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聖圓融觀▪P10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是在我們腦筋裏面,其實腦筋的智慧只是意根的智能而已。

  我們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各有其智慧存在,你大概感受不到吧!一個人要是識性太過發達,你會發現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毫無朝氣,完全依據某一種軌則,在既定的前提下過生活,他一定是什麼時間到了就做什麼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德國的哲學家康德。

  康德這個人一板一眼,有點像中國的朱熹。他在大學裏教書,下課後回家,他都會走到鍾表店門口,對著大鍾調整他的手表,幾乎每天都這樣。有一天,他問老板:「你的鍾准不准?」老板說:「不知道,但是每天你走過去的時候,我就會調整一下。」他問:「爲什麼?」老板說道:「因爲你走過去之後一分鍾,你們學校的鍾就響了,所以我也會來調鍾,那個時間剛好是十二點,很准!」到底是人准還是鍾准?

  像這樣的人他毫無生機,他的生命就跟機器運作一樣。一個人之所以有朝氣、有活力,就是因爲他不太墨守成規,不按牌理出牌,思惟模式相當活潑。你會發現,這種人的生活也有點不規律。然而我們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卻是一直要把我們規律化。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完全一樣。一個人,包括他的生活,本身就具備了一種整體性,絕非單一性的。由于這種整體性使然,你才會發現生命的活力在哪裏!如果是用腦筋的話,一定是將它規範再規範,一再地製度化、規律化,而最後會使我們的生機喪失殆盡。

  我們吃飯的時間常按既定的時間安排,所以時間未到,你肚子餓了也不敢吃。相反地,雖然你還很飽,可是吃飯時間一到,你好像不吃還不行,這就是被規律化以後的情況。這時候你會發覺,一個人好像只有腦筋才是聰明、清醒了,因爲腦筋操控了生活的一切。但是,智慧——人或任何動物的智慧——卻不是腦筋可以比擬的。

  你眼睛看喜歡的顔色、耳朵聽好聽的聲音,鼻子聞喜歡的味道,這不是光靠腦筋就可以控製的。雖然腦筋會幫你分析,告訴你什麼顔色最美、汽車的噪音不要聽,家裏可以布置成什麼樣子。

  你需要什麼好聽的聲音呢?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爲了避免噪音,你用雙層、氣密式的門窗,把外面的聲音隔絕了,裏面卻還是在製造噪音啊!你只是把它叫做「音樂」而已。而且家裏盡管已經擁有世界上最美的音樂,你卻還是很想出去聽聽外面的音樂,爲什麼呢?因爲耳朵有它本身的智慧;它需要新鮮感、需要平衡感。耳朵要的東西,不是由腦筋來下命令的。

  眼耳鼻舌身意其實都一樣!雖然腦筋爲我們的生活形態下了很多定義和約束,可是我們自己的意根會去沖破腦筋的命令而另辟新天地。我們可以看得到,當一個人愈覺得空虛跟苦悶的時候,也就是腦筋所下的命令愈嚴肅、愈拘謹的時候。

  這也是生命的整體性在起作用。腦筋只是某一部份而已,當這個部份太過強烈時,生命的整體就會癱瘓。所以腦筋實在是我們人類生活最大的障礙,可是人類卻因爲這個腦筋而自恃爲萬物之靈。是萬物之魔啦!腦筋的作用很可怕,我們不知道,社會教育卻一再地強調腦筋的作用跟效率,這叫自己殘害自己。

  各位,「行」指的是六根本然的部份,意識形態則是腦筋控製的部份,你能超越它,根性的智慧才能顯現出來。所以我們所實踐的,不管腦筋的意識形態如何地約束、幹擾,你自己本身一生所行的部份,絕對是超越腦筋的。你要是在前面那一段敘述中,感受不到「存在的本然狀況」,那就會多一個心理負擔:「原來講行、講理、講體已經搞不清楚了,現在怎麼又多跑出一個新名詞來?這個新名詞有它真正的內涵,名詞雖新,內涵卻無異。理跟行之間,所表達的就是這個。

  我們的生命本身受社會教育、意識形態的牽製跟束縛,已經一直受到扭曲,學佛就是讓生命恢複本來的面目。我們只是讓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展現出來而已。你會發現,我們所實踐的都是在真實理地的範圍內,而真實理地的部份,就是行爲實踐的空間跟範圍。他非常廣大,當中沒有框框,沒有隔閡、沒有任何限製,這才是真正的本來面目。

  故隨所證,理無不具;一證一切證 ,故見普賢一毛所得法門過前不可說倍。又是即體之用,故毛孔法門緣起無盡。

  我們所證得、所體驗到的經驗,是法界存在所呈顯的軌則,無有一法不具足,所有法都在這裏面。像我們剛才談的根性,如果你強要壓抑的話,一定出問題。你看文明越發達,人類的生活感覺卻更空虛、苦悶,精神病愈來愈多,自殺率也愈來愈高。心理學家盡管再怎麼疏通、治療都無效,原因就在于人的腦筋過度發展,壓抑了根性所造成的;你沒有讓六根很自然地流露、很自然地生活。

  你始終在扭曲和汙染自己的生命,你把清淨的本質和本能丟到一邊,然後用虛幻的腦筋在那邊創造生命,那個生命是假的、是傀儡、是被腦筋所指揮的;生命本身要當家作主,他想自己發揮作用,可是卻被腦筋所控製,作不了主。假如你能夠真正放開,對這些狀況能夠徹底了解,那就是「一證一切證」,一切都獲得了。

  法界,我們指的就是生命的存在,一切生命存在所呈現的軌則,全部都包括在裏面。「普賢一毛」其實就代表了整個法界理體的全部,你若能夠抓住其中的一絲一毫契入、證入,那也就抓到整體的根源了。所以雖然說是見到普賢的一毛,只是一點點,但已經超過前面所修種種法門的不可說倍。

  這話各位要經常慎思,爲什麼說從根本修是從華嚴修?因爲華嚴這個根本能夠弄通,一切法就通了。雖說一法通,法法皆通;一經通,經經皆通。但是那個「通」,最後一定通到華嚴這邊來,否則就沒有窮徹根源。你若不在華嚴上面取得真正的印證,那就難以成就。所以這裏講「見普賢一毛所得法門……」,而不說「見彌陀一毛所得法門……」。阿彌陀佛的一毛法門,還沒有普賢一毛法門多,爲什麼呢?因爲彌陀雖然是佛,再大的法門還是由普賢性德所呈現出來,因爲果地的部份,他還看不到,必須要藉由普賢的示現才能掌握到,關鍵就在這裏。

  這就是理地的一種根源,要從根源上取得。這有點類似我們工作上的學習。我們常講,你做功課或做事情假如只靠表面功夫,應付應付就算了,那成績絕對不會好;但如果你一直想了解「爲什麼、爲什麼?」當這個「爲什麼」一打開的時候,你的聰明才智就跟著增長了,修學法門也一樣,光是應付,沒有辦法窮盡;你若想要窮盡,就一定要超越,超越就一定要直探根源。所以能從根源上掌握得住,那就超過外在形相的一切法門的不可說、不可說倍。

  又是即體之用,故毛孔法門緣起無盡。

  由是普賢叁事涉入重重。

  又雲「即體之用」,就是「依體起用」,即依于本體之根本而起無邊的妙用。所以雖是毛孔般的微細法門,但就其緣起來講,亦屬于法界無盡緣起。雖然這一毛法門是很微細的,但一毛屬無盡緣起。

  我們看山河大地,是無盡緣起;世界,是無盡緣起;即使一條牛,也是無盡緣起,甚至牛身上的一根汗毛亦屬無盡緣起。一個人之所以成爲一個人,那是無盡的因緣,一根頭發也是無盡的因緣。你若是了解這一點,你證得一法,那這個法門所得到的成就也是無盡的。這就是普賢叁要素「理、行、體」叁者交融,重重無盡的情形。

  這個「理」,就是所謂「體大」;這個「體」,就是爲所謂的「相大」;這個「行」,就是「用大」。理、體、行就是「體大、相大、用大」,叁個不一樣。但是這個「體」,我們爲什麼把他叫「相大」,不叫作「體大」呢?這是遣詞用字方面的一種差別,清涼國師用「理、體、行」叁個字,其實都是道家的用語,我們只是把他借來用;而我們講的「體大、相大、用大」,那才是佛家的用語。

  我們看「要旨」這邊所講的,「普賢叁事自相圓融者」,應該留意這個行文的意義。行仍行在理,行是行在理體之中,行沒辦法離開理體;有沒有離開理體的行?沒有那回事!

  理之所顯,亦無外于行的範疇,而行之所行都在法界內,所以都在理體之中。而體之所存,即是行之所依;理的軌範,亦自無外于體。理、體,還是合一的。如果不能如是了知,則是愚迷邪見,你要不能知道「理、體、行是一體」的話,那就是愚癡迷惑的邪見。

  因爲沒有任何一法是在法界之外,所以理、行、體叁事自是叁位一體。非但如此,普賢行者,學此法、信此法、解此法、知此法,都是自學、自信、自解、自知、自證、自悟。大家要了解,都是你自己從自身中獲得的,而非向外求得的;不是外面有什麼法讓你成就,而是你自己本身來獲得成就。這個部份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普賢叁事,重重無盡的交融」,這意謂著我們一定要真正的從本體上面去體會。

  我們剛才所舉的是本身的智慧、六根的智能。不要忘了,自古以來幾乎很少人直接這樣說明。我們只知道自己有智慧,但要怎麼定義?你不會!世間的聰明才智,不能叫智慧。世間的聰明才智,指的是什麼?佛法的智慧,指的又是什麼?由前面所講的,你就可以感受得到。世間的聰明才智即是腦筋的反應;佛法的智慧,則是六根的本體智慧,六根本身會起作用。

  世間法的教育,是讓腦筋起作用,把六根完全否定掉。腦筋所起的作用在指揮我們的時候,六根的實體本身還是存在的。這一點你可以想象得到,就如同我們自己把生命關在一個籠子裏面,而腦筋卻另外去塑造一個模型說:「那個就是我!」那只是個模型,那不是真的你!所以當我們把真正的生命隱藏在模型底下之後,你會有一種被壓抑的感覺,不能舒展出來。一個人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讓一個假的傀儡在那邊起作用的時候,這個真的本身就會産生一種空虛、苦悶和無力感,因此他會想要解脫。

  《楞嚴經》告訴我們,佛說我們末世衆生只有一個名字,叫做「顛倒」;也就是腦筋太強了,僞造了一個假我的傀儡,把那個真我蒙蔽了。修行是要恢複本來面目,那就必須把腦筋所塑造出來的那個假我給破除…

《叁聖圓融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