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對沒有問題,因爲他對于即使那個小廟,小廟臺灣話叫做小廟仔,不是廟,是廟仔,神明就神明,叫神明仔,他都那麼恭敬,在他的嘴裏,他絕對不會講那個廟仔,他絕對不會講那個神明仔,那個語調往上揚就是有一種輕視的意思,這種人不會,不會的話,他的恭敬心,他的心裏一定很舒暢。
我們在勸人家,就是勸他做到這一點就好,你不要嫌人家廟小,神小,神小是因爲物質少,並不表示他威神小,你要留意,所以你還是一樣恭敬。我們都教人家,對于你看不到的東西,懂得恭敬,你要知道,對于你所看不到的,你懂得恭敬,對于法身慧命你就會尊重,因爲那個你也看不到,這個就叫普度衆生,不是講什麼大*輪,那個要等因緣,不是都做得到的。
當我們開始心存這樣的境界,你的因緣會非常好,會非常好,你開始就留意到,自己也有一些盲點,你可以去突破,突破盲點你才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我們前面跟各位講說,你想戒煙,想戒煙都戒不掉,不要緊,你想戒煙就對了,因爲那不是盲點,戒不掉是因爲你的習氣,你可能尼古丁中毒了,或者酒精中毒了,所以你酒戒不掉,但是你想戒,這個每次喝酒都帶著這個心,這習氣實在沒辦法,很慚愧,告訴你下輩子你絕對是沒有這個業,因爲你這輩子你每一次都帶著覺性在進行。
這個就沒有盲點,所以沒有盲點的缺點很好改,就怕有盲點的缺點你不知道怎麼改,這個才麻煩,那你就要普勸,勸衆生懂得悔改,能夠拜佛,有在信的,願意的,當然拜是最好當生可以受用,假如不信,他都還沒有開始,那叫他對所有的宗教都懂得恭敬跟尊重,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這是我們跟各位談,這個基本你先有,這個是指你在欲界裏頭,因爲欲望多,其實不是你有特別多的欲望,是因爲你的業,使你的欲望不能滿足,因此你扭曲了,這一扭曲你就有很多妄想。
我告訴你,你的妄想一多,一起的時候,這個麻煩就來了,妄想有兩種,一種會沖動,會沖動就要付出行動,付出行動,最佳歸處就是警察局,因爲你的沖動,你付出行動,一定是犯了人家,抓去關,這是一個。
另外一個,因爲沖動也沒用,每次沖動每次都受傷,幹脆就不要 ,這叫意志消沈,所以當你妄想在轉的時候,絕大部分都在浪費生命能量,這個生命能量的浪費,你會發現他好像是精力透支,其實他也沒做什麼,爲什麼會一直透支精力呢, 就是他妄想過度,一直扭曲,扭曲他不能兌現,不能兌現就只好一方面他自己哀怨,一方面歎氣,一方面自己把應有的能量要保存的或者要發揮的他自己抵消掉了,透過妄想抵消掉了。
這種人兩大特色,第一個就是短命,第二個有怪病,很奇怪的病會出現,而且無藥可救,因爲他的那個思維會造成他的一種奇怪的病,那就看他的思維模式怎樣,怎樣扭曲他就産生怎樣的疾病,而那個疾病通常會無救因爲你不在正常軌道內,不管中醫西醫要治療都是在正常軌道內,你在軌道外的病要怎麼治,所以死都會死的很難看,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的這個欲界的一種特色。
那麼在色界的人,你在觸功德這邊,擠過去進入禅定的人。他就到色界了,色界我們跟各位講,色界是純享受,而那個享受跟我們這裏欲望的享受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欲界因爲有識,所以吃是一種事實,其實你不吃,假如沒有那種吃的意念,根本你就不會想吃,剛才講的,那爲什麼他五六個便當還要繼續再吃呀,因爲他識,要他一直吃下去。
到了色界以後,吃的識沒有了,所以他不會想吃,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也一樣,他沒有食識,所以沒有吃的問題,你要留意到,你不修行你不知道,到色界以後根本沒有這些欲望,他沒有這些妄想,因此他那邊純享受,那純享受是比忉利天的享受要好的。
忉利天這邊還有一些欲望,你要留意,那麼色界天他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形象,形色,因爲他要有這個依,有依,他依外在的像,所以色界天的人,一律叁十二相莊嚴,你放心,那鼻子絕對比你漂亮,但是,他缺八十一隨行好,八十一隨行好是要修功德才有的,不是修禅定的福報,禅定的福報只有叁十二相,沒有八十一隨行好,你要留意這一點。
那麼在這個時候,要解脫出叁界,也可以,不是不行,方法跟我們這裏的不一樣,因爲你在色界定裏頭他的六塵起作用跟我們欲界的六塵起作用不一樣,所以你只能夠在那個狀況中,在色界的狀況中,由色界的色塵去處理,你要用法塵處理很難。因爲在色界定裏頭,法塵不起作用,你要留意到。
好,再來就是無色界,就是四空定,當你色界假如禅定一直在增加的時候,到四禅定就叫有頂天,有頂,看得到了,四空定是無色界,所以不在有頂的範圍,他已經非想非非想處去了。
在這個時候他是靠想,想是一種思維狀態,所以思想家們,哲學家們大部分都進入四空定,那些工藝師,大部分都進入色界定,這不一樣,所以到了這個無色界以後,要出叁界,只有透過法塵出叁界。
因爲他都在那邊想,識無邊處、空無邊處、想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都是在那個裏頭,所以他是透過這個部分去處叁界的,但是你要沒有真正的訓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哪裏,你既然不知道你在哪裏,你怎麼出叁界呢?
那到色界以後聽聞佛法的機會沒有了,大梵天還聽得到,二禅定以上的幾乎聽不到,到了有頂天還有可能,有頂天就是摩西首羅天,就四禅天的天頂,那個地方還有可能,通常在這裏面的人他在純享受,他的反省能力不夠,覺知能力不足,所以不可能修學出叁界的法,當然有,那個機會不多,善根的關系,那你假如在這個基礎上訓練的好,到那邊是有可能,在我們這裏的基礎不夠的話,你到那裏是沒辦法修的,這個叫做四禅八定,四種禅,四種定。
四種禅是色界定,四種定是無色界定,所以叫做四禅定,四空定,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以後,最高的還再進一個,叫做滅盡定,滅盡定就是全部都沒有了。現在一般佛教徒雜訊當中的阿羅漢,是指證滅盡定,不是證四果的,那是四禅八定,到那個地方,自己入滅盡的一種定,這種定在印度來講也算是修行成功的定,但在佛教的標准來講,這不叫阿羅漢,滅盡定不能叫阿羅漢,但是我們的雜訊會把他混成一談,認爲阿羅漢就到滅盡定去。
所以我們剛才講說這些修行人把學佛認爲就是應該那個進入那枯寂狀態,其實他就是把滅盡定當做成就,他才有那一種誤解,才有那一種誤解,這是錯誤的訊息,這樣子加起來一共是九個,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第九的九次第定就是滅盡定。
而這個九個層次的進入,他有一定的程序,叫做次第定,就像我們爬樓梯從一樓爬到九樓,從九樓下樓梯一樣,一樓一樓的下來,所以你一定一樓一樓的爬上去,一樓一樓爬下來,這個叫次第定,九個次第的次第定,這叫九次第定。
在這個地方你再進一步,就叫超越叁昧,這個定就轉入其他了,也就是我現在要到四空定,現在只要一坐,我就可以進四空定,我要出定,直接就從四空定跳出來,就好像我們搭電梯一樣,直接就到十樓,十樓直接就到一樓,我不要經過二、叁樓,通通不必,這個叫超越叁昧,
超越叁昧再進一步,叫做獅子奮訊叁昧,獅子奮訊就是我要進去就進去,而且這個叁昧後面有很多叁昧,我不一定在這個禅定繞而已,這個叫獅子奮迅叁昧。
下面還有一個叫做獅子頻申叁昧,華嚴經講的所在的大定,是指獅子頻申叁昧,這個獅子頻申叁昧是在這個定中,你可以有一切活動,心定不動,心是不動的,但是生活,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心是不動的,這個叫頻申,像獅子一直叫的意思,所以在世間乃至他入滅,他的心都維持不動,他會隨著世間的緣轉動,但是心不動,這個叫獅子頻申叁昧。
在獅子頻申叁昧裏頭,有無量百千萬叁昧在運用,這個是不同的,獅子奮迅叁昧是你修定要進入大定之前的一個大成就,叫獅子奮迅叁昧。
這個是我們要了解到你修禅定的時候要留意,到超越叁昧之前,通通叫做共外道禅,獅子奮迅叁昧以後是不共外道禅的,所以你想要獲得獅子奮迅叁昧,你必須要出叁界,這不一樣。
證阿羅漢十信位以後,你才有可能有獅子奮迅叁昧,獅子頻申叁昧是法身大士以後的一種特別的運用,這個是我們在談的,有些人是認爲獅子奮訊叁昧也是共外道叁昧,那就不管了,不過獅子頻申叁昧,外道裏面是絕對沒有的,我們認爲獅子奮訊叁昧也是佛法中她修行的一種基礎條件,可是假如把他歸爲外道禅的話,那是外道禅中的最高境界,這兩個是有差別。
好,這個是我們提醒各位,在修學禅定的時候你要留意到,我們不教各位這些,是因爲怕你進去以後會出不來,因爲禅定裏頭,確實對于我們這種心思煩亂的人,或者心理已經極度疲倦的人來講,禅定是一個很好的避風港,恐怕你一進去以後你就不願意出來了。
就像很多同修,師父,我要結婚還是要出家好,師父說,我看你還是結婚好,不過我很想出家,我說,那你就出家吧,不過.... 嗯....,那有不過的,都沒有用,爲什麼,因爲他只要一有感情生活,什麼佛祖菩薩統統可以丟掉,那這個就表示他的心思還很煩亂,那麼他找到一個避風港他就安頓了,那菩提心不會再出現,那你總不能夠說我祝你早日離婚,因爲他修有這種福報,所以這個不,跟這種情況一樣。
你一有避風港以後,你就很難再走出來,想要投入這菩薩事業,投入菩提道裏,所以我們提醒各位說,你在修學的時候,我們知道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出叁界,才是我們的目標。
這就是我們一開始跟各位講,爲什麼你要學佛,你要知道,佛陀到底要教我們什麼,然後搞清楚,我到底要從佛陀這邊學到什麼,假如這些東西你不能弄清楚,你很容易迷惑,搞清楚佛陀要教我們什麼,也弄清楚,我進佛門來,我到底要學什麼。
這個圖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從這邊上來是要很清楚地走這一條路,出叁界的,你不要從這裏上去,所以就在這個地方,爲什麼我們參禅要設在這裏,你要往這邊走,要不然你會一直從這邊走上來,這一般都沒有留意到,我們有這個因緣,希望各位從這裏來獲得大成就,好,我們就跟各位講到這裏。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