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可证道”,哪能说:念经不必求懂
本次提要:
■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
不必求懂
■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
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有些人很能讲,但是他讲的过程中变了释迦佛的修正主义,把释迦佛讲的话修正修正,释迦佛要你来修正吗?修改的方法总是先讲几句对的,后面来个“不过呢”,下面全是个人的错见,不是释迦佛的道理。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
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大大地弘扬广般若?广般若首先就是广字,究竟有多广?说也说不尽的。其实每本经文里边都包含着广般若的智慧,我年轻时常听说某某人发心阅藏经,我也发心想去阅经,每天什么事也不干,花了三个月功夫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看完。也不懂其中法义,反正有点文化就这么看下去,读后就忘,到今天全部忘光。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不必求懂
所以佛一再教导,“虽诵千句”,即使你一天诵一千句的经文,“不解何益”,你不能理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有些地方流传着的异见“唸经不必求懂”,到底是佛错了还是他错了?这个偈后面两句,“能解一偈”,哪怕你能够理解一个偈,也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行持起来,将来也能成就。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
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为了使大家对佛法要真正吃深吃透,上一次我花了两个小时,只讲了经文里一句话,今天又讲了这么多时间,这就是广说。
有时我也问问大家,还有问题吗?你们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等了好久才有人提问:“老师,苍蝇、蚊子怎么办?”这是打闲岔了。有人说过,“听了老师的课,我什么问题也没有,因为我心里想的问题全给老师解开了。”还说我有他心通。不是我有他心通,是我讲得广,讲得细致,随便你什么问题,孙行者翻不出如来的手掌。这就是广说的好处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
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要广大地阐明广般若,目的是为了进入深般若,深般若就是佛之知见。开经偈里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什么是无上的法?就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就是空,空才是无上。最后一句,“愿解如来真实意”,如来真实意就是深般若,就是一切法性空。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
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那一天跟你们讲了法身,法身怎么成就的?是从大般若智慧中成就的。如果你不学大般若智慧,不从广般若进入深般若,是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的。深般若到底是什么?可以用八个“不”来描述,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你能悟到这个境界,你的智慧觉悟在这里彻底、究竟、圆满了,这个智慧觉悟,就是你的法身。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
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有大小,法可没有大小。心量小,以小心去度众生,就叫小乘;心量大,以大心去度众生,就叫大乘。所谓小乘法,正确的解说应该是,为了了脱个人的生死而修的法。如果他发心大了,以这个法去度众生,让每个众生都能了脱生死,那么四谛、十二因缘的法就是大乘法。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6) <14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
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本次提要:
■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 不能把恶知识称善知识、不说法的人称法师,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
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 小乘空烦恼,大乘空执著,空不了,跳不出生死轮回,何况成佛
■ 内空、外空、内外空,能悟一切法无自性才彻底
■ “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无知者竟以此
去打击说法者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
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大乘法全面地解说,应该是发大心的人,为了去度广大众生而修的菩萨法。但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能出离生死的解脱乘基础上,否则就成了能海上师所说的“轻毛菩萨”。
中国人有个风气,喜欢说大说高,比方说西藏转世的修行人,在汉地被称为活佛,其实他们并不是活着的佛,正确的翻译应是“一个能转世的修行人”。称呼错误就会形成误导。
中国人的风气,总喜欢把你捧捧高,戴高帽子谁都欢喜。封建社会就是这个风气,称皇帝为万岁,能活一万岁吗?称娘娘千岁,这么不平等!皇帝是人,娘娘也是人啊。百姓更不如了,称百岁。
一直到现在,我年轻时这个风气还很盛,例如对方只有三四十岁,为了叫得好听一点,就称他陈老,黄老、李老。怪不得现在人这么傲慢,脾气这么坏,年纪还小,一发脾气,“我是你老子”。
从前上海有个人,就这么拍马屁认识了很多人,等他爬上去了,又去欺负从前被他拍马屁的人,把那个人气坏了。
不能把恶知识称善知识、不说法的人称法师,
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佛教传到中国来,也是受了这种风气影响,很多观念、很多称呼都错了。佛讲过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善恶要分明。如今有些人竟然把恶知识也称为善知识;从来不讲经说法,只要被人崇拜也会被称为法师;本来大寺院里的最高领导才称和尚,现在把出家人都称为和尚。所以我常说,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如果对错的执著得这么厉害,一执著就容易怄气,能进入佛之知见吗?
小乘空烦恼,大乘空执著,空不了,
跳不出生死轮回,何况成佛
小乘大乘修的法都离不开空,离开空就不符合三法印。小乘人证阿罗汉果要断尽烦恼,也就是要空掉烦恼,所以小乘人也是在空里成就。烦恼不空能成就吗?
菩萨法的境界更高,非但广而且深,每一地菩萨法的修法,《文殊广法》里全有。每一地都要加一句“自性无所缘”,要达到自性无所缘,首先要明白一切法性空。就是说,你自己修行、度众生、弘法乃至将来的成就全不要执著,这个境界就高了。修大乘法的人是要空掉执著,执著是比烦恼更要牢固、根子更深的习气,众生就因为执著一切有,才会有生死,空不掉执著的人是无法跳出生死轮回的,何况成佛?
内空、外空、内外空,能悟一切法无自性才彻底
空到彻底有二十空,前面三个空:内空、外空、内外空,内空空身心,空眼耳鼻舌身意,外空空世界,空色声香味触法,内外相触的时候,产生六识,也要空掉,所以要修内外空,空掉六识。还要深入下去,一直空到一切法无自性才是彻底,这是一层深一层,每一层都要空光,好比剥光了皮还要剥芯子,每空一层,就扫掉一层执著,禅宗的话就叫“赤祼祼一丝不挂”。
“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
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无知者竟以此去打击说法者
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你要证到这个境界,那必须学修深般若。深般若是不可思不可议,《金刚经》里说,“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深般若无法可说,广般若要大大地说。
这一句,也有人搞错了。从前有个寺庙刚刚建立,请我去讲法。两天后来了个老和尚,老和尚挺喜欢劳动。有一天我从斋堂出来,他在我旁边走过,我还来不及与他打招呼,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说法者无法可说”,实际上是朝我讲的,意思叫我别说法了。说句笑话,假如问傅老师什么第一,受打击第一。(众笑)不喜欢法的人都会说我几句闲话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7) <147>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要把空也空掉,
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本次提要:
■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不会说空者去讲空,反被空所害
■ 没有智慧福报咋修行?空是空掉执著,并非不要觉悟
■ 形式别多花时间,恭敬在心里,供养也别执著功德
■ 要把空也空掉,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 在空求空,岂非执空?把臭气包起来,岂非执著臭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不会说空者去讲空,反被空所害
其实懂法的应该知道,没有广般若哪来深般若?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人只知道“空空空”,但所知道的却是断灭空,是顽固不化的空,叫顽空。佛经上有句话,不会抓蛇的人去抓蛇,反被蛇咬,不会说空的人去讲空,反被空害。自己受害了还不知道,还到处去讲空!
没有智慧福报咋修行?空是空掉执著,
并非不要觉悟
智慧、功德、福报、觉悟、正知正见,这些全要有,没有这些你咋修行?空是空掉你的执著,不是不要觉悟。
形式别多花时间,恭敬在心里,
供养也别执著功德
中国是大乘佛教,可是有些居士对功德执著得厉害。例如修供养是好事,六波罗蜜中,第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可是没有叫你执著呀。
从前有一次,清定上师在上海一个寺院里讲经,晚上大家求见,已经晚上十点…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40~1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