果还没,师父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做。要用心,要发愿,要坚强一点,该回来你就要回来,再回来帮师父做事。」当时他的太太在我身边,医师也在身边,我觉得他好像眼睛张开了一下。我就再拍拍他的肩头:「听到了吧!师父很忙,不要老是想留在这里。」说完以后我就离开了。

   那段时间我都在台北行脚,后来听到讯息说他的病情慢慢慢稳定下来了,又过几天,他就从加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当我要往南行脚之前,又去了一趟医院看他,他看到我就赶快坐起来,我问:「怎么差那么多?」他说:「是啊!师父不是说您很忙,叫我赶快回来吗?」我说:「我说的你都有听到吗?」他点点头说:「有啊!」我说:「那时候你怎么不理我?」他又说:「就是没办法啊!我就是无法向您表达。其实,我觉得当时好像做了一场梦。」

   我问他梦见什么?他回忆着说:「我梦见听到很好听的音乐,那不是在世间能听到的,反正就是很好听,人家说天乐,大概就像这样子吧!」我又问:「听了音乐然后呢?」他说:「感觉很轻,轻飘飘的到了一个很美的境界,那个境界我不会形容,就是很美。在那里我看到我的父母,很多我的亲戚一大群都在那里,跟我说:「回来啊!回来啊!』我正要去的时候,刚好听到师父的声音说:「我很忙啊,要坚强一点,师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做。」我听到这样,就觉得不能跟他们去,我要赶快回来帮师父。」在听到我说话的那时候,他说他的确张开了眼睛,真的看到我了。

   现在这位林居士每天都很忙,我问他:「你那么忙,身体受不受得了?」他很幽默的说:您看,我每天都很忙,哪有时间再生病啊!我照常吃药就好了,而且每天都要出去收功德费啊!我师姊忙着她区组长的事情,我如果没有认真去收功德费,师父,我马上就没工作了。」

   这就是一个神识出离的经验。他的意识就是在那之间,也就是生死的边缘,医师已经发出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但是他复原后,脸色非常红润,非常健康,每天做慈济做得很快乐。

   所以我常说,不要在病人的身边哭泣哀叫,或是说一些让病人伤心挂碍的话,尤其是我们在当志工时更要注意,不要因为病人昏迷了,就在病人面前问他的家属或是朋友一些事,这都不好,因为他的意识都还在,只是无法回答。我们如果要跟家属说关于病人的事,应该把家属带离病人的身边,才来和家属互动,因为病人本身的意识还存在,在病人面前讨论,会让他有挂碍,走得不安心。

   有句话说「华陀难救无命之人」,其实一个人的业如果尽了,怎么救都难以救得回来:业如果未尽,要走也走不了。所以我们时时照顾好这念心最重要,像林居士他所经历的是很好的境界,有天乐,有亲人,有很美的境界轻飘飘的,很安然,很自在,这是身旁的人无法体会的。平时我们如果能够养成很好的脾气,对人人都很好,所做的都是好事,这样的善念就是福。人生总有最后的一天,恒持善念,在面临最后的那种意识境界,就会更加轻安自在。

  

《生死皆自在·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