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2-3) <150>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是爲了悟到實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親自喝一口才是證悟
本次提要:
■ “心誠則靈”如果變成“有唱則靈”就成了心外求法
■ 虛空永遠不會變,修行就是爲了成就一個空,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是爲了悟到實相般若,理悟是否定,親自喝一口
才是證悟
■ 不能以知道了爲滿足,如果自己沒有開悟,又怎能知道別人開悟了呢
■ 禅師的瞪眼、拍掌,沒有基礎的人是悟不了的
■ 好名利的人,未能離欲,怎能開悟
“心誠則靈”如果變成“有唱則靈”
就成了心外求法
所以聲音也是假相,《金剛經》裏說:若人“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你向佛菩薩祈求,佛菩薩並不是聽你的聲音,而是觀你的心。佛門常說,“心誠則靈”,現在變了,變成“有唱則靈”,好像你唱出聲音就靈,這真是在心外求法。
虛空永遠不會變,修行就是爲了成就一個空,
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什麼才是無相?什麼才不會變?那就是空。虛空無相,虛空永遠不會變,修行就是爲了要成就一個空。說“成就了空,不是什麼也沒得了嗎?”當你什麼也沒得的時候,你就成就了。這是深般若的道理,是真谛,是絕對的真理。廣般若都是從相上去說,爲了使衆生能懂,說的是世俗的真理,叫俗谛。俗谛是個利用,是橋梁,是渡船,我們目的是要通過這座橋梁到達真谛的彼岸。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是爲了悟到實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親自喝一口才是證悟
這樣講你們就明白了,所謂真見就是見諸法實相。我們通過文字般若、通過觀照般若,就是爲了悟到實相般若。在講實相般若時就要講到“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這麼講,就是剛才四個人比喻中的第叁種。即使你確實理論上悟了,這是理悟,還不能了生死;要解決問題,還是靠第四個人的話,他給你一杯茶,你親自喝一口,明白了你才證悟了。
不能以知道了爲滿足,如果自己沒有開悟,
又怎能知道別人開悟了呢
有人接受了善知識給他的茶卻不喝,僅僅是拿在手裏,“我知道啦,我手中有啦。”以此爲滿足,這種人曆史上特別多。那些被稱爲開悟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開悟?你說他開悟了,你自己都沒有開悟,怎麼知道人家真開悟呢?
禅師的瞪眼、拍掌,沒有基礎的人是悟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開悟了,要你講,你也沒辦法講,只能閉起嘴巴來。禅宗就是叫你閉起嘴巴來,所以用種種的手法來啓發你。你假如問禅師:“開悟是什麼?”(豎起一指)說“八萬四千法門到底講了什麼?”(做了個手勢),“什麼叫做緣生法?你給我講講。”(拍巴掌)就看你悟不悟。多少人坐到老死,還是不悟,只好說“慚愧慚愧,人生幾何,一輩子空過了。”禅宗一心禅是攝受上根上智的,沒有基礎的人是悟不了的。
好名利的人,未能離欲,怎能開悟
要看他到底是不是真悟,再打個比喻給你們聽。從前有兩個年輕人到巫婆那裏去,剛好有人在裏邊求神,巫婆一打哈欠就表示鬼上身了,那麼嗯啊嗯啊唱起來。這兩個年輕人其中一個說了一句,“地上一百元鈔票是誰掉的?”巫婆馬上說,“是我的。”假的!怎麼見了鈔票,神鬼都跑掉了?所以見鈔票就撈,全是假的。如果“開悟的人”一聽有人在講:“這是好生意呀。”便去投資,還不肯吃虧爭名爭利,這是假的,離欲都沒有離欲,你開悟什麼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2-4) <151>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因爲衆生具有能,所以衆生能成佛,
不能轉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見
本次提要:
■ 以一切法性空的觀點去看一切,就叫真見,沒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
能成如來
■ 因爲衆生具有能,所以衆生能成佛,不能轉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見
■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斷滅空,從性空中緣起一切,這一切本身就性空
■ 知道並不等于見到,自己都不幹淨,能見自己的佛性嗎?要斷盡煩惱才能見
本來面目
■ 能見自己佛性的光,能見衆生佛性的光,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樣的,所以叫
“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 覺悟、智慧和成就都是從法上來的
■ 不進入般若智慧,就打不開寶藏的門,永遠是個流浪漢
以一切法性空的觀點去看一切,就叫真見,
沒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能成如來
我們修行要想在法上開悟,那必須要能夠確實理解,並證到一切法性空。能理解僅僅是理悟,要達到證悟才能了生死。
你明白了一切法性空,以一切法性空的觀點去看一切,就叫真見。如來在哪裏?就在真見裏,如來說的法都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出于如來的真見。深般若講的是空,所以深般若就是真見。你不能從道理上理解深般若的一切,還沒有接受到深般若的種種智慧,不能在深般若裏達到覺悟的境界,那你怎麼成如來呀?
清淨的法身遍虛空,法身本來就是空,如果不空,十方如來的法身豈不要打架了?因爲你碰到我,我碰到他了。能海上師說過,我們法流是一切法無自性派,所以我們修的道,就是成佛的道。
因爲衆生具有能,所以衆生能成佛,
不能轉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見
宇宙人生永遠存在的僅僅是個能,因爲衆生身上有能,所以衆生能成佛,能就是作用。因果能轉不能滅,因果能轉,也是因爲有這個能。如果你認識不到這個能,那麼就轉不了。不能轉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見,外道說人永遠是人,神永遠是神,雞永遠是雞,狗永遠是狗。我們佛教就否定這個思想,佛教說狗能轉人,人也能變狗,因爲衆生身上都有這個能存在。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斷滅空,
從性空中緣起一切,這一切本身就性空
講空的人如果把什麼都空光了,宇宙的能也空掉了,宇宙能起作用的作用也空掉了,就是斷滅空,因爲他否定了緣生法。緣起和性空,這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爲性空才能緣起,由于從性空中緣起一切,這一切本身就性空。
知道並不等于見到,自己都不幹淨,
能見自己的佛性嗎?要斷盡煩惱才能見本來面目
咱們修禅定經常要觀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明明心是心,佛是佛,衆生是衆生,怎麼叫叁無差別?你認爲有差別,就因爲還沒有親證到自己的佛性,你連自己佛性都沒有證到,哪能見衆生的佛性?你見到自己佛性,見到衆生佛性,你就成就啦。
講法時常講衆生都有佛性,比如你看見一條狗,你身子一蹲去抓磚頭,它馬上就跑掉了,這就是佛性的表現,因爲它有覺悟它能辨別。
這樣講佛性,僅僅是個比喻,做個初步的啓發呀,不要以爲認識到這兒就是見到佛性了。一個孩子會講話,拿面鏡子照照自己的臉,還是拖鼻涕的孩子。有的孩子不肯擦鼻涕,他用髒手指一抹,結果鼻子墨黑的,成了貓鼻子,連鼻子的本來面目都給他掩蓋了。自己都不幹淨,能見自己的佛性嗎?所以要斷盡煩惱才能見本來面目。
能見自己佛性的光,能見衆生佛性的光,
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樣的,所以叫“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你能真正見到自己佛性,見到衆生佛性,你才知道沒有兩樣。如果你能見到自己佛性的光,見到每個衆生佛性的光,你去看看這個光還不是一樣的,所以叫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是我們修行成就的境界。
覺悟、智慧和成就都是從法上來的
這些覺悟、這些智慧以及我們將來的成就都是從法上來的,所以不管你修什麼宗派都好,但是你不到成就,不到圓滿,還是不好。爲什麼我們贊歎賢聖僧、贊歎阿羅漢、贊歎菩薩、贊歎佛?因爲他們成就了。阿羅漢比凡夫好,阿羅漢跟佛比,不肯發大心、不想修菩薩道,不好,所以佛要呵斥他。
不進入般若智慧,就打不開寶藏的門,
永遠是個流浪漢
你要想得到大成就大圓滿,你不進入般若智慧,你不打開這個寶藏的門,你怎麼能得寶?所以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什麼宗派、顯教密教、性宗相宗,全要進入大般若,否則你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爲你門都沒有打開。
今天咱們跟大般若法流特別有緣,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福報。我講了這麼多天了,講來講去,無非是教你們在大般若法流這個菩提大道上,怎麼打開這個寶藏的門,你打開了這個門才能得寶,你不得寶永遠是個流浪漢。
好,今天到這裏。(回向)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3-1) <152>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5日
佛法是真理,它遠離了落後和進步,
它超越了人世間的一切智慧
本次提要:
■ 能見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來就具足,證到了圓滿的法身,就是
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 破迷才能顯真,光明表智慧,沒有智慧就叫無明
■ 一切煩惱從無明開始
■ 前世的習氣煩惱會等流到今世,科學的研究達不到徹底圓滿究竟的智慧境界
■ 佛法是真理,它遠離了落後和進步,它超越了人世間的一切智慧
能見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來就具足,
證到了圓滿的法身,就是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昨天我們講了“能生衆生種種真見”,有了真見才能見自己本來面目,見到本來面目就是見到自己佛性。能見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來就具足,只是由于種種妄想執著,而不能悟到如來的智慧德相。所以我們從法上證到自己的清淨法身,才知道每個衆生佛性圓滿、本來清淨,這種本來清淨就是如來的智慧德相。證到了圓滿的法身,就是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破迷才能顯真,光明表智慧,沒有…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50~15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