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50~159)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3) <15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才是证悟

  本次提要:

  ■ “心诚则灵”如果变成“有唱则灵”就成了心外求法

   ■ 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成就一个空,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

   才是证悟

   ■ 不能以知道了为满足,如果自己没有开悟,又怎能知道别人开悟了呢

   ■ 禅师的瞪眼、拍掌,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 好名利的人,未能离欲,怎能开悟

  “心诚则灵”如果变成“有唱则灵”

  就成了心外求法

  所以声音也是假相,《金刚经》里说:若人“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你向佛菩萨祈求,佛菩萨并不是听你的声音,而是观你的心。佛门常说,“心诚则灵”,现在变了,变成“有唱则灵”,好像你唱出声音就灵,这真是在心外求法。

  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成就一个空,

  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什么才是无相?什么才不会变?那就是空。虚空无相,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要成就一个空。说“成就了空,不是什么也没得了吗?”当你什么也没得的时候,你就成就了。这是深般若的道理,是真谛,是绝对的真理。广般若都是从相上去说,为了使众生能懂,说的是世俗的真理,叫俗谛。俗谛是个利用,是桥梁,是渡船,我们目的是要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真谛的彼岸。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才是证悟

  这样讲你们就明白了,所谓真见就是见诸法实相。我们通过文字般若、通过观照般若,就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在讲实相般若时就要讲到“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这么讲,就是刚才四个人比喻中的第三种。即使你确实理论上悟了,这是理悟,还不能了生死;要解决问题,还是靠第四个人的话,他给你一杯茶,你亲自喝一口,明白了你才证悟了。

  不能以知道了为满足,如果自己没有开悟,

  又怎能知道别人开悟了呢

  有人接受了善知识给他的茶却不喝,仅仅是拿在手里,“我知道啦,我手中有啦。”以此为满足,这种人历史上特别多。那些被称为开悟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开悟?你说他开悟了,你自己都没有开悟,怎么知道人家真开悟呢?

  禅师的瞪眼、拍掌,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开悟了,要你讲,你也没办法讲,只能闭起嘴巴来。禅宗就是叫你闭起嘴巴来,所以用种种的手法来启发你。你假如问禅师:“开悟是什么?”(竖起一指)说“八万四千法门到底讲了什么?”(做了个手势),“什么叫做缘生法?你给我讲讲。”(拍巴掌)就看你悟不悟。多少人坐到老死,还是不悟,只好说“惭愧惭愧,人生几何,一辈子空过了。”禅宗一心禅是摄受上根上智的,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好名利的人,未能离欲,怎能开悟

  要看他到底是不是真悟,再打个比喻给你们听。从前有两个年轻人到巫婆那里去,刚好有人在里边求神,巫婆一打哈欠就表示鬼上身了,那么嗯啊嗯啊唱起来。这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说了一句,“地上一百元钞票是谁掉的?”巫婆马上说,“是我的。”假的!怎么见了钞票,神鬼都跑掉了?所以见钞票就捞,全是假的。如果“开悟的人”一听有人在讲:“这是好生意呀。”便去投资,还不肯吃亏争名争利,这是假的,离欲都没有离欲,你开悟什么呀?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4) <15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

  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本次提要:

  ■ 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没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

   能成如来

   ■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断灭空,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 知道并不等于见到,自己都不干净,能见自己的佛性吗?要断尽烦恼才能见

   本来面目

   ■ 能见自己佛性的光,能见众生佛性的光,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样的,所以叫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觉悟、智慧和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

   ■ 不进入般若智慧,就打不开宝藏的门,永远是个流浪汉

  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

  没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能成如来

  我们修行要想在法上开悟,那必须要能够确实理解,并证到一切法性空。能理解仅仅是理悟,要达到证悟才能了生死。

  你明白了一切法性空,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如来在哪里?就在真见里,如来说的法都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出于如来的真见。深般若讲的是空,所以深般若就是真见。你不能从道理上理解深般若的一切,还没有接受到深般若的种种智慧,不能在深般若里达到觉悟的境界,那你怎么成如来呀?

  清净的法身遍虚空,法身本来就是空,如果不空,十方如来的法身岂不要打架了?因为你碰到我,我碰到他了。能海上师说过,我们法流是一切法无自性派,所以我们修的道,就是成佛的道。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

  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宇宙人生永远存在的仅仅是个能,因为众生身上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能就是作用。因果能转不能灭,因果能转,也是因为有这个能。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个能,那么就转不了。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外道说人永远是人,神永远是神,鸡永远是鸡,狗永远是狗。我们佛教就否定这个思想,佛教说狗能转人,人也能变狗,因为众生身上都有这个能存在。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断灭空,

  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讲空的人如果把什么都空光了,宇宙的能也空掉了,宇宙能起作用的作用也空掉了,就是断灭空,因为他否定了缘生法。缘起和性空,这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为性空才能缘起,由于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知道并不等于见到,自己都不干净,

  能见自己的佛性吗?要断尽烦恼才能见本来面目

  咱们修禅定经常要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明明心是心,佛是佛,众生是众生,怎么叫三无差别?你认为有差别,就因为还没有亲证到自己的佛性,你连自己佛性都没有证到,哪能见众生的佛性?你见到自己佛性,见到众生佛性,你就成就啦。

  讲法时常讲众生都有佛性,比如你看见一条狗,你身子一蹲去抓砖头,它马上就跑掉了,这就是佛性的表现,因为它有觉悟它能辨别。

  这样讲佛性,仅仅是个比喻,做个初步的启发呀,不要以为认识到这儿就是见到佛性了。一个孩子会讲话,拿面镜子照照自己的脸,还是拖鼻涕的孩子。有的孩子不肯擦鼻涕,他用脏手指一抹,结果鼻子墨黑的,成了猫鼻子,连鼻子的本来面目都给他掩盖了。自己都不干净,能见自己的佛性吗?所以要断尽烦恼才能见本来面目。

  能见自己佛性的光,能见众生佛性的光,

  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样的,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你能真正见到自己佛性,见到众生佛性,你才知道没有两样。如果你能见到自己佛性的光,见到每个众生佛性的光,你去看看这个光还不是一样的,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我们修行成就的境界。

  觉悟、智慧和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

  这些觉悟、这些智慧以及我们将来的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所以不管你修什么宗派都好,但是你不到成就,不到圆满,还是不好。为什么我们赞叹贤圣僧、赞叹阿罗汉、赞叹菩萨、赞叹佛?因为他们成就了。阿罗汉比凡夫好,阿罗汉跟佛比,不肯发大心、不想修菩萨道,不好,所以佛要呵斥他。

  不进入般若智慧,就打不开宝藏的门,

  永远是个流浪汉

  你要想得到大成就大圆满,你不进入般若智慧,你不打开这个宝藏的门,你怎么能得宝?所以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什么宗派、显教密教、性宗相宗,全要进入大般若,否则你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你门都没有打开。

  今天咱们跟大般若法流特别有缘,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福报。我讲了这么多天了,讲来讲去,无非是教你们在大般若法流这个菩提大道上,怎么打开这个宝藏的门,你打开了这个门才能得宝,你不得宝永远是个流浪汉。

  好,今天到这里。(回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3-1) <15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5日

   佛法是真理,它远离了落后和进步,

  它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智慧

  本次提要:

  ■ 能见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来就具足,证到了圆满的法身,就是

   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 破迷才能显真,光明表智慧,没有智慧就叫无明

   ■ 一切烦恼从无明开始

   ■ 前世的习气烦恼会等流到今世,科学的研究达不到彻底圆满究竟的智慧境界

   ■ 佛法是真理,它远离了落后和进步,它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智慧

  能见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来就具足,

  证到了圆满的法身,就是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昨天我们讲了“能生众生种种真见”,有了真见才能见自己本来面目,见到本来面目就是见到自己佛性。能见自己佛性,才能知道自己佛性本来就具足,只是由于种种妄想执著,而不能悟到如来的智慧德相。所以我们从法上证到自己的清净法身,才知道每个众生佛性圆满、本来清净,这种本来清净就是如来的智慧德相。证到了圆满的法身,就是成就了自己的法身佛。

  破迷才能显真,光明表智慧,没有…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50~15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