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60~169)▪P4

  ..续本文上一页要打。所以一被烦恼绑住,就没有你的自由了。

  很多女孩子结婚了,说起来是自愿的,实际上是被绑住了,你被绑住了,你就逃不了了。很明显的事实,只要男的到首饰店买一根金链条往你头上一套,你就愿意被牵了,因为你喜欢金链条啊。

  在佛门搞腐败,人虽活着,法身慧命早就死了

  为什么现在佛门里腐败,为名为利成风?因为这些人喜欢名利,都被名利绑住了。你要解放他,他还不愿意,结果还不是死掉了?说“他还活着”,人虽然活着,法身慧命早就死了。

  前面产生了贪爱,形成了后面的习气,前后种种全是颠倒

  “谓于外境前后所生之颠倒习气”,你被外面的境一绑住,“前后”,前面你产生贪爱,由贪爱你就入了这个境,境把你绑住,你在前面习气的基础上又增长、形成了后面的习气,前后种种全是颠倒。

  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

  互相熏,越熏习气越重

  佛经里有句话“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互相熏,越熏习气越重。修行人在香里熏,越熏越香,世俗上人在臭里熏,越熏越臭。种子就是心里的烦恼、心里的习气。“现行”,就是你面对着外面的境产生的起心动念,以及你的种种造作行动。心里的种子会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又反过来熏你的种子。

  比如心里有偷的念头,慢慢发展到有偷的行动,偷的行动又增长心里的念头。一方面今天偷着了,对偷非常欢喜非常高兴,一方面想下次还偷,多偷一点。下次偷完了,再下次再偷,最后进到公安局里,看你还偷吗?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5-4) <总第168>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修行也是熏,觉悟熏现行,

  现行再熏觉悟,这是正行

  本次提要:

  ■ 修行也是熏,觉悟熏现行,现行再熏觉悟,这是正行

   ■ 内心会影响行动,行动也会影响内心,走错了路,在错误的路上就会不断

   增上

   ■ 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这种恶性循环,所以叫止所断

   ■ 为了免受外界干扰,有人想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聋,只有愚人才干这种事情

   ■ 瞎子聋子也有瞎子聋子的妄念,愚人也会起愚人的妄想

   ■ 愚人不想听我讲,心里却在想娶个媳妇

   ■ 聪明人执著自己聪明会变愚,愚人执著于自己愚,更加愚

  修行也是熏,觉悟熏现行,现行再熏觉悟,这是正行

  内心的烦恼种子就是这样可怕,种子熏现行,烦恼种子一起来,必然有行动,这个行动又增加了烦恼习气的力量,如果不修行就是这样生活的。

  如果修行呢?修行也是熏,觉悟熏现行,现行再熏觉悟,这是正行,所谓烦恼断一分,智慧长一分,智慧长一分,烦恼断一分,互相熏,互为因果。

  内心会影响行动,行动也会影响内心,

  走错了路,在错误的路上就会不断增上

  我是1952年进佛门,53年能海上师到上海传授菩萨戒,我也参加了。每人发一包香料,一粒一粒的,像药店里卖的药,要求明天洗个澡换衣服,衣服预先用这个熏香熏。衣服放在铁丝做的铁框子上面,把这包香料燃着了熏,熏过了,衣服穿上去香喷喷的,一直香到心里。一个人的内心会影响行动,行动也会影响内心,走错了路,在错误的路上不断增上,就是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

  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这种恶性循环,

  所以叫止所断

  那么有什么办法?要修止,止就是止住妄念,由止的力量就能止住这种恶性循环,所以叫止所断。

  为了免受外界干扰,有人想把眼睛戳瞎,

  耳朵打聋,只有愚人才干这种事情

  外面的境,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全在迷惑人,有眼睛总得看呀,所以从前有人说,“眼睛一看,心就乱了,我恨不得把自己眼睛戳瞎。”你戳瞎眼睛,心里边还有种子呢,你的心可戳不死啊。

  外界还有种种好听的声音,有了耳朵总要听啊,又说:“听了会受迷惑,恨不得把耳朵打聋,就可以什么也听不到。”那么讲法你也听不到了。眼睛打瞎,经书也看不到了,行吗?这种观念是消极的、是极端的,只有愚人才干这种事情。

  瞎子聋子也有瞎子聋子的妄念,

  愚人也会起愚人的妄想

  而且你这么做也没有用,难道瞎子聋子他心里不起妄念了?瞎子也有瞎子的妄念,聋子也起聋子的妄念啊。

  过去有人说:“学愚夫愚妇有道理,愚夫愚妇妄念少。”真是瞎说一通!如果愚人妄念少,那么傻瓜可以证阿罗汉果了?聪明人会起聪明妄念,愚人会起愚人妄念,哪个愚人心里不打愚主意啊。

  愚人不想听我讲,心里却在想娶个媳妇

  从前我在社会上讲心理课,有个人儍乎乎傻乎乎,谁都看得出来,他没在听我的课。听我的课的人心里在思惟,没心思听我课的人,难道心里没在想啊?休息时同学们问他,“老师讲课,你傻乎乎傻乎乎,你到底在想什么呀?”他回答:“我想娶个媳妇。”同学们就跟他开玩笑,“我给你介绍介绍,你有什么条件?”“只要有个女的就行了。”愚人就是这个样子。

  聪明人执著自己聪明会变愚,

  愚人执著于自己愚,更加愚

  主张学愚的人,可能不是个愚人吧,你不是愚人,又怎么知道愚人的心态?难道说这话的目的,是不希望释迦佛的弟子个个有智慧,希望佛弟子个个变愚人?聪明人执著自己聪明会变愚,愚人执著于自己愚,更加愚,愚到老还是愚,所以叫愚公。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5-5) <总第16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人贵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

  就是觉悟高的人,修好止观,就能得解脱

  本次提要:

  ■ 愚只能使众生倒退,哪会使众生进步啊?

   ■ 起了贪瞋痴,不想断掉贪瞋痴,就是个愚人,如果学愚容易往生净土,

   可能阿弥陀佛也要感叹万分

   ■ 男女青年相爱,是被爱所绑,因为绑住了才有生死流转

   ■ 被贪爱所牵的习气,可厉害啦,只好甘愿做奴隶,虽然无形的锁链看不见,

   却是实在有

   ■ 内心不执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宁,没有绳索会牵得动你吗?

   ■ 只有迷茫的众生才会被绑,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你起你的烦恼,我修我的行

   ■ 人贵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就是觉悟高的人,修好止观,就能得解脱

  愚只能使众生倒退,哪会使众生进步啊?

  说“愚公能移山”,笑话!这座山根本不是愚公移的,是被上天搬掉的。“愚公移山”只不过是提倡不屈不挠的精神罢了。愚公真的能移山,挖土机也用不着了。愚只能使众生倒退,哪会使众生进步啊?

  起了贪瞋痴,不想断掉贪瞋痴,就是个愚人,

  如果学愚容易往生净土,可能阿弥陀佛也要感叹万分

  如果学愚容易往生净土,可能阿弥陀佛也要感叹万分,怎么到我极乐世界来的释迦佛的弟子都是愚人?释迦佛咋教导他们的!

  起了贪瞋痴,不想断掉贪瞋痴,就是个愚人,根本没有觉悟,也根本没有在修行。你不断掉它,你必然会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所绑。你内心有贪心,心跟境一合拍,你就被绑住了。办法就是修止,前面“观所断”是叫你修观,自己起的念,要观我这是有贪心还是无贪心……,一发现:我这是贪心,马上修止,不要想下去了。只有这个办法,你心才不会被外境所绑。

  男女青年相爱,是被爱所绑,

  因为绑住了才有生死流转

  男女青年相爱,是被爱所绑,怎么绑起来的?小伙子长了眼睛总要看,一眼看到姑娘,看就看了喽,你走你的路,就绑不起来了。可是他脚步就慢了,又不好意思停下来,那么走几步再回头看看,再走几步再看看。小姑娘心中有数,对我有意思了,被我绑住了。恋爱就是这么回事,因为绑住了才有家,因为绑住了才有生死流转。

  被贪爱所牵的习气,可厉害啦,只好甘愿做奴隶,

  虽然无形的锁链看不见,却是实在有

  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以贪为首,贪爱是一种坚固的束缚,人一贪就受束缚,绑得厉害就难以解脱。比如你贪爱美色,就会被美色所束缚。你上街看见橱窗里一双皮鞋很好,心里贪爱,你的心再也离不开它了,即使今天没钱买,明天也会去买的,你就被这双皮鞋绑住了。我年轻时讲课就说过,你们女同志自己检查,你到底有多少双鞋子。买了一双又一双,不买不行啊,因为绑住了,这个习气可厉害啦,只好做鞋的奴隶。

  说句笑话,将来可以开一个展览馆,方头的、尖头的、船形的、元宝形的、尖得像根钩子那样的、高跟的、低跟的、平跟的……也可称为鞋文化。现在文化多了,听说还有什么茶文化,我就想不通,难道茶叶里有字啊?

  一个人起了贪爱,没有绳子也好像被绳子牵过去。年轻时在路边等车,前面一个姑娘走过,旁边一个男青年就被姑娘绑住了,两只眼睛傻乎乎瞪着,姑娘走过去,他的头会跟着眼睛转过去,(众笑)那不是绑住了?他对姑娘感兴趣,我对他感兴趣,他看姑娘我看他。(众笑)说“没有绳子绑住啊”,是无形的锁链,虽然看不见,却是实在有。

  内心不执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宁,没有绳索会牵得动你吗?

  贪爱音乐的、贪爱香味的,就会被音乐、香味所绑住。别人催他,“时间差不多了,快走吧,否则来不及了。”“还没听完呢,听完再说。”不听完不肯动的,迟到了也不在乎。闻到香味了,就被香味绑住:这么香,我也想买了。

  你内心不执著外境世俗的一切,你心才能安宁。一旦被绳索牵住了,你必然会被外境牵着跑。一个人在那边叫,“亲爱的,你过来。”“噢。”(众笑)马上过去了。一个人在这边又叫了,“心上人,你过来。”“噢。”(众笑)没有绳索会牵得动你吗?

  起了瞋恨心也是如此,心里一起烦躁、厌恶心,就被瞋恨心绑住。放不下,那么自己也苦恼。为什么放不下?因为被绑住了。要知道你看不惯的事情,你也不能避免啊,还得看啊。看见了,何必给它绑住呢?不绑住的人什么样的?比如说了一句,“这个样子不庄严吧。”你这个念头一起就完了。人家说,“你讲了这句话,怎么没有下文了?”“他不庄严,跟我有啥关系,我很庄严,他不庄严是他不庄严。”你何必被人家绑住,你有你的自由啊。

  只有迷茫的众生才会被绑,人都有独立的人格,

  你起你的烦恼,我修我的行

  如果是绑住了,心里想:这算啥个样子。口里说,“你看看”,说出来也出气了。耳朵里听到一句话就怄气,自己被气绑住了,还要拖着人家一起绑住:“你听听这像什么话,这种人公平不公平?这明明在说我嘛。我告诉你,这个人过去也是这样的,可坏了,我受了他多少欺负。”

  这么一说,那个人也被绑住了:“不要说你要生气,我都替你生气啊。”也绑住了,本来只有一个人怄气,变了两个人怄气了。“我实在看不惯,我法也不学了,想回家了。”“对,我也回家。”那么两个人一起绑回家。(众笑)

  只有迷茫的众生才会被绑,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何必被人家所绑?你起你的烦恼,我修我的行,你吃你的大便,我吃我的米饭。你看不惯,有办法的,你就有眼无珠好了嘛。

  人贵有自知之明,修行修得好,

  就是觉悟高的人,修好止观,就能得解脱

  世间上有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佛门里也有句话,修行修得好,就是觉悟高的人。你要不被别人所绑,你的觉悟高一点,警惕性高一点。所以眼睛看到境,耳朵听到声音,一起贪心、瞋恨心、厌恶心,马上切断,马上止住。

  你能修好止、修好观,你就能得解脱,所以修行人一切成就都在止观里,成佛的一切功德也全在禅定里。

  今天讲到这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60~16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