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能信佛是一件好事情,我們更應該說年輕人能夠學佛法,出家,樹立法幢,弘揚佛法,那就更好了。不要抓粒芝麻,丟了西瓜。
有一次,有個居士林想請法師來講法。法師就說:“你們這個學習班是老太太還是年輕人?年輕人我來講,老太太我不來了。”真正善知識都把年輕人當寶啊。
不要給別人籠罩陰暗面
要使年輕人能安心學佛法修行,首先要掃掉他們思想上的陰暗面——認爲“末法時期了,沒辦法了”,在這種心理籠罩下,心裏的太陽再也開不出來了。你認爲末法時期沒辦法了,可不要去對人家說啊,百姓百姓一百條心,每個人發心不同嘛,個人的心願有大有小。拿經濟上比較富裕的西方國家來說,有的發心要做億萬富翁,有人發心要當國會的議員,有的發心要競選總統,還有的人沒有工作做,他就什麼也不想,到政府機關去領救濟金,做一輩子懶漢,發心不同啊。所以自己受的影響,自己産生的知見,不要在別人頭上施加影響。
沒有菩提心的喜,就頂不住別人的誹謗與打擊
佛經裏說了那麼多喜,有人不講喜,專講苦惱。我這個老師,如果沒有覺悟到喜,一天到晚苦惱,早就死掉了。心裏沒有歡喜,能活得長嗎?從前我聽清定上師講經時說:“有五個人贊歎你,就會有五個人誹謗你。”又風趣地說:“我耳朵癢,就知道有人在誹謗我。”末法時期魔道邪道會輕易地讓你弘揚正法嗎?要不是我心裏有菩提心的喜,早就被氣死了,不氣死也逃走了。
一怄氣就不高興,這種苦惱日子咋過
我在女衆部講過,女人氣量小,聽到一句不好的話就怄氣,一怄氣就不高興,這種苦惱的日子咋過?心裏在想一個念頭,還是回小廟吧。小廟有人寵愛,自由散漫,這兒還要受人管,還要受氣,留在這兒幹嗎?
沒有法上的喜,能獲得智慧嗎
我留在福鼎是因爲佛教協會領導的邀請,叁年多來,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喜歡聽法,我心裏歡喜才留了下來。如果你們在這兒留不住,是誰破壞了你的歡喜?使你歡喜不起來,聽法也歡喜不起來,看見老師也歡喜不起來。沒有法上的歡喜,能獲得智慧嗎?
不管好自己,將來怎麼當師父
還有,自己挑撥自己,真叫可惜。想想過去在小廟,從來沒人管,來到這兒,說是爲我好,可是要管,我就受不了。也不想想,你自己不管好,將來怎麼當師父啊?怎麼去管徒弟啊?你抽煙,徒弟學你樣也抽煙,你又不好說他,因爲你也抽煙的,只好告訴他一個經驗:“抽煙別給居士看見了,到房裏去抽。”你現在自由散漫,將來就是當那樣的師父,敗壞佛門,誤人子弟,把人度到叁惡道去了。管你是幫你改掉壞習氣呀,一個佛弟子哪能好壞不識,本來聽課有點覺悟了,天天高興,聽到別人一句話:“管得太嚴了,不應該這麼管。”想想對啊,現在我連抽煙都很困難了,那麼真叫是非分不清,不識好人心。
喜(28)
———————— 傅味琴 2001.6.20 ————————
佛弟子要從覺悟中得到歡喜
本次提要:
·佛弟子要從覺悟中得到歡喜
·喜——覺——喜
·得法乳滋養慧命,是最歡喜的事
·沒有壽,就是無量壽
·光能見,又是無量壽
·宇宙永恒的光才叫無量
·宇宙的電,得靠因緣和合才發光
·覺光脫離了物體的組合,達到了真正的永恒
佛弟子要從覺悟中得到歡喜
“喜從覺來”,你沒有覺悟,聽到一些顛倒的話,世俗的話,邪見的話,符合你煩惱習氣的話,如果高興了,你就顛倒了,叁惡道的門就對你打開了。所以只有從覺悟得到的歡喜,才是我們佛弟子所希望得到的歡喜,歡喜就是幸福,歡喜要從覺悟來。
喜——覺——喜
怎麼覺悟呢?一個是喜,一個是覺。覺後又是一個喜,歸納起來喜——覺——喜,叁個字,其實是兩個字,一個覺一個喜。
得法乳滋養慧命,是最歡喜的事
得法乳滋養慧命,是我們最歡喜的事情,人哪怕活到100歲,也不算長命。聽說這兒聖訓法師臨圓寂時說:“人命猶如一棵草。”經書上有句話,“縱許汝百年,百年有盡時”,百年有完的時候,到百年的最後幾天,也仍然是短命,因爲你只能活幾天了,從一歲的眼光來看,活到一百歲,命很長了,可是從99歲的眼光來看,如果你勸他,“你活了九十九歲了,算長命了。”他說:“九十九年早就過去了,跟我有什麼關系啊?我現在只有一年了。”
沒有壽,就是無量壽
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到底有多少歲?無量嘛,就說不出來,其實佛都是無量壽。人世間你想長壽,長壽到最後幾天還是短壽。什麼才是無量壽?沒有壽就是無量壽,有壽就有限度,一百年就只有一百年,一千年就只有一千年。
光能見,又是無量壽
什麼東西才沒有壽命?燈泡也有壽命,用到某一天它就壞了?因爲它有相,是物質所成。地球將來要壞,世界也離不開成住壞空,將來都要毀滅的。什麼不會毀壞?(下答:空)那麼西方極樂世界不光是一個空啊,如果完全是空,阿彌陀佛你也看不見,又要能見,又是無量壽,不會壞,也不會死,也沒有病,永恒的,是什麼?(下答:光)哎,光嘛,經書上是說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是紅光,剛才不是已經說了嗎?燈泡會壞,可是燈泡放出來的光不會壞的,說到了九點鍾熄燈了,光也沒有了,那是你自己把燈關掉的,如果不關呢?它還是亮著的嘛,說電泡裏鎢絲爆斷喽,就沒得光了,這是因爲鎢絲斷了,如果鎢絲不斷呢?這個光還是有啊。
宇宙永恒的光才叫無量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電燈泡,如果有電燈泡也不叫無量了,也不叫永恒了,那是佛的淨土,佛的境界,可不能像一般人所理解得那麼庸俗,看成阿彌陀佛真有壽命,這個壽命極大,所以叫“無量壽”,那就不叫無量了,要“願解如來真實義”,就好比買一個質量最好的燈泡,整天開著不關,能用一百天,即使一百天也是有個數字啊,所以靠燈泡放出來的光是靠不住的,永恒的光是存在宇宙中的,沒有物質,沒有形態,沒有相貌,這才叫無量。
宇宙的電,得靠因緣和合才發光
宇宙的閃電,也會發光,因爲電的能量本身就存在宇宙中,一經摩擦,因緣和合就生電。太陽是個火球,也會發出光來,可是它們都是靠不住,比如說太陽光只能照到地球朝向太陽的一面,卻照不到地球背向太陽的一面,太陽爆炸,太陽也毀滅了,宇宙即使有電,有電的能量,如果你沒有發電廠,你也很難使它發光。即使宇宙的閃電,也要因緣和合才産生,都有條件的。
覺光脫離了物體的組合,達到了真正的永恒
唯有一種光,這種光脫離了所有物體的組合,達到了真正的永恒,那是什麼光?那就是覺光,覺悟的光。覺悟的光我們眼睛看不見,但是修行人成就了,這個光就強烈,能放射出來,隨時隨刻會在你身上出現,因爲人的眼睛功能太差了,所以看不見,好比老年人視力差了,戴上老花眼鏡就看見了,但現在科學還沒有發明一種能看得見衆生覺光的眼鏡。
喜(29)
———————— 傅味琴 2001.6.20 ————————
菩提心就是覺,
不死的生命就是慧
本次提要:
·智慧增長,覺光也不斷增長
·智慧破除迷茫,佛法使心覺悟
·佛土清淨,可沒有站腳的地方
·菩提心的願就是覺,淨土是光體
·不會死亡的生命就是慧
·追求名利,真叫不現實
·不死的藥就是佛法
·滋養法身慧命靠法乳
智慧增長,覺光也不斷增長
光太微弱了,所以看不見,智慧不斷增長,覺光也不斷增長,成了阿羅漢、菩薩、佛就看得見。所以畫佛像時就畫一個圓光,這就叫覺光,一個人思想覺悟了,開朗了,人家就說:“他今天臉色挺好看,很有光彩。”不過這個光澤只是表現在皮膚上,並不是真的發出光來了,但也與衆不同。
智慧破除迷茫,佛法使心覺悟
覺光來自智慧,有智慧才能使你覺悟,有智慧才能破除迷茫。智慧來自法,所以也稱慧光,也稱法光,也稱心光,實際上是一回事,因爲你聽法是聽到心裏去了。
佛土清淨,可沒有站腳的地方
佛土是清淨的,是永恒的。那地方沒有泥土,也沒有瓦片,可是確實有這個地方。如果你真的去那裏,打個比方,你乘宇宙飛船,帶著這個四大所成的皮肉身體,想到那個佛土去,即使到了,你站的地方也沒有,因爲它沒有泥土也沒有瓦片。所以憑我們這個軀殼要想到極樂世界是不可能的。
菩提心的願就是覺,淨土是光體
法藏比丘願力所成的極樂世界,這種願力就是智慧的願力,菩提心的願力,爲度一切衆生的願力,這個願就是覺,他能發這麼大願,當然他有覺悟,是他從佛法中得到的智慧。願力就是心力,心力就是光力,淨土全是光體,你粗四大的身體有骨頭,有皮肉,有重量,你往哪兒站?除非你騰空。
不會死亡的生命就是慧
所以只有法才能夠成就一切,如果沒有法,一切都不可能成就,否則釋迦佛何必說法四十九年?皮肉的身體總要消亡,所以有生老病死。我母親也死了,我父親死得更早,外公外婆、祖父祖母也早就死掉了,哪個不死啊?只有一種生命是不會死的,那就是慧,一個人的覺悟,一個人的智慧是永遠不會死亡的。
追求名利,真叫不現實
人死了,所有的一切都離開你了,房子也不屬于你了。上海有個居士全家信佛,父母原有住房一幢,後來逐漸住了鄰居,自己住叁個小間,父親母親死後,他也老了,最近聽說房子給他女兒賣掉了,他住到養老院去。什麼都不屬于你的,名望也不屬于你,比如說,某某人逝世五十周年,開個隆重的紀念會,對他本人來說有什麼意思啊?也不會因爲你紀念他,他就會從惡道裏跳出來,也不因爲你紀念他,他就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忙個一輩子,追求這些名利,真叫不現實,不聰明。
不死的藥就是佛法
我們應該要追求一個永恒的東西,永恒的生命就是慧,智慧的生命,覺悟的生命,那才是永恒的。證了果的人,到彼岸,進入常樂我淨的涅槃城。常就是永恒,再也沒有死亡了。經書上說,如果你要找不會死的藥,不死的藥只有佛門裏有,就是佛法,佛法能夠使你不再死亡。證了阿羅漢果的人,因爲他沒有生,所以沒有死,所以阿羅漢叫慧眼,阿羅漢是智慧成就。《金剛經》也說“慧命須菩提”。
滋養法身慧命靠法乳
要了脫生死,就要把我們皮肉的身體換成法的身體,法身不會老,不會病,不會死,怎麼去滋養我們法身慧命?小孩子皮肉的身體,靠吃母親的奶才能長大,因爲母親和孩子的身體都是四大所成,相應才起作用,那麼,假如你不喜歡法,天天喝牛奶來滋養法身慧命,沒這回事,因爲牛有牛皮牛血牛肉牛骨,也是四大所成,怎麼能滋養你法身慧命?而且牛奶喝多了,牛脾氣越來越厲害,所以我們要滋養法身慧命靠什麼?靠法露,法上的甘露。今天能夠得到法乳而滋養我們的慧命,這應該是極大的歡喜呀。
《心理導引——喜(20~2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