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知道嗎?而我們呢,大概都喜歡在這個下面(粗住、細住)坐,這個是在調身。只在調身而已,你調心根本沒辦法調,大概讓心浮氣躁降一降,調息可以,這個是基本的。我們把這個地方,你只要坐得住統稱爲舒服禅,這邊畫了一個(範圍),在這範圍裏的叫舒服禅。

  

  我們要指導你的,叫數法,隨法,止法,有叁法。這個地方教你的,是華嚴禅的部分,跟天臺的禅不一樣。

  

  天臺指導這個叫做六妙門,數、隨、止上面還在觀、還、凈叁個,這個叫六妙門。我們只講到這裏,止法,止住妄想。

  

  因爲我們的工程跟他不一樣,因爲到觀還凈的凈的時候就要有五覺知,從這個上面指導上去的,是完全從原始佛教南傳這部分原汁原味上面來講的,上去五覺知具足你就入禅定了。我們不談那邊,我們只談到一部分,談到這個地方,止住妄想就好了。

  

  那這裏沒那麼容易,我們要跟各位解析的,是這個地方,它有兩個東西要進行,數法,你要解決數法的問題。就毗盧支那七支坐相,在坐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幹部你一定要教這個,你不要來只是在那邊下口令,結果大家什麼都沒有學到。不是這樣的。

  

  你打坐的時候,一定要把你打坐的經驗記錄下來,我打坐有時候自己,同修彼此要互相對看,他怎麼一坐坐成這樣子(歪一邊了),坐坐坐,坐成這樣子(頭朝一邊昂著)然後他也入定。那你要糾正他,所有的幹部在帶領修行的時候,這些一定都要糾正。不是按照那儀式。那你就變成那小老鼠,白鼠在受訓一樣,這邊按一下,糖果出來,吃一下,然後肚子餓就拼命按就拼命吃。不是做那種慣性訓練。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你一定要講好,數法發生什麼問題,在禅定上,你打坐,腳會酸痛如何克服,大家要提出來。每個禮拜來共修,你每天在家裏坐的時候發生哪些狀況,都要提出來講。那麼提出來講,你分不清楚到底是數法文化還是數法功德,不要緊,你都要統統記錄下來,而且那些原始資料,這個叫原始檔案,全部要傳到我們道場裏面來。你只要有打坐,一定有狀況。

  

  不是定有狀況,就是慧有狀況,定的狀況我們叫做數法文化,到隨法有隨法文化,到止法有止法文化。當你慧門有狀況的時候,你也會成長,有數法功德,有隨法功德,有止法功德。所以這個叫做叁法功德跟叁法文化。你必須把這叁法功德和叁法文化統統記錄下來。

  

  而我們初學的同修一定分不清楚,今天除非你前面的叁個條件完全具足,資糧道完全具足,你一進來,你馬上可以看到。否則你一定有一番謀合的階段,要去磨合。而這磨合階段就是師父産生功能的地方。

  

  師父要告訴你,這些屬于數法文化,這些屬于數法功德,這些屬于隨法文化,隨法功德等,一步步告訴你。

  

  我們華嚴這個時代,在這裏,我們只教你數息法。這個叫數息法,那麼按照五停心觀來講,五法都可修。

  

  這五種停心觀,數息觀是其中之一,不凈觀(白骨觀)是一個,因緣觀一個,念佛觀一個,慈悲觀一個,這個叫五停心觀,五種讓你停心的觀法,我們教你的是數息觀。

  

  其他的法也有可以進入禅觀的部分,那麼你就依據那個善知識教你的。數息觀是怎麼樣進入禅觀,你從數法開始就要訓練了,進入禅觀的部分,我們就叫做數法功德。叫叁法功德,數法功德,隨法功德,止法功德,因爲我們要指導的是這個部分,所以會講得很詳細,然後你在實踐的過程裏,你也要去感受這個部分,這是教你修行的部分,行法你從這裏來。

  

  不管,禅、凈、律、密都一樣,要你幹嘛?這個功德啊,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這叁法功德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你還沒有開始修行,感受生命的存在是你修行的目標,而在這個地方不表示成就,但是,你應該要去培養那個能力。

  

  那麼你透過其他四法,譬如白骨觀,怎麼樣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有他的指導方式,透過因緣觀也有它的指導方式,透過念佛觀、慈悲觀同樣也有它的指導方式,那你要依止你的善知識,他會教你,你就去感受那個部分。

  

  那麼這個地方,在教你感受的那個禅觀,叫做粗禅觀。來到這個地方,置心一處以後要修的禅觀,叫細禅觀,後面工程還多,你不要以爲這樣以後就成就了,還早了。

  

  到了這個地方,四果以後有個十信位,十信位以後,法身大士的禅觀叫做微妙禅觀,這個不一樣的。你不要以爲你很厲害,現在開始到哪裏一學,你都以爲你很厲害,你連這個基本的都沒有喔,你就以爲你這個成就有多大,沒有啦。

  

  很多人會感應,會看這個,會看那個,又夢到這個,又夢到那個,告訴你,百分之百都是妄想。要不是妄想,叫鬼通。鬼通,你是有外靈來通你的,外通,這外來的因素使你會知道什麼的,那通通叫外通。

  

  跟你講鬼通,你以爲不好,鬼通神通都一樣,都是外來的一種依附,叫依他而通,叫依通,或者叫外通,因爲外來的。那都不是你修行成就的,是過去生以來,你所結的外緣。那些外緣,緣盡了你就不通。那個精神錯亂,剛才講的,那些精神狀態不良者而通的,那就更糟糕。

  

  所以我們基本上不談這些。有這些狀況通通要歸零,從人格性的健全開始做矯正。那你在這裏你就待不下去了。你會說,我在哪裏,去替人家辦一個事就有多少錢,人家看我像什麼,我來到這裏,就要把這個打破,重新再來,要歸零,然後我人格性又不健全。那你就完了。你在這裏會很沒有面子。你要留意到。

  

  很多人有這種本事。我不是否認你的本事,但你應該要善待你的靈性,尊重己靈從這裏開始,(見圖禅修部分)尊重自己的靈性啊,叫尊重己靈,你有靈性,你要尊重,就從這裏開始修學。

  

  你在別的地方怎麼學,我不管,那來到這裏,我們要求這個部分。所以你在禅坐的時候,我們叫禅修,(見圖禅修再往上,參禅)過去要橫出叁界叫參禅,還沒禅修之前叫修行。

  

  修行只是含糊籠統的摸索,“師父,我要皈依。”“師父,我要受戒。”“師父,我要修行。”師父,師父,師父,……我,我,我……“我”跟“師父”分得很清楚,那個都還在摸索階段。說你不是修行嘛,好像不尊重你,所以通通叫修行。而那個修行還不算,因爲你還迷迷糊糊什麼都不懂,修什麼行啊?

  

  可是叫你念佛,你也念得嘴角都是沫,念佛念珠白的都念到變黑的,黑的念到發光。說你不用功啊?你很用功啊。但這個都在摸索。你要真修行,這有辦法把這黑的念到變白的話,那就厲害啊,肯定你成就了。可是你把白的念黑的,不算成就。念到發光都不叫成就。

  

  所以那個都屬于第一階段摸索的,叫具備資糧道而已。假如前面那叁個資糧道你具足啊,那麼要進入(禅修階段)感受法身的時候,很快,這叁法(數、隨、止法)很快通過,半年就夠了。

  

  這功夫只要半年。假如你半年還過不去,可見你前面的修行,那個摸索還要重來。留意哦,那麼我們假設你不重來,本來叁法是要半年,現在你一個法半年,叁個加起來也要一年半,你搞了叁年還沒過關,那你還是要從這裏(見圖禅修階段)再來。

  

  那爲什麼會不過關呢?就是你掉入這個舒服坑裏頭,叫舒服禅。

  

  舒服禅,他有一個特色,你一修行,一打坐,哇!真好。那個,有一個經驗,就是生命能量好像瞬間充電一樣。哇!很高,那麼你喜歡坐,坐了就很舒服。但是你會發現,這個舒服禅,會使你的生命産生枯竭現象,因爲你那個瞬間充電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偶爾久久一次,也可能會有。但是你那種舒服的感覺,會使你人生意興闌珊,了無生趣,但是又喜歡坐下去,但是生命感很不足,生命力不夠。

  

  你記得,只要生命感不足,生命力不夠,你基本上都是掉入舒服坑裏頭,在舒服禅裏掉入了。你在這個時候,你打坐的現象是這樣,很有境界,一直鑽在那個地方,你會覺得有個循環,或者在畫圈圈或者有個叁形,或者有個什麼形狀等等,這種打坐統稱爲舒服坑。而這種人他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呢,無欲,因爲沒有欲望。爲什麼沒有欲望,因爲他死了。

  

  他的心死了,坐在那裏什麼也不要,很清瘦,因爲他都在樹下打坐,陽光照不到,所以他不會黒,原來黃,黃也漸漸退了。而且這種人沒有欲望,什麼也不要,吃的很少,很清瘦,仙風道骨,風還沒吹,都快要飛起來了,然後你會看到他修的很好。不是修得很好,是掉入舒服坑,爬不出來。

  

  這種人是中了魔劍,魔的劍把你射中了,因爲只要你想真正開始修行的時候,就多一個佛子,多一個佛子就少一個魔子。這魔,魔王就設一個坑給你跳進去,很舒服,這樣對你就會有很多很多的佛教意識形態出現。

  

  而且這些人,我告訴你,日中一食,粗茶淡飯,一定吃草,不吃肉,而且也不吃油,就是開水煮燙,草放下去撈起來,切一切,沾個醬油,OK,就這樣子。有沒有病,這種人不能生病,因爲他完全沒有抵抗力,而他基本上不會受感染,不會受病茵的感染,不會受病毒感染,因爲他清心寡欲,因爲他自己封在自己一個小圈圈裏,禽流感打不進去,SARS也不會進去,這種人因爲他不結惡緣。但他的生命是一直枯竭,一直枯竭,那種枯竭狀態你會誤以爲他修的很好。告訴你,意識形態。

  

  他不是真的修的好,因爲你現在的腦海裏的意識形態是,修得好的人是那個樣子,輕輕瘦瘦,風一吹,這樣飄,因爲你的意識形態是那個樣子。所以這個叫暗示,潛意識,暗示那些在舒服坑裏的人統統都走到那邊去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

  

  大概所有修行者當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全部死在那裏面,一直修到他死,他都不知道。下輩子你知道這些人來幹嘛?,你知道嗎?下輩子來,我是舉例,不是說你哦,犀牛、河馬、鳄魚、鯨魚,好一點的,大概是水牛,因爲它們都泡在那裏面,泡在那個水坑裏,很舒服,人生就是這樣,你看它一輩了就泡在那坑裏頭,那個舒服坑,就跟這個一樣。你看他在這裏頭修大福報啊,天天都入定啊,他自己講的入定,入舒服坑的定,每天都在畫那個,你看,這樣子的圈圈,很清楚,很舒服。因爲他停在那個地方就很舒服,要不然就畫叁角形,畫叁角形比較像鳄魚,畫圈圈比較像河馬,他要到那裏去喔,你就看他的境界,就決定他到哪裏去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這種人,因爲我看各位好像都還沒修,所以你都還沒入那種定,去不了,你放心,但是你只要開始打坐有這種狀況,不想往前進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他絆住你,這個叫枯木禅。

  

  枯木不是我講的,這是古代人講的,因爲你一進到那裏面就枯木了,你的心就枯死了,這我現在跟它取名叫舒服坑。這種人意興闌珊沒有生命意志,你會發現,他把佛教所有消極的東西,通通搬出來,所有積極的都是罪過。所以他最常用的,就是,自己不先解脫如何度衆生。我告訴你,他這個沒有解脫,但是他會說他在求解脫,而且他是解脫了。這個是非常麻煩的。我不是說你,你不要一直瞪著我。這是第一個我常講的。

  

  這舒服禅在這叁階段,通常是進入細住就進去了,在欲界定的這個地方通常叫做外道,應該講也不是外道,是世間人在修這種禅定。這個叫禅定實在是不對,他就坐在這裏解他的聯立方程式。

  

  所以很多人,尤其企業界、工商界的人,忙的要死,一打坐,他很舒服,他會發現一些,第五項修練,靈項修煉,其實他們都練到欲界定而已啊。我不是取笑他們,肯定他都是在欲界定裏。因爲你本來腦筋一直轉一直轉,現在籍著坐下來又不能翻資料,所以你會發現你在思考某件事情就很專注。只要打坐在思考事情,通通是欲界定。

  

  你想想看,古人把這個名詞定得非常貼切啊。打坐,誰叫你去思考東西,你竟然跑到思考裏面去了,不是欲界定嗎?你思考某一個,都是欲界的妄想嘛,你一直在打妄想嘛。這個智者大師把這個東西定的非常的好,非常好,但是呢你假如是運用這個方法來的話,我告訴你,所有MEDITIONG CENTER裏面教的都是欲界定,所有西方醫學開藥方,處方單開Meditation通通是欲界定,沒有第二個地方可去。我不是批評你們學那個不對,到欲界定。

  

  你還想說他們的禅定當中,從東印度公司成立到現在四五百年,大英帝國日不落國的成就,所帶回去的東方文化就是欲界定。所以Meditation翻譯成冥想,是偉大的日本人的罪過,他把東方文化的精華認定是冥想,你看冥想是不是欲界定?

  

  你再修,好了,再上面什麼都沒有,還有初禅定嗎?什麼定都沒有,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你已經陷入魔羅坑而不自覺。你說,你有沒有白學?我們摸索到這個地方來,是遺憾的。好吧,已經響了,該停了。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