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四集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四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剛才的這個圖,我們繼續看,這個圖,我們取個名字叫開悟之路,其實我大部分用這個圖跟各位在解說都是講技術面的部分,剛才提到數法有數法文化,隨法有隨法文化,止法有止法文化,都是你實際在修定的過程裏,你會遇到的問題。

  大家提出來講,所以我們要安排一個時間,我是希望,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這些同修們,都能夠透過網站,有一個時間,每個月最少有一次講禅法的,有一個時間是講密法的,假設都是禮拜一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候,以臺北的時間來講,晚上七點到九點禮拜一,第一個禮拜假設是禅法,第二個禮拜是密法,第叁個禮拜就是淨法,戒律,經教,這樣子,第四個禮拜呢,就是我們同修們的行政工作,這種大家來探討。這樣的話,四個禮拜就統統可以上去了,每個禮拜一,你們要排活動就很簡單,禮拜一就是網上見,不是晚上見,在網上見面,所有的禮拜一,我們就不排任何活動,那就很簡單,透過網站,大家來探討真的你行法中的問題,這是我的期許,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進行,我們大概還有困難,但是這一次大家在研討的時候,我想應該把他訂出一個時間表,什麼時間開始,我們就可以進入狀況了,我想現在這一方面是可以的,方便的。

  你在文化跟功德方面會分不清楚不要緊,你通通把他記錄下來,我再來跟你分清楚,這方面的情況,那麼剛才提到的,現在有很多人,他不是禅法,他是其他方面,譬如有的人很喜歡唱歌,歌唱的很好聽,你也能夠啓發菩提心,那個叫什麼心,我不太清楚,不過起歡喜心倒是真的,起了歡喜心,那通通都在舒服禅裏面,所以,你在修行裏你會發現,你沒有踏上菩提道,不是真正在體驗生命,這個功德就叫體驗生命,那你只是一個歡喜,一個心境的某一種狀況,那跟生命是無關的,跟我們所講的法身慧命是無關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法身是什麼,真實的生命是什麼,你一定要弄清楚,他跟你所謂的心境的平和舒服,那是無關的,心境的平和跟舒服,是你在現實的生活裏的波動,只要讓他甯靜下來,你都會覺得很舒服。

  你要留意到,那一種舒服禅的舒服的情況,跟你去度假差不多,不管你是到鄉間田野的民宿去度假,或者五星級飯店,或者什麼,那個叫什麼,迪拜七星級大飯店,聽說那也是一條船,你到裏面去度假,你都會有這種舒服的跟甯靜的感覺,這個叫做心境平和,心境平和是因爲你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勞累,身心俱疲,所以,需要去一個比較清幽的地方。

  每人選擇不一樣,農民度假喜歡來逛百貨公司,城裏的人度假喜歡到農村去看水牛,沒有爲什麼,這是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每次放假你會發現,城裏的人往郊外跑,郊外的農民往城裏跑,假如說放假大家都往郊外跑,都沒有人跑城裏來,百貨公司就可以放假,可是他爲什麼開,他假日就開給農民買,平時都是城裏買,城裏的人買,爲什麼,這個就是有的身體疲倦,有的是心理疲倦,我們在坐各位大德都是心理疲倦,很少身體疲倦的,身體疲倦的人他不會聽我講,他要聽那個很簡單的,講笑話,講故事,那個是身體疲倦,因爲他大腦比較簡單,各位都心理疲倦,心理疲倦怎麼樣,心理疲倦就是你用大腦,用大腦那就要換個腦,講一點不一樣的,所以你很容易掉入舒服坑裏,是因爲你在佛門中找到一個度假的地方而已,度假沒有解脫。

  你放心,那是心境的一種平和,那麼休息一下,充個電,明天再去幹一番,明天晚上累了,再回來再打個坐,然後又沖個電,明天早上起來,又要生龍活虎幹一番,只有這樣子而已,這個叫做心境,叫做度假,跟解脫無關。

  所以你在佛門中不管你是禅修也好,唱誦也好,所以修密法的人,就特別喜歡要唱的好聽,因爲唱的好聽才會舒服,唱不好聽就不舒服,那就唱得很美的歌曲很需要,所以修密法的人會出現很多歌星,他不知道真正的歌星要從禅堂裏頭培養出來。

  我跟各位講過,你不要看我們這些梵呗,這些梵呗是莫紮特八九十歲的時候的創作,你知道嗎,那是中國莫紮特,不是那個夭壽的莫紮特,你看那個莫紮特,假如活到八九十歲,他也才能夠創作出像爐香贊一樣。你不要看那個音樂,他是最頂級的音樂,他都是禅堂裏頭出來的,你不要看我們音樂,通通都是禅堂的,你以爲只有密法,不是,密法只是把禅堂的搬去用而已。

  所以你要記得,凡是讓你覺得很舒服,你很喜歡的,那你就要注意,不要掉到這個舒服坑裏頭去,這是第一個,我們先跟各位講的。

  叁法文化跟叁法功德。那麼這裏要跟各位做補充的就是,叁法功德裏頭,他主要的是培養你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麼在數法你不會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當然你善根夠,是一個就可以了,馬上就進去了,一步就進去了,可是絕大部分的人,在調身上面下功夫,調息上面下功夫,你一開始就想要調心,這不可能,因爲你不可能調心。

  假如我們在這個地方提的一個問題,就是你一定要懂得,呼吸是什麼,你一定要去感受呼吸的存在,呼吸是存在的,而這個呼吸,你要訓練到他是一個系統。

  今天的呼吸是,你開始數息,呼吸就存在,你不數息呼吸就不在,那個時候你的呼吸不成一個系統,當呼吸成爲一個系統的時候,呼吸身就成立,呼吸身成立的時候,你會發現呼吸是個身,不是呼吸而已。

  這個呼吸是一個身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但你連不起來,連不起來,這是叁法功德上面的一個狀況,也就是你大約知道有個法身存在,那個法身你可以掌控,你完全可以體驗出來。

  我談這個問題,你不要閉門思過,聽說最近吵這個吵得很厲害,人家在演講,他閉目養神,他沒有睡覺,他只是閉目養神,這不知道什麼意思,閉目養神不是睡覺,睡覺不是閉目養神,這定義不知道怎麼分的,你一定要搞清楚。

  假如你是慈悲觀,你會發現慈悲身的存在,他就是法身,假如你是白骨觀,白骨是法身的前行,你一定要透過這個部分去,因緣觀一定透過因緣,看到法身的存在,念佛觀,透過佛號,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現在我們數息觀,透過息身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是要從這個地方去訓練的。

  這你沒有辦法用大腦去想的,大腦沒辦法去想這個部分,你只有在真正數息還沒有置心一處之前,你就要去感受這個東西。

  因爲這個時候你會有一些妄想,妄想我們不給他跑掉,就在這個範圍裏,所以文化是什麼,功德是什麼,本身就是你的疑情,你記得這個部分,這個我們在談的,跟你外面所講的雜訊完全無關,念佛念的多好聽了,持咒持得多好聽,那個歌曲怎麼唱好聽,完全跟我們這些無關,因爲你能夠去感受法身的存在,才是重點,這第一個。

  在這整個的過程裏,他都是基礎而已,這基礎叫資糧道,假如你在這裏頭,你不能感受到這個資糧道所指的那個法身的存在,你的資糧道叫有爲法,有漏福,假如你能夠感受到法身是個什麼,這種感受能有的話,那你開始上菩提道。

  在菩提道的交流道上,快要上去了,你一定要留意到,這是我們講佛法跟其他不同的地方,所以他絕對有他具體的修行步驟,而這個步驟你一定要自己去經驗,沒有爲什麼,沒有辦法去區別的,各位一定要弄清楚,你大腦不要一直起作用。

  你這五停心觀,你不要以爲說,叁十七道品開始講起就好,不是,沒有五停心觀的前行,叁十七道品根本不起作用,他只是知識而已,叁十七道品完成以後,你就證阿羅漢了,你要記得,你在學叁十七道品的人,你要知道,但是前面有見道位,修學位跟那個證道位,一直到無學位,叁十七道品完成,你是無學,是大阿羅漢,而不是你把知識弄清楚就好了,完全無關。

  爲什麼?就是因爲前面叁十七道品的基礎是五停心觀,五停心觀你任何一個都可以,但你就必須要修,那麼修這個幹嗎,就感受法身的存在,要訓練你法身的存在,才透過叁十七道品來。

  你今天坐了老半天,對法身一點感應都沒有,你就別談了。這個叫初級禅觀。也就是我們講的粗禅觀。這個粗,粗禅觀。你先把這個部分弄清楚。

  你學佛到底要學什麼,修行要怎麼修,從這裏來,這個先弄清楚。先弄清楚這個部分。這個你不弄清楚,你沒辦法進行。培養,這個地方統稱叫禅修,這一段置心一處以前的這一段叫禅修,培養對法身的感受,你自己去感受法身的存在,要有這種感受的能力,對不起,經典都不講這些,經典就告訴你,法身在那裏而已。你會說在哪裏?跟你講在那裏,我怎麼沒看到?這個感受的能力你要去培養。

  我們常講,智慧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那個生命就是法身。用白話現在的話叫生命,傳統的術語叫法身,法身,生命,生命來形容法身的話,應該講是真實的是生命,而我們這個大腦所認知的生命,叫虛幻的生命,假的生命不是真的生命,所以你今天要來修行,透過修行,你就是要發現真的生命,你第一步要不要做好,這是第一步,這一步從參禅來講,這裏叫做資糧道。

  那麼要修學這個部分呢,他要有個資糧道,就是前面講的修行,有沒有,每一階都是爲下一階的資糧道,每一階都是下一階的資糧道,所以你不要以爲你成就,我一直跟各位講,你要無盡的超越,無盡的超越,即使證阿羅漢都還沒有什麼,四果都還七信跟九信,十信位是有沒有法界觀的資糧道,那麼你想想看,你要成就什麼?還早嘞。

  所以我跟各位講,不講無量,無量太抽象,一千萬次的失敗才有一次成功,一千萬次的成功才有一次成就,一千萬次的成就才有一次成熟,一千萬次的成熟才有一次成佛,你不要以爲你很厲害,這樣有多少個一千萬次,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去算,自己去算,不要一直以爲我們修行很厲害,不厲害,你要經曆這麼多,你就發現什麼才叫做厲害。

  爲什麼諸佛菩薩那麼殊勝,他們的淨土那麼完美,我們偉大的上帝創造 這個世間,爲什麼這樣…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