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么一句话,他一听醒过来了:“是不对,是不对”,什么话?“如果释迦佛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殊胜的法,你也不要听。”叫释迦佛的弟子不要听释迦佛的法,这不谤法又是什么呢?同时也排斥佛、贬低佛了。谤法呢?“现在什么时候了,你学这么多法有什么用?”把法说成没有作用。“唸经不必求懂”,不求懂就没作用了。佛叫我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是有人说“三藏十二部,让别人去深入好了”,“要学愚,不学智”,完全是贬低法,不恭敬法,排斥法,制造愚痴。谤僧呢?“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非但谤僧,以后法也要被他消灭,僧也要被他消灭了。在家人本来羡慕出家人的庄严,羡慕出家的功德,想出家。一听这个话,不出家了,因为出家修不好,我为了修好还是呆在家里吧。出家人想想,我出家这条路走错了,修不好了,赶快到外面去找女朋友,准备还俗结婚了。如果这种情况普及的话,将来中国如果还有和尚,也是娶老婆生儿子的和尚,那么岂不是僧宝就被消灭了。只有无知的人听到这句话,才觉得它有道理。
把局部说成整体,善知识都被谤光
人都有点错,可也有对的地方呀,或者错的多对的少,或者对的多错的少,要辩证地看。譬如有人说,“宁波人最凶,绍兴最刁”,难道宁波没有好人?绍兴人没有老实人啊?难道你的家乡没有凶的人没有刁的人?当然佛门由于十年动乱,青黄不接,加上末法时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正之风,可也有好的一面呀,他却把局部说成全体。事实上呢,出家非但能修得好,东南亚国家还出了一个现代的阿罗汉,现在还有很多善知识在宏法度众生,但是这些他都不讲,反而提一句:“现在还有善知识吗?”假如反问一句:“请问你是不是善知识啊?”因为你说现在没有善知识可见得你也不是,那你讲这么多的话干什么呀?“我是善知识。”那么只有你是善知识,别人都不是善知识。
谤戒说是束缚人,谤定说是要着魔
还有的谤戒谤定,戒是解脱,有的说“戒是束缚人”“会对生活带来不方便”。定生慧,有的说“修禅定要着魔”。说话不符合事实听了受影响,都会形成过错。我仅仅是点破一下谤三宝及戒定的人运用的手法。有的虽是无意诽谤,但说话不符合事实,难免也有诽谤之过。所以这些话咱们是听不得的,如果你一听,认可了,受影响了,谤佛谤法谤僧的因果就把你卷进去了。(回向)
喜(67)
———————— 傅味琴 2002.5.9 ————————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提要: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有福报的愚痴人也会“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
·愚痴的人“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
·别业好,共业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见享受应害怕
·愚痴的人常“谤三宝戒定”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今天继续讲“开示愚痴”。我们学佛的人是学智慧,有智慧就有快乐。如果不学法,就会经常苦恼。有没有不学法照样不苦恼的?有,就是搞迷信,搞迷信的人也挺快乐,苦恼以及搞迷信都不是智慧。只有我们懂得了佛法,人生观转变,非常开朗,有觉悟,这才叫慧乐。反过来,没有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有福报的愚痴人也会“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
愚痴的人也有快乐,这种快乐,形形色色什么都有。有福气,赚了钞票也会快乐;有了钞票,游山玩水也会快乐;脑子有点小聪明,损人利己也会快乐;连骂别人几句话,他也快乐,打人家两个耳光,他也高兴。所以很长年代以来人们都在研究一个课题:什么是幸福?人们的观点不同,快乐的性质就不同,命运也跟着不同。
这一段经文专门是开示愚痴:“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贪图自己生活的安稳,能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眼前非常如意,人们称之为好福气、交好运。社会上算命看相为什么始终很兴旺,就是因为人们这种思想观念很重,认为命好就是一切都好。
愚痴的人“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
有智慧的人就不看相、不算命,有智慧的人懂得命运是自己创造的,命运的好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活富裕快乐,那是自己的福报,福报享完了仍然要受苦,我们佛弟子就是这样的观点。那些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整天地游山玩水,追求美衣美食,一点不害怕自己的福报就这么慢慢被消耗光了。
穷人会变富人,富人也会变穷人。历史上那些要饭的,以前多是富家公子。福报好比银行里的存款,享受的人存进去少,提出来多,即使你过去存了很多钱,你不断地拿,又不存进去,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别业好,共业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见享受应害怕
有人说“凭我这套本事,凭我的劳动力,我是不相信我会苦。”你聪明、有学问、有技术,这是你的别业。众生还有共业呢,共业会把你卷进去。共业就是大家都是那样,你也不能例外。所以不要以为命好,就一直会好下去,自己的福报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似的,可以凭着自己的富裕对人傲慢。我们佛弟子不应该这样愚痴,应该看到吃喝玩乐就非常害怕,因为这都是消耗福气的事,哪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可傲慢的?
愚痴的人常“谤三宝戒定”
“谤三宝戒定”,你不信佛就不信佛,何必要诽谤佛教呢?信仰有各种各样,你信你的,他信他的,大家要互相尊重,信仰自由嘛。你不要去诽谤人家,可是不信佛的人偏要说佛教是封建迷信,有的宗教偏要说信佛的人是魔鬼,咱们信佛的人可没有说你是吊死鬼。(众笑)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凭着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财富,傲慢得很。不信佛法已经是愚痴了,你不懂,听一听学一学,你就懂了,你就知道佛法是一个极其圆满的智慧。
喜(68)
———————— 傅味琴 2002.5.9 ————————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
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提要: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佛弟子谤佛谤法谤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假和尚不持戒,却在以身谤戒
·假和尚化缘,全是骗钱
·凭一张百万英磅的钞票,竟然能到处白吃白穿,还受人恭敬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诽谤的罪过很大,将来果报不得了。照佛经上说,如果你败坏世间上一个好人的名誉,这个报应都很大,如果你诽谤一个佛弟子,这个罪过更大了,如果你诽谤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呢,这个罪过更加大!我也不说傲慢的话,也不说自卑的话,我实事求是说,我是有菩提心的,否则我也不会为了度众生拼老命。可是从年轻到现在,我一直受人诽谤,受人排挤打击。社会上的人诽谤我、排斥我,我还气得过,佛弟子也有诽谤我的,还有的开头说我好,一起矛盾就诽谤我。诽谤可不是批评,批评是善意地帮助,诽谤是没有这回事,故意去败坏你的名誉,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名和利,那个罪很大。经书上说,你在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面前点一盏灯,跟你在数不清的佛面前点无数的灯,哪个功德大?佛说前者的功德大。反过来讲,如果你对一个发菩提心的佛弟子进行诽谤,这个罪没有办法计算啊!现世就得受报。
佛弟子谤佛谤法谤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社会上的人谤佛谤法谤僧,因为他们不懂佛法,他们危害性是很大,但远远比不上在佛门里边谤佛谤法谤僧。在佛门里,佛弟子诽谤三宝,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有句话: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佛也说过:到了末法时期,魔王波旬就要进佛门来破坏。有的法师也讲:现在假和尚多得不得了,几乎是满街走。有的假和尚还很得意,因为他非但有钱,还用钱去买一个名,名利双收,据说还当上了领导。有的假和尚,有老婆儿子,这能叫佛弟子吗?还有的在佛法里增加了很多的邪知邪见,那样佛法就被灭掉了,因为法被搅乱了,正确的树立不起来了。
假和尚不持戒,却在以身谤戒
还有谤戒。佛说过,如来在世,以如来为师;如来涅槃,以戒为师。现在有一个风气还算是不错的,一出家了,听说哪儿有授大戒,赶快去受大戒,受了大戒我就是比丘了。
有的人却错误的理解,认为当了比丘能到处挂单,分红包包也有一份,还能高高在上“你是沙弥,我是比丘,不准你开口。”那你戒条背得出来吗?背不出怎么叫持戒呢?受了戒,戒的条文和开遮持犯的标准要学习,要弄明白。居士五戒“杀盗淫妄酒”很容易背出来。比丘两百五十条戒你即使明白了,你做不起来,犯了戒只有罪过没有功德,佛说过,“犯戒地狱苦”,有因果的。
假和尚化缘,全是骗钱
到大城市去化缘,钱来得很快。像深圳这样的地方,前几年化起缘来容易得很。深圳每家人家都有防盗门,他只要门铃一按,主人隔着防盗门,一看是个戴了帽子的出家人,说:“我是修庙来化缘的。”马上递出十元钱。那个时候十元钱可值钱了。或者碰到五十元的,多自在啊!这不是他的福气,这是骗人。
凭一张百万英磅的钞票,竟然能到处白吃白穿,还受人恭敬
从前有部电影,蛮有意思的。高楼上两个富翁想做个试验,看看这张面额一百万英磅的钞票能起多少作用。就把这张钞票装在信封里,从高楼上丢下去。结果给走路的人捡到了,这是个穷人,刚好他肚子饿了,走到一家餐厅,没点几个菜,很快就吃完了。招待员问他要钱,他把信封拆开,取出这张钞票给他找。招待员一看:什么?百万英镑!他想你这个百万富翁穿这么样不值钱的衣服,点这么普普通通的菜,肯定是有怪脾气的百万富翁,今天能到我这个小店来,是我店的光荣,再说一百万英磅叫我怎么找啊?(众笑)所以他马上就肃然起敬,满面微笑,恭恭敬敬地把一百万英磅还给他:“这不要钱,不要钱,有你这位大先生来到我这儿,是我店的光荣。”你看多自在!无论走到哪儿都有饭吃,只要这张百万英磅的钞票一放,(众笑)就不会饿死了,其实一百万英磅又不是他的。他到服装商店,一套西装一换,又递上这张钞票,还是老样子,这个老板毕恭毕敬一直送出门,还希望他多多光临。
戏拍到最后,试验完了,意思是让你看看:一张百万英磅钞票的作用,能够到处白穿衣、白吃饭。这两个富翁通知年轻人:“这是我们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今天要收回。”他不敢不还,像他这样的人能有一百万英磅?肯定别人要说他是偷来的,还是赶快还掉吧。一还掉,他一个英磅也没有,仍然是个流浪汉。
喜(69)
———————— 傅味琴 2002.5.9 ————————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提要:
·愚痴的人用谤戒来掩饰自己的犯戒
·愚痴的人谤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
·不能“专诵不禅,只唸不定”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大笑悯人愚”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愚痴的人用谤戒来掩饰自己的犯戒
所以,受了戒不要到处游山玩水,受尽恭敬供养,受戒要学戒,还要持戒,两百五十条戒都要持起来,偶然犯了还要忏悔还净,要那样才行。有的人非但不持戒,还诽谤戒,有意破坏佛教,为自己遮羞。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戒吗?”“我只要心地好,要戒干什么?”“你们这种受戒的人,我看还没我好呢。”“戒是束缚。”我从前还有听到,“九十年代了,还讲戒?”认为戒不起作用了,用不着了,这些全是在谤戒。
愚痴的人谤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
还谤禅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参禅不念佛,十个倒有十个空”,“只要念就可以,用不着修定”,当初净土法门最开始也是修戒定慧,净土三本经书都要学都要修,要照《佛说阿弥陀经》修,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也要照《佛说无量寿经》修,不犯谤法的罪和五无间罪,也要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修,天天修定修观,到了后来,这个法门被人改变了,成了只要念,听法也用不着,修定更加用不着,一直发展到现在,“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谁去修禅定,谁是杂修,不得往生了”,能不能往生由他说了算?
不能“专诵不禅,只唸不定”
佛陀四十九年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释迦佛说过:凡是佛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现在变成“专诵不禅,只唸不定”。谤定就是谤法呀,不修禅定非但你自己没有定力,不可能成就,因为一切成就都要靠定,而且对佛教的危害很大,即使你想往生西方也不可能,因为谤法的人阿弥陀佛把他除外了。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有些人唸了阿弥陀佛就不再听释迦佛的话了,这不是在否定佛吗?“不必深入经藏,越听多越糟糕”,谤法。“现在和尚像啥?远远比不上在家人,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谤僧。这样你的信仰你的用功都成了空中楼阁,这么多有善根的人就跟着你忙一个空!所以千万不能谤三宝及戒定。
“大笑悯人愚”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大笑悯人愚”,世间上笑我们:“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现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你们这些信佛的人简直不好理解,偏偏把自己搞得这么苦,真是愚蠢啊!”“人生几何?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们太愚蠢,不懂得及时行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出人投地,能赚大钱,你们呢?五星级宾馆不住,去住寺院,这么多美女你们一个也不要,你们怎么这么愚啊。”这么说起来释迦佛不是大智慧,而是大愚了,因为我们跟释迦佛学的嘛,这些人自己愚还笑我们愚。可见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心理导引——喜(60~6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