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事就是功德:若是舍不得、沒有歡喜心,就沒有功德。
⊙真正的「名」是從良能發揮出來,根本不需要去爭取,該得的總是會實至名歸。
靜思小故事·之一
功德會于每年中秋節前夕,都會舉辦「送月餅到貧戶」,給予他們溫馨的慰問。
月餅雖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對于那些孤苦無依的老人來說,卻是一種精神上的大補品。
當我們把月餅送到他們家時,老人們都高興得拉著我們的手久久不放!像是父母見到遊子歸來般,那情境讓人看了,實在既同情又感動。佛陀教導弟子:「你們看到年老的人,要把他當作是自己的父母……看到年幼的孩子,要當作是自己的兒女。」我們何妨權充遊子省親,孝敬老人,盡量使他們得到心靈的安慰,這也是衆生的一大福田啊!
靜思小故事·之二
有一年的耶誕節,慈濟美國分會濟助了叁百多位無家可歸、衣食欠缺的流浪漢。強盛的美國尚且如此,何況是臺灣呢?再富裕的社會,再發達的經濟都難免路有餓殍,暗角仍有許多急需援助的貧困衆生哪!
這塊生長的土地
靜思小語
⊙天災起自共業,而人心造就其業;欲救世間災難,必須先救人心。
⊙要救天災人禍,必須先淨化人心,把一切衆生的良知啓發,使其發揮愛的精神力量。
靜思小故事·之一
目前,我們有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垃圾問題。我常想: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垃圾呢?
有一天我路過垃圾場,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有許多中古尚可使用的沙發、家具丟得到處都是:還有一些很新、質料很好的衣物,也都滿地亂丟。
原來是富有的物質生活,使多數人忘了惜福、節儉的美德,隨意丟棄物品,造成環境的汙染。
靜思小故事·之二
有一回,我去臺中拜見我的師父時,車子經過公園旁邊的一條大馬路,看到馬路旁的垃圾很多,一片髒亂,當時我就想:如果讓外國人看到這種髒亂的情形,一定會使臺中人顔面盡失。
我們應該關心自己的生活質量,所謂的生活質量並不是指房子蓋得很富麗堂皇,如果只把房子蓋得很漂亮,住家外面卻是一大堆垃圾,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個高級垃圾堆而已。
靜思小故事·之叁
我去臺北時,有位老先生一看到我就說:「罪惡啊,現代的人實在很罪惡,不但破壞了祖先開墾的財産,也賣空了未來子孫的資源,真是作孽啊!」這話聽來實在感觸良深,
我們既然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就有責任保護國家,愛護我們的鄉土。祖先們流血流汗爲我們開墾這塊美麗的土地,我們也有責任爲子孫保留這些資源哪!
惜生
靜思小語
⊙有些人甯願結「聖人富貴緣」,不結「苦難衆生緣」,但是苦難的衆生雖然業重,只要有一分因緣去修行,同樣也有成佛做聖的機會。
⊙多數人會開心自己的體重是胖或瘦,卻很少有人會稱量自己的行爲——是善業重或惡業重?
靜思小故事·之一
路經南回公路到西部的人,必定知道楓港的公路車站前,有好幾家賣吃的商店。他們所賣的特産,其實是一種殘忍的買賣,那是活生生的伯勞鳥。他們把鳥兒的腳,一只連著一只綁在一起,貫成一串串地倒懸,讓牠們吱吱悲鳴掙紮著。遊覽車及公路局班車,一到楓港都會停歇十分鍾,讓旅客下車活動。當他們看到這些可憐的小生命痛苦地掙紮悲鳴著,不但未心生同情,反而急著想吃牠們的肉,真正是弱肉強食啊!
我曾經路過這地方,看了非常不忍,向店東買了一百多只鳥;待車子開離楓港後,才又一只只地放生了。同車的人都用奇異的眼光看我們,可是看到牠們得到生命的自由那種快樂、振翼飛翔的美態,我們的心就像牠們飛上天空一樣的歡騰!
靜思小故事·之二
從醫學、科學上可發現,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從肉類所帶的細菌而傳染的。報紙和電視新聞曾經報導,因爲臺灣的牛肉供應不足,所以從外國進口九十多頭牛。在檢疫時,發現竟然都是帶菌的病牛,既不能讓人食用,又要想辦法將牠們滅掉,最後只好先打死再燒毀。
其實,臺灣飼養的豬、牛、雞、鴨也一樣有病菌。所以,爲了我們身體的健康,最好不要食用。
另外,佛陀也告訴我們:六道衆生是互相輪回的,說不定這只豬、雞、鴨是我們的父母所轉世,因此應該護生,盡量不食衆生肉靜思小故事·之叁
慈濟醫院的曾院長告訴我,一口吸進肺部再吐出來的煙,具有四千種化學成分,其中有十五種成分會致癌。所以目前一些公共場所都在禁煙,因爲抽煙除了傷害自己外,也會讓吸到二手煙的人受害。
抽煙吞雲吐霧是一種汙染,吃槟榔、吐槟榔汁也是一種汙染。曾聽說外國人來臺灣觀光回去後,都會向人說:「臺灣人很行,一面吐血,還能一面開車。」把臺灣人形容得人人都是病夫。
爲什麼我們要抽煙、吃槟榔來汙染自己的身體,又汙染空氣?我們不但要保持自己的健康,也要使別人健康。
菩薩之愛
靜思小語
⊙天堂沒有菩薩,也不需要菩薩;苦難的地方才需要菩薩,也才有救苦的菩薩。
⊙衆生的愛與情,有時間性與範圍的限製:愛只限于親人及有緣的人,情則只限于今生今世。佛菩薩所愛的衆生,是帶著過去的緣,今生來度:由現在的因,未來還要度下去。
⊙以毅力發揮慈心,完成一分真實、完美的形態就叫做「善」有了真善美的形態,自然就能聚合、吸引許多人群,共同完成我們的志業。
⊙「普度」是指在衆生最危厄、困乏之時,能幫助他解脫出來,得到身心自在。
⊙心無邪思,形無欺詐,克己利人,即是真善。
靜思小故事
有一次,我看到「公共電視」播映諾貝爾獎得主特蕾薩修女的感人事迹。爲了拯救那些苦難的衆生,修女們奉獻出悲天憫人的慈心和付出所有的生命,犧牲一切爲貧苦、病苦的蒼生服務,所以獲獎是名正言順、受之無愧的!她有偉大的愛心與精神,因此得到大衆最高的敬意。
這就是菩薩精神的表現,也是她終身所依歸的宗旨。「慈濟」的慈善大愛與她的博愛精神,其實是一樣的。我們更應該加緊腳步,發揮大愛,珍惜人生。
菩薩心腸
靜思小語
⊙菩薩的心有如清涼、柔和的月光,不會讓人有壓迫感,卻能朗照所有境界,讓它充滿光明。這分光明就是智慧,沒有壓迫感就是無限的慈悲。
⊙所謂保持「佛心」,就是要時時保持冷靜,時時對他人起慈憫心。
⊙舉手投足間,要輕輕提起、溫柔放下,使我們生活在平和、靜定而不躁動的氣氛中。
⊙時時刻刻寬恕別人,可以發揮心中愛念。
⊙上當不見得就是吃虧,吃虧才能廣結善緣,度化衆生。
靜思小故事
有一年的中秋月比往年圓。那晚,我忙裏偷閑出去賞月,步行到庭院中擡頭看月亮時,不由得聯想到佛經中的一句話:「菩薩心如清涼月,常遊太虛畢竟空。」月亮那麼圓,月光那麼皎潔,我們的心是不是和月亮一樣那麼圓融、清涼,顯露出無比清淨的柔光、照徹大地呢?
用慈施悲
靜思小語
⊙不滿足的愛就是「缺愛症」要對治社會的缺愛症,最好的藥方就是「用慈施悲」。
⊙仁就是愛,愛就是護生,好好付出愛心保護生靈,不必刻意去求仁。
靜思小故事
新聞傳播媒體經常報導臺灣的社會風氣不良,治安情況堪慮,使得人心惶惶,很多人急欲移民。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聽到的負面訊息,只是報章雜志的一角或電視屏幕上的幾個鏡頭而已;光明美好的正面訊息仍然處處可尋啊!
就我所知,數十年來,有無數的好人有增無減地投入慈濟的行列,不求回報地付出心力、默默行善。這分無染的長情、清淨的大愛,正悄悄地淨化許多有緣人的心靈。
社會愛
靜思小語
⊙凡事只知開心自己,就是「消極」。
⊙能在困境中完成的事業,才是曆史性的工作。
⊙有福的人往往「享」福,而忘了繼續「造」福。
⊙移民到國外是寄人籬下,在國內是做自己的主人:與其消極地移民逃避,不如積極地淨化人心。
靜思小故事
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社會治安不良,我們要趕快移民到國外。」這實在是消極的做法。我們的祖先辛苦建立家園,開墾了這塊美麗的寶島,我們怎舍得丟棄呢?
異國他鄉再怎麼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園啊!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心念,那就是要用什麼方法來促使臺灣更美好、更進步,使臺灣能不治而安!我想這需要教育,而且需要宗教的精神力量。
社會之禮
靜思小語
⊙人爲何不去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因爲舍不得付出(貪),不但不能舍,反而要爭(瞋)。爲什麼要爭?因爲不明真理(癡)。這是我們內心的叁種大毛病。
⊙做好事是由心指揮,做壞事也是由心做主,因此要好好調節自己的心。
⊙事事與人計較,則處處與人結怨。
⊙現在的人懂理而不懂事,只知「道理」而不知「事理」。若人生道路行不通,人與人之間無法融洽、和順、遵守禮節,還談什麼道理呢?
靜思小故事
目前慈濟人在全省各地回收垃圾所變賣的錢,每個月都繳給功德會。如果人人都能動手去做,每個月就能累積多少資金呢?點點滴滴都是力量,這就是發揮良能。
慈悲喜舍
靜思小語
⊙時時自我祝福,生活在滿足中,並學習時時刻刻柔言愛語,祝福他人。
⊙智慧能分辨善惡,謙虛能建立美滿人生,這兩者一定要平行。
⊙利用時間,發揮良能多付出、利益一切衆生。在付出時,會覺得生命更踏實、更有意義,一點也不空虛,這就是幸福。
靜思小故事
本會每月一次慈濟委員聯誼會及慶生會,全省各地委員、會員大家齊聚一堂,在聯誼會中互相慶生祝福。
的確,慈濟人的生日,應該讓我們虔誠的祝福、慶賀。因爲世界上有這麼多具有愛心、閃閃發亮的壽星,就如黑暗中一支支的燭火,點綴了世界,才顯得美麗可愛:亦如髒亂的汙池,因有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而使世界更清新。
慈濟精神
靜思小語
⊙我們要將社會光明的一面推展出來,去啓發那些要做還沒開始做的人,以及有心要做卻苦無機會或有力量做卻埋沒良知的人,這就是「淨化人心」。
⊙善種子不怕多。撒下多少種子,將來就有多少收獲;若自認種子播得夠多了,那收獲也只限于這麼多了。
⊙露珠雖微,卻也能潤濕土地,滋養群生。
⊙「人生」並非指活在世上多久,而是能爲人服務的生命才叫人生。
靜思小故事
古人說:「細水長流能穿石。」慈悲善念能像那細水一樣長流,就是最堅硬的石頭也會被它貫穿。不要輕視自己所捐獻的數量,每一點一滴都是各項救濟活動的力量。佛教慈濟的事業,的確需要大多數人的力量來推行,才能發揮它長期的效力哪!
《證嚴法師心蓮·更寬闊的愛,更廣大的悲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