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钟了,上师房门外还排着很长的队,为满众生愿,清定上师也不休息。那么求见的人就快一点吧,有的人走上来动作很慢,表示庄严,再来个五体投地,俗称磕大头,表示恭敬。每个人都这样,等接见完,恐怕要天亮了,(众笑)这么执著啦。形式当然好,但某种情况下形式实在难以做到,只要心里恭敬就可以了呀。
有一次在四川,清定上师中午接见,居士排着队来,有人发心供养,他把钞票一张一张分开,像把打开的折扇子,意思是上师你看看清啊,这是五张,不是一张啊。供养布施自会有因果,你何必这么执著呀?(众笑)
又好比在民国初期,学生发起了一个运动,专门剪清朝遗老的辫子,那些人护着辫子,拼命喊“剪不得,剪不得”,执著得这么厉害干嘛?(众笑)
要把空也空掉,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为什么要有二十个空,已经内空、外空、内外空了,就怕你修了空,又放不下一个空,所以再来第四个空──空空,要把空也空掉。有些人就是放不下空,阿罗汉成不了佛,因为他空成就了,他去执著这个空。
在空求空,岂非执空,
把臭气包起来,岂非执著臭
初修空的人也是这样的。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办禅定班,有个老学生问我:“老师,我空观怎么修来修去修不好?”我说“你是咋修的?”他说“我观周围没有树、没有人、没有房子,可就是观不出这个空来。”(众笑)我说“你没有房子、没有树、没有人,这就是空,你还要观什么空?”这就是执著了一个空。
你们不要怕臭,如果你了解臭的体性也空,闻到臭味也没关系,人放个屁,一会儿散开来就空掉了。假如你用只塑料袋把屁包起来,(众笑)来问我怎么屁老是臭,谁叫你包起来空不掉了?
世间上人所以会流转生死,就因为把臭的东西包起来当宝贝。
今天讲到这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1) <148>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
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本次提要:
■ 真见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比如假面具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
真的
■ 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 世上的一切都会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会把你抛弃,即使人活着,环境
变了,即使环境还在,人死了
■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
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 《金刚经》说“有相皆虚妄”,不排除虚妄,真面目是见不到的
真见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
比如假面具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真的
我们已讲了,众生听到佛法能成就清净法身,能了解法身非断非常,能破种种异见,能生种种真见。
昨天讲了“能生众生种种真见”,既然这种法义、这种境界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才能成就,那么什么叫真见,也应该在般若智慧里去找。“真见”,一切事物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假就是真的。比如一个人戴了假面具,这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真的。
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还有,会变是假,不变才是真。比如常有人痛苦地说:“你从前不是说真心爱我吗?还说永不变心,现在怎么变了?”既然这个“真”会变,这个“真”也是假的,所以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而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世上的一切都会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会把你抛弃,
即使人活着,环境变了,即使环境还在,人死了
世间上的一切都会变,所以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假,要不了多少时候它就会把你抛弃,谁对它认真谁就会上当,因为它不会永远跟着你的。即使你还活着,可是世间上的环境变掉了,即使环境还存在,你一死,这个环境就不属于你了。比如说,活着的时候进歌舞厅,欢乐的环境跟人的嘻嘻哈哈合在一起了,可是到头来总要分开:有时是环境变了──歌舞厅倒闭了;有时是人变了,歌舞厅里还在天天唱啊闹啊,可是你死了,歌舞厅里边人还理你吗?你死就死呗,跟我有啥关系。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
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人活了总要死,这就是变。为什么人们醒不过来啊?因为受了迷惑,就好比起了迷雾。庐山有雾,难见庐山真面目,雾退了才能见到真面目。一切迷惑你的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看不到真相,众生为什么不能见本来面目?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被迷糊了。
好比咱们到那条大路上去散步,两边的芦苇长得很高,我总是提醒大家,“芦苇底下是沟沟,你别踩上去哦。”意思你别受它迷惑了,因为芦苇长满了,你看不见沟沟,谁一脚踩下去,就跌下了陷阱。
《金刚经》说“有相皆虚妄”,
不排除虚妄,真面目是见不到的
世间上一切显露出来的都是假相,因为都会变,迷惑你的人也很有本事,他即使不会真笑,他会假笑;即使不说真话,也会说假话;即使他头上烂得发臭,是个瘌痢头,他照样会戴假发,迷惑的恶毒作用就是掩饰真相。
归纳起来就是《金刚经》里说的,“有相皆虚妄”,虚妄就是假,一切有相都是虚妄,你把虚妄当做真实,你就上当了。不排除虚妄,真面目你是见不到的,要见真面目就要排除虚妄的假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2) <14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
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亲自尝一口
本次提要:
■ 真和假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
■ 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在迷惑里求成就,永远不会成就的
■ 见相能知非相,才能进入佛之知见,不解如来真实义,都是隔靴搔痒
■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
亲自尝一口
■ 当你破除了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你就见到如来了
■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好比媒婆总是往好的方面说的
真和假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
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
真和假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这是分别而说;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这怎么解说呢?从前儒教喜欢玩弄文字,道教喜欢玄虚,佛门里受了儒教道教影响的佛弟子,也喜欢玩弄文字高谈玄虚,例如有句话“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听的人一懂也不懂,可是想想蛮有味道,“高!”高在哪里?不懂。其实不懂就是愚就是痴,人都在愚痴里自得其乐。
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在迷惑里求成就,
永远不会成就的
为什么说真的就在假的里面?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因为迷惑于假相,就把真的隐没掉了。好比在真的外面涂了一层色彩,真的东西是白色,外面涂上了红色,红的跟白的虽然是两样,可是红的涂在外面,里面的白色并没有消失,所以迷惑都是外,真的都在内。你在迷惑里求成就,永远不会成就的。今天佛门就是这样,所以末法时期成就的人极为稀有难得,因为邪师邪说多如恒河沙数,都在给你迷惑。你走上迷惑的路,修行还能成就啊?
见相能知非相,才能进入佛之知见,
不解如来真实义,都是隔靴搔痒
心外的东西都是假相,有句话“心外求法,是名外道”。外道不放弃外道知见,不可能成就佛道。你不破除迷,你不可能有觉,虽然觉在你里边,可是它现不出来呀。所以《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要你有觉悟,看到一切事物的外相就知道这不是真实的。“非相”,你要否定它排除它,你才能见到如来,才能进入佛之知见。不进入佛之知见,你不可能了解如来的真实义,即使你会讲法,你没有亲自证到这个境界,随便你怎么讲都是隔靴搔痒。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
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亲自尝一口
比如,你问,“茶是什么味道?”有四个人给你四种回答,第一个回答你:“我也不知道”,这叫善知识吗?第二个,“茶就是茶的味道。”这是废话,等于没说。第三个,“茶不是甜的,不是咸的,不是酸的,不是辣的。”说了一堆不是这个不是那个。第四个回答你,“这是一杯茶,你亲自喝一口。”当你喝下去什么都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问你什么样?你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叫“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如来的真实义是不可说不可说,只有亲自去尝一口。如来讲了四十九年的法,都是劝导你亲自尝尝。好比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亲自尝一口。
当你破除了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
你就见到如来了
修行就是破迷显真,真,用不着你去寻找,用不着你去建立,更用不着你去发明创造,你只要破除了迷,你就见到了真,当你破除了世间上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你已经见到如来了。
这个如来不是大雄宝殿里供的释迦佛的太子身,如果你以为太子身是佛,那你又被相迷惑啦,仍然见不到如来。释迦佛的太子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经》说,如果你以为这是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是如来,因为他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你把这个相否定掉,能觉悟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如来的真实相,你就见到了如来。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
好比媒婆总是往好的方面说的
不变就是真,有相皆要变,有相皆非真。人受了迷惑,就会爱啊爱,爱在哪里呀?你能抓得住吗?抓住了你拿给我看看。说“爱在心里”,你就是把心掏出来也看不见呀。可是众生受了相的迷惑,就是执著相,心想:他是不是爱我,就去看他的相,这个人对我笑得多甜,这个笑脸就是在爱我。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语言虽然是声音,通过你心里的想象也会想出形象来。比如做媒的人,一张嘴巴说得多好啊,其实她的目的是要吃十八只蹄膀,你听了她说的去想象:这个小伙子多高多英俊啊。等到一见面,原来是翘鼻子的。如果她把真相全部说给你听,媒也做不成了,“我是真实介绍,他是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众笑)你要吓坏了。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40~14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