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打。所以一被煩惱綁住,就沒有你的自由了。
很多女孩子結婚了,說起來是自願的,實際上是被綁住了,你被綁住了,你就逃不了了。很明顯的事實,只要男的到首飾店買一根金鏈條往你頭上一套,你就願意被牽了,因爲你喜歡金鏈條啊。
在佛門搞腐敗,人雖活著,法身慧命早就死了
爲什麼現在佛門裏腐敗,爲名爲利成風?因爲這些人喜歡名利,都被名利綁住了。你要解放他,他還不願意,結果還不是死掉了?說“他還活著”,人雖然活著,法身慧命早就死了。
前面産生了貪愛,形成了後面的習氣,前後種種全是顛倒
“謂于外境前後所生之顛倒習氣”,你被外面的境一綁住,“前後”,前面你産生貪愛,由貪愛你就入了這個境,境把你綁住,你在前面習氣的基礎上又增長、形成了後面的習氣,前後種種全是顛倒。
種子熏現行,現行熏種子,
互相熏,越熏習氣越重
佛經裏有句話“種子熏現行,現行熏種子”,互相熏,越熏習氣越重。修行人在香裏熏,越熏越香,世俗上人在臭裏熏,越熏越臭。種子就是心裏的煩惱、心裏的習氣。“現行”,就是你面對著外面的境産生的起心動念,以及你的種種造作行動。心裏的種子會影響你的行動,你的行動又反過來熏你的種子。
比如心裏有偷的念頭,慢慢發展到有偷的行動,偷的行動又增長心裏的念頭。一方面今天偷著了,對偷非常歡喜非常高興,一方面想下次還偷,多偷一點。下次偷完了,再下次再偷,最後進到公安局裏,看你還偷嗎?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5-4) <總第168>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修行也是熏,覺悟熏現行,
現行再熏覺悟,這是正行
本次提要:
■ 修行也是熏,覺悟熏現行,現行再熏覺悟,這是正行
■ 內心會影響行動,行動也會影響內心,走錯了路,在錯誤的路上就會不斷
增上
■ 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這種惡性循環,所以叫止所斷
■ 爲了免受外界幹擾,有人想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聾,只有愚人才幹這種事情
■ 瞎子聾子也有瞎子聾子的妄念,愚人也會起愚人的妄想
■ 愚人不想聽我講,心裏卻在想娶個媳婦
■ 聰明人執著自己聰明會變愚,愚人執著于自己愚,更加愚
修行也是熏,覺悟熏現行,現行再熏覺悟,這是正行
內心的煩惱種子就是這樣可怕,種子熏現行,煩惱種子一起來,必然有行動,這個行動又增加了煩惱習氣的力量,如果不修行就是這樣生活的。
如果修行呢?修行也是熏,覺悟熏現行,現行再熏覺悟,這是正行,所謂煩惱斷一分,智慧長一分,智慧長一分,煩惱斷一分,互相熏,互爲因果。
內心會影響行動,行動也會影響內心,
走錯了路,在錯誤的路上就會不斷增上
我是1952年進佛門,53年能海上師到上海傳授菩薩戒,我也參加了。每人發一包香料,一粒一粒的,像藥店裏賣的藥,要求明天洗個澡換衣服,衣服預先用這個熏香熏。衣服放在鐵絲做的鐵框子上面,把這包香料燃著了熏,熏過了,衣服穿上去香噴噴的,一直香到心裏。一個人的內心會影響行動,行動也會影響內心,走錯了路,在錯誤的路上不斷增上,就是種子熏現行,現行熏種子。
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這種惡性循環,
所以叫止所斷
那麼有什麼辦法?要修止,止就是止住妄念,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這種惡性循環,所以叫止所斷。
爲了免受外界幹擾,有人想把眼睛戳瞎,
耳朵打聾,只有愚人才幹這種事情
外面的境,花花綠綠、五顔六色全在迷惑人,有眼睛總得看呀,所以從前有人說,“眼睛一看,心就亂了,我恨不得把自己眼睛戳瞎。”你戳瞎眼睛,心裏邊還有種子呢,你的心可戳不死啊。
外界還有種種好聽的聲音,有了耳朵總要聽啊,又說:“聽了會受迷惑,恨不得把耳朵打聾,就可以什麼也聽不到。”那麼講法你也聽不到了。眼睛打瞎,經書也看不到了,行嗎?這種觀念是消極的、是極端的,只有愚人才幹這種事情。
瞎子聾子也有瞎子聾子的妄念,
愚人也會起愚人的妄想
而且你這麼做也沒有用,難道瞎子聾子他心裏不起妄念了?瞎子也有瞎子的妄念,聾子也起聾子的妄念啊。
過去有人說:“學愚夫愚婦有道理,愚夫愚婦妄念少。”真是瞎說一通!如果愚人妄念少,那麼傻瓜可以證阿羅漢果了?聰明人會起聰明妄念,愚人會起愚人妄念,哪個愚人心裏不打愚主意啊。
愚人不想聽我講,心裏卻在想娶個媳婦
從前我在社會上講心理課,有個人儍乎乎傻乎乎,誰都看得出來,他沒在聽我的課。聽我的課的人心裏在思惟,沒心思聽我課的人,難道心裏沒在想啊?休息時同學們問他,“老師講課,你傻乎乎傻乎乎,你到底在想什麼呀?”他回答:“我想娶個媳婦。”同學們就跟他開玩笑,“我給你介紹介紹,你有什麼條件?”“只要有個女的就行了。”愚人就是這個樣子。
聰明人執著自己聰明會變愚,
愚人執著于自己愚,更加愚
主張學愚的人,可能不是個愚人吧,你不是愚人,又怎麼知道愚人的心態?難道說這話的目的,是不希望釋迦佛的弟子個個有智慧,希望佛弟子個個變愚人?聰明人執著自己聰明會變愚,愚人執著于自己愚,更加愚,愚到老還是愚,所以叫愚公。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5-5) <總第169>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人貴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
就是覺悟高的人,修好止觀,就能得解脫
本次提要:
■ 愚只能使衆生倒退,哪會使衆生進步啊?
■ 起了貪瞋癡,不想斷掉貪瞋癡,就是個愚人,如果學愚容易往生淨土,
可能阿彌陀佛也要感歎萬分
■ 男女青年相愛,是被愛所綁,因爲綁住了才有生死流轉
■ 被貪愛所牽的習氣,可厲害啦,只好甘願做奴隸,雖然無形的鎖鏈看不見,
卻是實在有
■ 內心不執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甯,沒有繩索會牽得動你嗎?
■ 只有迷茫的衆生才會被綁,人都有獨立的人格,你起你的煩惱,我修我的行
■ 人貴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就是覺悟高的人,修好止觀,就能得解脫
愚只能使衆生倒退,哪會使衆生進步啊?
說“愚公能移山”,笑話!這座山根本不是愚公移的,是被上天搬掉的。“愚公移山”只不過是提倡不屈不撓的精神罷了。愚公真的能移山,挖土機也用不著了。愚只能使衆生倒退,哪會使衆生進步啊?
起了貪瞋癡,不想斷掉貪瞋癡,就是個愚人,
如果學愚容易往生淨土,可能阿彌陀佛也要感歎萬分
如果學愚容易往生淨土,可能阿彌陀佛也要感歎萬分,怎麼到我極樂世界來的釋迦佛的弟子都是愚人?釋迦佛咋教導他們的!
起了貪瞋癡,不想斷掉貪瞋癡,就是個愚人,根本沒有覺悟,也根本沒有在修行。你不斷掉它,你必然會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所綁。你內心有貪心,心跟境一合拍,你就被綁住了。辦法就是修止,前面“觀所斷”是叫你修觀,自己起的念,要觀我這是有貪心還是無貪心……,一發現:我這是貪心,馬上修止,不要想下去了。只有這個辦法,你心才不會被外境所綁。
男女青年相愛,是被愛所綁,
因爲綁住了才有生死流轉
男女青年相愛,是被愛所綁,怎麼綁起來的?小夥子長了眼睛總要看,一眼看到姑娘,看就看了喽,你走你的路,就綁不起來了。可是他腳步就慢了,又不好意思停下來,那麼走幾步再回頭看看,再走幾步再看看。小姑娘心中有數,對我有意思了,被我綁住了。戀愛就是這麼回事,因爲綁住了才有家,因爲綁住了才有生死流轉。
被貪愛所牽的習氣,可厲害啦,只好甘願做奴隸,
雖然無形的鎖鏈看不見,卻是實在有
貪瞋癡叁種根本煩惱以貪爲首,貪愛是一種堅固的束縛,人一貪就受束縛,綁得厲害就難以解脫。比如你貪愛美色,就會被美色所束縛。你上街看見櫥窗裏一雙皮鞋很好,心裏貪愛,你的心再也離不開它了,即使今天沒錢買,明天也會去買的,你就被這雙皮鞋綁住了。我年輕時講課就說過,你們女同志自己檢查,你到底有多少雙鞋子。買了一雙又一雙,不買不行啊,因爲綁住了,這個習氣可厲害啦,只好做鞋的奴隸。
說句笑話,將來可以開一個展覽館,方頭的、尖頭的、船形的、元寶形的、尖得像根鈎子那樣的、高跟的、低跟的、平跟的……也可稱爲鞋文化。現在文化多了,聽說還有什麼茶文化,我就想不通,難道茶葉裏有字啊?
一個人起了貪愛,沒有繩子也好像被繩子牽過去。年輕時在路邊等車,前面一個姑娘走過,旁邊一個男青年就被姑娘綁住了,兩只眼睛傻乎乎瞪著,姑娘走過去,他的頭會跟著眼睛轉過去,(衆笑)那不是綁住了?他對姑娘感興趣,我對他感興趣,他看姑娘我看他。(衆笑)說“沒有繩子綁住啊”,是無形的鎖鏈,雖然看不見,卻是實在有。
內心不執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甯,沒有繩索會牽得動你嗎?
貪愛音樂的、貪愛香味的,就會被音樂、香味所綁住。別人催他,“時間差不多了,快走吧,否則來不及了。”“還沒聽完呢,聽完再說。”不聽完不肯動的,遲到了也不在乎。聞到香味了,就被香味綁住:這麼香,我也想買了。
你內心不執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甯。一旦被繩索牽住了,你必然會被外境牽著跑。一個人在那邊叫,“親愛的,你過來。”“噢。”(衆笑)馬上過去了。一個人在這邊又叫了,“心上人,你過來。”“噢。”(衆笑)沒有繩索會牽得動你嗎?
起了瞋恨心也是如此,心裏一起煩躁、厭惡心,就被瞋恨心綁住。放不下,那麼自己也苦惱。爲什麼放不下?因爲被綁住了。要知道你看不慣的事情,你也不能避免啊,還得看啊。看見了,何必給它綁住呢?不綁住的人什麼樣的?比如說了一句,“這個樣子不莊嚴吧。”你這個念頭一起就完了。人家說,“你講了這句話,怎麼沒有下文了?”“他不莊嚴,跟我有啥關系,我很莊嚴,他不莊嚴是他不莊嚴。”你何必被人家綁住,你有你的自由啊。
只有迷茫的衆生才會被綁,人都有獨立的人格,
你起你的煩惱,我修我的行
如果是綁住了,心裏想:這算啥個樣子。口裏說,“你看看”,說出來也出氣了。耳朵裏聽到一句話就怄氣,自己被氣綁住了,還要拖著人家一起綁住:“你聽聽這像什麼話,這種人公平不公平?這明明在說我嘛。我告訴你,這個人過去也是這樣的,可壞了,我受了他多少欺負。”
這麼一說,那個人也被綁住了:“不要說你要生氣,我都替你生氣啊。”也綁住了,本來只有一個人怄氣,變了兩個人怄氣了。“我實在看不慣,我法也不學了,想回家了。”“對,我也回家。”那麼兩個人一起綁回家。(衆笑)
只有迷茫的衆生才會被綁,人都有獨立的人格,何必被人家所綁?你起你的煩惱,我修我的行,你吃你的大便,我吃我的米飯。你看不慣,有辦法的,你就有眼無珠好了嘛。
人貴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
就是覺悟高的人,修好止觀,就能得解脫
世間上有句話,人貴有自知之明。佛門裏也有句話,修行修得好,就是覺悟高的人。你要不被別人所綁,你的覺悟高一點,警惕性高一點。所以眼睛看到境,耳朵聽到聲音,一起貪心、瞋恨心、厭惡心,馬上切斷,馬上止住。
你能修好止、修好觀,你就能得解脫,所以修行人一切成就都在止觀裏,成佛的一切功德也全在禅定裏。
今天講到這裏。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60~16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