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麼一句話,他一聽醒過來了:“是不對,是不對”,什麼話?“如果釋迦佛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殊勝的法,你也不要聽。”叫釋迦佛的弟子不要聽釋迦佛的法,這不謗法又是什麼呢?同時也排斥佛、貶低佛了。謗法呢?“現在什麼時候了,你學這麼多法有什麼用?”把法說成沒有作用。“唸經不必求懂”,不求懂就沒作用了。佛叫我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可是有人說“叁藏十二部,讓別人去深入好了”,“要學愚,不學智”,完全是貶低法,不恭敬法,排斥法,製造愚癡。謗僧呢?“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非但謗僧,以後法也要被他消滅,僧也要被他消滅了。在家人本來羨慕出家人的莊嚴,羨慕出家的功德,想出家。一聽這個話,不出家了,因爲出家修不好,我爲了修好還是呆在家裏吧。出家人想想,我出家這條路走錯了,修不好了,趕快到外面去找女朋友,准備還俗結婚了。如果這種情況普及的話,將來中國如果還有和尚,也是娶老婆生兒子的和尚,那麼豈不是僧寶就被消滅了。只有無知的人聽到這句話,才覺得它有道理。
把局部說成整體,善知識都被謗光
人都有點錯,可也有對的地方呀,或者錯的多對的少,或者對的多錯的少,要辯證地看。譬如有人說,“甯波人最凶,紹興最刁”,難道甯波沒有好人?紹興人沒有老實人啊?難道你的家鄉沒有凶的人沒有刁的人?當然佛門由于十年動亂,青黃不接,加上末法時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正之風,可也有好的一面呀,他卻把局部說成全體。事實上呢,出家非但能修得好,東南亞國家還出了一個現代的阿羅漢,現在還有很多善知識在宏法度衆生,但是這些他都不講,反而提一句:“現在還有善知識嗎?”假如反問一句:“請問你是不是善知識啊?”因爲你說現在沒有善知識可見得你也不是,那你講這麼多的話幹什麼呀?“我是善知識。”那麼只有你是善知識,別人都不是善知識。
謗戒說是束縛人,謗定說是要著魔
還有的謗戒謗定,戒是解脫,有的說“戒是束縛人”“會對生活帶來不方便”。定生慧,有的說“修禅定要著魔”。說話不符合事實聽了受影響,都會形成過錯。我僅僅是點破一下謗叁寶及戒定的人運用的手法。有的雖是無意誹謗,但說話不符合事實,難免也有誹謗之過。所以這些話咱們是聽不得的,如果你一聽,認可了,受影響了,謗佛謗法謗僧的因果就把你卷進去了。(回向)
喜(67)
———————— 傅味琴 2002.5.9 ————————
有智慧就有快樂,學佛前我們都是愚癡的人
提要:
·有智慧就有快樂,學佛前我們都是愚癡的人
·有福報的愚癡人也會“自安穩快樂,現前皆如意”
·愚癡的人“遊玩衣食美,不畏福漸盡”
·別業好,共業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見享受應害怕
·愚癡的人常“謗叁寶戒定”
有智慧就有快樂,學佛前我們都是愚癡的人
今天繼續講“開示愚癡”。我們學佛的人是學智慧,有智慧就有快樂。如果不學法,就會經常苦惱。有沒有不學法照樣不苦惱的?有,就是搞迷信,搞迷信的人也挺快樂,苦惱以及搞迷信都不是智慧。只有我們懂得了佛法,人生觀轉變,非常開朗,有覺悟,這才叫慧樂。反過來,沒有學佛前我們都是愚癡的人。
有福報的愚癡人也會“自安穩快樂,現前皆如意”
愚癡的人也有快樂,這種快樂,形形色色什麼都有。有福氣,賺了鈔票也會快樂;有了鈔票,遊山玩水也會快樂;腦子有點小聰明,損人利己也會快樂;連罵別人幾句話,他也快樂,打人家兩個耳光,他也高興。所以很長年代以來人們都在研究一個課題:什麼是幸福?人們的觀點不同,快樂的性質就不同,命運也跟著不同。
這一段經文專門是開示愚癡:“自安穩快樂,現前皆如意”。貪圖自己生活的安穩,能快快樂樂地過日子,眼前非常如意,人們稱之爲好福氣、交好運。社會上算命看相爲什麼始終很興旺,就是因爲人們這種思想觀念很重,認爲命好就是一切都好。
愚癡的人“遊玩衣食美,不畏福漸盡”
有智慧的人就不看相、不算命,有智慧的人懂得命運是自己創造的,命運的好壞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生活富裕快樂,那是自己的福報,福報享完了仍然要受苦,我們佛弟子就是這樣的觀點。那些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遊玩衣食美,不畏福漸盡”,整天地遊山玩水,追求美衣美食,一點不害怕自己的福報就這麼慢慢被消耗光了。
窮人會變富人,富人也會變窮人。曆史上那些要飯的,以前多是富家公子。福報好比銀行裏的存款,享受的人存進去少,提出來多,即使你過去存了很多錢,你不斷地拿,又不存進去,總有一天會用完的。
別業好,共業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見享受應害怕
有人說“憑我這套本事,憑我的勞動力,我是不相信我會苦。”你聰明、有學問、有技術,這是你的別業。衆生還有共業呢,共業會把你卷進去。共業就是大家都是那樣,你也不能例外。所以不要以爲命好,就一直會好下去,自己的福報好像永遠也用不完似的,可以憑著自己的富裕對人傲慢。我們佛弟子不應該這樣愚癡,應該看到吃喝玩樂就非常害怕,因爲這都是消耗福氣的事,哪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可傲慢的?
愚癡的人常“謗叁寶戒定”
“謗叁寶戒定”,你不信佛就不信佛,何必要誹謗佛教呢?信仰有各種各樣,你信你的,他信他的,大家要互相尊重,信仰自由嘛。你不要去誹謗人家,可是不信佛的人偏要說佛教是封建迷信,有的宗教偏要說信佛的人是魔鬼,咱們信佛的人可沒有說你是吊死鬼。(衆笑)這些人差不多都是憑著自己的知見,自己的財富,傲慢得很。不信佛法已經是愚癡了,你不懂,聽一聽學一學,你就懂了,你就知道佛法是一個極其圓滿的智慧。
喜(68)
———————— 傅味琴 2002.5.9 ————————
贊發菩提心的人功德大,
謗發菩提心的人罪過大
提要:
·贊發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謗發菩提心的人罪過大
·佛弟子謗佛謗法謗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假和尚不持戒,卻在以身謗戒
·假和尚化緣,全是騙錢
·憑一張百萬英磅的鈔票,竟然能到處白吃白穿,還受人恭敬
贊發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謗發菩提心的人罪過大
誹謗的罪過很大,將來果報不得了。照佛經上說,如果你敗壞世間上一個好人的名譽,這個報應都很大,如果你誹謗一個佛弟子,這個罪過更大了,如果你誹謗一個發菩提心的人呢,這個罪過更加大!我也不說傲慢的話,也不說自卑的話,我實事求是說,我是有菩提心的,否則我也不會爲了度衆生拼老命。可是從年輕到現在,我一直受人誹謗,受人排擠打擊。社會上的人誹謗我、排斥我,我還氣得過,佛弟子也有誹謗我的,還有的開頭說我好,一起矛盾就誹謗我。誹謗可不是批評,批評是善意地幫助,誹謗是沒有這回事,故意去敗壞你的名譽,目的是維護自己的名和利,那個罪很大。經書上說,你在一個發菩提心的衆生面前點一盞燈,跟你在數不清的佛面前點無數的燈,哪個功德大?佛說前者的功德大。反過來講,如果你對一個發菩提心的佛弟子進行誹謗,這個罪沒有辦法計算啊!現世就得受報。
佛弟子謗佛謗法謗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社會上的人謗佛謗法謗僧,因爲他們不懂佛法,他們危害性是很大,但遠遠比不上在佛門裏邊謗佛謗法謗僧。在佛門裏,佛弟子誹謗叁寶,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有句話: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佛也說過:到了末法時期,魔王波旬就要進佛門來破壞。有的法師也講:現在假和尚多得不得了,幾乎是滿街走。有的假和尚還很得意,因爲他非但有錢,還用錢去買一個名,名利雙收,據說還當上了領導。有的假和尚,有老婆兒子,這能叫佛弟子嗎?還有的在佛法裏增加了很多的邪知邪見,那樣佛法就被滅掉了,因爲法被攪亂了,正確的樹立不起來了。
假和尚不持戒,卻在以身謗戒
還有謗戒。佛說過,如來在世,以如來爲師;如來涅槃,以戒爲師。現在有一個風氣還算是不錯的,一出家了,聽說哪兒有授大戒,趕快去受大戒,受了大戒我就是比丘了。
有的人卻錯誤的理解,認爲當了比丘能到處挂單,分紅包包也有一份,還能高高在上“你是沙彌,我是比丘,不准你開口。”那你戒條背得出來嗎?背不出怎麼叫持戒呢?受了戒,戒的條文和開遮持犯的標准要學習,要弄明白。居士五戒“殺盜淫妄酒”很容易背出來。比丘兩百五十條戒你即使明白了,你做不起來,犯了戒只有罪過沒有功德,佛說過,“犯戒地獄苦”,有因果的。
假和尚化緣,全是騙錢
到大城市去化緣,錢來得很快。像深圳這樣的地方,前幾年化起緣來容易得很。深圳每家人家都有防盜門,他只要門鈴一按,主人隔著防盜門,一看是個戴了帽子的出家人,說:“我是修廟來化緣的。”馬上遞出十元錢。那個時候十元錢可值錢了。或者碰到五十元的,多自在啊!這不是他的福氣,這是騙人。
憑一張百萬英磅的鈔票,竟然能到處白吃白穿,還受人恭敬
從前有部電影,蠻有意思的。高樓上兩個富翁想做個試驗,看看這張面額一百萬英磅的鈔票能起多少作用。就把這張鈔票裝在信封裏,從高樓上丟下去。結果給走路的人撿到了,這是個窮人,剛好他肚子餓了,走到一家餐廳,沒點幾個菜,很快就吃完了。招待員問他要錢,他把信封拆開,取出這張鈔票給他找。招待員一看:什麼?百萬英鎊!他想你這個百萬富翁穿這麼樣不值錢的衣服,點這麼普普通通的菜,肯定是有怪脾氣的百萬富翁,今天能到我這個小店來,是我店的光榮,再說一百萬英磅叫我怎麼找啊?(衆笑)所以他馬上就肅然起敬,滿面微笑,恭恭敬敬地把一百萬英磅還給他:“這不要錢,不要錢,有你這位大先生來到我這兒,是我店的光榮。”你看多自在!無論走到哪兒都有飯吃,只要這張百萬英磅的鈔票一放,(衆笑)就不會餓死了,其實一百萬英磅又不是他的。他到服裝商店,一套西裝一換,又遞上這張鈔票,還是老樣子,這個老板畢恭畢敬一直送出門,還希望他多多光臨。
戲拍到最後,試驗完了,意思是讓你看看:一張百萬英磅鈔票的作用,能夠到處白穿衣、白吃飯。這兩個富翁通知年輕人:“這是我們不小心掉下去的,我們今天要收回。”他不敢不還,像他這樣的人能有一百萬英磅?肯定別人要說他是偷來的,還是趕快還掉吧。一還掉,他一個英磅也沒有,仍然是個流浪漢。
喜(69)
———————— 傅味琴 2002.5.9 ————————
謗叁寶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樓閣
提要:
·愚癡的人用謗戒來掩飾自己的犯戒
·愚癡的人謗定說:“修禅定要著魔的”
·不能“專誦不禅,只唸不定”
·謗叁寶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樓閣
·“大笑憫人愚”愚人總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憐
愚癡的人用謗戒來掩飾自己的犯戒
所以,受了戒不要到處遊山玩水,受盡恭敬供養,受戒要學戒,還要持戒,兩百五十條戒都要持起來,偶然犯了還要忏悔還淨,要那樣才行。有的人非但不持戒,還誹謗戒,有意破壞佛教,爲自己遮羞。說:“現在什麼時代了,還講戒嗎?”“我只要心地好,要戒幹什麼?”“你們這種受戒的人,我看還沒我好呢。”“戒是束縛。”我從前還有聽到,“九十年代了,還講戒?”認爲戒不起作用了,用不著了,這些全是在謗戒。
愚癡的人謗定說:“修禅定要著魔的”
還謗禅定,說“修禅定要著魔的”,“參禅不念佛,十個倒有十個空”,“只要念就可以,用不著修定”,當初淨土法門最開始也是修戒定慧,淨土叁本經書都要學都要修,要照《佛說阿彌陀經》修,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也要照《佛說無量壽經》修,不犯謗法的罪和五無間罪,也要照《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修,天天修定修觀,到了後來,這個法門被人改變了,成了只要念,聽法也用不著,修定更加用不著,一直發展到現在,“只要一句,樣樣不要,誰去修禅定,誰是雜修,不得往生了”,能不能往生由他說了算?
不能“專誦不禅,只唸不定”
佛陀四十九年教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發慧,釋迦佛說過:凡是佛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現在變成“專誦不禅,只唸不定”。謗定就是謗法呀,不修禅定非但你自己沒有定力,不可能成就,因爲一切成就都要靠定,而且對佛教的危害很大,即使你想往生西方也不可能,因爲謗法的人阿彌陀佛把他除外了。
謗叁寶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樓閣
有些人唸了阿彌陀佛就不再聽釋迦佛的話了,這不是在否定佛嗎?“不必深入經藏,越聽多越糟糕”,謗法。“現在和尚像啥?遠遠比不上在家人,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謗僧。這樣你的信仰你的用功都成了空中樓閣,這麼多有善根的人就跟著你忙一個空!所以千萬不能謗叁寶及戒定。
“大笑憫人愚”愚人總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憐
“大笑憫人愚”,世間上笑我們:“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現在生活越來越豐富了,你們這些信佛的人簡直不好理解,偏偏把自己搞得這麼苦,真是愚蠢啊!”“人生幾何?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們太愚蠢,不懂得及時行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讀書能出人投地,能賺大錢,你們呢?五星級賓館不住,去住寺院,這麼多美女你們一個也不要,你們怎麼這麼愚啊。”這麼說起來釋迦佛不是大智慧,而是大愚了,因爲我們跟釋迦佛學的嘛,這些人自己愚還笑我們愚。可見愚人總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憐。
《心理導引——喜(60~6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