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證嚴法師心蓮·更寬闊的愛,更廣大的悲情

  更寬闊的愛,更廣大的悲情

   如是一切波羅密多,

   大悲爲因,

   微妙可愛,諸果異熟,饒益一切。

   有情有果,

   圓滿無上,廣大菩提,爲大義利。

   ——解深密經·佛告觀自在菩薩

  情何以堪

  靜思小語

  

  ⊙我們應該靜思體認愛的價值觀——如真正愛一個人,就必須愛他所愛的人,這樣才能使你、我、他都活在和睦中。這就是大愛,它沒有嫉妒與仇恨。

  ⊙同樣一分愛、一分情,爲何我們要被小愛束縛得無比痛苦與悲哀呢?爲何不把這分愛化爲清淨、快樂而堅固的愛呢?這就是衆生執迷的所在。

  ⊙芸芸衆生,本來可以相處自在,只差在「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多求,難免招惹煩惱,增長罪惡。因此,佛陀常教誡弟子:切莫求無厭足,再造惡業。

  靜思小故事

   社會上有很多驚人的血案,都是爲了色欲所致;使家庭破裂不能幸福,其原因也大部分源自色欲。一個家庭除了一夫一妻之外,如果其中一人心中另有所屬,這個家庭就埋伏了破裂的危機。家庭一旦破裂,子女的教育就成了問題。所以說男女的色情,除了危害自己的身心之外,也會破壞家庭,進而造成社會問題。因此,男女色欲可以說是五欲中最嚴重的一項。

   尤以現在的社會生活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吃得飽、穿得好、住得豪華,因此産生了非分之想。孔子說:「飽暖思淫欲。」人一旦吃飽穿暖了,心就想向外尋樂;但卻不去尋找正當的娛樂,往往尋求一些旁門左道的樂子。

   有很多人向我訴苦時,往往離不開家庭問題,試問:「情是何物?」

   每個人在結婚前,總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曾幾何時,說變就變……?因此,爲情犧牲的人實在太傻了!人來世間,難道就只爲了情而活嗎?如爲了感情而犧牲,那就等于抹煞了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生命,這是罪大惡極的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老實說,感情是最不可靠的。尤其現在的年輕人,爲了感情而殺人毀己的事層出不窮,這就是色欲的禍害。

  一股淡淡的情感

  靜思小語

  

  ⊙溫馨、美善的人生,或是怨恨、苦澀的日子,都只存乎一念的抉擇。

  ⊙真正的感情就是一股淡淡的情感。

  靜思小故事

   我在臺北看到了一件個案:有一對年輕夫妻原本很恩愛,但是有一天因故吵架鬧翻臉;晚上先生睡覺時,太大竟向他潑硫酸毀容。現在她的先生一眼已失明、挖掉,面目全非,她自己也被警方逮捕。這個例子,只是人間情愛變異的一部分。世間有多少恩愛甜蜜的愛情故事,到頭來卻變成悲慘的結局,這難道不是「無常」嗎?

  愛別離

  靜思小語

  

  ⊙有愛心與關心,難免會産生憂心和疑心。因此,要學習並培養信心與定心。

  ⊙我們學佛要追求覺悟之道,必定要化解心中之「迷」執。唯有解開「迷」執,才能體悟光明的覺道。

  ⊙我們應該要常常爲自己祝福,念念解脫自在。反之,若一味追求欲愛,終日沈溺于憂愁、惶恐中,那麼,不幸的災禍將常常伴隨在左右。

  靜思小故事

   現在臺灣出現「小留學生」的問題,子女小小年紀就被送到國外念小學,身爲母親的人,因爲子女在國外,事業與家庭在國內,必須兩地奔波。有時出國照顧子女,又怕先生在此變了心;在國內照顧先生,又怕子女在外學壞了。像這樣以相愛之心兩地分離,是多麼痛苦啊!

  愛深教切

  靜思小語

  

  ⊙愛之深,要「教」之切,「教」是不發脾氣的責罵。

  ⊙一般人只想追求「愛之深」的感受,往往無法接受「責之切」的境地。

  靜思小故事

   一位會員來看我,她說:「我上次來精舍捐善款時,師父一直注視我的指甲,那時我覺得好慚愧喔!我的指甲留得又長,塗得又紅,幾乎無地自容;雖然師父沒有做任何評語,但我心中了解,師父已看到我矯俗的一面。所以,我回家後馬上剪短指甲,洗淨色彩。」

   這就是尊師重道。我並沒有說她什麼,可是她認爲我的眼神就是一種教誨。所以,語言動作要真正用心觀察,去尊重、信受、奉行,何必一定要走上講臺說法呢?

  人師難爲

  靜思小語

  

  ⊙現在的人喪心敗德。「德喪起于不能尊師,發于不能重道」,過去師長的一句話是重如泰山,現在卻輕如鴻毛。

  ⊙我們所尊重的人對我們當面指責,應該歡喜接受;普通的朋友對我評頭論足,也應仔細地反省;即使小孩講的話,也足以讓我們警惕。

  ⊙現在的教育太重視職業功能,以致忽略了生活的功能,這也是危機的社會形態。

  靜思小故事

   曾有幾位優秀的老師與我閑聊,她們講出心底話後,竟痛哭流涕!讓我深深感慨,現在真是人師難爲啊!

   現在的學生,對師長不但不能恭敬遵從,反而仇視輕蔑,討厭嚴格的教導。師長用心引導,學生卻認爲是唠叨,也難怪教師對現在的學子覺得無可奈何,而懷有一種「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歎!

  正確的宗教愛

  靜思小語

  

  ⊙拜佛,是朝信仰的目標直進;拜忏,是至真至誠的反省,能美化心地、改善人生。

  ⊙有智慧者,決不甘于「妄信」。

  ⊙熱心助人,要有智慧明辨狀況,否則容易遇到挫折。

  ⊙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

  ⊙我們應該珍惜福報,爲苦難的同胞付出,在菩薩道上身體力行,讓我們覺得人生之旅沒有白來;衆生與我們相依存的關系至爲密切。

  靜思小故事

   沙鳥地阿拉伯的首都麥加,是回教徒的聖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教徒去朝聖,舉行各種儀式及慶祝活動。但是常聽聞伊朗回教徒與麥加朝聖者互有沖突,在混亂中被踩死的就有許多人,其它情況受傷的人數更是無法計算。同是宗教,有的團體卻彼此對立、互相殘殺,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每一種宗教都是爲了教育衆生而出現人間,引導衆生得到心靈的平靜,安分守己,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也是世人需要宗教的原因。如果不認識宗教而惹事,還情有可原;但是宗教與宗教之間若動起幹戈,就令人覺得悲哀了。

  孝即佛心

  靜思小語

  

  ⊙佛以孝爲宗,佛經以孝爲戒;孝心即佛心,孝行即是佛行。

  ⊙一個家庭,若人人懂得互相敬重、彼此付出,老人能得到快樂,孩子知道惜福,這就是慈。

  ⊙對父母感恩,就是在撒播感恩的善種子;善的種子一撒下,就有福了。

  ⊙對父母回報物質上的「孝」,是狹窄的孝;能將父母所生的身軀用來造福人群,才是發揮大孝。

  靜思小故事·之一

   有一個棄嬰被人送到醫院,消息傳出後,就有很多人前往登記認養。而醫院裏還有一些被子女遺棄的老者,即使院方一再聯絡、催促:甚至勸導其子女前來照顧,卻無人願意來看看他們年老的父母。

   幼小的生命遭到遺棄雖然可憐,但是還有那麼多人願意領養;而那些年老體衰的人呢?連自己的親生子女都不願意來看他一眼,更遑論奉養了。實在令人感歎啊!

  靜思小故事·之二

   慈濟醫院病房有一位年輕的媽媽,不吃也不睡,一直看顧孩子。我們的委員不斷地安慰她,請她去睡一下,並願意代她照顧孩子,她還是無法入睡。

   一天下午,我去醫院時,看到一個婦人蹲在門診部的牆角邊。我以爲她是患者,因爲她滿臉都是病容,好像已病了很久。我走近想扶起她,並問:「妳是不是很痛苦?」

   她回答:「沒有啦!我不是生病,我在等人。」

   過了一陣子,我才想起她就是那天在加護病房的那位年輕媽媽。她仍然爲孩子勞苦奔波而毫無怨言,真是偉大的慈母心啊!

  美好的淨土

  靜思小語

  

  ⊙社會安定,少不得一人之力;社會混亂,多不得一人之愚。

  ⊙愛人則實愛已,讓人則是自護。

  靜思小故事

   很多人批評現在臺灣治安不好、社會秩序失控、生活品質降低等等,但我常想;臺灣具有無窮的希望,臺灣是一個極易淨化的寶島。只要有心推動,用心保護,使它不受任何汙染,它就能夠呈現一片完整而美好的淨土。每一位生活在臺灣的人,都應該要有知福、惜福的認知。

  墮落豈能當快樂

  靜思小語

  

  ⊙很多人把墮落當快樂,把火炬當玩具,怎不教人替他捏把冷汗?

  ⊙沒有智慧的人,往往在自己怨恨某個人時,也煽動其他人跟著去怨恨那個人。

  ⊙喜歡湊熱鬧的人,常會因此招來很多煩惱。

  ⊙《水忏》文中有一段話:「九孔常流不淨物。」人的身軀不斷在産生穢物,若不每天沖洗,會連自己都受不了。然而卻有那麼多人執著這個不淨的「我」,拚命製造許多醜陋的事物。

  靜思小故事

   臺南地區曾經發生飙車惹禍的暴力事件。馬路兩邊擠滿了圍觀的民衆,幾千人以看好戲的心態,等著那些用生命作賭注的飄車騎士表演飛車。警察人員出動取締飄車行爲,卻引起那些飄車族的不滿,以飛車沖撞警車,結果造成叁名騎士受傷。

   一些旁觀者見狀,群情激動地跑到交通警察大隊搗毀警車,並潑汽油加以燒毀,甚至丟磚塊、石頭,把交通警察隊部砸毀。結果火勢蔓延,還殃及無辜民衆的房子、家産。而維護民衆安全的警車,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産最快捷、最機動的交通工具,價格都非常昂貴,也一輛輛被燒毀了:國家的公物、百姓的血汗,就這樣付之一炬。

   看到這些行爲,實在很心痛。爲什麼我們住在如此安居樂業的地方,卻要去招惹煩惱禍端呢?如果每個人能知福、惜福、再造福,那該多好,

  老吾老

  靜思小語

  

  ⊙當我們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時,事實上對方已經回報我們一分「歡喜心」,這分歡喜心能夠消除身心的疲勞。

  ⊙愛,要愛得像清水、明鏡一樣,一旦景象離開,立即恢複澄清,不再留存任何色彩。如此,我們才能愛普天下的衆生。

  ⊙以清淨心做好…

《證嚴法師心蓮·更寬闊的愛,更廣大的悲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