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七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反正叁十大板一定要打就對了,你會說修行真麻煩,修行就是來還債的,被打夠了,就開悟了。

  不是,因爲這裏面就有一個這個關鍵,你要全部背起來,背起來又要全部放下,放下以後,全部放下,你才能全體起用,你就會一直在那邊矛盾,這一關不過去,告訴各位生生世世,你好像欠修行的,又要來,然後來了,心又不開朗,然後又很認真背,背了以後,又認真被打,然後又叫你忘記,你又不能忘記,忘記也要被打,大約,假如按照這個比例,全部背起來要十年,全部忘掉要二十年,然後一修法就全部通通跑出來,又要十年,比讀博士還難,博士只要記起來,考試通過就好。

  但是要當個大士,不是博士,不但要記起來又要放下,放下簡單講就是要把他忘記,要用的時候通通會跑出來,而不是按照順序跑出來,一下子全部現前,就像你這樣一起觀的時候,他全部現前,不是先跑這個,再跑這個,再跑這個,不是,全部一次現前,這個就是修行。

  法界觀,法界的範圍是那麼大,教義、理事,這個順逆,應感,還有人法、因果、行位,反正一大堆,我也背不清楚,你這些全部弄好,然後十玄,十玄門,每一玄十個通通現前,你通通要入,然後在修法的時候,你現哪一門你不知道,雖然有題庫十個,但是這一次要出哪一個你不知道,不知道就表示他是無限量的,就好像這個袋子裏面放兩個球,一個黑的,一個白的,現在要下去抓,給你猜,是白的還是黑的,而且只能猜對,不能猜不對,猜對的,猜的不算要打叁十大板,你要很清楚地看到,其實這種概念,百分之五十,事實上,跟千萬分之一是一樣的,因爲要你百分之百很清楚地肯定,你是不可能的,用大腦就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你有沒有辦法手還沒有下去,就肯定這個是黑的,有沒有辦法,那你只能用猜的,你肯定說這只手下去,那兩個當中他是抓這個,這個是白的,這個是黑的,所以這個拿起來一定是白的,他猜黑的,他一定叁十大板。你能看得到嗎,你看不到,爲什麼呢,因爲他的訓練是整體的,他才看得到,你只有部分的。因爲你的概念只有百分之五十,所以你是猜的,百分之五十是猜的,跟千萬分之一是一樣的。

  那一天我跟你分析說,十億五千萬的這個彩票,你要中獎是兩千叁百萬之一,二千叁百萬分之一其實概率是等于零,可是還有人會中獎,爲什麼,因爲他是二分之一的概率,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要做修行訓練的時候,概率是非常小沒有錯,但是事實上,他還是可以現前。理論跟實際,關鍵就在于你的實修上面,絕對可以達到,這個是我們在做法界觀訓練的時候,你要有的一個基本認識。

  大部分的學者跟行者,大部分我講大部分,應該是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這樣的概率,他們都是乖兒子跟乖女兒,乖兒子跟乖女兒,他就按照步驟,從大腦接受訓練的時候開始接受同一個系統的教育訓練,完全接受,按照步驟來的,所以當這種情況一産生的時候,那你的思維模式就已經僵化了。

  而進入佛門中真正要訓練,不讓你僵化,要讓你活潑起來,活潑起來就要製造矛盾,生活中給你製造矛盾,然後讓你放松,放開心理的那些束縛,當你不能放松心理的那些束縛,你就會變成說,我有夠衰,今天又被逮到了,當你有這種觀念的時候,你的心性就開始扭曲。

  我們要你做一個活潑的,就是一個純真的人,他的生命是活潑是可愛的,是燦爛的,是芬芳的,他不是模子做出來的固定形狀,他是自然的。那那個時候你就要去接受這樣的一個鍛煉,法界觀在這個時候,他存在著這種情況。

  因爲你每次修法,你要記得,雖然這個壇城是布置好的,可是你每次修法的心境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不同的心境,所呈現出來的法界是不同的,所以雖然十玄門是十分之一,那個所觀境是一樣的,但是能觀跟能入的這個部分是不同的,所以整個法界就多變,一直在變。

  可是我們在想,我抽簽抽到這個,然後我就照這個修,當你是這樣的一種狀況,你的修行不會成就,你放心你的修行不會成就,你想要修行有成就,你必須放空自己,全部放下,進到裏面看到什麼狀況就做什麼狀況的反應。

  你留意,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要參加演講比賽,當時是乖兒子,照著老師講的,寫演講稿,背演講稿,弄了兩個鍾頭的演講稿,一上臺,十分鍾全部背完了,一上臺就忘光光,十分鍾,就把兩個鍾頭通通背完了,我一面背,就要慢一點慢一點,下來以後,老師說,背的很好,校長也非常贊美,我十分鍾怎麼把兩個鍾頭的東西背完了,到底忘了哪些,你已經完全想不起來,這個時候就産生一種狀況,你要把你講的內容全部記起來,然後全部放下,上臺的時候,其實你要講的次序是可以變的。

  你要沒有那個訓練,你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把稿子全部背起來,然後又要把稿子全部放下去,然後看現場狀況來應變,只有在現場看狀況來應變的,那個演講才會精彩,你又通通背起來,那你知道,眼睛是看著你,其實沒有看到你,腦子裏一直在背,眼睛就變成這樣子了。因爲你一直在背那個稿子,那只是前十年的功夫而已,你修法一面修一面修,其實嘴巴不知道在念什麼,腦子一直在想那個,就你記的東西,你必須要把他全部放下,在放下的過程裏,你就是要面對,他放下不是一直忘記就好,你要面對實際境界,其實是把所記的,所背的東西再拿起來應用,而那個時候的應用就不照次序來了,你會看著環境一直變,一直變。

  所以我們要求經教院的同修,你一定要上臺講,講一定要講,而且講的標准是一個月要講一百個小時以上,一百個小時其實是打對折,我講的是要講一百堂,一百堂每堂是兩個小時,一個月叁十天,你看看,一個月叁十天要講兩百個小時,你看會不會拼死,第一個就是你拼命去接觸衆生,一直講一直講,然後,你要認真寫,只有在跟衆生一再的探討切磋的時候,你的思想才會活潑起來。

  因爲衆生來的不一樣,那個來跟你談密法,這個來跟你談禅法,密法才講完,還都是曼陀羅的時候,他要來跟你講禅,這個還好,都還在講修法,那個來說,師父,我媽媽現在病重要怎麼辦,你媽媽病重,那個才剛說怎麼入禅定,這個媽媽病重,你沒有辦法用你所記的東西來處理這些,你必須從現場的狀況裏,你去反應跟應變,只有這個樣子,那這個時候,你的生命才能全體起用。

  你不能夠說對不起我剛才講密法,你就接著密法再講,他說不用密法,我現在癌症末期要怎麼辦,你叫他怎麼辦,十一面觀音還是准提法,不是,你要怎麼看著衆生現場,你要顯現的什麼法門,不一樣的,所以當你這樣一天下來,晚上要睡覺之前,你一坐,那一天的法界全部現前,從早上起來一直到你現在睡覺的這個時候,是不是全部現前,這就是修法,這就是法界觀,會隨著你的深度,隨著你的廣度會有不同,所以經教不是說講經的不是修法,講經本身就是一個行法,因爲他所面對的完全是心的曆練,法界觀在訓練的,這一方面特別強。

  當然,各位現在還沒有開始進入法界觀的範圍,你在粗禅觀的上面要先培養好,做好前期的工作,然後你細禅觀好入,禅觀的基礎弄好了,後面進行就順利了,所以我們才跟各位一再的強調,基礎工程一定要有,你要修法界觀,你要懂得證阿羅漢,要證阿羅漢,你要懂得前行置心一處,參禅金叁角,你要參禅金叁角要具備,你要先看正法,邪法,你到底分得清楚,分不清楚。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各位你從人格性的健全,以及你所知道的,佛陀到底要教你什麼,你到底要跟佛陀學什麼,你有沒有搞清楚,這個就是資糧道的部分了。弄好了以後,你開始禅修,就是初禅觀的部分。體驗生命存在的真善美,然後進入細禅觀,看到心念的軌迹,包括識性,根性,識性如何破除,根性如何起用,開始培養,到證阿羅漢以後,一分保任,你很快會進入到法身大士的領域,關鍵就在這裏。

  只有進到法身裏面,你才有可能修法界觀,現在一開始你就修法界觀,那叫做文字觀,不是蒼蠅蚊子的蚊子,語言文字的文字觀,你只有在文字上轉,因爲你前面的那些沒有你進不去,這個是法界觀進行的一個前行准備工作。我們先講到這個地方,大家休息一下。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