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0-5) <14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
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本次提要:
■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
已经不一样了
■ “要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
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 佛教我们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卑,要法喜充满,不做苦恼人,否则朝佛说
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
■ 我们天天说法,这功德就是起源于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
■ 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凑钱盖起来的,这也是请转*轮功德
■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由此可见,
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
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贪五欲享受的人,他的观点:“我就是要五欲享受,宁愿生死流转。”说“你这样要下地狱。”他也听不进去,这就是知见错了。很危险啊!即使最后醒过来了,也来不及了,世间上悬崖勒马能停下来的有几个?你即使冲到悬崖边,心里害怕,赶快把马头勒住,可是马跑得太快刹不住啦,还是要往前冲一步,就掉下去了。老话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为什么不及早把路认清?及早自己醒过来纠正一下错见?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
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已经不一样了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已经不一样了,比如佛说“受五戒的人一切酒都不能喝。”他说“受了戒,喝酒可以的,只要不酗酒。”佛说“佛弟子要多闻”,就是要多听法,他说“听法越多越糟糕。”佛说“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他去拜外道的神。佛说:“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他去学《太上感应篇》,佛叫我们“皈依法,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他说“我们用不着。”佛说“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互相不要来往”,他说:“外道也很好”,跟他们并起并坐。佛经里说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他说“只要唸就能往生”,全跟佛说的不一样。
“要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
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还有好笑的事情,佛说“法是药,烦恼是病,你有烦恼病,必须学法才能治好烦恼病。”他说:“你有烦恼,学法学得进吗?只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佛教我们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卑,要法喜充满,不做苦恼人,
否则朝佛说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
佛叫我们向善知识、向有智慧的人学习,他说要向愚夫愚妇学习。佛说佛弟子要有自尊心,受了菩萨戒要承认自己是菩萨,所以受戒时法师问你,“汝是菩萨否?”你要回答:“我是菩萨。”你才得戒,否则你不得戒。他说:“你们都是菩萨,唯有我是凡夫。”
佛要提高你的自尊心,他要提高你的自卑感。佛要你求智慧做个法喜充满的人,他要你做个苦恼人。这样搞下去,佛弟子的观念都跟佛不一样,还像佛弟子吗?还像修行人吗?修行也成了盲修瞎练,而且朝佛说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这些异见,现在到处传布,影响面很大,极为普遍。
我们天天说法,这功德就是起源于
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
而今天你们这些学生至少这种异见、错见、邪见,都纠正了吧?因为我们天天说法,只有靠法的智慧才能纠正错误。这个功德就是起源于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要不然,非但开化、衢州的居士听不到法,你就是从远方来,也听不到法。如果没有说法的场所怎么讲?到马路上讲,行吗?(众笑)必须要有一个说法的场所,还要有这么多听法的人,形成讲经法会,你才听得到法。
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
凑钱盖起来的,这也是请转*轮功德
所以劝请转*轮有极大功德,非但劝的人是劝请功德,你们也有功德。我六岁死了父亲,家里穷得很,早年工作也没积什么钱,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凑钱盖起来的,因为老师要来说法,所以大家发心盖起来,这也是请转*轮功德,有房子才能讲法呀,至少你也得到了随喜功德。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
由此可见,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永远跟释迦佛保持异见,永远是错见邪见。由此可见,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今天讲到这儿。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1) <14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
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本次提要:
■ 进佛门不想修行,什么都不明白,岂不是个糊涂人
■ 开示几句岂能成龙,想成就,为什么不肯在学法上花时间
■ 烦恼业障重的众生,又想以一句来达到登地菩萨水平,岂不矛盾
■ 世俗邪见重的人不通过深刻智慧的启发,难以转变
■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进佛门不想修行,什么都不明白,
岂不是个糊涂人
我们进了佛门究竟朝哪个方向?要走哪条路?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搞搞清楚,一般都是说,“我进佛门想修行”,想修行当然比不想修行好,现在很多人进了佛门不想修行,他们只是看见菩萨欢喜,希望得到菩萨保佑,这当然也算他进佛门的目的喽,可这只是第一步目的。好比你进学校,看见老师就欢喜,希望老师传授你知识、教育你,把你培养成才,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那么你不听课咋行?同样道理,你进了佛门不听法,怎么修行?又怎么培养你成才呢?什么都不明白,岂不是个糊涂人。
开示几句岂能成龙,想成就,
为什么不肯在学法上花时间
一般人总问“修行怎么修?”你不听法怎么会懂修行?说:“我没时间,老师,你给我开示几句,我回去自己修。”修行哪有这么简单?我想起我从前在医院里搞心理疗法,很有成绩,传开了,有人特地找上门来,“我实在没时间,听说有人听了你几句话病就好了,希望您也跟我说几句吧。”这是钻空子,你不了解了解,一句话病就好的有几个?这种人确实有啊,可是他前面听了多少课?我给了他多少启发啊?你想画龙点睛,得先把龙画好了然后再点睛呀,龙都没有就去点睛,怎么会飞出龙来?你想修行成就,为什么不肯在学佛法上花时间?
烦恼业障重的众生,又想以一句
来达到登地菩萨水平,岂不矛盾
再比如,有人听到禅师一句话就开悟了,那么你呢?禅师问你“念佛是谁?”,你回答“念佛是我。”这一句话对你有用吗?要有广大坚实的基础,一句话才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想靠一句用功,那是登地菩萨的水平。一方面说自己是业障重、烦恼重、苦恼众生,一方面又说只要一句样样不要,那不是矛盾吗?
世俗邪见重的人不通过深刻智慧的启发,难以转变
修行说到底是观念的转变,你烦恼习气重,又受世俗知见、邪知邪见的影响,观念复杂,给你一句话,说得高,对你不起作用,说得浅,你会说,“这句话我早就懂了。”末法是人为制造的,末法时期就存在在这些众生的身上,你不转变,三大阿僧祇劫能不能成佛还不知道呢。
不通过广大地解说、详细地分析,深刻智慧的启发,能这么容易转变吗?否则释迦佛也用不着说法四十九年。释迦佛说了这么多法,当时的佛弟子,大多数还没有证阿罗汉果,因为他们比不上当初鹿野苑五比丘的根机,五比丘听佛讲四谛法,就证果了。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
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一切讲经说法、举例、打比方、种种分析开导,目的无非是使你进入佛之知见。不进入佛之知见,怎么成佛啊?知就是明白,见就是观点。
众生头脑里原有的世俗观点,有正的有邪的有错的,对邪的错的应该毫不留情地抛弃。佛弟子的感情绝不能用错地方,对错误保留感情,必会害自己害别人。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2) <14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
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本次提要:
■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 明白人看问题,当然不会错了,相对的世俗谛,并不等于究竟的胜义谛
■ 学修要先广后深,功德圆满,看问题也圆满,不深入海底,就不明白究竟
■ 有些被称为善知识的,既否定了广,又否定了深,这样就把修行架空了
■ 劝请转*轮,就是希望众生都能得到法,在法上成就
■ 破众生种种异见,是破,生种种真见,是立,不破不立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
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正的呢?还要提高,你不提高不可能成佛的。禅宗有句话“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你已经到了一根长竹杆的头头上了,长竹杆好比是法,你一直爬到最高处,再提高,提高到哪儿去?你只要肯提高自会明白,再高上去,这根长竹杆你也要离开,那还不是空?所以《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明白人看问题,当然不会错了,
相对的世俗谛,并不等于…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40~1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